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语文教师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地反思、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语文教学注意文史教育,构建师生间的良好互动环境,让语文课真正“活”起来。
一、设计存疑问题,营造议论氛围
创设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营造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与广泛参与的思维空间,是上“活”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以往上课,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整个课堂沉闷单调。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就应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调动学生探究和思考的积极性。如:讲《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以往的教学只是让学生记住这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段受屈辱历史的见证,这样的教学形式有些僵化。我们不妨换个角度,让学生思考:哪些国家组成了八国联军?八国联军为何攻进北京城?“圆明园”这个“万园之园”为何被掠夺而焚烧?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这样,学生不但清楚地记住了圆明园的名称和相应的地理位置,而且对圆明园的毁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而热烈。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认真钻研教材,才能发现问题,设计出有趣的问题,从而让语文课“活”起来。
二、教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会问”
要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在教学中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文史教育的原则。不但教师发问,而且学生也要发问,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善问会问,才是最重要的。历史的发展总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和发展的必然性,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其来龙去脉。在语文教学中,抓住这些历史事件,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指导,慢慢地,学生自己就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教《长城》一课时,可引导学生这样思考:秦为什么修长城?秦是怎样修长城的?长城又是世界文明史上怎样一个奇迹?学生理出了这一历史事件发展的脉络,就会沿着这一线索主动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如:教《王二小》一文时,可引导学生一层层展开设问:什么是鬼子扫荡政策?日本鬼子为什么要实行扫荡政策?王二小是什么人?他是如何把敌人带入八路军的埋伏圈的?鬼子为什么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在整个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问了,课堂变活了,学生成了教学活动中真正的主体。
三、运用多种方法激“活”课堂教学
教师设问和学生发问是上“活”语文课的基础。如果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就会更“活”。我曾采用了以下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角色扮演法
在语文教学中,如遇到有关历史故事的课文时,则师生分别扮演一定的历史人物角色,再造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形成相应的历史感,不但有利于他们深刻地感知与理解教学内容,而且活跃了课堂。如:讲李白的《司马光》一文时,让学生表演“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小品,从而让学生准确理解和学习司马光善动脑筋、勇于救人的精神。
2、师情感染法
对历史的沉浮、悲喜、成败、得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有关历史故事时,以丰富饱满的感情,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从而感染和吸引学生。
3、音乐美术配合法
利用音乐、美术和影视作品,再造历史情境,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刻。如:讲有关长征艰苦岁月、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课文时,都可以通过音乐、美术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革命战争的艰苦卓越,烘托语文教学的气氛。
(作者单位:065301河北省大厂县夏垫小学)
一、设计存疑问题,营造议论氛围
创设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营造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与广泛参与的思维空间,是上“活”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以往上课,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整个课堂沉闷单调。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就应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调动学生探究和思考的积极性。如:讲《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以往的教学只是让学生记住这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段受屈辱历史的见证,这样的教学形式有些僵化。我们不妨换个角度,让学生思考:哪些国家组成了八国联军?八国联军为何攻进北京城?“圆明园”这个“万园之园”为何被掠夺而焚烧?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这样,学生不但清楚地记住了圆明园的名称和相应的地理位置,而且对圆明园的毁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而热烈。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认真钻研教材,才能发现问题,设计出有趣的问题,从而让语文课“活”起来。
二、教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会问”
要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在教学中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文史教育的原则。不但教师发问,而且学生也要发问,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善问会问,才是最重要的。历史的发展总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和发展的必然性,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其来龙去脉。在语文教学中,抓住这些历史事件,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指导,慢慢地,学生自己就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教《长城》一课时,可引导学生这样思考:秦为什么修长城?秦是怎样修长城的?长城又是世界文明史上怎样一个奇迹?学生理出了这一历史事件发展的脉络,就会沿着这一线索主动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如:教《王二小》一文时,可引导学生一层层展开设问:什么是鬼子扫荡政策?日本鬼子为什么要实行扫荡政策?王二小是什么人?他是如何把敌人带入八路军的埋伏圈的?鬼子为什么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在整个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问了,课堂变活了,学生成了教学活动中真正的主体。
三、运用多种方法激“活”课堂教学
教师设问和学生发问是上“活”语文课的基础。如果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就会更“活”。我曾采用了以下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角色扮演法
在语文教学中,如遇到有关历史故事的课文时,则师生分别扮演一定的历史人物角色,再造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形成相应的历史感,不但有利于他们深刻地感知与理解教学内容,而且活跃了课堂。如:讲李白的《司马光》一文时,让学生表演“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小品,从而让学生准确理解和学习司马光善动脑筋、勇于救人的精神。
2、师情感染法
对历史的沉浮、悲喜、成败、得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有关历史故事时,以丰富饱满的感情,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从而感染和吸引学生。
3、音乐美术配合法
利用音乐、美术和影视作品,再造历史情境,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刻。如:讲有关长征艰苦岁月、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课文时,都可以通过音乐、美术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革命战争的艰苦卓越,烘托语文教学的气氛。
(作者单位:065301河北省大厂县夏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