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给孩子选择权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sco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一代人总喜欢对孩子说:“我们那时候怎样怎样⋯⋯”潜台词就是,你看我比你强吧?再没有比这样的爸妈更让孩子反感的了。
  自学能力是最好的教育资源
  很多时候,我们的痛苦不是来自于苦难,而是内心的纠结。比如我们很多人对教育体制心怀不满,甚至义愤填膺,另一方面,学校想少留作业的时候,我们又担心孩子会因此在竞争中失利,失去更好的教育资源。
  郑渊洁却说:教育有两种,一种是别人教你,一种是自学。
  儿子郑亚旗办公司,常跟郑渊洁聊招聘,招工不看文凭,呆了两个月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结果留下很多没有文凭的人。郑渊洁发现,除了学校教育资源,还有一种资源叫做阅读资源,培养人的自学能力。
  阅读资源是人人平等的,不可能连书都买不起,因为中国的书是最便宜的。郑渊洁说,家长如果忽视这个,甚至不让孩子看课外书,觉得跟考试没关系,等于是让孩子自宫了。每当周末到书店,郑渊洁最喜欢看到的场景就是小孩坐在地上看书。他说,一个孩子养成阅读习惯,一辈子受益。谁能见到孔子?买两本书就可以跟孔子交流了。有一个电影《巴顿将军》,巴顿把装甲专家隆美尔打败之后对隆美尔说:“我看过你的书。”阅读资源好好用,比学校资源厉害多了。
  对于买书这件事,郑渊洁认为给孩子选择权非常重要,如果从小不给孩子选择权,什么事孩子都只能被动地去做,连买书都是老师或者家长让买什么才能买什么,孩子大了就是一个奴才。
  所有事都需要别人下指令,现在的社会不需要这样的人。郑渊洁说,有很多事是我们无法选择的,比如课本不能选择,比如说“绿领巾”不能选择,那么在课外书这件事上,我们能不能给孩子一些选择权?
  
  用演示的方式教孩子写作文
  郑渊洁同很多孩子讲过如何写作文,他说自己的写作窍门就是:首先弄清楚我给谁写,弄清楚以后我假设我就是这个人,我在看这个东西,我希望这个东西怎么发展。好多大学生写一个几十字的通知都很费劲,为了写通知而写通知,没有想到谁看这个东西。
  教孩子,最好的方法是演示,因为孩子最厉害的本领就是模仿。但是这也是很多语文老师头疼的地方,因为数学老师可以在黑板上演算,英语老师可以自己先发音,惟独语文教学没法演示。
  郑渊洁说,美国这个事情解决得好,他们就没有语文课,就是看课外书,而且不指定书目,鼓励孩子自己选择。给孩子出一个题、自己随便组织出一篇文章,老师就夸奖。写作特点、中心思想这些东西统统没有。文章用分析吗?郑渊洁说,文章不要分析好和不好,喜欢看就看,不喜欢看就不看,吃一个馒头还要分析有什么碳水化合物?根本就不用。好多人具备用文字表达的能力,写作也是这样的。即使没有这方面的天赋,经过正确培训,也能基本上把文字组织出来。
  郑渊洁教孩子写作文的最简便的办法就是现场演示。卡着秒表,到一个孩子身边,5分钟跟一个人聊天,聊完了20分钟写出来郑渊洁眼中的这个人,两次下来孩子全会了,因为给他演示了。
  郑渊洁强调,他演示的是方法,而不是让孩子模仿文字。
  
  写好文章要有自己的感受
  写了这么多东西,郑渊洁也有好多体会。他说自己写出的东西有这么多人喜欢看,不是因为写作技巧。他举了个例子,写《舒克和贝塔》的时候还不知道有《米老鼠和唐老鸭》,之所以能颠覆固有的思维模式,把老鼠写好,是因为爷爷是富农,他当兵因为这个团都入不了。这导致他开始思考,发现“定成分”的做法错了
  郑渊洁非常擅长通过故事和孩子沟通,他认为对孩子直接说教是大忌,应该弄成很好的文章,或者编一个很好的故事,这样向孩子传导自己对世界的感觉,孩子才愿意接受。
  郑渊洁通过皮皮鲁的故事告诉孩子,要当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有主见的人,要说自己的话,不要重复别人的话,你有脑子不要克隆别人的思想,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通过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感受,把它变成文学作品。
  
  童真应该是没完没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很多人说现在的孩子跟以前的孩子比,失去了童真,比如一个孩子看到别人给老师送礼,就回去要求爸爸妈妈也去给老师送礼。郑渊洁说,如果这么说,以前的孩子也没什么童真,清朝的孩子很早就知道几品几品是什么官员了。
  上一代总是喜欢对孩子说“我们那时候怎么样⋯⋯”,潜台词就是,你看我比你强吧?郑渊洁觉得,再没有比这样的爸爸妈妈更让孩子反感的了,不断暗示孩子:你不如我。他相信,任何国家和民族全都是一代更比一代强,上一代忧虑下一代,这是最可笑的事。
  郑渊洁说,其实童真是没完没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真正让孩子失去童真的是,看不到原野,没有徒手游戏,作业那么多⋯⋯至于送礼啊什么的,则完全是大人的责任,和孩子没有关系,因为大人所有的事都能反映到孩子的生活中去,那些东西隔绝不了,孩子早知道了。不过郑渊洁也说,他对世界的很多看法,他不会原原本本告诉孩子,毕竟他是成年人,给孩子写作的时候,他会稍微包装一下,让文章适合孩子。
其他文献
并不是不去报警,而是有比报警更重要、更着急的事情要去做,比如广播找人阿!十人四追啊……    儿子小的时候,我为了出国念书,直没怎么好好陪孩子。儿子3岁那年,有一天我领他到公园里头玩,就把他往那儿一放,说:“甜甜啊,我在这儿背单词,你去跑步,跑一圈5分钟,你回来向我报到次。”  儿子在跑第三圈时迟迟没来报到。我那时候30多岁,这才意识到:哎哟,儿子可能走丢了。天快黑了,这可该怎么办?  诸位,丢过
期刊
电影落幕,我和儿子互相拥抱,流下了眼泪。    《地球上的星星》落幕,我和儿子都流下了眼《泪、影片中伊翔遇到的问题,简直和我八岁的儿子模样!儿子上一年级初学拼音时,分不清“b\a,p\c“,“eftsz“都是左右反写的。后来儿子写汉字及数字也会左右反写,在朗读时经常地漏字、添字,甚至按自己的猜想读课文……  因为平时糟糕的作业以及他上课时不良的表现,我心力交瘁,几乎要崩溃。看了这部电影,我才明白 
期刊
“虎妈”余波未尽,“狼爸”烽烟又起。记得虎妈最热的时候,连摇滚歌手左小祖咒都把虎妈上《Time》的新闻转到了自己的微博上,当时即将做爸爸的左小大概也是在暗自思量,将来自己要不要做个“虎爸”?  对于打孩子这个话题,已经有坚定的观点——不能打!比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每当有记者问起相关的问题,她都要重复一遍自己的看法:如果对方是你的朋友,你会用打人的方式解决问题吗?所以当媒体一再渲染“
期刊
如果您记不住《最家长》创刊的日子,每年春天,只要迎春花儿开了,就请想起——《最家长》诞生在这个季节。  2011年3月18日,来自山东省妇联、省教育厅等7部门的领导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等地的专家,与读者代表一起做客祝你幸福杂志社,为《最家长》创刊一周年献言献策。  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嗯,这次会开得真不错。”因为,这次座谈,除了对《最家长》的肯定,几乎每一位参会者都对《最家长
期刊
小男孩艾斯本得爷爷去世了,他没有去天堂。    第三三次看《爷爷变成了幽灵》这本图画书时,我想到了“及墙虚若无物”的崂山道士,但这次穿墙而过的不是道士,而是艾斯本的爷爷。艾斯本的爷爷去世了,他没有去天堂,而是流浪在人间。流浪在人间居无定所的,在我们国家叫“鬼”,西方称“幽灵”,大同小异。  小男孩艾斯本的爷爷去世了,艾斯本一时半会儿还不能接受,或者说是不能理解这个现实,于是爸爸妈妈给了他关于爷爷去
期刊
我想把这句话说在前面:“狼爸”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和真实的萧百佑不是一个人。萧百佑不是只有“狼爸”的一面,他有幽默感,做一手好菜,而我猜测他在严苛之外亦有温情,但所有这些都不是我将讨论的,我不打算讨论萧百佑这个人,我想讨论的是一件事,一个姿态。  我和“狼爸”没有话说,虽然我们看上去都是在研究家庭教育,但我们的目标却完全相反,就像养马,如果一个人以速度快为好,另一个人以姿态优雅为佳,他们俩怎么切
期刊
人非圣贤,孰能无怒?非怒不可?请牢记总则:状况发生时,首先应该关注的不是孩子犯了什么错误,而是自己应该做出什么回应。  先来个预热吧,平时没发火的时候告诉自己下面的事实:   1.在跟孩子打交道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发脾气。   2.我们有权生气,而不必感到内疚或者羞愧。   3.只要我们不攻击孩子的人品或者性格,我们可以表达我们的愤怒。   状况来了,怎么办?  第一步:把孩子从危险里拎出来!要是家
期刊
小学时我有一个神奇的同桌,他只有一只耳朵。虽然那时候流行“五讲四美”,为了争当三好生,大部分同学不会当面说他什么,但个别调皮捣蛋、对三好奖状感到无望的男生还是会用《黑猫警长》里的“一只耳”来称呼他。每当这样的时候,他就跳到人家身上吐口水,把鼻涕抹在别人的头发上,看得我鸡皮疙瘩掉一地。  我不太喜欢和他同桌,因为他身上总是有一股臭哄哄的味道,我怀疑他从来不洗头、不洗脸,更别提脖子了,他的脖子竟然是纯
期刊
一生都在反复的噩梦  我经常反复做同样一个梦,这个梦里有一个老式菜橱,土红色的漆面,橱子左边是一个一米多高的带门储藏层,右边是三个小抽屉和一个四十公分的放碗筷的单开橱。那个左边的橱门里面总是有东西在撞门,啪啪啪!橱子内部,亮亮的眼珠,剧烈的咳嗽,在漆黑一片中,你只能靠仔细听才能分辨出那里关着个小孩。  那个孩子就是我。  五岁那年的冬天,我受凉了,妈妈拿一包药煮给我喝,把碗端到我跟前的时候,爸爸在
期刊
儿子的爸爸是在农村长大的,小时候做错了事情,免不了被父母打骂。农村里的父母,也十有八九都打骂孩子,他们都不觉得打骂自己的孩子有什么问题,反而认为这是一种必要的教育。  儿子的爸爸把这种童年的影响又带进了城市。儿子小时候,在床底下点火的时候,放学以后与同学去网吧玩游戏的时候,爸爸都会抓住他的胳膊,用巴掌打他的屁股。  但是每一次儿子都不服气,只是他还没有反击大人的习惯,跟爸爸相比,他也不是对手。有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