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穷娃有梦
“我想造架飞机,空客A320!”2016年的夏天,朱跃借酒壮胆,说了自己的想法。
看着他脸上因户外作业而留下的“高原红”,朋友们打趣:“不如造艘航空母舰,正好给辽宁舰做伴儿。”
“这可不是开玩笑,明天我就卖宝马(车),回老家造飞机去!”
“你是不是兜里有点儿钱,就飘了?”大伙儿轮番劝他放弃这个不接地气的想法,可朱跃不语,一脸坚持。第二天,他果真卖了宝马车,回了老家。
1979年,朱跃出生在辽宁省开原市前三台子村。小时候,朱跃家里很穷,想要改变命运,唯有读书这一条路可走,偏他又是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念到初二便辍了学。
可没过多久,朱跃就后悔了。
辍学后的朱跃,跟着家人一起种地,第一个春耕秋收后他发现,光靠种地养活不了自己,更找不到媳妇儿。“感觉这辈子要被困在这穷山沟沟里了。”放下书本和锄头的朱跃开始寻找新出路:找个师傅学门手艺,毕竟人不能两手空空。
就这样,朱跃进了一家技校,学习家电维修。好景不长,只学了一年技校就倒闭了,他又陆续辗转到别的技校,学了摩托车维修和电机维修,再后来,朱跃经人介绍去了工厂,在那学会了电焊、车工和铆工……年纪轻轻学成了一身本领。此时的朱跃,依旧迷茫,因为他了解自己,脑子灵活一学就会,可无论做什么事都没长劲儿没韧性,总是半途而废。
其实他并不知道,看似无心插柳的一切,却在冥冥之中,为实现儿时的飞机梦想奠定了技术基础。
因为朱跃从小就喜欢飞机,希望能从事开飞机或修飞机的工作,但没能好好读书,梦想成了心中抹不平的遗憾。直到多年后,他学会了一个成语,才恍然大悟:辗转学技术吃的苦没白吃,这叫曲线救国。
朱跃又兴奋起来,而立之年后的他决定,创业、挣钱!脑子活络的朱跃把目光瞄准钢材市场,开了一家小加工厂,一边跑业务,一边钻研升级产品,还主动帮客户做设计,在创业艰难的市场环境下,第一年就赚到了钱,7万元,第二年收入就翻了几倍,20万元,第三年又变成了40万元,短短几年间,他的厂子从小变大,由单扩成双,年收入也突破了百万。
不承想,实现财富自由的朱跃,反而空虚了。他开始频繁地和朋友“诉苦”,说自己不爱喝酒、不喜打牌、不嗜旅游,生活只剩赚钱了,过得没滋没味。
2016年初,一次偶然,朱跃在网上看到国外一位老水手,用5年时间在自己后院建了一艘游艇出来,年近40的朱跃才大胆地萌生出抹平人生遗憾的念头——关于飞机的。即便在朋友眼中,他是“钱多烧的”,即便有了开篇那并不愉快的一幕。
开原F6
回到开原,朱跃立即为造飞机招工。
听到这个消息后,有人以为朱跃疯了,有人说他是骗子,有人等着看他笑话,还有亲戚担心朱跃会上门借钱,躲得远远的……几天下来,造梦团队只招来发小,电焊工谭东灰一人。不过老天还是眷顾朱跃的,后来陆续有4个同村的农民加入,虽然其中一个是他小舅子,一个是他表哥。
2016年12月,这个名为“开原F6”的6人团队正式开始施工。
在我国民间造飞机史上,朱跃并非始作俑者。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被公开报道造飞机的农民就多达几十人,大多数以失败告终,如2014年的广东佛山,苏桂滨自制的飞机发生意外,使他肠破裂、小腿骨折,昏迷一整天。但也不乏成功者,如1994年的浙江衢州,首次试飞失败的徐斌,受到围观人群的嘲笑与奚落,潜心研究12年后,终于试飞成功,在蓝天上翱翔25分钟之久。
朱跃造飞机不是为了飞,而是持着不干赔本买卖的经商思维,想在造好的1:1真飞机里开家主题烧烤店,让没事做的妻子和老爹,有份工作可做。
可真的干起来,一切又变得不一样了。
租来两台吊车,买了40吨铁板零部件,一台切割机,几把锤子和电焊,在一个农家大院里,开原F6开始在钢筋构成的粗糙轮廓中,日夜忙活,热火朝天,不禁让人联想到那部意味深长的电影《钢的琴》,甚至由工人衍生而出的某种精神。
若是装台车,对资深电焊工、车工、钳工、修理工的6兄弟而言,绝对的小菜一碟,但要造高科技的飞机,对农民出身的他们来说,绝非易事。没人懂机械设计、制图、CAD等软件,梦想在动工之初就惨遭搁浅。因当地人将此视为一件荒谬的事,所以没人愿意帮忙设计,朱跃只能亲自上马:他用卡尺量淘来的飞机模型,得出数据;找了一个懂电脑的小孩,让他画设计图,自己站在一旁指挥;先仿照做了两个发动机,做成之后,发现误差太大,根本就不像……试验了多种方法都失败了。
祸不单行。图纸还没搞定,场地又面临断租,朱跃重新找了地方,买了沙子和石灰,抹了水泥地,接上电,才能把飞机继续造下去。
为了鼓励自己和团队,朱跃在短视频平台上申请了账号,记录造飞机的点滴和艰辛。可当“农民工”“扳手、锤子和焊枪等低端的家当”“废弃破烂的场地”组合在一起,不那么好看时,不少网友开始认定:这是一种迎合市场的炒作玩笑。扑面而来的尖酸刻薄的留言,让朱跃的情绪跌落谷底,再加上刚做出来的两个发动机接连失败,那年春节和整个正月,他都沒过好。
“我们就是农民,不是造飞机的料。”队友偶尔也会发起牢骚,但没想到的是,这件被公认为不靠谱的事,居然没有半途而废。
一个偶然,朱跃得知有款软件可以实现三维立体测量,他便买来1∶80大小的空客A320玩具模型,去了沈阳,用三维无尺测量的方法,拿到了相关的数据,再放大成等比例的真机大小,结合网上A320真机的照片,不断地修改,最终制出图纸。
一晃已过3个多月,白搭了10万元钱后,第一步总算成功地迈出去了。
数据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施工,切割钢板、做骨架、焊贴面了。于是,在数百个日夜交替中,一片麦田地的旁边,一堆满是铁锈的骨架、一块块钢板贴面,被组装和装饰之后,梦想终照进现实——2019年2月,在锣鼓喧天的东北大秧歌中,朱跃和他的团队成功打造出一架1∶1的“空客A320”,他将这架飞机模型命名为梦想号。 终点即起点
飞机的落成只是开始。
在这个拥有上亿用户的短视频平台,一架神秘飞机的拔地而起,让视频展现出超乎寻常的传播潜力,很快,朱跃从沧海一粟,摇身变成坐拥69万粉丝的网红播主。
“当时有路人经过时随手拍了一个我们造飞机的段子,都能上热门。”汹涌的流量还带来了巨大的关注,甚至国内外媒体的争相采访,朱跃顺势成了屏幕社交时代里的“开原第二名人”。
在聚光灯的炙烤下,朱跃的计划也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只打算投入100万元,造个用来开烧烤店的飞机的初心,让他觉得有愧于人们的关注,他想做得更好。
于是,他开始全国各地跑制作飞机模型的工厂,去消防队参观用来演练的飞机模型,还反向利用短视频账号带来的关注,与航空技术大咖、机长、空姐等许多业内人士和专家建立了联系,让他们帮忙“把关”和丰富建造的细节。比如朱跃不离手的检查单,它用于真飞机起飞前,是他的粉丝,一家航空公司的在职飞行员感动于他的执着,把这种专业检查单拍下来发给他的,根据照片,朱跃反复和打印店老板确认剪裁的方式、边角的弧度,才有了手中的复刻版,用在梦想号上。
不仅如此,还有订制头等舱才有的真皮沙发、去北京考察黑匣子、往发动机壳子里塞能模拟播放发动机各种轰鸣声的音响……被关注度放大的极致,搭上风口,让原本只是一个烧烤店壳子的模型,变成了一台独特的商业机器。
在开原金沟子口附近,一架长37.8米、宽36米、高12米的“空客A320”,矗立在一个小停机坪上,在东北乍暖还寒的映衬中,熠熠生辉。
“10级大风也吹不倒我的飞机。”晒得黝黑的朱跃,有些自豪地说。东北的春天风很大,即便被钢管和混凝土墩固定在地面上,坐在这架“飞机”里,仍感觉到颠簸,甚至有点儿像飞机在空中遇到气流一样。
“先把工人休息室的锅炉点着,不然在这屋里待一天太冷,根本受不了。其实我也很久没生炉子了。”朱跃的妻子每天送完儿子上学,就要赶到“停机坪”做准备工作,她的动作并不是很娴熟。生好炉子后,她还需要把飞机中的空调打开。
接下来,一系列颇为红火的生意围绕着飞机滚动上演:登机参观20元,模拟驾驶器体验驾驶300元,拍摄和飞机有关且需要特殊配合的段子,或包机服务,都得额外收费;飞机旁还设有朱跃自己做的游乐设施,以及砸金蛋抽奖和卖水的摊位……俨然一副小游乐场的模样。
朱跃的家人经营着这盘生意。妻子和小舅子在客舱里忙碌,父亲和表哥在这里运营着自己的短视频号,朱跃负责为参观者讲解飞机的各個细节,每天重复上百次,但每一次都会有同样的兴奋。“你看,就连登机车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外面买不到。”
飞机建成的一个月内,前来参观的人数竟达到数万人次,单日最高3000人次,在这个不算发达的县级市,约等于总人口数的10%。其中不乏从四平、沈阳甚至广东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有的人看到飞机,兴奋地绕着看了好几圈,然后在驾驶室控制台颇有仪式感地操作着。“我和朱跃一样,年轻时梦想成为一名飞行员。在网上关注朱跃两年了,看飞机造好了,就专程从广东赶来,一方面是支持下追梦的兄弟,另一方面是想体验驾驶飞机的感觉。”广东小伙子坦言。
当年春节,很多回乡子女带着老人来参观,有位80多岁的老人,一辈子都没见过飞机,参观时特别开心,不停地让儿子给拍照。在那一刻,朱跃感觉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某种升华。
跟随游客纷至沓来的,还有每月近10万元的流水。
“我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变化,跟之前差不多,唯一的感觉就是那根紧绷着的弦突然可以放松了。”如今的朱跃,靠在书房的椅子上,身上的牛仔衬衫被磨得微微发白,这是他少有的休息时间,他的家人则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
对于未来,几个熟络的网友打趣他:“下一步做个航空母舰吧,和辽宁舰做伴。”
“那得先在铁岭挖出一片大海来。”朱跃眯起眼睛,笑着回答。
“我想造架飞机,空客A320!”2016年的夏天,朱跃借酒壮胆,说了自己的想法。
看着他脸上因户外作业而留下的“高原红”,朋友们打趣:“不如造艘航空母舰,正好给辽宁舰做伴儿。”
“这可不是开玩笑,明天我就卖宝马(车),回老家造飞机去!”
“你是不是兜里有点儿钱,就飘了?”大伙儿轮番劝他放弃这个不接地气的想法,可朱跃不语,一脸坚持。第二天,他果真卖了宝马车,回了老家。
1979年,朱跃出生在辽宁省开原市前三台子村。小时候,朱跃家里很穷,想要改变命运,唯有读书这一条路可走,偏他又是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念到初二便辍了学。
可没过多久,朱跃就后悔了。
辍学后的朱跃,跟着家人一起种地,第一个春耕秋收后他发现,光靠种地养活不了自己,更找不到媳妇儿。“感觉这辈子要被困在这穷山沟沟里了。”放下书本和锄头的朱跃开始寻找新出路:找个师傅学门手艺,毕竟人不能两手空空。
就这样,朱跃进了一家技校,学习家电维修。好景不长,只学了一年技校就倒闭了,他又陆续辗转到别的技校,学了摩托车维修和电机维修,再后来,朱跃经人介绍去了工厂,在那学会了电焊、车工和铆工……年纪轻轻学成了一身本领。此时的朱跃,依旧迷茫,因为他了解自己,脑子灵活一学就会,可无论做什么事都没长劲儿没韧性,总是半途而废。
其实他并不知道,看似无心插柳的一切,却在冥冥之中,为实现儿时的飞机梦想奠定了技术基础。
因为朱跃从小就喜欢飞机,希望能从事开飞机或修飞机的工作,但没能好好读书,梦想成了心中抹不平的遗憾。直到多年后,他学会了一个成语,才恍然大悟:辗转学技术吃的苦没白吃,这叫曲线救国。
朱跃又兴奋起来,而立之年后的他决定,创业、挣钱!脑子活络的朱跃把目光瞄准钢材市场,开了一家小加工厂,一边跑业务,一边钻研升级产品,还主动帮客户做设计,在创业艰难的市场环境下,第一年就赚到了钱,7万元,第二年收入就翻了几倍,20万元,第三年又变成了40万元,短短几年间,他的厂子从小变大,由单扩成双,年收入也突破了百万。
不承想,实现财富自由的朱跃,反而空虚了。他开始频繁地和朋友“诉苦”,说自己不爱喝酒、不喜打牌、不嗜旅游,生活只剩赚钱了,过得没滋没味。
2016年初,一次偶然,朱跃在网上看到国外一位老水手,用5年时间在自己后院建了一艘游艇出来,年近40的朱跃才大胆地萌生出抹平人生遗憾的念头——关于飞机的。即便在朋友眼中,他是“钱多烧的”,即便有了开篇那并不愉快的一幕。
开原F6
回到开原,朱跃立即为造飞机招工。
听到这个消息后,有人以为朱跃疯了,有人说他是骗子,有人等着看他笑话,还有亲戚担心朱跃会上门借钱,躲得远远的……几天下来,造梦团队只招来发小,电焊工谭东灰一人。不过老天还是眷顾朱跃的,后来陆续有4个同村的农民加入,虽然其中一个是他小舅子,一个是他表哥。
2016年12月,这个名为“开原F6”的6人团队正式开始施工。
在我国民间造飞机史上,朱跃并非始作俑者。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被公开报道造飞机的农民就多达几十人,大多数以失败告终,如2014年的广东佛山,苏桂滨自制的飞机发生意外,使他肠破裂、小腿骨折,昏迷一整天。但也不乏成功者,如1994年的浙江衢州,首次试飞失败的徐斌,受到围观人群的嘲笑与奚落,潜心研究12年后,终于试飞成功,在蓝天上翱翔25分钟之久。
朱跃造飞机不是为了飞,而是持着不干赔本买卖的经商思维,想在造好的1:1真飞机里开家主题烧烤店,让没事做的妻子和老爹,有份工作可做。
可真的干起来,一切又变得不一样了。
租来两台吊车,买了40吨铁板零部件,一台切割机,几把锤子和电焊,在一个农家大院里,开原F6开始在钢筋构成的粗糙轮廓中,日夜忙活,热火朝天,不禁让人联想到那部意味深长的电影《钢的琴》,甚至由工人衍生而出的某种精神。
若是装台车,对资深电焊工、车工、钳工、修理工的6兄弟而言,绝对的小菜一碟,但要造高科技的飞机,对农民出身的他们来说,绝非易事。没人懂机械设计、制图、CAD等软件,梦想在动工之初就惨遭搁浅。因当地人将此视为一件荒谬的事,所以没人愿意帮忙设计,朱跃只能亲自上马:他用卡尺量淘来的飞机模型,得出数据;找了一个懂电脑的小孩,让他画设计图,自己站在一旁指挥;先仿照做了两个发动机,做成之后,发现误差太大,根本就不像……试验了多种方法都失败了。
祸不单行。图纸还没搞定,场地又面临断租,朱跃重新找了地方,买了沙子和石灰,抹了水泥地,接上电,才能把飞机继续造下去。
为了鼓励自己和团队,朱跃在短视频平台上申请了账号,记录造飞机的点滴和艰辛。可当“农民工”“扳手、锤子和焊枪等低端的家当”“废弃破烂的场地”组合在一起,不那么好看时,不少网友开始认定:这是一种迎合市场的炒作玩笑。扑面而来的尖酸刻薄的留言,让朱跃的情绪跌落谷底,再加上刚做出来的两个发动机接连失败,那年春节和整个正月,他都沒过好。
“我们就是农民,不是造飞机的料。”队友偶尔也会发起牢骚,但没想到的是,这件被公认为不靠谱的事,居然没有半途而废。
一个偶然,朱跃得知有款软件可以实现三维立体测量,他便买来1∶80大小的空客A320玩具模型,去了沈阳,用三维无尺测量的方法,拿到了相关的数据,再放大成等比例的真机大小,结合网上A320真机的照片,不断地修改,最终制出图纸。
一晃已过3个多月,白搭了10万元钱后,第一步总算成功地迈出去了。
数据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施工,切割钢板、做骨架、焊贴面了。于是,在数百个日夜交替中,一片麦田地的旁边,一堆满是铁锈的骨架、一块块钢板贴面,被组装和装饰之后,梦想终照进现实——2019年2月,在锣鼓喧天的东北大秧歌中,朱跃和他的团队成功打造出一架1∶1的“空客A320”,他将这架飞机模型命名为梦想号。 终点即起点
飞机的落成只是开始。
在这个拥有上亿用户的短视频平台,一架神秘飞机的拔地而起,让视频展现出超乎寻常的传播潜力,很快,朱跃从沧海一粟,摇身变成坐拥69万粉丝的网红播主。
“当时有路人经过时随手拍了一个我们造飞机的段子,都能上热门。”汹涌的流量还带来了巨大的关注,甚至国内外媒体的争相采访,朱跃顺势成了屏幕社交时代里的“开原第二名人”。
在聚光灯的炙烤下,朱跃的计划也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只打算投入100万元,造个用来开烧烤店的飞机的初心,让他觉得有愧于人们的关注,他想做得更好。
于是,他开始全国各地跑制作飞机模型的工厂,去消防队参观用来演练的飞机模型,还反向利用短视频账号带来的关注,与航空技术大咖、机长、空姐等许多业内人士和专家建立了联系,让他们帮忙“把关”和丰富建造的细节。比如朱跃不离手的检查单,它用于真飞机起飞前,是他的粉丝,一家航空公司的在职飞行员感动于他的执着,把这种专业检查单拍下来发给他的,根据照片,朱跃反复和打印店老板确认剪裁的方式、边角的弧度,才有了手中的复刻版,用在梦想号上。
不仅如此,还有订制头等舱才有的真皮沙发、去北京考察黑匣子、往发动机壳子里塞能模拟播放发动机各种轰鸣声的音响……被关注度放大的极致,搭上风口,让原本只是一个烧烤店壳子的模型,变成了一台独特的商业机器。
在开原金沟子口附近,一架长37.8米、宽36米、高12米的“空客A320”,矗立在一个小停机坪上,在东北乍暖还寒的映衬中,熠熠生辉。
“10级大风也吹不倒我的飞机。”晒得黝黑的朱跃,有些自豪地说。东北的春天风很大,即便被钢管和混凝土墩固定在地面上,坐在这架“飞机”里,仍感觉到颠簸,甚至有点儿像飞机在空中遇到气流一样。
“先把工人休息室的锅炉点着,不然在这屋里待一天太冷,根本受不了。其实我也很久没生炉子了。”朱跃的妻子每天送完儿子上学,就要赶到“停机坪”做准备工作,她的动作并不是很娴熟。生好炉子后,她还需要把飞机中的空调打开。
接下来,一系列颇为红火的生意围绕着飞机滚动上演:登机参观20元,模拟驾驶器体验驾驶300元,拍摄和飞机有关且需要特殊配合的段子,或包机服务,都得额外收费;飞机旁还设有朱跃自己做的游乐设施,以及砸金蛋抽奖和卖水的摊位……俨然一副小游乐场的模样。
朱跃的家人经营着这盘生意。妻子和小舅子在客舱里忙碌,父亲和表哥在这里运营着自己的短视频号,朱跃负责为参观者讲解飞机的各個细节,每天重复上百次,但每一次都会有同样的兴奋。“你看,就连登机车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外面买不到。”
飞机建成的一个月内,前来参观的人数竟达到数万人次,单日最高3000人次,在这个不算发达的县级市,约等于总人口数的10%。其中不乏从四平、沈阳甚至广东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有的人看到飞机,兴奋地绕着看了好几圈,然后在驾驶室控制台颇有仪式感地操作着。“我和朱跃一样,年轻时梦想成为一名飞行员。在网上关注朱跃两年了,看飞机造好了,就专程从广东赶来,一方面是支持下追梦的兄弟,另一方面是想体验驾驶飞机的感觉。”广东小伙子坦言。
当年春节,很多回乡子女带着老人来参观,有位80多岁的老人,一辈子都没见过飞机,参观时特别开心,不停地让儿子给拍照。在那一刻,朱跃感觉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某种升华。
跟随游客纷至沓来的,还有每月近10万元的流水。
“我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变化,跟之前差不多,唯一的感觉就是那根紧绷着的弦突然可以放松了。”如今的朱跃,靠在书房的椅子上,身上的牛仔衬衫被磨得微微发白,这是他少有的休息时间,他的家人则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
对于未来,几个熟络的网友打趣他:“下一步做个航空母舰吧,和辽宁舰做伴。”
“那得先在铁岭挖出一片大海来。”朱跃眯起眼睛,笑着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