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审美教育 中专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仅重视传授知识而忽略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能力的发挥已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教师应该把教学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审美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审美修养,让学生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人物形象的分析就是提高鉴赏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就是对人物进行审美的过程。情感过程是个人与社会的交叉点,因为一切个人都必须通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体验到的自我感和情感加入他们自己的社会。”这一过程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分析:
一、如果是真实人物,就应该从选材的典型精当,从谋篇布局的独到,从语言运用和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分析
就拿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来说,艾青善于从实际生活出发,选择典型生活细节和场景,把形象描绘和情感抒发结合起来,在叙事和抒情中完成了大堰河的形象。艾青主要通过三幅画面来写大堰河的美好心灵:她在艰苦生活中对乳儿的抚爱;她在凄苦的奴隶般劳动中对乳儿的深爱;她在死后的寂寞悲哀。通过这三幅画面的组合,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慈爱善良、勤劳坚韧的被压迫的东方妇女。正是这位可亲可敬的“母亲”以乳汁养育了诗人艾青,又以自己的苦难生活和挚爱深情感动了诗人,让诗人自幼懂得爱与恨,后来终于看清了人世间的不平。另外,这首诗在语言上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散文美,诗人运用了散文化手法来写作。在诗的第四节和第六节中我们看到了大堰河的家境是那样的贫寒,只有“乌黑的酱碗”,“乌黑的桌子”和平凡琐碎的家务劳动,然而这里却有真爱,当大堰河活着的时候,卑微得连名字也没有,吃尽了苦力的苦楚,还是“含着笑”屈辱地劳动;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得到的只有“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含泪”而逝与“含笑”劳动形成尖锐对比,突出这位伟大母亲的悲苦与死的凄凉。
作者正是以散文化的语言来叙述“我的母亲——大堰河”的。作家要表现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不可能把关于这个人物的所有琐事都写入文章,而是精挑细选,挑选最能表现人物的几件事来写,因此,在分析人物时就要仔细分析作者精选的事件,从事件中让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就拿刚分析的“大堰河”来说,先让学生分析三幅画面,然后让他们逐渐明白“大堰河”是一个勤劳节俭善良,富有爱心的悲剧性的劳动妇女。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去同情大堰河,去学习大堰河身上闪光的东西。
二、如果是艺术人物则应从情节、环境、行动、心理描写等方面来分析人物形象
情节、语言、行动、心理都是围绕着塑造艺术形象这个中心的,它们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环境制约行动,语言反映心情,情节更离不开环境、行动等。因此我们分析艺术人物形象应通过分析情节、环境、行动等全面认识艺术人物。环境是人物生长的土壤,分析人物首先离不开的是环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形象,我们应先分析小说独具匠心的“风大雪紧”的环境描写。在这里,除了风雪描写外,还写了火,先是老军“向火”,林冲“盖火”,再是草料场“着火”,陆谦等人放火后是林冲胸燃“怒火”,手刃泼贼。在这个环境中,作者静心把“火”与“风雪”组合成一个特写镜头。在这一镜头中,雪欺火势,风助火威,火增人怒,匯成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高潮,暗示了林冲与陆谦等人的水火不容。学生也只有弄懂了这一点,才能往下更好地分析林冲的性格。要分析艺术人物,也要对具体情节进行细致分析,拿鲁迅的小说《药》来说,它写一个人血馒头的故事。作者讲这个故事时,从华老栓买药说起,同时写夏瑜被杀,然后写华小栓吃药,再写茶馆谈药,通过各种人物的嘴,点出被杀的是夏瑜,交代夏瑜被捕和狱中斗争的情况。同时写夏母上坟,写坟上有花圈,暗示夏瑜的革命事业后继有人。这就是《药》的情节。从这情节我们可知辛亥革命时期夏瑜等革命者不被人理解,不被人民支持。华老栓等劳动人民麻木,愚蠢。通过情节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掌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因此,只有对情节、环境等综合分析,认识人物形象,分析这些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才能使这些艺术人物活起来,树立起美学的意蕴,使学生与这些人同甘苦、共命运,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受到巨大的心灵震撼,从而使他们获得美的涵养。第三,审美的创造力。如果说教师精当分析人物形象是鉴赏美的过程,那么可以做一定的练习,就是发展、创造美的过程。练习可以设计成人物形象的再认识,课文中的人物经过分析,在学生大脑中已形成一定的轮廓,但常常会形成思维定势。为了开发学生的审美思维,应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课文中人物形象的间接性,决定学生认识人物形象必须通过阅读来认识。由于认识的主体不同,获得的人物形象就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也就形成了人物形象审美的差异性。
三、结语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发现自己的优点,创造自己的审美,通过这些来完善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的思想,从而得到美的高级享受。美的人物形象作为现实美和理想美的集中反映,作为美的高级形态,是实施德育、智育等最有效的美育手段。事实证明,美的人物形象可以匡正粗俗和鲁莽,引起学生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完美的文学艺术形象可以唤起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和内在的力量。悲剧美的人物形象可以使学生憎恶强暴、崇尚正义;喜剧美的人物形象可以使学生知廉耻,大笑过后,告别丑恶。可以这样说,一个经常受到人物美熏陶的学生,当活的人物形象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灵时,他对假丑恶是不能容忍的,对真善美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仅重视传授知识而忽略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能力的发挥已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教师应该把教学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审美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审美修养,让学生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人物形象的分析就是提高鉴赏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就是对人物进行审美的过程。情感过程是个人与社会的交叉点,因为一切个人都必须通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体验到的自我感和情感加入他们自己的社会。”这一过程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分析:
一、如果是真实人物,就应该从选材的典型精当,从谋篇布局的独到,从语言运用和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分析
就拿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来说,艾青善于从实际生活出发,选择典型生活细节和场景,把形象描绘和情感抒发结合起来,在叙事和抒情中完成了大堰河的形象。艾青主要通过三幅画面来写大堰河的美好心灵:她在艰苦生活中对乳儿的抚爱;她在凄苦的奴隶般劳动中对乳儿的深爱;她在死后的寂寞悲哀。通过这三幅画面的组合,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慈爱善良、勤劳坚韧的被压迫的东方妇女。正是这位可亲可敬的“母亲”以乳汁养育了诗人艾青,又以自己的苦难生活和挚爱深情感动了诗人,让诗人自幼懂得爱与恨,后来终于看清了人世间的不平。另外,这首诗在语言上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散文美,诗人运用了散文化手法来写作。在诗的第四节和第六节中我们看到了大堰河的家境是那样的贫寒,只有“乌黑的酱碗”,“乌黑的桌子”和平凡琐碎的家务劳动,然而这里却有真爱,当大堰河活着的时候,卑微得连名字也没有,吃尽了苦力的苦楚,还是“含着笑”屈辱地劳动;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得到的只有“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含泪”而逝与“含笑”劳动形成尖锐对比,突出这位伟大母亲的悲苦与死的凄凉。
作者正是以散文化的语言来叙述“我的母亲——大堰河”的。作家要表现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不可能把关于这个人物的所有琐事都写入文章,而是精挑细选,挑选最能表现人物的几件事来写,因此,在分析人物时就要仔细分析作者精选的事件,从事件中让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就拿刚分析的“大堰河”来说,先让学生分析三幅画面,然后让他们逐渐明白“大堰河”是一个勤劳节俭善良,富有爱心的悲剧性的劳动妇女。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去同情大堰河,去学习大堰河身上闪光的东西。
二、如果是艺术人物则应从情节、环境、行动、心理描写等方面来分析人物形象
情节、语言、行动、心理都是围绕着塑造艺术形象这个中心的,它们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环境制约行动,语言反映心情,情节更离不开环境、行动等。因此我们分析艺术人物形象应通过分析情节、环境、行动等全面认识艺术人物。环境是人物生长的土壤,分析人物首先离不开的是环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形象,我们应先分析小说独具匠心的“风大雪紧”的环境描写。在这里,除了风雪描写外,还写了火,先是老军“向火”,林冲“盖火”,再是草料场“着火”,陆谦等人放火后是林冲胸燃“怒火”,手刃泼贼。在这个环境中,作者静心把“火”与“风雪”组合成一个特写镜头。在这一镜头中,雪欺火势,风助火威,火增人怒,匯成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高潮,暗示了林冲与陆谦等人的水火不容。学生也只有弄懂了这一点,才能往下更好地分析林冲的性格。要分析艺术人物,也要对具体情节进行细致分析,拿鲁迅的小说《药》来说,它写一个人血馒头的故事。作者讲这个故事时,从华老栓买药说起,同时写夏瑜被杀,然后写华小栓吃药,再写茶馆谈药,通过各种人物的嘴,点出被杀的是夏瑜,交代夏瑜被捕和狱中斗争的情况。同时写夏母上坟,写坟上有花圈,暗示夏瑜的革命事业后继有人。这就是《药》的情节。从这情节我们可知辛亥革命时期夏瑜等革命者不被人理解,不被人民支持。华老栓等劳动人民麻木,愚蠢。通过情节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掌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因此,只有对情节、环境等综合分析,认识人物形象,分析这些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才能使这些艺术人物活起来,树立起美学的意蕴,使学生与这些人同甘苦、共命运,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受到巨大的心灵震撼,从而使他们获得美的涵养。第三,审美的创造力。如果说教师精当分析人物形象是鉴赏美的过程,那么可以做一定的练习,就是发展、创造美的过程。练习可以设计成人物形象的再认识,课文中的人物经过分析,在学生大脑中已形成一定的轮廓,但常常会形成思维定势。为了开发学生的审美思维,应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课文中人物形象的间接性,决定学生认识人物形象必须通过阅读来认识。由于认识的主体不同,获得的人物形象就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也就形成了人物形象审美的差异性。
三、结语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发现自己的优点,创造自己的审美,通过这些来完善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的思想,从而得到美的高级享受。美的人物形象作为现实美和理想美的集中反映,作为美的高级形态,是实施德育、智育等最有效的美育手段。事实证明,美的人物形象可以匡正粗俗和鲁莽,引起学生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完美的文学艺术形象可以唤起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和内在的力量。悲剧美的人物形象可以使学生憎恶强暴、崇尚正义;喜剧美的人物形象可以使学生知廉耻,大笑过后,告别丑恶。可以这样说,一个经常受到人物美熏陶的学生,当活的人物形象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灵时,他对假丑恶是不能容忍的,对真善美的追求是无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