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下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组织与管理,针对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学校与企业的协同培养不紧密、教学安排与企业生产不同步、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不协调等问题,提出构建协同培养的利益共同体、建立适应协同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协同培养的保障机制等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与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教学组织 教学管理 校企合作 利益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C-0114-03
高等职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一种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高职教育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服务,为地方和企业输送更多适用型人才,这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为此,教育部在2012年工作要点中开始提出现代学徒制试点,2013年要求启动试点工作,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014年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出台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部署了全面推进试点工作,并要求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2015年为进一步加快试点工作的推进,在《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中遴选了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7年又出臺了《关于做好2017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是2015年教育部公布的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获立项以来,与合作企业签订了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协议,校企双方围绕“双主体”育人、“双身份”学习、“双导师”教学、“双交替”实践、“双主体”评价等新的培养方式,在教学组织与管理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与管理的现状
(一)学校与企业的协同培养不紧密。在我国现行的现代学徒制实践中,教学组织与管理的主体虽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教学管理与运行主要是以学校为主导,企业在其中的参与度较低。原因主要是学校和企业相对独立,各自开展教学、生产,造成校企之间的合作相对松散,没有达到有机融合,校企协同培养不够紧密。
(二)教学安排与企业生产不同步。在我国现行的现代学徒制实践中,由于校企定位、师资及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教学安排是按照学校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设置,课程开设时间是按照每学期学校统一的教学时间安排,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内稳步实施,教学管理及运行机制相对稳定。而企业的生产要与社会的供需相适应,要遵循某些特定规律,所以企业生产的不确定性与学校传统教学的相对稳定性不一致,导致教学与生产不同步。
(三)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不协调。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运行与管理,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的高度配合。目前,学校教学是以教师、学生以及各种教学资源为元素进行日常管理,而企业是以员工、生产以及产品为元素进行日常管理,校企之间在管理和运行方面的契合度不高,尚未建立与之相配套体系,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理念与现行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存在差距,导致学校教学管理与企业管理不协调。
二、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与管理的策略
(一)构建协同培养的利益共同体。学校通过与企业、行业合作,构建“行企校”多方协同育人的合作平台。学校和企业在实施现代学徒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可通过“项目+技术+人才”的利益纽带,激发各自的内生动力,构建协同培养的利益共同体。
(二)建立适应协同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校企双主体统筹协同管理的基础上,构建适合现代学徒培养特点的教学组织模式、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机制,以适应全新的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与管理的要求。
(三)建立协同培养的保障机制。由于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涉及校企和师徒四方,学徒的学习和生活在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的场所进行,所以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规范整个实施过程,其中应涉及组织管理、过程实施、结果评价以及经费保障等,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师徒的薪酬、保险等,确保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
三、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实践
(一)建立校企共管的组织体系。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与合作企业签订了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协议,为加强管理和指导,组建校企共管的教学组织体系,成立以学校校长和企业董事长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和生产部的领导担任,专业负责人和车间负责人等组成日常管理小组,明确校企共管的各方职责。领导小组定期会商,对工作任务、计划以及经费筹措和使用等进行规划设计,确定建设目标及内容,对重大问题进行商议解决,对项目组织、实施、评估等进行宏观指导;办公室对具体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组织和协调各方资源,督察项目的进展情况,总结交流经验,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日常管理小组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实行校企专业带头人及导师二级管理,负责实施过程的教学、管理和协调,对日常工作进行具体操作,对项目进行检查和反馈,收集整理材料,完成预期工作任务和目标。
(二)建立校企共育的培养机制。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校与合作企业依据工作岗位的需求以及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开发课程及教学资源、共同组建导师队伍、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其中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教授由学校承担,岗位技能的培养由企业师傅通过带徒形式实施,实现校企共育。
1.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核心,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根本的培养模式,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围绕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校企双方结合各自优势,依据职业技术领域和岗位任职的要求,对培养的目标、内容、形式及管理等诸多因素进行准确定位,针对核心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研讨,在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上双方达成共识,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进度,优化培养全过程,以满足企业需求。课程体系是教育的准绳,体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其设置凸显以人为本、素质教育为特色,强化学习的“职业性”,所以校企双方广泛调研,对不同岗位所需能力进行提炼、分析和整合,确定行动领域和典型工作任务,对课程体系进行设计和构架,依据能力发展的四个层次:人文素质、基础能力、职业能力和拓展能力,设置素质课程、识岗课程、跟岗课程、顶岗课程以及职业发展课程等五大模块;人文素质包含政治、职业素质等,基础能力包含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与具体岗位关系不大,是创造性工作所具备的能力,为“学校课程”;职业能力是进行岗位工作所具备的专门能力,与工作任务一一对应,为“企业课程”;拓展能力是职业发展所具备的横向和纵向能力提升。校企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小组,针对岗位职责及岗位标准,制订课程标准,开发课程资源,编著教材,将素质课程平台化、基础课程专业化、专业课程案例化项目化,将技术理论与技能实训有机融合,使理论融入技能,做到前后衔接、循序渐进,确保教学内容在人才培养上有整体的连贯性和目的性。 2.校企共同管理人才培养过程。科学有效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保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根据学徒制的特点共同制订日常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学徒管理办法,确定各方的管理职责,构建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加强过程管理,实行校企共育共管机制。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行工学交替的育人模式,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安排实践教学计划和进度,采用旺工淡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落实学徒岗位,安排工作任务,实施企业实践与学校学习交替进行,双方共同强化实践环节的组织与管理,结合生产安排,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及实训。学徒实践环节具体设置为:第一、二学期入企进行0.5~1个月的“识岗”见习,第三、四、五学期入企进行1~2个月的跟岗实训,第六学期入企进行半年的顶岗实习,在企业的整个实践环节偏重于岗位技能训练,并使理论知识贯穿于其中;他们既是学生,又是学徒,双重身份决定了他们必须完成学习和工作双重任务。在人才培养各环节中,强化校企共同实施和共同管理,比如学生做毕业设计时,校企导师共商命题,老师负责理论支撑的指导,师傅负责技术路线设计及指导,由于生源入校前层次不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导师做到因材施教,确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质量。
3.校企共同建立导师队伍。校企共建导师队伍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手段。学徒制的人才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教育模式,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学徒的教育教学任务,改革学校现有的教师聘任制,制订专兼职教师的聘用与管理制度,深化学校与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互聘互用机制,加大双向挂职锻炼以及横向联合的技术研发力度。在合作试点企业中选拔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担任学徒制班的师傅,师徒按1∶3比例进行配比,3名徒弟配备1名师傅,确定师傅的任务和待遇,年终对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进行考核,并纳入企业评价,师傅享有带徒津贴的补助;同时加大企业的师资培训,探索在企业师傅中培养教育教学能手,学校专任教师必须到合作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或技术服务,其成效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并作为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培养专任教师成为为企业服务的技术研发能手,建立和健全“双师”队伍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罚制度,组建具有学校和企业的“双重身份、双向服务”的导师队伍,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服务于企业的技术研发。
4.校企共同评价培养质。校企双方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构建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多方参与的评价考核机制。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共同制订质量考核标准,在关注学徒学习成绩和岗位技能的同时,把学徒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团结协作以及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列入考核指标并实行量化,再结合学徒自评、老师、师傅、企业等多方评价,得出综合评价结果;各轮训岗位的职业技能是否达标,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由企业、行业和第三方机构对学徒进行考核,专业理论与职业技能的终结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考核对接,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实现多元的评价主体和评价形式。
建立定期检查评估、适时反馈等形式的质量监控机制,构建校企双方“教管学”满意度的评价体系,形成科学的目标评价及反馈体系,对教学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协商、调整以及优化教学设计和计划,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更吻合更贴切。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适时监控和互动式教学,及时检查、反馈和评价学徒的实践效果,使学徒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自主,对技术的掌握更牢固,达到支撑和辅助岗位实践教学作用。
(三)建立校企共管的保障机制。具体如下:
1.组织保障。校企双方整合资源,共同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辖办公室,由企业生产部领导与学校教务处领导任主任,确定主体双方的各自职责,合作企业负责学徒岗位的安排、实践环境与条件的设置、带徒师傅的选拔和培训、实践过程的教学指导与管理等工作;学校负责学生的学籍管理、校内教学的运行与管理、学生学业的考核以及毕业证书管理等工作,实行各主体责任制,定期召开协商会议,解决试点工作过程出现问题并及时修正,协调相关部门工作,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运行;实践环节由企业车间领导及专业领导、专兼专业带头人、校企导师具体实施,建立学徒双导师制,构建“双师”队伍,实行校企互聘互兼制度,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为学徒制试点工作提供组织和人员保障。
2.制度保障。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加强学徒制试点工作的管理和监控,校企共同商讨与学徒制实施相适合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制定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管理办法》《現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实施细则》《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办法》《现代学徒制考核评价细则》《企业导师评聘制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资金管理办法》《企业学徒管理条例》等,明确试点工作的法人负责制,规定校企双方共管的职责,确定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科学规范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建立企业导师的激励机制,规范项目资金的使用与管理,使之合法合规,保障学徒合法权益,支付学徒合理劳动报酬,落实学徒的工伤保险等保障制度,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实现三方互惠共赢。
3.经费保障。合作双方为使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共同设置专项经费,实行多元投入,主要由财政和企业两部分的投入资金组成,其中分别由学校从教育厅的强基创优项目资金中划拨,以及从学校的办学经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学徒制试点工作,还有合作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学徒培养和培训;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和企业的财务进行专项管理,并根据学徒的人数、岗位的性质以及实践课时数给予合作企业相应的补贴,经费使用严格遵守财务制度以及项目的经费预算,进行独立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和专账管理。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试点工作建立了以学校和企业为核心的“双主体”育人合作平台,签署了联合培养协议,联合招生招工,以适应需求、提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建立现代学徒制管理的长效机制,围绕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以师傅带徒形式提高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学徒具备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改革成效。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05-02
[2]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Z].教职成[2014]9号,2014-09-02
[3]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Z].教职成厅函[2015]29号,2015-08-05
[4]教育部.关于做好2017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Z].教职成厅函〔2017〕17号,2017-04-06
[5]季荣华.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实践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 (11)
[6]张雁平,戴欣平.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策略与实践探索——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6(1)
[7]李军,石存秀,李顺军,等.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8]李涛.基于“现代学徒制+行业联盟”的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组织探索[J].工作研究,2017(3)
[9]李娟.烟花爆竹技术与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6(14)
[10]伍有才.高职视角下构建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探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6(4)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专项基金(2014JGZ160)
【作者简介】吴玉锋,男,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实验师,研究方向:小动物医学。
(责编 卢 雯)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教学组织 教学管理 校企合作 利益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C-0114-03
高等职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一种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高职教育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服务,为地方和企业输送更多适用型人才,这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为此,教育部在2012年工作要点中开始提出现代学徒制试点,2013年要求启动试点工作,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014年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出台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部署了全面推进试点工作,并要求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2015年为进一步加快试点工作的推进,在《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中遴选了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7年又出臺了《关于做好2017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是2015年教育部公布的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获立项以来,与合作企业签订了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协议,校企双方围绕“双主体”育人、“双身份”学习、“双导师”教学、“双交替”实践、“双主体”评价等新的培养方式,在教学组织与管理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与管理的现状
(一)学校与企业的协同培养不紧密。在我国现行的现代学徒制实践中,教学组织与管理的主体虽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教学管理与运行主要是以学校为主导,企业在其中的参与度较低。原因主要是学校和企业相对独立,各自开展教学、生产,造成校企之间的合作相对松散,没有达到有机融合,校企协同培养不够紧密。
(二)教学安排与企业生产不同步。在我国现行的现代学徒制实践中,由于校企定位、师资及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教学安排是按照学校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设置,课程开设时间是按照每学期学校统一的教学时间安排,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内稳步实施,教学管理及运行机制相对稳定。而企业的生产要与社会的供需相适应,要遵循某些特定规律,所以企业生产的不确定性与学校传统教学的相对稳定性不一致,导致教学与生产不同步。
(三)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不协调。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运行与管理,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的高度配合。目前,学校教学是以教师、学生以及各种教学资源为元素进行日常管理,而企业是以员工、生产以及产品为元素进行日常管理,校企之间在管理和运行方面的契合度不高,尚未建立与之相配套体系,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理念与现行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存在差距,导致学校教学管理与企业管理不协调。
二、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与管理的策略
(一)构建协同培养的利益共同体。学校通过与企业、行业合作,构建“行企校”多方协同育人的合作平台。学校和企业在实施现代学徒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可通过“项目+技术+人才”的利益纽带,激发各自的内生动力,构建协同培养的利益共同体。
(二)建立适应协同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校企双主体统筹协同管理的基础上,构建适合现代学徒培养特点的教学组织模式、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机制,以适应全新的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与管理的要求。
(三)建立协同培养的保障机制。由于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涉及校企和师徒四方,学徒的学习和生活在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的场所进行,所以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规范整个实施过程,其中应涉及组织管理、过程实施、结果评价以及经费保障等,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师徒的薪酬、保险等,确保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
三、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实践
(一)建立校企共管的组织体系。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与合作企业签订了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协议,为加强管理和指导,组建校企共管的教学组织体系,成立以学校校长和企业董事长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和生产部的领导担任,专业负责人和车间负责人等组成日常管理小组,明确校企共管的各方职责。领导小组定期会商,对工作任务、计划以及经费筹措和使用等进行规划设计,确定建设目标及内容,对重大问题进行商议解决,对项目组织、实施、评估等进行宏观指导;办公室对具体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组织和协调各方资源,督察项目的进展情况,总结交流经验,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日常管理小组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实行校企专业带头人及导师二级管理,负责实施过程的教学、管理和协调,对日常工作进行具体操作,对项目进行检查和反馈,收集整理材料,完成预期工作任务和目标。
(二)建立校企共育的培养机制。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校与合作企业依据工作岗位的需求以及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开发课程及教学资源、共同组建导师队伍、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其中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教授由学校承担,岗位技能的培养由企业师傅通过带徒形式实施,实现校企共育。
1.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核心,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根本的培养模式,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围绕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校企双方结合各自优势,依据职业技术领域和岗位任职的要求,对培养的目标、内容、形式及管理等诸多因素进行准确定位,针对核心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研讨,在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上双方达成共识,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进度,优化培养全过程,以满足企业需求。课程体系是教育的准绳,体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其设置凸显以人为本、素质教育为特色,强化学习的“职业性”,所以校企双方广泛调研,对不同岗位所需能力进行提炼、分析和整合,确定行动领域和典型工作任务,对课程体系进行设计和构架,依据能力发展的四个层次:人文素质、基础能力、职业能力和拓展能力,设置素质课程、识岗课程、跟岗课程、顶岗课程以及职业发展课程等五大模块;人文素质包含政治、职业素质等,基础能力包含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与具体岗位关系不大,是创造性工作所具备的能力,为“学校课程”;职业能力是进行岗位工作所具备的专门能力,与工作任务一一对应,为“企业课程”;拓展能力是职业发展所具备的横向和纵向能力提升。校企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小组,针对岗位职责及岗位标准,制订课程标准,开发课程资源,编著教材,将素质课程平台化、基础课程专业化、专业课程案例化项目化,将技术理论与技能实训有机融合,使理论融入技能,做到前后衔接、循序渐进,确保教学内容在人才培养上有整体的连贯性和目的性。 2.校企共同管理人才培养过程。科学有效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保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根据学徒制的特点共同制订日常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学徒管理办法,确定各方的管理职责,构建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加强过程管理,实行校企共育共管机制。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行工学交替的育人模式,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安排实践教学计划和进度,采用旺工淡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落实学徒岗位,安排工作任务,实施企业实践与学校学习交替进行,双方共同强化实践环节的组织与管理,结合生产安排,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及实训。学徒实践环节具体设置为:第一、二学期入企进行0.5~1个月的“识岗”见习,第三、四、五学期入企进行1~2个月的跟岗实训,第六学期入企进行半年的顶岗实习,在企业的整个实践环节偏重于岗位技能训练,并使理论知识贯穿于其中;他们既是学生,又是学徒,双重身份决定了他们必须完成学习和工作双重任务。在人才培养各环节中,强化校企共同实施和共同管理,比如学生做毕业设计时,校企导师共商命题,老师负责理论支撑的指导,师傅负责技术路线设计及指导,由于生源入校前层次不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导师做到因材施教,确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质量。
3.校企共同建立导师队伍。校企共建导师队伍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手段。学徒制的人才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教育模式,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学徒的教育教学任务,改革学校现有的教师聘任制,制订专兼职教师的聘用与管理制度,深化学校与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互聘互用机制,加大双向挂职锻炼以及横向联合的技术研发力度。在合作试点企业中选拔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担任学徒制班的师傅,师徒按1∶3比例进行配比,3名徒弟配备1名师傅,确定师傅的任务和待遇,年终对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进行考核,并纳入企业评价,师傅享有带徒津贴的补助;同时加大企业的师资培训,探索在企业师傅中培养教育教学能手,学校专任教师必须到合作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或技术服务,其成效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并作为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培养专任教师成为为企业服务的技术研发能手,建立和健全“双师”队伍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罚制度,组建具有学校和企业的“双重身份、双向服务”的导师队伍,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服务于企业的技术研发。
4.校企共同评价培养质。校企双方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构建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多方参与的评价考核机制。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共同制订质量考核标准,在关注学徒学习成绩和岗位技能的同时,把学徒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团结协作以及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列入考核指标并实行量化,再结合学徒自评、老师、师傅、企业等多方评价,得出综合评价结果;各轮训岗位的职业技能是否达标,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由企业、行业和第三方机构对学徒进行考核,专业理论与职业技能的终结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考核对接,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实现多元的评价主体和评价形式。
建立定期检查评估、适时反馈等形式的质量监控机制,构建校企双方“教管学”满意度的评价体系,形成科学的目标评价及反馈体系,对教学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协商、调整以及优化教学设计和计划,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更吻合更贴切。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适时监控和互动式教学,及时检查、反馈和评价学徒的实践效果,使学徒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自主,对技术的掌握更牢固,达到支撑和辅助岗位实践教学作用。
(三)建立校企共管的保障机制。具体如下:
1.组织保障。校企双方整合资源,共同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辖办公室,由企业生产部领导与学校教务处领导任主任,确定主体双方的各自职责,合作企业负责学徒岗位的安排、实践环境与条件的设置、带徒师傅的选拔和培训、实践过程的教学指导与管理等工作;学校负责学生的学籍管理、校内教学的运行与管理、学生学业的考核以及毕业证书管理等工作,实行各主体责任制,定期召开协商会议,解决试点工作过程出现问题并及时修正,协调相关部门工作,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运行;实践环节由企业车间领导及专业领导、专兼专业带头人、校企导师具体实施,建立学徒双导师制,构建“双师”队伍,实行校企互聘互兼制度,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为学徒制试点工作提供组织和人员保障。
2.制度保障。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加强学徒制试点工作的管理和监控,校企共同商讨与学徒制实施相适合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制定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管理办法》《現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实施细则》《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办法》《现代学徒制考核评价细则》《企业导师评聘制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资金管理办法》《企业学徒管理条例》等,明确试点工作的法人负责制,规定校企双方共管的职责,确定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科学规范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建立企业导师的激励机制,规范项目资金的使用与管理,使之合法合规,保障学徒合法权益,支付学徒合理劳动报酬,落实学徒的工伤保险等保障制度,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实现三方互惠共赢。
3.经费保障。合作双方为使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共同设置专项经费,实行多元投入,主要由财政和企业两部分的投入资金组成,其中分别由学校从教育厅的强基创优项目资金中划拨,以及从学校的办学经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学徒制试点工作,还有合作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学徒培养和培训;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和企业的财务进行专项管理,并根据学徒的人数、岗位的性质以及实践课时数给予合作企业相应的补贴,经费使用严格遵守财务制度以及项目的经费预算,进行独立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和专账管理。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试点工作建立了以学校和企业为核心的“双主体”育人合作平台,签署了联合培养协议,联合招生招工,以适应需求、提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建立现代学徒制管理的长效机制,围绕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以师傅带徒形式提高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学徒具备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改革成效。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05-02
[2]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Z].教职成[2014]9号,2014-09-02
[3]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Z].教职成厅函[2015]29号,2015-08-05
[4]教育部.关于做好2017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Z].教职成厅函〔2017〕17号,2017-04-06
[5]季荣华.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实践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 (11)
[6]张雁平,戴欣平.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策略与实践探索——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6(1)
[7]李军,石存秀,李顺军,等.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8]李涛.基于“现代学徒制+行业联盟”的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组织探索[J].工作研究,2017(3)
[9]李娟.烟花爆竹技术与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6(14)
[10]伍有才.高职视角下构建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探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6(4)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专项基金(2014JGZ160)
【作者简介】吴玉锋,男,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实验师,研究方向:小动物医学。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