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的体会

来源 :医学与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_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通过新生儿血液检查,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苯丙酮尿症(PKU)在未出现临床症状前进行筛查,使机体在受到损害之前就得到有效治疗,是预防儿童残疾的一项有效措施,对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深远意义。我院自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活动以来,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一针采血成功率和标本合格率,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采血方法和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采血对象
  在本院出生的活产儿,低体重儿、严重感染性疾病、转院抢救的新生儿均在出生3~20天采血。
  1.2 采血时间
  应在出生72小时后,哺乳6次以上。早產儿,低体重儿或其他原因当时不能采血者,应告之家人采血时间不得超过20天,20天内跟踪追访采血。一般在沐浴,哺乳后20分钟采血为宜。采血部位:可目测或划痕确定部位。穿刺部位在内外踝水平连线的足跟两侧进行。
  1.3 采血方法
  置新生儿于操作台上,室温控制在22~26℃,再次查对,暴露一足。按摩足跟部使之温暖充血,如足发冷,可用38~40℃温湿毛巾热敷,也可38~40℃温水足浴并按摩,使之暖和,血管扩张。用75%酒精棉签消毒2次待干,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包绕新生儿足跟部并绷紧皮肤,右手持无菌采血针,沿新生儿外踝向足底外缘做一垂直线,此线与足底外侧缘交界处,以30~40°斜刺进针,动作快、稳、准,刺入深度2~3mm,针停留片刻或旋转1~2周拨针。早产儿、低体重儿稍浅一些,但要达皮下组织。血流出,用干棉签拭去第一滴血,再待血流出成足够大血球时,将血球轻点滤纸中心处,让血自然均匀渗透滤纸正反两面,采集3个血斑,直径8mm~1cm,如血流不畅,可从穿刺部位远端向近端轻轻推压,不能在近穿刺部挤压,以免组织液挤出而影响结果。血标本存放:采集后的血标本在清洁环境中自然晾干2~4小时,避免日晒,紫外线照射和其他污染。凉干后保存于密闭的塑料袋内,置2~8℃冰箱内保存。7~10日内送检。
  
  2 结果
  
  筛查采血275人,其中假阳性2例,经复查后为阴性。2例假阳性是因为血液太浓,血小板凝集造成的。
  
  3 体会
  
  3.1 健康教育
  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让家属了解筛查目的、项目和意义,使其积极配合,这是筛查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性的第一步。指定专人宣传。做好知情同意书和拒绝参加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签字。告之家属结果单返回会电话通知,并将报告单贴于病历保存。阳性病例者,做好随访。
  3.2 采血人员培训
  ①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②严格掌握采血时间,部位,血标本存放与送检。③严格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及规范的采血技术。④专人填写卡片,不得漏项,尤其是联系电话和地址。采血用物,血标本存放,标本送检,检验报告单均专人负责,并做好血片与检验报告单交接签字。严防血片及检验报告单遗失。
  3.3 新生儿安全与保护
  室温在22~26℃,冬天在26~28℃,防止新生儿受凉。采血前再次查对,严防采血及血片弄错,避免重采血给新生儿带来的痛苦和延误诊疗的时间。采血时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告之家属穿刺处2天不要接触水,以免感染。
  3.4 严把标本质量关
  血片采集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采血质量直接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因此,必须按规范要求完成血片采集工作。我院采用在新生儿沐浴后采血,理由是新生儿血流多集中于躯干和内脏,而四肢少,一旦足跟温度偏低则血管收缩,往往不易采到足够血量;而温水浴后足部血液循环明显改善,因而采血成功率大大提高,确保了采血质量,同时也减少了新生儿的痛苦。
  3.5 确保阳性召回率
  我院对每例筛查的新生儿都留下了详细有效的电话以便联系。严格执行阳性召回制度。在受到筛查中心可疑阳性通知后,立即电话通知其尽快来院采集第2份血标本送检。
  开展此项工作1年来,经过我科医护人员努力,不断总结失败原因,在采血技术,标本合格率、筛查率等方面有了较大提高。筛查率从刚开始的60%上升到了80%,采血一次性成功率从50%提高到了95%,标本合格率从去年80%提高到现在98%。为了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还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从2003年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至2008年,血标本量逐年递增,血标本质量逐年提高。《母婴保健法》及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知识,让医务人员、孕产妇、家属都能真正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意义,提高筛查率和筛查质量,及时召回阳性患儿,及时治疗,预防残疾儿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婉如.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以预防医疗纠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66-67.
  [2] 司丽霞、张颖、蔡建霞.温水浴足在新生儿足跟采血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47.
  [3] 孙尚慧.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样采集及保存体会[J].临床护理杂志.2006.5(1):33-34.
其他文献
摘 要加强基层计划免疫,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预防医学的发展,疾病的预防策略发生了相应变化,基层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也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影响基层计划免疫工作开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基层计划免疫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基层计划免疫;影响因素;对策;和谐社会    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1988年各省实现12个月龄和18个
期刊
我院急诊病房收治的多为危重患者和老年临终患者,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多,随时可能发生威胁生命的情况,实施紧急抢救是我们的一项基本技能,在病区工作一览表中罗列着我们日常所作的一切林林总总的工作,有频繁的出入院,繁重的基础护理,堆积如山的输液,尽职工作着的呼吸机,输注维系生命药物的输液泵,紧急备用的抢救设备……每时每刻发生着的大小事件,都需要护士去认真对待去圆满完成,过程中稍有差池,有时甚至在危重患者突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陪人多的不利因素,研究降低住院陪人率的對策。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想要留陪人的病人率及想留陪人的主要原因。结果:62%想留陪人,留陪人的主要原因是亲人陪伴有安全感或生活护理所需或病人家庭经济困难家属不愿住宾馆。结论:提高护理安全及做好基础护理等,有利于降低陪人率。  关键词陪人;管理;降低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陪人率的控制与“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之间的矛盾日益
期刊
低体温是指体温﹤36℃[1]。术中低体温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婴幼儿及老年患者。如果病人中心体温降低1℃,就会出现寒战,机体耗氧增加,心率增快;而且低体温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外周阻力增加,血液回流缓慢,凝血机制紊乱[2]。为了避免手术中多种因素所致低体温的发生,我们在手术过程中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    1 低体温的影响因素    1.1 低温环境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优泌乐25与优泌林70/30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优泌林70/30组(简称对照组)与优泌乐25组(简称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优泌林70/30,治疗组患者用优泌乐25,治疗8 W后观察其降糖效果。结果:治疗组餐后2h血糖(2 h PBG)及低血糖发生例数控制优于对照组(P14 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优泌林70
期刊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在1000~1499g的早产儿。国内报道死亡率为63%~74%.体重越低,死亡率越高。早产儿出生后第一周后,“生理性体重减轻”可以下降10%_15%.一周后,早产儿体重可以恢复,如早产儿感染、营养供给不足,则生后早期的体重增加缓慢甚至下降,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我院共收住极低出生低体重儿18例,出生体重均在1500g以下,经过积
期刊
摘 要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还不能彻底治愈,需要终身治疗,大多数病人病情稳定后选择出院回家。因而,掌握帕金森病的家庭护理非常重要。  关键词帕金森病;家庭护理    据统计90%的帕金森病病人住在家中,科学的家庭护理对预防各种并发症及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1】。现将帕金森病病人的家庭护理内容介绍如下。  1 保持积极心态  PD病人既有老年病所共有的心理
期刊
护理临床带教是课堂学习的继续,是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护理工作的特点是:随机性强,时间性强,急危重症病人多,病情变化快。在“急”、“快”、“稳”、“准”高要求工作下,如何做好临床护理带教工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根据多年临床带教工作浅谈自己的体会。    1 带教方法    1.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医院通过竞聘的方法选拔相对高年资、高学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热爱临床护理带教工作的
期刊
关键词产后出血    目前,产后出血是产科主要的并发症及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是产科出血,约占49.9%,而其中87.7%为产后出血,约占分娩总数的1.6~6.4%。现将我院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期间发生的48例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正反经验,吸取教训,以便今后更好的加强各项预防和护理措施,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1.
期刊
2008年6月,我们对1例肺炎并发脑栓塞致心跳骤停患者进行积极抢救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9岁,既往有“冠心病”病史,因咳嗽、咳痰15天,诊断为“肺炎”,于2008年4月30日入院。患者于5月27日上午自行离院回家途中摔伤头部,头部CT、MRT均无异常。6月1日上午9:30患者主诉胸闷、大汗,9:34呼吸心跳骤停,全身紫绀,瞳孔散大,大动脉波动消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