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本中人物描写运作分析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2886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审美教育 中专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仅重视传授知识而忽略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能力的发挥已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教师应该把教学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审美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审美修养,让学生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人物形象的分析就是提高鉴赏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就是对人物进行审美的过程。情感过程是个人与社会的交叉点,因为一切个人都必须通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体验到的自我感和情感加入他们自己的社会。”这一过程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分析:
  一、如果是真实人物,就应该从选材的典型精当,从谋篇布局的独到,从语言运用和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分析
  就拿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来说,艾青善于从实际生活出发,选择典型生活细节和场景,把形象描绘和情感抒发结合起来,在叙事和抒情中完成了大堰河的形象。艾青主要通过三幅画面来写大堰河的美好心灵:她在艰苦生活中对乳儿的抚爱;她在凄苦的奴隶般劳动中对乳儿的深爱;她在死后的寂寞悲哀。通过这三幅画面的组合,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慈爱善良、勤劳坚韧的被压迫的东方妇女。正是这位可亲可敬的“母亲”以乳汁养育了诗人艾青,又以自己的苦难生活和挚爱深情感动了诗人,让诗人自幼懂得爱与恨,后来终于看清了人世间的不平。另外,这首诗在语言上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散文美,诗人运用了散文化手法来写作。在诗的第四节和第六节中我们看到了大堰河的家境是那样的贫寒,只有“乌黑的酱碗”,“乌黑的桌子”和平凡琐碎的家务劳动,然而这里却有真爱,当大堰河活着的时候,卑微得连名字也没有,吃尽了苦力的苦楚,还是“含着笑”屈辱地劳动;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得到的只有“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含泪”而逝与“含笑”劳动形成尖锐对比,突出这位伟大母亲的悲苦与死的凄凉。
  作者正是以散文化的语言来叙述“我的母亲——大堰河”的。作家要表现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不可能把关于这个人物的所有琐事都写入文章,而是精挑细选,挑选最能表现人物的几件事来写,因此,在分析人物时就要仔细分析作者精选的事件,从事件中让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就拿刚分析的“大堰河”来说,先让学生分析三幅画面,然后让他们逐渐明白“大堰河”是一个勤劳节俭善良,富有爱心的悲剧性的劳动妇女。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去同情大堰河,去学习大堰河身上闪光的东西。
  二、如果是艺术人物则应从情节、环境、行动、心理描写等方面来分析人物形象
  情节、语言、行动、心理都是围绕着塑造艺术形象这个中心的,它们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环境制约行动,语言反映心情,情节更离不开环境、行动等。因此我们分析艺术人物形象应通过分析情节、环境、行动等全面认识艺术人物。环境是人物生长的土壤,分析人物首先离不开的是环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形象,我们应先分析小说独具匠心的“风大雪紧”的环境描写。在这里,除了风雪描写外,还写了火,先是老军“向火”,林冲“盖火”,再是草料场“着火”,陆谦等人放火后是林冲胸燃“怒火”,手刃泼贼。在这个环境中,作者静心把“火”与“风雪”组合成一个特写镜头。在这一镜头中,雪欺火势,风助火威,火增人怒,匯成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高潮,暗示了林冲与陆谦等人的水火不容。学生也只有弄懂了这一点,才能往下更好地分析林冲的性格。要分析艺术人物,也要对具体情节进行细致分析,拿鲁迅的小说《药》来说,它写一个人血馒头的故事。作者讲这个故事时,从华老栓买药说起,同时写夏瑜被杀,然后写华小栓吃药,再写茶馆谈药,通过各种人物的嘴,点出被杀的是夏瑜,交代夏瑜被捕和狱中斗争的情况。同时写夏母上坟,写坟上有花圈,暗示夏瑜的革命事业后继有人。这就是《药》的情节。从这情节我们可知辛亥革命时期夏瑜等革命者不被人理解,不被人民支持。华老栓等劳动人民麻木,愚蠢。通过情节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掌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因此,只有对情节、环境等综合分析,认识人物形象,分析这些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才能使这些艺术人物活起来,树立起美学的意蕴,使学生与这些人同甘苦、共命运,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受到巨大的心灵震撼,从而使他们获得美的涵养。第三,审美的创造力。如果说教师精当分析人物形象是鉴赏美的过程,那么可以做一定的练习,就是发展、创造美的过程。练习可以设计成人物形象的再认识,课文中的人物经过分析,在学生大脑中已形成一定的轮廓,但常常会形成思维定势。为了开发学生的审美思维,应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课文中人物形象的间接性,决定学生认识人物形象必须通过阅读来认识。由于认识的主体不同,获得的人物形象就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也就形成了人物形象审美的差异性。
  三、结语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发现自己的优点,创造自己的审美,通过这些来完善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的思想,从而得到美的高级享受。美的人物形象作为现实美和理想美的集中反映,作为美的高级形态,是实施德育、智育等最有效的美育手段。事实证明,美的人物形象可以匡正粗俗和鲁莽,引起学生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完美的文学艺术形象可以唤起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和内在的力量。悲剧美的人物形象可以使学生憎恶强暴、崇尚正义;喜剧美的人物形象可以使学生知廉耻,大笑过后,告别丑恶。可以这样说,一个经常受到人物美熏陶的学生,当活的人物形象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灵时,他对假丑恶是不能容忍的,对真善美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其他文献
我校实行的“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體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最优化的课堂教学。其实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而制定、调整教学策略,全过程让学生学,全过程让学生读,全过程让学生思,全过程让学生去实践,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探究,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那么如何让学生适应这一新的教学方法,下面我谈一下本人的看法。 
期刊
  目的:导师在总结诸位前贤理论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肝风挟瘀是本病发生的主要机制,以平肝熄风,化瘀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并创立脑痛灵颗粒,前期临床效佳。本课题将
【摘要】转化学困生,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提高,这是我们所有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积极贯彻新课程教育思想“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英语 学案教学 学困生转化  目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英语教学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控制者,应如何适应新形势促进英语学困生尽快赶上来.提高其英语成绩呢?几年来,笔者对这个问题不断地进行思索、分析、总结,结合英语学
[内容]个性化阅读是指在一定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风格、阅读品质以及养成良好的、富有个性的、健康的阅读习惯,从而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它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学写小说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从2007年开始,
期刊
我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我发现近几年的语文阅读训练和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题目:“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请从文章中任选一句作赏析”“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并说明喜欢的理由”——面对这些题目要求,学生不知从何入手,没有解答思路,乱写一气,其实这些都是语言的赏析题。能准确的赏析文章的语言,是语文阅读能力的最高体现。《课程标准》对阅读中的语言赏析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品味作品中富于
期刊
我当班主任已有十几年了,一路走来一路辛苦,然而也是一路收获。下面是我在班级管理上的几点做法:  一、依法治班  1、班有班规,拟定班级公约  为有效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集思广义,充分发表意见,最终一套为学生所公认并且操作性强的班级日常管理细则以班级公约的形式确定下来,张贴在教室里。这份公约包括了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的各个要素,从学习到纪律到卫生再到活动等方面的细化要求
期刊
一、我的教学体会  如何让学生乐学、爱学是众多教育工作者一直想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一节课上完,如果授课效果很好,师生情感交融,此时会打心底里感觉到一种满足?相反,如果课堂进展不顺利,学生不积极配合,教学计划难以完成,则会有一种挫败感。其实,学生也是感同身受的。如果教师本身都感受不到教学的乐趣,更别说学生了。从事语文教学十多年来,我深深感觉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情商也是
期刊
创新教育,是新课改实施下,对现代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体现。《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体现义务教育性质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训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而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创新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上下功夫。  一、新课程的标准下,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课前预习的好,
期刊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课改呢?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