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网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模式相结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为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新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简要阐述在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相结合的策略,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
数学是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尚未成熟,如果直接灌输知识,不但会使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还会降低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厌恶心理。为此,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一、转变教学思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转化教学思想,树立生本教育理念,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对于小学生而言,互联网技术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学生对其有较强的新鲜感,为此,教师要重视信息化教学,丰富教学方式,让学生将对多媒体的兴趣,转化为对知识的探究乐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例如,在《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运用互联网等途径,搜集近半个月的温度情况。教师可以制作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提前自主预习,查找资料,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引出概念,让学生自主探究,了解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之间的关系。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方式,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不再备用接受,而是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兴趣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教学情境,以图文结合、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现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数学本身较为枯燥,学生缺乏兴趣,在传统教学中,受客观条件限制,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且学生缺乏自学意识,对数学有较强的抗拒心理,导致学生的数学水平普遍较低。为此,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将视听结合,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知识。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动画的形式,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相互转换,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关联,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方式,推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视觉碰撞,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深化学生理解。此外,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小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接受程度不高,更容易对具体的图片和事物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将数学概念、公式等方式,以图片、视频等方式,直接体现出来,搭建知识传递的桥梁,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设计微课视频,加强课堂互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将知识化静为动,加深学生的认知。教师要制作教学视频,开展微课教学,将教学中的重点知识,以视频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观看视频,通过视频导入、动态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知识,丰富学生的感知,加强学生的体验。同时,教师要加强课堂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让知识“活”起来,让教学“动”起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加强课堂互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对称轴》的教学中,教师要整合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中添加生活事物,制作成微课视频,在课堂教学前,先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自主探究。如展示故宫俯视图,让学生思考,这是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找出其中的对称轴。以视频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生活事物着手,一步步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学习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控制课堂节奏,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数形结合与信息技术相整合,以数辅形,以形助数,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将抽象数字与具象的图片相互转化,化简为繁,化难为易。如在“圆锥形体积”的教学中,在相同的条件下,圆锥形体积是圆柱形的一半,许多学生不理解这一点,教师可以运用动态图片,将抽象的面积公式具体化,让学生看清图形的构造,直观地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关系,理解数学公式,使教学变得更加简单,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开展实践活动,构建交流平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活动,将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三者有机结合,构建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知识,推理问题,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认知三角形”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先展示生活事物,如自行车的支架、衣服架、房顶的结构等,让学生思考,这些事物为什么是三角形的?能不能用其他图形代替?让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再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利用小木棒、绳子等工具,制作三角形,在实践中亲身感受,掌握三角形稳定性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知。此外,教师要构建交流平台,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兴趣;设计微课视频,加强课堂互动;开展实践活动,构建交流平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中,使其更加符合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萍.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9(65):90-90.
[2]段小利.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4):130-131.
[3]曹永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经济学,2021,3(6):36-37.
[4]美尔班·巴合努尔.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策略[C]//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 2019.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
数学是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尚未成熟,如果直接灌输知识,不但会使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还会降低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厌恶心理。为此,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一、转变教学思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转化教学思想,树立生本教育理念,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对于小学生而言,互联网技术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学生对其有较强的新鲜感,为此,教师要重视信息化教学,丰富教学方式,让学生将对多媒体的兴趣,转化为对知识的探究乐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例如,在《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运用互联网等途径,搜集近半个月的温度情况。教师可以制作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提前自主预习,查找资料,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引出概念,让学生自主探究,了解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之间的关系。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方式,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不再备用接受,而是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兴趣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教学情境,以图文结合、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现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数学本身较为枯燥,学生缺乏兴趣,在传统教学中,受客观条件限制,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且学生缺乏自学意识,对数学有较强的抗拒心理,导致学生的数学水平普遍较低。为此,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将视听结合,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知识。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动画的形式,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相互转换,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关联,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方式,推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视觉碰撞,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深化学生理解。此外,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小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接受程度不高,更容易对具体的图片和事物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将数学概念、公式等方式,以图片、视频等方式,直接体现出来,搭建知识传递的桥梁,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设计微课视频,加强课堂互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将知识化静为动,加深学生的认知。教师要制作教学视频,开展微课教学,将教学中的重点知识,以视频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观看视频,通过视频导入、动态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知识,丰富学生的感知,加强学生的体验。同时,教师要加强课堂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让知识“活”起来,让教学“动”起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加强课堂互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对称轴》的教学中,教师要整合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中添加生活事物,制作成微课视频,在课堂教学前,先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自主探究。如展示故宫俯视图,让学生思考,这是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找出其中的对称轴。以视频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生活事物着手,一步步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学习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控制课堂节奏,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数形结合与信息技术相整合,以数辅形,以形助数,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将抽象数字与具象的图片相互转化,化简为繁,化难为易。如在“圆锥形体积”的教学中,在相同的条件下,圆锥形体积是圆柱形的一半,许多学生不理解这一点,教师可以运用动态图片,将抽象的面积公式具体化,让学生看清图形的构造,直观地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关系,理解数学公式,使教学变得更加简单,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开展实践活动,构建交流平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活动,将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三者有机结合,构建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知识,推理问题,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认知三角形”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先展示生活事物,如自行车的支架、衣服架、房顶的结构等,让学生思考,这些事物为什么是三角形的?能不能用其他图形代替?让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再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利用小木棒、绳子等工具,制作三角形,在实践中亲身感受,掌握三角形稳定性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知。此外,教师要构建交流平台,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兴趣;设计微课视频,加强课堂互动;开展实践活动,构建交流平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中,使其更加符合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萍.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9(65):90-90.
[2]段小利.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4):130-131.
[3]曹永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经济学,2021,3(6):36-37.
[4]美尔班·巴合努尔.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策略[C]//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