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sh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也是无时不有的,只要拥有一双善“看”的眼睛和一颗善“感”的心,我们就会与美同在、伴美同行。语文学科具有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等内在属性,基础教材中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美的气息,让“芸芸众美”来涵养并滋润学生的心灵,熏陶他们的内在情感,这是语文学科开展人文教育的应有之义。那么,如何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来感受其“美”呢?笔者立足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试对此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一、善于从“品词析句”中体会语言美
  无论记事类还是抒情类,凡是入编语文基础教材中的课文,用词之准确、优美和传神都堪称经典,确是美的“寄存体”和“集散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通过“读、析、品、悟”等活动来赏析佳词妙句,有效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逐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以《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为例。这是一篇文辞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围绕“美丽”这一中心词,分别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描绘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有鉴于此,笔者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来体会生动性和准确性,进而体味不绝于文的美色美味。如赏析春美时,通过“抽、长、融化、汇成、张满”等系列动词,引导学生节和实际认知进行体会,从中感受其春季的生机勃勃之美。再如賞析夏美时,引导学生围绕“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挡住视线”等词语,感受树木繁茂的样子;围绕“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在乳白色的浓雾里”等语句,体会夏季小兴安岭的朦胧之美。文本中的语言美由此可见一斑。
  二、善于从“图文互动”中体会形象美
  小学语文基础教材的课文中显现了许许多多的美丽形象,有刻画人物美的,有描绘景物美的,有描写景色美的,所有这些,都是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良好素材和优质资源。为了切实显现这些形象之美,我们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教学用图和多媒体技术图等,以图文互动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对美的加强感悟和深入体会。以《荷花》教学为例。笔者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让他们初步感受课文。然后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呈现了生动形象的“百态荷花”音视频。接着在“视听盛宴”后,让学生边欣赏动画边再读和体会课文。与初读比起来,他们的语气和神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真是美感十足!
  三、善于从“由文入境”中体会意境美
  所谓“意境”,它类属于美学思想的范畴,就是指文艺作品中通过艺术性描写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情调和境界。在写景抒情类文章或诗词内容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感受景物美的同时,还要让他们赏析美言美语,并且展开富有个创性的想象,从而在多元化活动中深入体会蕴藏其中的美妙意境。以《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为例。笔者首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有关内容,然后再闭上自己的眼睛,逐步体会海水的不同颜色,努力想象由于海底高高低低而造成海面色彩不同的画面。如此地入情入境,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善于从“内化迁移”中体会情感美
  所谓“内化”,是把看、听、想等思维观点经过内证实践,所领悟出的具有客观价值的认知体系。“迁移”则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态度对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而产生的一种影响。内化迁移对于德育活动和审美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阅读教学上的内化迁移,就是通过学习与引导,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技能逐步地“化为己有”,再转化为对其他人或物的情感或者评价。如《两小儿辩日》教学结束后,笔者以“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或学到了什么道理”为题,让大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然后说出来或写下来。从两小儿身上,有人认识到了“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有人看到了“坚持己见,不为他人所动摇”的坚定意志;从孔子身上,有人看到了“谦虚和质朴”,有人感悟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有人还明白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
  综上所述,无论体会美好的景物,还是体会美妙的情感,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领、善于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地发现美、感悟美和创造美。
  作者单位:甘肃省庄浪县南湖学区(744603)
其他文献
人与自然关系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人自然化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共同追求。在人与自然共生的当代价值坐标中,探讨人自然化教育思想在古代时期、中世纪时期、近代时期、
沈德潜在遴选清代前期诗歌时,十分强调“诗中有人,诗外有事”。得到其特别重视的“贰臣”诗人的入选作品尤其体现了这一原则。通过这些诗人及其作品,也可见清代诗歌创作与时势人
文本感知是学生借助语言进行语文学习的灵魂。学生徜徉在文本内蕴之中,一方面感知曲折动人的情节,一方面体悟其中蕴藏的深厚情感,获得的已经不再是纯粹文字的记忆,而是一种独特化的内在省悟。那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呢?就需要既抓核心重点,又抓文本细节,现以《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整体把握认知,在初读中形成初步体验  文本阅读首先应该从文本整体性框架入手,在初读环节中扫
阅读文本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和维度,学生才能在逐层深入与拓展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认知体验。纵观阅读教学的整个流程,理应让学生经历三级不同层次的阅读:一级阅读,旨在强化学生理解后的审美体验,以整体性感知为目的;二级阅读,就是在理解反思的视野中进行,以深入感知文本内在的丰富内涵为目标;三级阅读,则是在接受的视域下进行,以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吸收与内化。  纵观当下的阅读教学,其实三种层
“旁礴万物以为一”是《庄子》道论的重要理念。旁礴指的是广泛覆盖、兼容并包,它的这种含义从文字构形上可以找到根据,在《庄子》书中一以贯之,并在先秦两汉及后代的文学作品中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来谈谈课堂导入的意义以及课堂
波束赋形天线因具有大覆盖范围和高空间分集增益的特性,受到了广泛关注。在波束赋形系统中,指向性波束的同步是实现通信的前提,也是需要克服的挑战之一。文中提出基于同步序列设
唐代选官的各环节都离不开对“判”的考察。由于考试的内容与选人的切身利益和仕途前程息息相关,所以做判的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选官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唐代官吏的判
倾听是人们了解客观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重要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帮助学生乐听和会听,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听读、听记、听写和听辨四种方式,对学生倾听能力进行了强化训练,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听读训练  听读训练是指将倾听和朗读相结合的训练方式。在倾听完他人的朗读之后能够进行模仿。这个朝着标杆模仿的过程,也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语文教学承担着传承中国文化的使命,许多教师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努力实现文化传承和现代语文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