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校突发事件处理中适当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可避免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次生危机,更好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通过对一例哀伤辅导的事件背景、理论依据、实施辅导及效果评价的呈现和分析,可为高校处理类似事件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 哀伤辅导 高校维稳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5-0096-03
一、事件背景
2009年12月22日凌晨1点50分左右,某高校大四一宿舍学生听到同宿舍张某呼吸急促,当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打电话给辅导员和校医。120急救人员2点10分左右赶到现场,相关领导和老师也及时赶到,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张某抢救无效去世。按抢救医生的建议,学校联系了110报警,民警到场判断该生无可疑死亡原因,并马上安排法医到场进行进一步鉴定。法医初步鉴定为猝死,但详细死亡鉴定报告须等该生家属到场后才能出具。
由于事发突然,学生们都无法接受,出现了恐惧、焦虑、否认、抑郁和内疚等情绪,甚至有个别学生产生了愤怒和敌对情绪,出现了失眠、逃课等行为。这种由于失去亲密同学而导致的哀伤(bereavement)反应,[1]会让个体常常处于较高的应激水平,给身心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也会给学校安全稳定带来一定的危机。
二、哀伤辅导
(一)理论依据和目的
从心理学角度,危机(crisis)是指个体或群体运用通常应对应激的方式或机制不能处理来自外界或内部的应激时所表现出来的偏离常态的反应。[2]危机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期性,可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社会的混乱。哀伤辅导是通过调动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体自身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它日益成为高校维稳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Worden提出,哀伤辅导的四个目标为:1.增加丧失的现实感。2.协助当事人处理已表达的或潜在的情感。3.协助当事人克服丧失后再适应过程中的障碍。4.鼓励当事人向逝者告别,以健康的方式重新将情感投诸新的关系里,继续有效地生活。[3]
哀伤辅导的目的,在于了解哀伤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危机干预,使哀伤者尽快调整心态、降低应激反应程度,重塑生活的信心,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心身健康和生活、学习社区安全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辅导对象
哀伤辅导对象分为个体、小团体和班级三类。个体辅导主要是约谈老师和班干反映的需要心理干预的学生,采取一对一咨询辅导。小团体辅导主要是去世学生的舍友小团体、当时参与了救援的直接接触了去世学生的同学小团体、好朋友及老乡小团体。班级辅导则针对事发学生所在班级。
(三)辅导实施
实践经验表明,哀伤辅导在事件发生48小时后进行较好,但之前可能有必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安抚。班级辅导、小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的次序和内容也不固定,视实际需求开展。
1.向学生所在学院了解事发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本事件初步的心理危机辅导方案。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为:了解相关学生的情绪状态及行为表现;通过相关案例分析舒缓学生的情绪和压力;用心理应激过程模型(图1)让学生了解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特点等心理应激的影响因素,提高自身应对能力。
■
分析一般人遇到重大生活事件的心理特点、心理过程,结合本次事件从合理宣泄情绪、认知干预、社会支持、积极应对等六个方面进行辅导。
2.由学生所在学院联系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到心理咨询室进行个体、小团体心理辅导,班级辅导则到所在班级教室进行。班级辅导的内容主要是在学生们普遍感到生命脆弱时帮助大家正确认知发生在身边的丧失事件,学会珍惜生命的同时,直面死亡,珍惜当下,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小团体辅导放在班级辅导之后,对象主要是宿舍舍友、参与直接救援的同学、同乡和好友,这是哀伤辅导的重点和难点,这一层面的辅导成效如何,会直接作用于班级和个人,而且小团体的各个成员将在一定时期内起到巩固其他人的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本次辅导中,同宿舍一共有7人,在介绍辅导目的、解读相关案例后,辅导老师为每位来访者都准备了一目了然的心理应激过程模型图示以辅助大家在特殊心境下对知识的理解。以下将用几个场景来部分还原辅导前后的想法和情绪表达。
(四)辅导场景
辅导前,舍友小团体辅导其他学生:“我们没事的,刚才我们还安慰×老师呢,她都要吓哭了。”只有两个学生表面平静地说话,其他同学神情有点无措,不说话。
经过约20分钟的辅导后,男生们的情绪逐渐脱去了掩饰,他们逐渐了解到,承受着恐惧悲伤的不仅仅是自己,他们的眼神开始变得不那么空洞茫然。
辅导过程中,学生们开始表达各自的情绪,包括恐惧、生活事件重现、自罪自责、否认回避、依恋不舍、愤怒等,例如:“我的床和他的床挨着,中午睡觉的时候,感觉他在用手抓我的头发,我很害怕……”“小学时我的同桌去游泳被淹死了,当时我也很害怕。”“都是我的错,我为什么没有学过人工呼吸呢?要不我就可以救他了。”“他宿舍里的东西我们都没动,怕他回来找不到,我觉得他还会回来。”“我和他既是舍友还是老乡,以前我们上初中时还打过架。”“很气愤,中午在饭堂他们怎么还能说笑呢?”随着每个人把自己的情绪真实表达,说明辅导对象已经开始真正面对这一事件了,有些男生还落泪了,有些互相拍了拍肩膀。
情绪表达和宣泄后,一些学生也学会从负面事件中领悟到积极因素,他们表达:“我在家里很少跟爸爸妈妈说话,但我知道他们爱我,我不想他们伤心。” “隔壁宿舍的同学学过急救,一直在帮忙,我很佩服他。”“我不会再通宵玩游戏了,现在觉得,还有补考机会也是一种幸福。”“老师身体本来就不好,在我们宿舍晕倒了,醒来还安慰我们。”我们要引导他们看到事件中同学们表现出来的勇敢、友爱和相互关心,体会到家长、老师的无私大爱,体会珍惜生命的可贵,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鼓励他们学会寻求帮助和互助。[5] 小团体辅导结束后,征求每一个成员的意见,还希望单独进行辅导的随即进行单独辅导。同时,及时和学校相关部门沟通解决他们目前面临最大的不想回原宿舍住宿的问题。
三、效果评价及反思
事后了解到,同宿舍部分学生出现的闪回、因自罪自责而自我封闭、失眠、胃肠不适等症状在调换宿舍后基本消失。班里学生基本能正确对待张某去世的事实,既不特别回避谈论张某,也不特别关注强调这件事情,基本都能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哀伤辅导达到预期效果。通过本次突发事件的哀伤处理可以看到,高校心理咨询师往往还兼顾作为学生和学校的沟通渠道的重要一环,这也是哀伤辅导体现于高校维护稳定安全的重要作用之一。
与此同时,目前的高校哀伤辅导仍存在一定的困惑:
1.关于辅导对象和量表的选择方面。目前往往是根据老师、学生干部的观察和自我察觉,以此作为判断依据并不够科学全面。本次哀伤辅导还试探使用了SCL-90量表,约谈学生的SCL-90总分及所有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而具有统计学意义,危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间隔一个月的第二次评估时,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第一次评估,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但这一结果并不能直接说明干预的作用效果,因为两组心理健康状况均有所好转,不能排除自愈的可能性。由此也为量表的选择提出了更大挑战。
2.关于心理危机干预最佳时间的把握方面,学校管理者和心理咨询师的看法也有所不同。学校管理者出于责任心和担心,往往希望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马上进行心理干预,其实这往往适得其反,当事人往往会有很强的抵触情绪,而且过早干预有可能会削弱当事人的自愈能力。
3.以往发生校园突发死亡事件,处理关注点多停留在追查原因、去世学生后事的处理、接待家长、防范事件影响过度扩散及传播上,往往忽略了同在一个校园内的正处于自体重整的重要阶段的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宿舍同学及好友。本案例中学校一开始更多地从宿舍管理及安全考虑,没能及时给事发宿舍的学生调换宿舍,缺乏沟通,学生们由此认为学校不顾及他们的感受和伤害,平添愤怒和敌对情绪,甚至想通过网上诉求等非正常手段来解决问题,如果处理不及时有可能引起次生危机,导致校园的不稳定。这些经验和反思,都可为今后在高校开展突发事件后的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实践参考。
[ 参 考 文 献]
[1] 陈维樑,钟秀筠.哀伤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3.
[2] Mitchell J.T. The history,status and future of 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s[J].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1988;(13):47~52.
[3] Worden J.W. Grief counseling and grief therapy: A handbook forthe mental health practitioner [M ]. New York: SpringerPublishingCo,1991,103-115.
[4]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 Walsh, F. Traumatic loss and major disasters: strengthening family and community resilience[J]. Family Process, 2007, 46(2): 207-227.
[责任编辑:钟 岚]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 哀伤辅导 高校维稳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5-0096-03
一、事件背景
2009年12月22日凌晨1点50分左右,某高校大四一宿舍学生听到同宿舍张某呼吸急促,当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打电话给辅导员和校医。120急救人员2点10分左右赶到现场,相关领导和老师也及时赶到,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张某抢救无效去世。按抢救医生的建议,学校联系了110报警,民警到场判断该生无可疑死亡原因,并马上安排法医到场进行进一步鉴定。法医初步鉴定为猝死,但详细死亡鉴定报告须等该生家属到场后才能出具。
由于事发突然,学生们都无法接受,出现了恐惧、焦虑、否认、抑郁和内疚等情绪,甚至有个别学生产生了愤怒和敌对情绪,出现了失眠、逃课等行为。这种由于失去亲密同学而导致的哀伤(bereavement)反应,[1]会让个体常常处于较高的应激水平,给身心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也会给学校安全稳定带来一定的危机。
二、哀伤辅导
(一)理论依据和目的
从心理学角度,危机(crisis)是指个体或群体运用通常应对应激的方式或机制不能处理来自外界或内部的应激时所表现出来的偏离常态的反应。[2]危机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期性,可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社会的混乱。哀伤辅导是通过调动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体自身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它日益成为高校维稳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Worden提出,哀伤辅导的四个目标为:1.增加丧失的现实感。2.协助当事人处理已表达的或潜在的情感。3.协助当事人克服丧失后再适应过程中的障碍。4.鼓励当事人向逝者告别,以健康的方式重新将情感投诸新的关系里,继续有效地生活。[3]
哀伤辅导的目的,在于了解哀伤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危机干预,使哀伤者尽快调整心态、降低应激反应程度,重塑生活的信心,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心身健康和生活、学习社区安全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辅导对象
哀伤辅导对象分为个体、小团体和班级三类。个体辅导主要是约谈老师和班干反映的需要心理干预的学生,采取一对一咨询辅导。小团体辅导主要是去世学生的舍友小团体、当时参与了救援的直接接触了去世学生的同学小团体、好朋友及老乡小团体。班级辅导则针对事发学生所在班级。
(三)辅导实施
实践经验表明,哀伤辅导在事件发生48小时后进行较好,但之前可能有必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安抚。班级辅导、小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的次序和内容也不固定,视实际需求开展。
1.向学生所在学院了解事发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本事件初步的心理危机辅导方案。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为:了解相关学生的情绪状态及行为表现;通过相关案例分析舒缓学生的情绪和压力;用心理应激过程模型(图1)让学生了解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特点等心理应激的影响因素,提高自身应对能力。
■
分析一般人遇到重大生活事件的心理特点、心理过程,结合本次事件从合理宣泄情绪、认知干预、社会支持、积极应对等六个方面进行辅导。
2.由学生所在学院联系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到心理咨询室进行个体、小团体心理辅导,班级辅导则到所在班级教室进行。班级辅导的内容主要是在学生们普遍感到生命脆弱时帮助大家正确认知发生在身边的丧失事件,学会珍惜生命的同时,直面死亡,珍惜当下,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小团体辅导放在班级辅导之后,对象主要是宿舍舍友、参与直接救援的同学、同乡和好友,这是哀伤辅导的重点和难点,这一层面的辅导成效如何,会直接作用于班级和个人,而且小团体的各个成员将在一定时期内起到巩固其他人的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本次辅导中,同宿舍一共有7人,在介绍辅导目的、解读相关案例后,辅导老师为每位来访者都准备了一目了然的心理应激过程模型图示以辅助大家在特殊心境下对知识的理解。以下将用几个场景来部分还原辅导前后的想法和情绪表达。
(四)辅导场景
辅导前,舍友小团体辅导其他学生:“我们没事的,刚才我们还安慰×老师呢,她都要吓哭了。”只有两个学生表面平静地说话,其他同学神情有点无措,不说话。
经过约20分钟的辅导后,男生们的情绪逐渐脱去了掩饰,他们逐渐了解到,承受着恐惧悲伤的不仅仅是自己,他们的眼神开始变得不那么空洞茫然。
辅导过程中,学生们开始表达各自的情绪,包括恐惧、生活事件重现、自罪自责、否认回避、依恋不舍、愤怒等,例如:“我的床和他的床挨着,中午睡觉的时候,感觉他在用手抓我的头发,我很害怕……”“小学时我的同桌去游泳被淹死了,当时我也很害怕。”“都是我的错,我为什么没有学过人工呼吸呢?要不我就可以救他了。”“他宿舍里的东西我们都没动,怕他回来找不到,我觉得他还会回来。”“我和他既是舍友还是老乡,以前我们上初中时还打过架。”“很气愤,中午在饭堂他们怎么还能说笑呢?”随着每个人把自己的情绪真实表达,说明辅导对象已经开始真正面对这一事件了,有些男生还落泪了,有些互相拍了拍肩膀。
情绪表达和宣泄后,一些学生也学会从负面事件中领悟到积极因素,他们表达:“我在家里很少跟爸爸妈妈说话,但我知道他们爱我,我不想他们伤心。” “隔壁宿舍的同学学过急救,一直在帮忙,我很佩服他。”“我不会再通宵玩游戏了,现在觉得,还有补考机会也是一种幸福。”“老师身体本来就不好,在我们宿舍晕倒了,醒来还安慰我们。”我们要引导他们看到事件中同学们表现出来的勇敢、友爱和相互关心,体会到家长、老师的无私大爱,体会珍惜生命的可贵,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鼓励他们学会寻求帮助和互助。[5] 小团体辅导结束后,征求每一个成员的意见,还希望单独进行辅导的随即进行单独辅导。同时,及时和学校相关部门沟通解决他们目前面临最大的不想回原宿舍住宿的问题。
三、效果评价及反思
事后了解到,同宿舍部分学生出现的闪回、因自罪自责而自我封闭、失眠、胃肠不适等症状在调换宿舍后基本消失。班里学生基本能正确对待张某去世的事实,既不特别回避谈论张某,也不特别关注强调这件事情,基本都能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哀伤辅导达到预期效果。通过本次突发事件的哀伤处理可以看到,高校心理咨询师往往还兼顾作为学生和学校的沟通渠道的重要一环,这也是哀伤辅导体现于高校维护稳定安全的重要作用之一。
与此同时,目前的高校哀伤辅导仍存在一定的困惑:
1.关于辅导对象和量表的选择方面。目前往往是根据老师、学生干部的观察和自我察觉,以此作为判断依据并不够科学全面。本次哀伤辅导还试探使用了SCL-90量表,约谈学生的SCL-90总分及所有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而具有统计学意义,危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间隔一个月的第二次评估时,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第一次评估,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但这一结果并不能直接说明干预的作用效果,因为两组心理健康状况均有所好转,不能排除自愈的可能性。由此也为量表的选择提出了更大挑战。
2.关于心理危机干预最佳时间的把握方面,学校管理者和心理咨询师的看法也有所不同。学校管理者出于责任心和担心,往往希望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马上进行心理干预,其实这往往适得其反,当事人往往会有很强的抵触情绪,而且过早干预有可能会削弱当事人的自愈能力。
3.以往发生校园突发死亡事件,处理关注点多停留在追查原因、去世学生后事的处理、接待家长、防范事件影响过度扩散及传播上,往往忽略了同在一个校园内的正处于自体重整的重要阶段的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宿舍同学及好友。本案例中学校一开始更多地从宿舍管理及安全考虑,没能及时给事发宿舍的学生调换宿舍,缺乏沟通,学生们由此认为学校不顾及他们的感受和伤害,平添愤怒和敌对情绪,甚至想通过网上诉求等非正常手段来解决问题,如果处理不及时有可能引起次生危机,导致校园的不稳定。这些经验和反思,都可为今后在高校开展突发事件后的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实践参考。
[ 参 考 文 献]
[1] 陈维樑,钟秀筠.哀伤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3.
[2] Mitchell J.T. The history,status and future of 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s[J].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1988;(13):47~52.
[3] Worden J.W. Grief counseling and grief therapy: A handbook forthe mental health practitioner [M ]. New York: SpringerPublishingCo,1991,103-115.
[4]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 Walsh, F. Traumatic loss and major disasters: strengthening family and community resilience[J]. Family Process, 2007, 46(2): 207-227.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