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语文教学而言,很多人以品词析句、涵泳文字为目标,并将抓好文字的积累和落实作为语文基本技能训练,忽略了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堂最需要的是教师和学生思维的碰撞,生生和文本的智慧交融,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文本的心灵沟通,而这一切都需要思维的绽放。教师要善于引导和把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思维迸发。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笔者根据《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探究有追问,让思维更多彩
追问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技巧,尤其是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教师要抓住关键词语,找准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细节,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其思维绽放异彩,获得提升。如在“栽花”这个课文片断中,高尔基的儿子来到高尔基休养的小岛之后,顾不上休息,很快就投入栽花的工作。这个片段有几个关键问题值得思考:为什么儿子顾不上休息?(他想种很多花草)为什么他要忙碌地栽种花草?(他想让爸爸的小岛到处都盛开鲜花)为什么他要这样想?学生由此体会到儿子非常爱爸爸,为了让爸爸看到美丽的花儿,闻到芬芳的花香,马不停蹄地投入劳作。也有的学生认为,儿子顾不上休息,来了之后就忙碌地栽种花草,然后又匆忙离开,这说明他非常想让爸爸快乐。我再次追问:高尔基的儿子还不到十岁,他都能这样关心爸爸,说明了什么?通过思考,学生体会到这不但是高尔基教育的结果,更是高尔基的儿子将爱回报给爸爸的证明。爸爸的爱教会了儿子用爱来回报,而儿子也学会了用爱来感动爸爸,让爸爸快乐。
通过在关键处不断追问,学生一步步理解了课文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使语文思维有了不同的色彩,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姿多彩。
二、指导有层次,让思维更有效
在教材文本中,语言文字所表达出来的层次,充满了逻辑之美,此时教师要把握好目标,而后由点及面,由面到点,进行有层次的指导,步步推进,带领学生一点点地深入文本,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如在“写信”的课文片段中,学生找到了关键的一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既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也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呢?这里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高尔基向儿子表示感谢,感谢他在岛上给自己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那些盛开的美丽鲜花;第二个层次是高尔基告诉儿子,给予他人美的东西可以随时随地,并不受限制,而且美的东西也有很多很多,并不仅仅是鲜花;第三个层次是高尔基语重心长地告诉儿子,做一个给予他人美好的人,远胜过从他人那里拿走美好的人,因为乐于付出,帮助别人,有益于社会,也会让自己获得无尽的快乐。
在这三个层次中,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别谈谈自己的体会,如“你怎么理解美好的东西”“你怎么理解给予和拿走”,然后让学生从生活中举例说明什么是“给予”,什么是“拿走”,并谈谈自己“拿走”和“给予”的经历,最后让学生思考:高尔基非常爱儿子,那么高尔基是怎么爱儿子的?
通过以上环节的分层指导,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中的内涵,增强自主感悟。
三、智慧引导,让思维更活跃
在课改大潮的冲击下,语文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更呼唤课堂智慧。教师要善于从文本入手,挖掘其中的智慧,让学生的智慧与文本的智慧交相辉映,让教师和学生的智慧交融和碰撞,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活跃。
如在教学“赏花”片断时,我采用多媒体,让学生看到花儿绽放的图片,并这样引导学生:“高尔基的儿子走了,但他精心栽种的花草盛开了。仔细读读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看到了月季花,有的认为是玫瑰花。此时我继续引导:“哪些词语能描写这样迷人的场景?”学生想到了“姹紫嫣红”和“春色满园关不住”。我追问:“你能想到哪些学过的诗句是描写这盛放的花儿的?”学生在智慧的引导下,将之前学过的旧知都在脑子里重新过了一遍,并进行了比对和检索,对词语和古诗的意境有了更深一层的把握,并在表达的同时,既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又提升了写作能力,使得智慧与文本交融,心灵领悟力大大提高。
通过以上环节的智慧引导,学生不但能够温故知新,而且能够推陈出新,将过去的知识与现在所学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思维是基本单位,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也是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抓好字词的品析,抓好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更要将思维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探究时多一些追问,在指导时多一些层次,在引导时多一些智慧,让语文课堂绽放思维的花朵,为课堂增添智慧的光彩。
(责编 莫彩凤)
一、探究有追问,让思维更多彩
追问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技巧,尤其是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教师要抓住关键词语,找准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细节,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其思维绽放异彩,获得提升。如在“栽花”这个课文片断中,高尔基的儿子来到高尔基休养的小岛之后,顾不上休息,很快就投入栽花的工作。这个片段有几个关键问题值得思考:为什么儿子顾不上休息?(他想种很多花草)为什么他要忙碌地栽种花草?(他想让爸爸的小岛到处都盛开鲜花)为什么他要这样想?学生由此体会到儿子非常爱爸爸,为了让爸爸看到美丽的花儿,闻到芬芳的花香,马不停蹄地投入劳作。也有的学生认为,儿子顾不上休息,来了之后就忙碌地栽种花草,然后又匆忙离开,这说明他非常想让爸爸快乐。我再次追问:高尔基的儿子还不到十岁,他都能这样关心爸爸,说明了什么?通过思考,学生体会到这不但是高尔基教育的结果,更是高尔基的儿子将爱回报给爸爸的证明。爸爸的爱教会了儿子用爱来回报,而儿子也学会了用爱来感动爸爸,让爸爸快乐。
通过在关键处不断追问,学生一步步理解了课文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使语文思维有了不同的色彩,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姿多彩。
二、指导有层次,让思维更有效
在教材文本中,语言文字所表达出来的层次,充满了逻辑之美,此时教师要把握好目标,而后由点及面,由面到点,进行有层次的指导,步步推进,带领学生一点点地深入文本,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如在“写信”的课文片段中,学生找到了关键的一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既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也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呢?这里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高尔基向儿子表示感谢,感谢他在岛上给自己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那些盛开的美丽鲜花;第二个层次是高尔基告诉儿子,给予他人美的东西可以随时随地,并不受限制,而且美的东西也有很多很多,并不仅仅是鲜花;第三个层次是高尔基语重心长地告诉儿子,做一个给予他人美好的人,远胜过从他人那里拿走美好的人,因为乐于付出,帮助别人,有益于社会,也会让自己获得无尽的快乐。
在这三个层次中,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别谈谈自己的体会,如“你怎么理解美好的东西”“你怎么理解给予和拿走”,然后让学生从生活中举例说明什么是“给予”,什么是“拿走”,并谈谈自己“拿走”和“给予”的经历,最后让学生思考:高尔基非常爱儿子,那么高尔基是怎么爱儿子的?
通过以上环节的分层指导,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中的内涵,增强自主感悟。
三、智慧引导,让思维更活跃
在课改大潮的冲击下,语文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更呼唤课堂智慧。教师要善于从文本入手,挖掘其中的智慧,让学生的智慧与文本的智慧交相辉映,让教师和学生的智慧交融和碰撞,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活跃。
如在教学“赏花”片断时,我采用多媒体,让学生看到花儿绽放的图片,并这样引导学生:“高尔基的儿子走了,但他精心栽种的花草盛开了。仔细读读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看到了月季花,有的认为是玫瑰花。此时我继续引导:“哪些词语能描写这样迷人的场景?”学生想到了“姹紫嫣红”和“春色满园关不住”。我追问:“你能想到哪些学过的诗句是描写这盛放的花儿的?”学生在智慧的引导下,将之前学过的旧知都在脑子里重新过了一遍,并进行了比对和检索,对词语和古诗的意境有了更深一层的把握,并在表达的同时,既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又提升了写作能力,使得智慧与文本交融,心灵领悟力大大提高。
通过以上环节的智慧引导,学生不但能够温故知新,而且能够推陈出新,将过去的知识与现在所学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思维是基本单位,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也是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抓好字词的品析,抓好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更要将思维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探究时多一些追问,在指导时多一些层次,在引导时多一些智慧,让语文课堂绽放思维的花朵,为课堂增添智慧的光彩。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