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既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师生间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为保证素质教育的正常运行和深入推进,教师应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进行不断探索,以更好地迎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需求,使课堂教学更具成效。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经验,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作以简要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目标;导入;难点;主体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304
在应试教育理念统治下的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仍以“一言堂”的形式来组织和展开教学,由于这一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且缺乏灵活性,长此以往学生便沦为了课堂的“附庸”和教师展示自我的“点缀”,这便在极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课堂教学质量低下。为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为高中数学教学带来的困窘之境,教师首先应从观念上破除“好为人师”的思维习惯,科学地设计数学教学过程,采取合理、适切的教学方法,尽最大可能消除无效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从而切实提高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明确教学目标,聚焦素养培养
在教学的所有环节中,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应是最重要的一环。课堂目标设计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现已拉开帷幕,这就需要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潜心钻研教材,结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设计科学、具体、适切的课堂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方能理清教学的思路,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等差数列”这一知识点之前,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某一项的值;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熟练掌握知三求一的解题技巧;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会求等差数列的公差及通项公式;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只有明确了课堂教学目标,才能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可能。
二、运用灵活导入,迅速激活课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导入环节设计得合理、有效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内容及课型灵活选取导入方式,以迅速激活课堂,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在教学“几何概型”这部分内容之初,我出示了一个带有指针的圆形转盘(将一个圆盘分为10等份,其中红色、蓝色、黄色、绿色各占2份、3份、4份、1份),然后让学生依次转动转盘,指针停到哪个区域,就能得到这个颜色对应的奖品。在这一过程中,我要求学生通过数据来总结自己获得每一个奖励的概率大小,并提出了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获得某一种奖励有着怎样的概率?你是如何计算的?如此导入,不仅迅速激活了课堂,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讲授作了铺垫。
三、创新教学手段,巧妙化解难点
高中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多是抽象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这便在极大程度上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造成了阻碍,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内化。而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考虑教学方法的创新,比如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高度抽象的模型以直观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使数学知识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从而巧妙化解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由于“变量和常量”的概念抽象空洞,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旋转着的地球》这一动画短片,并在这一过程中辅以适当讲解,使学生对变量和常量的认识在抽象——具体——抽象的过程中达到深刻。再如,在教学“空间几何体”这部分内容时,我运用信息技术将课前搜集到的各种立体图形的结构和视图图片进行了直观呈现,并将立体图形的拆分和组合过程进行了动态展示。如此,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且还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巧妙化解了教学难点。
四、变革学习方式,突出学生主体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数学教学亦是如此。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之中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建构,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和共同成长的舞台。
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部分内容时,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提问道:“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之后,我给了学生几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分组交流,由小组长整理出本组所想到的思路,如定义法和比较法等。接着,我引导学生对比了这两种方法,经由我的进一步点拨,学生发现这两种方法虽本质相同,但比较法只适用于直线与圆,而定义法的适用范围更广。基于此,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列出方程组,并总结规律。如此,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且還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总而言之,要想切实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积极地创新和改革,使之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需求相契合,而且还要求教师始终保持教育理念的先进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优势,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机会去发展和提升自己,进而有效地改善教与学,获取理想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亚林.浅谈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增效策略[J].福建质量管理,2016(01):192.
[2]戚存然.浅析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5(08):73.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目标;导入;难点;主体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304
在应试教育理念统治下的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仍以“一言堂”的形式来组织和展开教学,由于这一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且缺乏灵活性,长此以往学生便沦为了课堂的“附庸”和教师展示自我的“点缀”,这便在极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课堂教学质量低下。为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为高中数学教学带来的困窘之境,教师首先应从观念上破除“好为人师”的思维习惯,科学地设计数学教学过程,采取合理、适切的教学方法,尽最大可能消除无效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从而切实提高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明确教学目标,聚焦素养培养
在教学的所有环节中,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应是最重要的一环。课堂目标设计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现已拉开帷幕,这就需要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潜心钻研教材,结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设计科学、具体、适切的课堂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方能理清教学的思路,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等差数列”这一知识点之前,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某一项的值;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熟练掌握知三求一的解题技巧;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会求等差数列的公差及通项公式;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只有明确了课堂教学目标,才能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可能。
二、运用灵活导入,迅速激活课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导入环节设计得合理、有效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内容及课型灵活选取导入方式,以迅速激活课堂,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在教学“几何概型”这部分内容之初,我出示了一个带有指针的圆形转盘(将一个圆盘分为10等份,其中红色、蓝色、黄色、绿色各占2份、3份、4份、1份),然后让学生依次转动转盘,指针停到哪个区域,就能得到这个颜色对应的奖品。在这一过程中,我要求学生通过数据来总结自己获得每一个奖励的概率大小,并提出了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获得某一种奖励有着怎样的概率?你是如何计算的?如此导入,不仅迅速激活了课堂,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讲授作了铺垫。
三、创新教学手段,巧妙化解难点
高中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多是抽象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这便在极大程度上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造成了阻碍,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内化。而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考虑教学方法的创新,比如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高度抽象的模型以直观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使数学知识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从而巧妙化解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由于“变量和常量”的概念抽象空洞,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旋转着的地球》这一动画短片,并在这一过程中辅以适当讲解,使学生对变量和常量的认识在抽象——具体——抽象的过程中达到深刻。再如,在教学“空间几何体”这部分内容时,我运用信息技术将课前搜集到的各种立体图形的结构和视图图片进行了直观呈现,并将立体图形的拆分和组合过程进行了动态展示。如此,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且还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巧妙化解了教学难点。
四、变革学习方式,突出学生主体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数学教学亦是如此。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之中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建构,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和共同成长的舞台。
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部分内容时,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提问道:“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之后,我给了学生几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分组交流,由小组长整理出本组所想到的思路,如定义法和比较法等。接着,我引导学生对比了这两种方法,经由我的进一步点拨,学生发现这两种方法虽本质相同,但比较法只适用于直线与圆,而定义法的适用范围更广。基于此,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列出方程组,并总结规律。如此,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且還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总而言之,要想切实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积极地创新和改革,使之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需求相契合,而且还要求教师始终保持教育理念的先进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优势,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机会去发展和提升自己,进而有效地改善教与学,获取理想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亚林.浅谈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增效策略[J].福建质量管理,2016(01):192.
[2]戚存然.浅析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5(0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