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y1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注意课堂中问题的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在教学中,运用设置悬念、引发疑问、创设情境、合理利用课件的方法设计课题教学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有内在动力的支持。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 问题 设计
  
  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的本质在于引导,那么,怎样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享受学习的快乐呢?这就要求在课堂上要把握好教师的引导作用。我认为注意课堂中问题的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设计课题教学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有内在动力的支持。
  
  一、设置悬念激趣
  
  与节目预告一样,先把文章的魅力、事情的高潮、结果之中某个突出的片断或者与文章有关的故事讲给同学听,让学生不由自主产生探根究底的愿望。学生有了强烈的悬念,自然会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学习的大门,主动积极地去解开悬念。这种迫切的心理状态,包含着浓厚的兴趣。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描述较为精彩的散文,可以在课前介绍一下其中的片断,使学生如窥百花园的一角,急于看全貌;或者只讲故事高潮前的瞬间,使学生担心人物的命运,急于了解故事的结局。
  教《将相和》中完璧归赵的故事,可以抓住蔺相如与秦王一个个紧张的斗争设疑,让学生为蔺相如的危险处境提心吊胆,也为他的机智勇敢拍手叫绝。引人入胜以激发学生的悬念,驱使学生积极地去阅读课文,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引发疑问激趣
  
  小学生求知欲强,遇事爱问“为什么”。心理学认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提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老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疑,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语文课堂上事半功倍的催化剂。课要上的有趣,要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他们无疑问时主动提出疑问,在他们有疑问时给予强化。
  教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在理解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时,有学生对其中“孤”的意思产生了疑问,“孤”从字面上理解是“单独”的意思,茫茫江面上,难道就只有一只船在航行吗?能否准确理解“孤”的意思直接影响到对诗意的把握。为了引发出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教学时我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了强化,通过讨论,学生产生了顿悟,诗中的“孤”写出了诗人当时离别的心情,只注视着友人的船,对其他船却视而不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这一有意识的强化,让每个学生都有兴趣地参与到求解的讨论之中。
  
  三、创设情境激趣
  
  精心设计导语,利用幻灯、试验、图画、故事、游戏、语言等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创设出趣味横生的情景,烘托出教学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心理处于兴奋状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还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
  创设情境的主要方式有:语言描绘、图画再现、事物演示、表演体会、实践体验、音乐渲染情景等,恰当的采用以上几种方式进行教学,会使学生感有“易”、“趣”“活”之感,触及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另外,在创设情境时,还要多联系生活实际。
  
  四、合理利用课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在社会生活中逐渐普及,并且逐渐走进课堂,成为教师们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确实,电脑课件对加深学生的理解、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电脑课件都能够发挥它的作用,而要看教师在运用课件时是否得当、是否必要。如《詹天佑》这篇课文,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詹天佑在修筑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时使用的不同方法,就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学生们很容易明白为什么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凿隧道。如果不借助课件,学生凭空想象,很难想象出这两种不同的凿井法用在这两个地方有什么区别。再者,在设计课件的时候要注意内容不要太多,在整个教学中的比例不能过大,以利于课件在教学中的合理利用。
  语文课堂教学要变“灌”为“导”,也就是“导趣、导疑、导思、导创”。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使其能在积极的参与中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巧妙的“导”的设计是指引学生自读自悟的最佳途径,教师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心理发展规律以及语文课堂教学规律,坚决反对为图课堂热闹一问到底的形式主义的所谓“启发式”,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独立思考、读书的能力。教师“导”的艺术,将是我们要致力研究的问题,愿每一位教育同仁能在教学实践中成功探索。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实施活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活动形式和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与理解上,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体验语言学习成功的愉悦。教师要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还要注重对教材的不同层次的把握。  关键词 小学英语 参与 体验 对话 生活 文本
期刊
摘要 知识源于生活,课堂与课外渗透延伸,用有限的时空来连接学生经历过的无限生活空问。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真切地感受到生活更美好、更丰富。  关键词 生活教育 语文教学 案例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联系现实生活,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在“新课程”的字典里,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室不是唯
期刊
摘要 美术主题作业,改变了一课一内容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有时间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意才能。通过美术作业的多元化设计,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最佳途径,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提高每个学生的美术素养及综合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美术课堂 作业设计 教学方式    作业是学生跟老师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和桥梁,同时又是巩固知识技能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期刊
摘要 新课改要求小学品德学科课程的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品德 课程资源 开发优化    《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新课改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予了教师再创造、再设计的自主权,增强了
期刊
摘要 数学是一些符号与文字的结合,是抽象的、枯燥的。而生活却是丰富多采、充满情趣的。教师应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的内容引入课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进而激发学习兴趣,进行自主探究。  关键词 数学 生活化 自主 探究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
期刊
摘要 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还可以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  关键词 生活经验 感受 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
期刊
摘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学习环境、恰当的教学内容、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因素,要处理好三者关系,使新课程下的小学教学课堂扎实、有效。  关键词 有效教学 学习环境 学习内容 学习方式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有效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判
期刊
摘要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其本质是尊重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算法多样化教学有益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有效地培养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算法多样化 个性发展 创新能力    一、算法多样化的实质与实施意义    算法多样化的实质不同于一题多解,不需要同一个学生有许多种解法,它是针对“计算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从各自的生活
期刊
摘要 朗读是开启语言理性思维的金钥匙,是沟通书面语与口头语、实现“语”“文”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关键词 整体感知 披文入境 品味欣赏 灵活练笔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说过:“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不是理性的。所以,读,会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学
期刊
摘要 教育需要美。美是积淀在语文课堂中宝贵的也是充满活力的重要元素,蕴涵美的教学是成功的语文教学。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它的潜力,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魅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审美情趣 魅力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有限,因此教师需运用自身从文章中体会到的感情去熏陶、感染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