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心衰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4例,A组采取5mg/h的剂量,B组采取10mg/h的剂量,C组采取20mg/h的剂量,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尿量、心功能改善、血钾浓度、血乳酸、血碳酸氢根及B超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心搏出量、心脏指数)变化情况。结果: B组、C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血钾浓度、血乳酸均低于A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且尿量、血碳酸氢根、心功能改善率明显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LVEF、CO、SV、CI指标明显高于A组、C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0mg/h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心衰效果显著,是临床合适剂量。
关键词:心衰 呋塞米 静脉泵入 合适剂量
心衰即为心力衰竭,是指因心脏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从而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血液灌注不足,引发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1]。心衰为心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死亡率较高,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肺淤血、外周水肿等),心衰可使心功能下降,威胁患者生命[2]。本文采用不同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心衰患者,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5月收治的心衰患者102例,排除休克、急性心梗、肝硬化、严重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0g/L)、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恶性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异常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组,A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34-79岁,平均(64.6±8.3)岁;NYHA分级:Ⅲ级21例,Ⅳ级13例;其中冠心病缺血型心肌病1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扩张型心脏病5例,风湿性心瓣膜病1例;B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30-80岁,平均(66.1±10.2)岁;NYHA分级:Ⅲ级24例,Ⅳ级10例;其中冠心病缺血型心肌病1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扩张型心脏病6例,风湿性心瓣膜病2例;C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30-80岁,平均(66.1±10.2)岁;NYHA分级:Ⅲ级19例,Ⅳ级15例;其中冠心病缺血型心肌病1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扩张型心脏病5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限水、限钠、清除诱因等常规治疗,同时合并使用保钾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类药物、硝酸酯类、补钾补镁(患者尿量增多时使用)等药物治疗,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通气支持;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呋塞米5mg/h持续静脉泵入,B组给予呋塞米10mg/h持续静脉泵入,C组给予呋塞米20mg/h持续静脉泵入,均连续治疗3d,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各项指标,若患者24h均值尿量>2500ml或血钾浓度<3mmol/L或血碳酸氢根浓度>35mmol/L,减少呋塞米剂量或停止用药,第二天仍尿量少,继续原剂量泵入。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三组患者治疗后尿量、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功能改善率、血钾浓度、血乳酸、血碳酸氢根、左心室射血分数(LVFE)、心输出量(CO)、心搏出量(SV)及心脏指数(CI),治疗后NT-proBNP较治疗前下降超过30%判定为心功能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果
B组、C组患者治疗后尿量分别为(3483.40±824.27)ml、(3853.31±893.24)h,均高于A组,而NT-proBNP均明显低于A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C组心功能改善率分别为82.4%、91.2%,也高于A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下表1。
表1 三组尿量、NT-proBNP比较
注:B组、C组与A组比较,*P<0.01,#P<0.01,B组与C组比较,P>0.05。
B组、C组血钾浓度、血乳酸均低于对照组,且血碳酸氢根分别为为(31.69±1.67)mmol/L、(30.04±1.33)mmol/L,高于A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见下表2。
表2 三组血钾浓度、血乳酸、血碳酸氢根指标比较
注:B组、C组与A组比较,*P<0.01,B组与C组比较,P>0.05。
B组治疗后LVEF、CO、SV、CI分别为(49.89±4.66)%、(4.92±0.45)ml/min、(69.08±5.23)ml、(3.28±0.20)ml/min,均明显高于A组、C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见下表3。
表3 三组B超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注:B组与A、C组比较,*P<0.01,A组与C组比较,P>0.05。
3 讨论
心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水肿和外周水肿,利尿剂通过利尿、利钠作用降低循环血容量,减少血管中钙离子总量,减小血管张力,是唯一能充分控制心衰液体潴留的药物,而合理使用利尿剂是其他治疗心衰药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3] 。
呋塞米是一种高效袢利尿剂,临床常用于治疗心衰,通过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有效抑制Na+-K+-2CI-同向转运和Na+-CI-重吸收,促进尿钠排泄,增强游离水的清除作用[4]。以往主要采用间断静脉注射呋塞米治疗心衰,存在峰-谷效应,易导致血容量波动过大,产生低血压、低血钾等并发症,且药物多在2h内被排泄,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短,疗效欠佳[5]。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可保持肾小管内平衡有效的血药浓度,避免出现峰-谷效应,保证尿量相对稳定,避免患者短时间内频繁排尿;另一方面,减少对神经体液因素的激活,降低电解质紊乱、低循环血容量、低血压风险[6]。随着疾病的进展,心衰患者常产生利钠抵抗,对呋塞米产生耐受性,剂量增加过大增加并发症风险。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呋塞米治疗心衰,发现10mg/h持续静脉泵入的B组心功能改善迅速,尿量增加,电解质恢复平衡,B超指标明显优于5mg/h、20mg/h持续静脉泵入,比较差异显著,P<0.01。由此可见,10mg/h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是治疗心衰的适宜剂量。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呋塞米不同剂量及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6):10-111.
[2]崔荣.不同剂量呋塞米对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0,34(7):533-535.
[3]席连英,田军,陈东方等.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重度心衰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3):99-100.
[4]王宏伟.不同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心衰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24):107-109.
[5]刘慧芳.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72-73.
[6]张碧芬.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治疗严重心力衰竭46例临床观察[J].求医问药,2011,9(12):557-558.
关键词:心衰 呋塞米 静脉泵入 合适剂量
心衰即为心力衰竭,是指因心脏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从而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血液灌注不足,引发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1]。心衰为心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死亡率较高,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肺淤血、外周水肿等),心衰可使心功能下降,威胁患者生命[2]。本文采用不同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心衰患者,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5月收治的心衰患者102例,排除休克、急性心梗、肝硬化、严重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0g/L)、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恶性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异常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组,A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34-79岁,平均(64.6±8.3)岁;NYHA分级:Ⅲ级21例,Ⅳ级13例;其中冠心病缺血型心肌病1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扩张型心脏病5例,风湿性心瓣膜病1例;B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30-80岁,平均(66.1±10.2)岁;NYHA分级:Ⅲ级24例,Ⅳ级10例;其中冠心病缺血型心肌病1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扩张型心脏病6例,风湿性心瓣膜病2例;C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30-80岁,平均(66.1±10.2)岁;NYHA分级:Ⅲ级19例,Ⅳ级15例;其中冠心病缺血型心肌病1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扩张型心脏病5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限水、限钠、清除诱因等常规治疗,同时合并使用保钾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类药物、硝酸酯类、补钾补镁(患者尿量增多时使用)等药物治疗,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通气支持;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呋塞米5mg/h持续静脉泵入,B组给予呋塞米10mg/h持续静脉泵入,C组给予呋塞米20mg/h持续静脉泵入,均连续治疗3d,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各项指标,若患者24h均值尿量>2500ml或血钾浓度<3mmol/L或血碳酸氢根浓度>35mmol/L,减少呋塞米剂量或停止用药,第二天仍尿量少,继续原剂量泵入。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三组患者治疗后尿量、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功能改善率、血钾浓度、血乳酸、血碳酸氢根、左心室射血分数(LVFE)、心输出量(CO)、心搏出量(SV)及心脏指数(CI),治疗后NT-proBNP较治疗前下降超过30%判定为心功能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果
B组、C组患者治疗后尿量分别为(3483.40±824.27)ml、(3853.31±893.24)h,均高于A组,而NT-proBNP均明显低于A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C组心功能改善率分别为82.4%、91.2%,也高于A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下表1。
表1 三组尿量、NT-proBNP比较
注:B组、C组与A组比较,*P<0.01,#P<0.01,B组与C组比较,P>0.05。
B组、C组血钾浓度、血乳酸均低于对照组,且血碳酸氢根分别为为(31.69±1.67)mmol/L、(30.04±1.33)mmol/L,高于A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见下表2。
表2 三组血钾浓度、血乳酸、血碳酸氢根指标比较
注:B组、C组与A组比较,*P<0.01,B组与C组比较,P>0.05。
B组治疗后LVEF、CO、SV、CI分别为(49.89±4.66)%、(4.92±0.45)ml/min、(69.08±5.23)ml、(3.28±0.20)ml/min,均明显高于A组、C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见下表3。
表3 三组B超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注:B组与A、C组比较,*P<0.01,A组与C组比较,P>0.05。
3 讨论
心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水肿和外周水肿,利尿剂通过利尿、利钠作用降低循环血容量,减少血管中钙离子总量,减小血管张力,是唯一能充分控制心衰液体潴留的药物,而合理使用利尿剂是其他治疗心衰药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3] 。
呋塞米是一种高效袢利尿剂,临床常用于治疗心衰,通过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有效抑制Na+-K+-2CI-同向转运和Na+-CI-重吸收,促进尿钠排泄,增强游离水的清除作用[4]。以往主要采用间断静脉注射呋塞米治疗心衰,存在峰-谷效应,易导致血容量波动过大,产生低血压、低血钾等并发症,且药物多在2h内被排泄,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短,疗效欠佳[5]。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可保持肾小管内平衡有效的血药浓度,避免出现峰-谷效应,保证尿量相对稳定,避免患者短时间内频繁排尿;另一方面,减少对神经体液因素的激活,降低电解质紊乱、低循环血容量、低血压风险[6]。随着疾病的进展,心衰患者常产生利钠抵抗,对呋塞米产生耐受性,剂量增加过大增加并发症风险。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呋塞米治疗心衰,发现10mg/h持续静脉泵入的B组心功能改善迅速,尿量增加,电解质恢复平衡,B超指标明显优于5mg/h、20mg/h持续静脉泵入,比较差异显著,P<0.01。由此可见,10mg/h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是治疗心衰的适宜剂量。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呋塞米不同剂量及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6):10-111.
[2]崔荣.不同剂量呋塞米对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0,34(7):533-535.
[3]席连英,田军,陈东方等.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重度心衰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3):99-100.
[4]王宏伟.不同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心衰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24):107-109.
[5]刘慧芳.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72-73.
[6]张碧芬.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治疗严重心力衰竭46例临床观察[J].求医问药,2011,9(12):557-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