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桂西北旅游产业产教融合发展为例分析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机遇,针对民族地区产教融合发展中融合政策缺乏吸引力、融合程度不深、融合方法缺乏创新等问题,提出紧密联系国家政策、制定和落实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施方案、依托民族特色旅游产业进行产教融合等对策,促进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旅游产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C-0084-03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对于有效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短板问题,对于民族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意义深远。本文以桂西北旅游产业产教融合发展为例,提出适合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实施路径。
一、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现状
(一)民族地区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缺乏产业基础支撑,可供选择的产教融合企业实体匮乏、发展层次较低,导致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相对滞后。另一方面,民族地区对高职院校的财政资金投入较少,开展产教融合活动缺乏物质基础,使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滞后。民族地区经济总量较小,产业发展规模不大。以桂西北地区河池市为例,2018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为788.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60.91亿元、第二产业249.8亿元、第三产业377.59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广西倒数第三位。经济发展方式仍以投资驱动为主。传统产业对投资及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仍然较强,以水电、有色金属为主的单一产业格局未发生明显改善,主要原因在于新兴产业发展不快、规模不大,大多还集中于技术层次相对较低的领域,对现有产业的置换能力有限,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中房地产和基建投资仍占较大比重。该地区旅游产业尚不发达,旅游热度指数排在广西所有设区市的倒数第三位,热度指数为0.6,与排在第一位的桂林市的指数6.29相差甚远。据调查,2017年,河池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646万人次,旅游总消费接近300亿元。2018年河池市旅游消费总量约为400亿元,与杭州等旅游收入超过4000亿元的国内旅游发达城市相比,还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二)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机遇
首先,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脱贫攻坚”的实施,让西部地区的经济潜能得到了最大的释放。国家投入173.53亿元修建了河百高速公路,投入65亿元修建了河都高速公路,共有5条高速公路贯穿桂西北城市河池市全境,贵南高铁桂西北路段也正在施工中。多条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修建及开通,将极大地改善桂西北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状况。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通过市场扩张、加剧市场竞争和降低运输成本三种路径影响企业库存,进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
其次,精准扶贫的推进让民族地区更多农民群众收入增加,有机会参与到更丰富的经济交往活动过程,能够逐步接触到旅游产业等现代产业,助力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表明,收入是影响国内旅游消费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经济发展决定国民收入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并作用于旅游消费。河池市共有城镇居民130万人,农村居民300万人,根据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对当期收入的敏感性程度高于城镇居民、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可以更有效地增加国内旅游消费促进产业发展的理论,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该地区农民收入来源渠道趋于多元化,收入的增加必然会增加国内旅游消费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最后,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会促进民族地区产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作为重要的技能型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途径,高职教育可以推动经济增长。以河池市为例,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提升,生源数量由2014年的每年1600人提高到2018年的3800人,生源数量成倍增加。生源数量的增加,一方面能够直接带动校园周边餐饮食宿行业的繁荣和周边旅游景点客流量的增加;另一方面长期的生源数量质量的提升有助于解决当地产业人才需求匮乏的困境,提升企业用工质量水平,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最终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民族地区产教融合发展现状
(一)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政策缺乏吸引力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主管单位未制定体系化的产教融合发展的政策,缺乏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自身虽然建立了一系列产教融合发展的规章,但多为理论性指导文件,缺乏可操作、可实施的富含激励措施的可实施方案。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政策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强,产教融合“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一直存在。
(二)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程度不深
由于企业对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缺乏热情,产教融合基本处于学校派学生顶岗实习的层次,即高职院校将毕业班的学生统一安排到某几个企业进行为期半年左右的顶岗实习。在企业接受定岗实习学生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学生的低价劳动成本给企业创造价值。这样的产教融合层次还处于比較低级的阶段,产教融合程度不深。
(三)民族地区产教融合方法缺乏创新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方式方法过于陈旧,普遍采用校企合作的传统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仅仅能够解决学生的短期就业问题,但由于没有贯穿其中的课程,导致这样的校企合作既不能够让学生很好地消化理论与实践知识技能变为自身能力,也没有让专业教师参与顶岗实习全过程,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并没能得到提升,更无法直接指导顶岗实习学生的实际技能操作。这种缺乏创新的产教融合方法无法适应当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三、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路径选择 (一)紧密联系国家政策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首先要与国家政策紧密联系起来。主要从三个方面紧密联系:与精准扶贫、全面脱贫紧密联系;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国家级教育规划紧密联系;与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产业发展规劃紧密联系。
精准扶贫、全面脱贫攻坚是当前民族地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要与之紧密联系起来。可与企业开展合作,开办产教融合脱贫致富培训班,一方面联合培训贫困学员,使他们掌握脱贫致富技能;另一方面培训期满后可安排贫困学员到当地产教融合的合作企业工作,解决贫困学员的就业问题。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国家级教育规划是未来高职院校发展的依据,必须牢牢把握国家教育规划,改革现有办学体制机制,引入市场机制构建产教融合办学体系,优化专业结构设置,试点多种所有制共同参与建设的二级学院或专业,使产教融合真正实现教学成果助力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经营活动遇到的困难能够在教学研究中解决。
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产业规划是当地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定位和专业设置应立足于传承与利用当地民族文化资源,突出办学特色,在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特色旅游产业等方面,实现创意、创新突破,培养能够适应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二)制定和落实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施方案
明确企业、学校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中的责权利,实现产教融合制度化。完善企业接收高职院校学生见习、实习制度和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实施方案。高职院校可向政府申请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举措,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动。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民族地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现代学徒制”模式,鼓励企业积极吸纳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同时,更加关注专业设置、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发挥实质性的培养作用。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施方案的重点在于加强跨区域协作,不能仅把合作企业局限于民族地区之内,还要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企业协作行动。高职院校应积极向政府申请邀请东部地区院校和企业加大对口支援力度,促进跨区域协作,这样才能够保证产教融合实施方案的先进性与针对性。
(三)依托民族特色旅游产业进行产教融合
以河池市旅游产业为例,该区域有着丰富的民族特色旅游资源,如环江毛南族瀑布群旅游资源、红水河健康养生旅游资源、南丹白裤瑶全域旅游资源、巴马国际长寿旅游资源、百里龙江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等近百个特色旅游资源项目。当地高职院校应该想方设法依托这些特色旅游资源充分开展产教融合。
1.校企共创旅游品牌。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对当地旅游资源有一定的研究,企业对旅游品牌的开发和创建有丰富的经验,校企双方可依托彼此优势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共创旅游品牌。例如可打造国际长寿养生旅游品牌、世界民族风情旅游品牌、红色福地旅游品牌,创建市、自治区甚至国家级旅游品牌或国家、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将歌娅思谷、“千家瑶寨·万户瑶乡”白裤瑶风情旅游项目纳入高职院校教学研究课程,设置相关专业方向和对应课程,必要时可以与企业联合开设对口就业班,培养对口就业的专业人才。在实训课中引入企业导师引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创意方案,尝试旅游品牌创意的实践。与电子商务专业联合建立“网络创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新媒体、融媒体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展示和发布品牌创意成果。对接实体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将真实的市场评价结果作为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成果的组成部分。
2.校企共建营销渠道。发挥民族地区山清水秀生态美的旅游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举办节庆营销、媒体宣传营销、区域协作营销、旅游惠民营销等方式共建营销渠道,树立民族地区旅游新形象。例如,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可与环球旅游广播联盟等行业共建“寻找中国最美冬季—年度冬季旅游热力榜”,企业方在全国开展宣传和招录报名,校方承办和举办活动共同促进旅游产教融合发展。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推进长寿养生、脱贫攻坚、农林业、水电、民族特色体育等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建设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森林旅游示范点、水电风景区旅游示范点、地质公园、长寿养生度假基地。积极推进东西部旅游扶贫协作,在东部对口帮扶地区举办扶贫协作桂西北旅游优惠政策发布会等一系列活动,开展桂西北地区国际旅游区宣传推介活动,举办多场旅游扶贫就业专题招聘展,发动东部地区有实力的涉旅企业参与招聘活动,向桂西北院校提供就业岗位,组织高职院校贫困生参加应聘,促成就业意向达成,共同推进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与发达地区的企业产教融合发展。
3.校企共筹发展资金。校企联合参与组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投资有限公司,高职院校可依托技术优势、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策划打造宣传民族地区重点旅游招商项目,主动到旅游发达城市的景区创意知名旅游企业调研学习,参与实施对口精准引资。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与当地银行和保险理财等金融机构沟通对接,利用社会资源,寻找更多融资渠道,建设校内旅游实训基地。同时扩展融资思路,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优势,协助政府加大融资力度。依托电子商务专业软硬件平台建立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投融资实操能力,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筹建管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特色旅游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专项资金,为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在高职院校的传承提供支持。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关键在于与当地优势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只有融入当地特色产业、依托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化手段,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才能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培俊.产教融合: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路径[N].中国教育报,2018-01-05
[2]张勋,王旭,万广华,等.交通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J].经济研究,2018(1)
[3]刘霁雯.我国居民收入与国内旅游消费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4]王艳.高等职业教育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贡献的实证研究——以延安地区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8(11)
[5]河池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加快“一区一带”建设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2018年全市旅游工作计划[EB/OL].(2018-10-17)[2019-05-11].http://www.hechi.gov.cn/xxgk/ghjh/20181017-1171276.shtml
【基金项目】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科研教改重点立项项目(GXXDZD201804)
【作者简介】刘泽汀(1987— ),男,硕士,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蓝苗苗(1994— ),女,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会计;韦祯弋(1989— ),女,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助理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
(责编 卢 雯)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旅游产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C-0084-03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对于有效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短板问题,对于民族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意义深远。本文以桂西北旅游产业产教融合发展为例,提出适合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实施路径。
一、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现状
(一)民族地区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缺乏产业基础支撑,可供选择的产教融合企业实体匮乏、发展层次较低,导致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相对滞后。另一方面,民族地区对高职院校的财政资金投入较少,开展产教融合活动缺乏物质基础,使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滞后。民族地区经济总量较小,产业发展规模不大。以桂西北地区河池市为例,2018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为788.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60.91亿元、第二产业249.8亿元、第三产业377.59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广西倒数第三位。经济发展方式仍以投资驱动为主。传统产业对投资及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仍然较强,以水电、有色金属为主的单一产业格局未发生明显改善,主要原因在于新兴产业发展不快、规模不大,大多还集中于技术层次相对较低的领域,对现有产业的置换能力有限,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中房地产和基建投资仍占较大比重。该地区旅游产业尚不发达,旅游热度指数排在广西所有设区市的倒数第三位,热度指数为0.6,与排在第一位的桂林市的指数6.29相差甚远。据调查,2017年,河池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646万人次,旅游总消费接近300亿元。2018年河池市旅游消费总量约为400亿元,与杭州等旅游收入超过4000亿元的国内旅游发达城市相比,还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二)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机遇
首先,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脱贫攻坚”的实施,让西部地区的经济潜能得到了最大的释放。国家投入173.53亿元修建了河百高速公路,投入65亿元修建了河都高速公路,共有5条高速公路贯穿桂西北城市河池市全境,贵南高铁桂西北路段也正在施工中。多条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修建及开通,将极大地改善桂西北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状况。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通过市场扩张、加剧市场竞争和降低运输成本三种路径影响企业库存,进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
其次,精准扶贫的推进让民族地区更多农民群众收入增加,有机会参与到更丰富的经济交往活动过程,能够逐步接触到旅游产业等现代产业,助力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表明,收入是影响国内旅游消费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经济发展决定国民收入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并作用于旅游消费。河池市共有城镇居民130万人,农村居民300万人,根据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对当期收入的敏感性程度高于城镇居民、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可以更有效地增加国内旅游消费促进产业发展的理论,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该地区农民收入来源渠道趋于多元化,收入的增加必然会增加国内旅游消费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最后,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会促进民族地区产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作为重要的技能型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途径,高职教育可以推动经济增长。以河池市为例,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提升,生源数量由2014年的每年1600人提高到2018年的3800人,生源数量成倍增加。生源数量的增加,一方面能够直接带动校园周边餐饮食宿行业的繁荣和周边旅游景点客流量的增加;另一方面长期的生源数量质量的提升有助于解决当地产业人才需求匮乏的困境,提升企业用工质量水平,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最终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民族地区产教融合发展现状
(一)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政策缺乏吸引力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主管单位未制定体系化的产教融合发展的政策,缺乏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自身虽然建立了一系列产教融合发展的规章,但多为理论性指导文件,缺乏可操作、可实施的富含激励措施的可实施方案。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政策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强,产教融合“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一直存在。
(二)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程度不深
由于企业对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缺乏热情,产教融合基本处于学校派学生顶岗实习的层次,即高职院校将毕业班的学生统一安排到某几个企业进行为期半年左右的顶岗实习。在企业接受定岗实习学生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学生的低价劳动成本给企业创造价值。这样的产教融合层次还处于比較低级的阶段,产教融合程度不深。
(三)民族地区产教融合方法缺乏创新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方式方法过于陈旧,普遍采用校企合作的传统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仅仅能够解决学生的短期就业问题,但由于没有贯穿其中的课程,导致这样的校企合作既不能够让学生很好地消化理论与实践知识技能变为自身能力,也没有让专业教师参与顶岗实习全过程,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并没能得到提升,更无法直接指导顶岗实习学生的实际技能操作。这种缺乏创新的产教融合方法无法适应当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三、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路径选择 (一)紧密联系国家政策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首先要与国家政策紧密联系起来。主要从三个方面紧密联系:与精准扶贫、全面脱贫紧密联系;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国家级教育规划紧密联系;与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产业发展规劃紧密联系。
精准扶贫、全面脱贫攻坚是当前民族地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要与之紧密联系起来。可与企业开展合作,开办产教融合脱贫致富培训班,一方面联合培训贫困学员,使他们掌握脱贫致富技能;另一方面培训期满后可安排贫困学员到当地产教融合的合作企业工作,解决贫困学员的就业问题。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国家级教育规划是未来高职院校发展的依据,必须牢牢把握国家教育规划,改革现有办学体制机制,引入市场机制构建产教融合办学体系,优化专业结构设置,试点多种所有制共同参与建设的二级学院或专业,使产教融合真正实现教学成果助力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经营活动遇到的困难能够在教学研究中解决。
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产业规划是当地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定位和专业设置应立足于传承与利用当地民族文化资源,突出办学特色,在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特色旅游产业等方面,实现创意、创新突破,培养能够适应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二)制定和落实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施方案
明确企业、学校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中的责权利,实现产教融合制度化。完善企业接收高职院校学生见习、实习制度和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实施方案。高职院校可向政府申请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举措,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动。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民族地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现代学徒制”模式,鼓励企业积极吸纳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同时,更加关注专业设置、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发挥实质性的培养作用。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施方案的重点在于加强跨区域协作,不能仅把合作企业局限于民族地区之内,还要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企业协作行动。高职院校应积极向政府申请邀请东部地区院校和企业加大对口支援力度,促进跨区域协作,这样才能够保证产教融合实施方案的先进性与针对性。
(三)依托民族特色旅游产业进行产教融合
以河池市旅游产业为例,该区域有着丰富的民族特色旅游资源,如环江毛南族瀑布群旅游资源、红水河健康养生旅游资源、南丹白裤瑶全域旅游资源、巴马国际长寿旅游资源、百里龙江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等近百个特色旅游资源项目。当地高职院校应该想方设法依托这些特色旅游资源充分开展产教融合。
1.校企共创旅游品牌。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对当地旅游资源有一定的研究,企业对旅游品牌的开发和创建有丰富的经验,校企双方可依托彼此优势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共创旅游品牌。例如可打造国际长寿养生旅游品牌、世界民族风情旅游品牌、红色福地旅游品牌,创建市、自治区甚至国家级旅游品牌或国家、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将歌娅思谷、“千家瑶寨·万户瑶乡”白裤瑶风情旅游项目纳入高职院校教学研究课程,设置相关专业方向和对应课程,必要时可以与企业联合开设对口就业班,培养对口就业的专业人才。在实训课中引入企业导师引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创意方案,尝试旅游品牌创意的实践。与电子商务专业联合建立“网络创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新媒体、融媒体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展示和发布品牌创意成果。对接实体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将真实的市场评价结果作为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成果的组成部分。
2.校企共建营销渠道。发挥民族地区山清水秀生态美的旅游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举办节庆营销、媒体宣传营销、区域协作营销、旅游惠民营销等方式共建营销渠道,树立民族地区旅游新形象。例如,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可与环球旅游广播联盟等行业共建“寻找中国最美冬季—年度冬季旅游热力榜”,企业方在全国开展宣传和招录报名,校方承办和举办活动共同促进旅游产教融合发展。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推进长寿养生、脱贫攻坚、农林业、水电、民族特色体育等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建设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森林旅游示范点、水电风景区旅游示范点、地质公园、长寿养生度假基地。积极推进东西部旅游扶贫协作,在东部对口帮扶地区举办扶贫协作桂西北旅游优惠政策发布会等一系列活动,开展桂西北地区国际旅游区宣传推介活动,举办多场旅游扶贫就业专题招聘展,发动东部地区有实力的涉旅企业参与招聘活动,向桂西北院校提供就业岗位,组织高职院校贫困生参加应聘,促成就业意向达成,共同推进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与发达地区的企业产教融合发展。
3.校企共筹发展资金。校企联合参与组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投资有限公司,高职院校可依托技术优势、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策划打造宣传民族地区重点旅游招商项目,主动到旅游发达城市的景区创意知名旅游企业调研学习,参与实施对口精准引资。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与当地银行和保险理财等金融机构沟通对接,利用社会资源,寻找更多融资渠道,建设校内旅游实训基地。同时扩展融资思路,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优势,协助政府加大融资力度。依托电子商务专业软硬件平台建立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投融资实操能力,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筹建管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特色旅游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专项资金,为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在高职院校的传承提供支持。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关键在于与当地优势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只有融入当地特色产业、依托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化手段,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才能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培俊.产教融合: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路径[N].中国教育报,2018-01-05
[2]张勋,王旭,万广华,等.交通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J].经济研究,2018(1)
[3]刘霁雯.我国居民收入与国内旅游消费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4]王艳.高等职业教育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贡献的实证研究——以延安地区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8(11)
[5]河池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加快“一区一带”建设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2018年全市旅游工作计划[EB/OL].(2018-10-17)[2019-05-11].http://www.hechi.gov.cn/xxgk/ghjh/20181017-1171276.shtml
【基金项目】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科研教改重点立项项目(GXXDZD201804)
【作者简介】刘泽汀(1987— ),男,硕士,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蓝苗苗(1994— ),女,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会计;韦祯弋(1989— ),女,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助理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