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528330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不能忘记,张大千对敦煌艺术所作的贡献。大千先生在敦煌面壁三年,把敦煌艺术带回了全国、推向了世界。同时,他也是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重要推手。1941年10月,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视察敦煌。他专门去莫高窟,看望了老友张大千。两位美髯公在大佛脚下促膝夜谈,直接促成了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国宝抢救行动。张大千建议,于右任返回重庆后,立即给国民政府提交建议案。建议设立敦煌艺术学院,以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和弘扬敦煌石窟艺术。1943年6月,国民政府批准了于右任的议案。1944年元月,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并请法国归来的画家常书鸿任所长。
  于右任,这位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民国美髯公,不仅是国民政府的权重人物,更是一位毫不逊色张大千的艺术宗师。他被誉为“当代草圣”,“近代书圣”,“中国书法史三个里程碑之一”(另外两位是王羲之、颜真卿)。他名伯循,字右任。台湾李敖先生与于右任曾有交往。据他解释:于右任的“右任”,实为“右衽”、与“左衽”相对;是为了表明自己是中华民族、大汉民族或中原地区的人。古代衣服多为交领斜襟。中原人尚右,习惯衣襟右掩,称“右衽”;少数民族尚左,衣襟左掩,为“左衽”。《论语·宪问》中,孔子语:“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即,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要披头散发穿左衽衣服了。
  1879年,于右任出生在陕西省三原县。自小家境贫寒,他的生母赵氏是插着草标买回家里的。在他2岁时,母亲病逝。当时他的父亲在四川打工,幼小的娃儿由二伯母房氏代为抚养。伯母带他如己出,把他带到了自己的娘家过活。6岁时,伯母把他送到名儒毛班香老先生的私塾学习。成年后,于右任在《怀恩记》中写道:“伯母督课每夜必至三鼓,我偶有过失,或听到我在学校嬉戏,常数日不欢”。每年清明节,伯母都带着他回乡扫墓,在生母墓前哭着说,孩子几岁了,读了什么书。每当此时,于右任都“闻声悲痛,读书不敢不勤”。父亲也对他寄予厚望,从外地抄书文寄回家;返乡后,更是言传身教。于右任曾回忆:“我白天上学,晚间回家温习,父子常读书至深夜,相互背诵。我向先严背书时,必先一揖。先严向我背书时,亦作揖为仪”。和谐向上的家庭氛围,加上个人用功,于右任16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学,成为秀才。随后他到三原宏道书院、泾阳味经书院、西安关中书院求学,受教于刘古愚,与吴宓、张季鸾并称为“关学”余脉。19岁时,他参加岁试,以第一名的成绩补廪膳生,被陕西提督学政叶尔恺誉为“西北奇才”。1902年,他考中举人。在清朝考上举人是一件不得了的事,下一步有可能就是甲辰科的进士,但他认为清朝应该被推翻。1903年,于右任自编并刊印《半哭半笑楼诗草》,讥讽时政。1904年,他被清廷通缉,遂亡命到上海,人马相伯创办的震旦公学读书。此后,他走上了民主救国之路,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为宣传民主革命,他创办了《冲州日报》。该报一出,世人即谓之“炸弹”。此后,他又先后创办了《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清政府对《民呼日报》发表抨击清王朝黑暗统治的文章恨之入骨,扬言要挖掉负责人的眼睛,随后于右任被捕。但他并未屈服,出狱后创办新报,改“呼”为“吁”。“吁”少掉两点,就是象征哪怕双眼被挖,也要为民吁天。他不仅为推翻满清封建统治立下卓越功勋,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筹组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时,他被称作“复旦公学的孝子”。1922年,他又创办了上海大学。1932年,他创办了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国民党元老级重臣,于右任最早提出国共两党“合则两益,离则两损”的著名论断。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右任与毛泽东都出席了会议,这是二人第一次见面。重庆谈判期间,二人再次见面,畅谈诗词,惺惺相惜。身为诗人,他一生作诗近九百首。但论艺术领域成就最大的,还是其书法。身为举人,他各种书体兼善,草书更是冠绝当世。据于右任《牧羊儿自述》一文所言,启蒙时代,他就喜冢旁碑碣镌刻文字。碑碣书体刀刻斧凿的雄浑和岁月剥蚀的漫漶,深深打动了他。入私塾后,受到偏好“二王”、赵孟頫等书体的师长们影响,他开始学写帖书。自清代乾嘉学派学术之风发端,尊崇考据、搜集钩沉之风盛行。由于对小学、金石、训诂等方面治学的勃兴,清中期便对碑学书法抬高重视。晚清积贫积弱,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将碑学尚武阳刚之风再次抬高,扬碑抑帖偏好更盛,碑学书法如日中天。在书学大环境的薰染下,魏碑见棱见角、气象开张的精神又迎合于右任的天性。成年后的于右任对魏碑书法颇下苦功。他曾临过为数可观的北魏楷书石刻;也曾四处收集求购六朝碑石墓志等书法遗存,反复揣摩研读。
  有了帖学基底,再经过视野的开阔和碑学的苦功,他的书风大为改观。于右任创作的《邹容墓表》、《张清和墓志铭》作品,已经明显看出来自碑学硬朗、庄重、凌厉的味道。“点”、“撇”、“捺”、“钩”,更像是刀刻斧凿过的痕迹。受当时著名书法家王世镗的直接影响,于右任把兴趣点又转移到了草书。此后余生,他积极投身到草书创作和探究草书活水源头的实践中。从草书的发展来看,大致可分章草、今草、狂草三个阶段,中间经历了漫长和复杂的进化过程。虽然在学术上存在纷争,但一般认同中国文字史与中国书法史并行不悖。草书自汉初始,虽然为便捷书写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急就而草创,但并非胡乱为之。期间经历了漫长的和约定俗成的过程,到了东汉的张芝,写法逐渐统一,产生了具有法度的草书。草书之草法,换言之,就是草书文字简化的办法。虽然草法早已有了法度,但民间仍然存在各自为政、多有歧义的现象。但凡交流,都要有同一标准,好识别、能看懂、易传播,此为文字构成的硬性标准。全世界唯有中国,把文字既用于交流和表达,又拓展到艺术与审美。给草书创立同一标准,对其传承与发展,将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于右任自1929年始,即从事历代草书研究。1932年他发起成立草书研究社,并创办《草书月刊》。在学术探究中,他逐渐归纳出篆隶楷行,与草书之间对应的规律性符号。这些符号,缕清了草书衍化的脉络,畅通了草书形成与准确书写的渠道。继而,于右任又做多方面准备,系统整理历代草书,从浩繁的书法名家作品中遴选出符合标准的字,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集成《标准草书千字文》。参考的书法家约有一百五十多位,上自汉代崔瑗、张芝,三国时期曹魏钟繇、吴国皇象,西晋索靖,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南朝智永,唐代欧阳询、孙过庭、虞世南、颜真卿、怀素、张旭……下至民国王世镗。参考的书法作品有历代62个版本的《千字文》、《急就章》、《月仪帖》、《兰亭序》、《十七帖》、《书谱》……到民国时期出土的《楼兰文字》、《流沙坠简》,甚至日本的《书道全集》,时间跨度两千多年。台湾刘延涛先生在《标准草书千字文》第二次印本跋语中说:“当年社中同仁,一灯对座,每得一字一解,逐一呈清右公主裁,此状历历在目前……”。于右任一诗云:“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诗文满怀激荡着,一颗不可言状的忧思爱国之心。晚清至民国,列强侵略,战乱频仍,国力衰微,民不聊生,中华民族危如累卵、风雨飘摇。倘若他只求个人艺术境界的高标,大可不必辛苦到“夜夜泪”。于右任始终把民族和人民的福祉放在首位。他曾说:“有志者应以造福人类为己任,诗文书法,皆余事耳。然余事亦须卓然自立。学古人而不为古人所限”。他辛苦集成的《标准草书千字文》,“解开了草书古今难传之谜,揭示了草书制作与普及的秘诀”。该书问世,是草书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壮举,也是中国文字学研究上的伟大创造;更是中国书法史上新的里程碑。
  于右任创立标准草书的初衷,纯然是一片爱国丹心。他是从文字学角度考量进行的改革。他看到世界上许多国家,文字通行两种书体。即,印刷体和手写体。手写体易写也易学,如果我国也如此效仿普及,势必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于右任认为草书是最简化和科学的“简体字”,如果把标准草书全面推广,对振兴中华将起到莫大的作用。遗憾的是,“七七事变”以及之后的一系列战乱,将他改革中国文字的壮志付诸东流。在学术界,存有一争议:认为于右任创立的标准草书,与艺术上的自由表达是一对矛盾。实则不然也。草书之“标准”与艺术之“百家争鸣”,不在一个逻辑层面上;二者属于完全不相交的两个命题。前者之“标准”,是指符号结体和构成上的规范、是文字符号辨析和识别的标准、是一种契约或约定的秩序;后者的“百家争鸣”或“百花齐放”,是艺术创作层面上的自由和自我表达。倘若背离准确传递文字“符号层面”的意义,便随心所欲地搞“创作自由”,势必破坏文字最初始和最基础的功能。亦即,没有文字最基本和最普世的秩序与意义,妄谈艺术层面上的自由与创新。1949年,于右任被迫跟随国民党退居台湾,他的结发妻子高仲林及女儿留在了大陆。从此天各一方。于老在台湾生活的15年里,朝朝暮暮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渴望祖国统一。去世头两年,于右任抑郁伤感,哀不自胜,遂作悲歌《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此歌以情为笔、以血为墨,抒写先生思乡之苦,忧国之心。闻者涕零也。
  有人评价民国政治人物,受到国共两党一并尊重的长者,唯有孙中山和于右任。他们都是彪炳青史的百世楷模。于右任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诗人、报人、政论家、教育家、书法家、爱国志士。孙中山赞其:“先生一枝笔,胜过十万毛瑟枪”。他也是毛泽东最敬重的国民党大才子。1964年,于右任逝世于台湾。他一生没有置办恒产,所有收入捐给家乡办学和慈善事业。人们整理其遗物时,发现仅有一只铁箱,里面是借据和欠条。晚年,他连看牙医的钱都没有。弥留之际,他先伸出一个手指,而后伸出三个。无论身边人如何解释,他均摇头。多年后,其老友柳亚子,忽然想起他家乡的老宅,诗人漫吟:“三间老屋一古槐,落落乾坤大布衣”。
其他文献
摘要:八五美术运动是我国美术发展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涌进了大量西方艺术风格和哲学美学思想,影响力波及我国艺术各个领域。从中西方融合的角度进行研究,以八五新潮时期出现的一批优秀艺术家和作品为研究对象,以作品中体现的人文理想精神为研究重点,从运动的兴起、中西方艺术语言融合因素以及人文理想的表达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八五美术;中西方;人文;理想  文革结束后,新的思潮不断涌现,对文化领域造成了
期刊
摘 要:桂林国家高新区地处历史文化、生态山水、国际旅游名城——桂林,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这里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还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是创造动漫和发展动漫的理想之地[1]。桂林国家高新区创意产业园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批准成为广西“动漫试验园区”,当前正在重点发展数字动漫、创意制作、网络游戏等文化产业,走培育与引进相结合的道路。  关键词:动漫产业
期刊
摘要:风景写生是绘画艺术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是艺术家尝试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来诠释大自然带来的独特魅力。风景画的写生与创作,不仅可以提高审美情趣,也对艺术家探索艺术表现和形成个人艺术风格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然;艺术;风景写生  五彩斑斓、绚丽多姿的自然美景让人心荡神驰,让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心灵的美丽。深入大自然,在自然中发现色彩、认识色彩、表现色彩,感受和体验大自然的魅力,用绘画
期刊
作者简介:  张曼娟,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期刊
电影《秋日传奇》里的第一句话,由一个苍老沙哑的声音娓娓诉说着:“有些人能清楚地听见来自心灵的声音,他们依着那声音作息。这种人最终不是疯了,就是成了传说……”电影借一个印第安长老的暮年回忆,叙述了一个家族悲欢离合的故事。主角崔斯汀是一个生性狂野、我行我素、想尽办法挑战自己和社会的人,他的身上蕴涵着随时随地可能爆发的力量。同时,他也是纯真至极的人,不带任何目的地真情流露,无拘无束、无私无畏、无所羁绊,
期刊
摘要:契里柯被称作是形而上学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画作以其营造的永恒宁静的悠远气息,神秘空奥的玄想意境而让人流连其中,痴迷忘返。他所描绘的那一个个永恒的迷一样的国度仿佛来自于人类之梦的最深处。时间在他的画里不再是线性流逝,过去和将来都丧失了意义,唯有永恒在幽暗的阴影中泛着神秘的光辉。契里柯所建构的时间迷宫有几个固定的元素,它们是画家偏爱的母题,这些元素常常以各种相近但又有所变异的形式拼接组合。它们频
期刊
作者简介:  李西臣,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展览与获奖:  首届六盘水市政府文艺奖美术类三等奖,第四届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贵州赛区优秀奖,吾土吾民·多彩贵州油画作品展优秀奖,全国美术院校毕业生优秀作品提名展“今日新锐”铜奖,贵州省第三届美术专业大赛优秀奖,日本横滨A-JAC第36届海外艺术家邀请展暨中国三峡博物馆当代艺术国际巡回
期刊
作者简介:  卢曦,女,1983年出生于湖北武汉,毕业于大连大学美术学院。现任教于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美术基础教学与油画创作。
期刊
《蕙芳》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讲的是一个叫马二混的,贫穷本分、老实巴交,一个叫蕙芳的美貌仙女下凡和他做夫妻。相伴数年离开后,仙女别有一番情意,趁送织女过河之日,下凡间看望马二混。两相依依,语无休止。最后,仙女还安排马二混终老入土。这个马二混窝里窝囊,也不知仙女爱上他哪儿。在风云际会之民国,却有一个人很是佩服他。美誉马二混,混得有意思。这个人便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谭延闿。  谭延闿与陈三立、谭
期刊
作者简介:  王滨1961出生,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高校美术家协会理事,武汉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2006年两幅油画入选山东省艺术院校美术大赛,《青岛老街》入选青岛“人文奥运”美术大赛,以及《帆情海韵》大型画集。2009年油画《岛城冬日》入展“全国高校美术学年展”,油画《水乡晚霞》获第二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三等奖,2014年油画《老教堂》入选青岛市油画协会五年回顾大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