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高效课堂建设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后,我们忽然发现了学习的主体——学生,认识到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能力”和“素养”,绝不能像以前一样把知识硬塞给学生,于是,学生转身一变,在课堂上唱起了“独角戏”,课堂变得热闹多彩。我们在地理课堂上看到了小品,听到了歌唱,体会到了丰富多彩,却感受不到地理味,学生则丢掉了地图,丢掉了课本,沉浸在活动的兴奋中。
  在经历了矫枉过正的时期后,高中教学改革陷入了一个短暂的迷茫期,正如黎明前的黑暗,我们茫然发问:怎样改,改成怎样?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到底该如何教学……
  回到起点,我们找到了课程标准,解决了什么是素质和能力的一系列问题,知识是承载素质和能力的“蹦床”,没有知识,素质就无从“弹起”。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和“会学”。高效地理课堂必须舍去机械记忆的枯燥和表演的浮华。地理课堂必须注重地理决策能力的培养,回归到提高学生的素质,把知识与能力的自然获取过程浓缩成为课堂学习的过程,还原学习的真面目。
  关于高效课堂的概念,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并对其内涵作出了界定,理论性非常强。作为中学地理教师,我的认识是: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45分钟内,采用某种形式将学生原来不理解的知识变成可以理解的知识并内化为能力。因此,要实现高效,就需要地理课程标准和规律,合理取舍分配,实现学生学习需求与教学目标的对接。
  1紧扣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教学活动首先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寻知识能力的基本要求,学会解读课标,分解课标,把握好分寸,掌握好方法。
  2 设计先行,重视自学,教学相长
  教是过程,设计要先于课堂。在设计教学之前,首先要明确学生在结束时能做什么,并建立相应的判断标准,这就是要我们做好提前评估,尤其是在培养地理思维、提高决策能力的新背景下,先行评估的作用愈加突出。
  学习也是一个过程,要实现课堂的高效,就要解决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的任务,就让学生自主完成;能够在课前解决的问题,就不要放在课堂上;能够合作完成的问题,教师不要代劳。因此课前让学生做好预习并梳理课堂上可能用到的相关知识,可以让课堂更加顺畅,也是避免课堂枯燥无味的好办法。
  3 高效来自学生的兴趣和参与
  无聊和被动是高效课堂的“天敌”,其结果注定是沉闷、低效的课堂,造成知识与能力的脱钩。真正的高效需要让学生的大脑处于主动的运转之中,贴近生活的自然地理与探寻内在规律的人文地理会让学生在出乎意料的过程中,把知识高效的转化为能力。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尤其是教学形式的吸引力来提高学生的興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高效学习。
  4 落实知识,更要落实能力
  知识的落实是所有老师的强项,甚而能力的培养与落实却不尽如人意。机械与重复的教学和作业会扼杀学生的激情,忽略能力的培养与落实。当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点透时,学生就会在应用中找到乐趣;当把问题和疑惑提出来的时候,学生就会在探索中找到成功。因此,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授之以渔的问题。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重视能力的培养,就会发现能力的落实要比知识的落实容易得多。
  5 关于精讲、少讲与不讲
  教师的讲曾经“独霸”课堂。课改背景下,解决教师应该如何讲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讲的目的是什么。教师的讲是为了把握学习的方向,加速学生的理解,促进能力的提升,以提高课堂的效率,因此,与学生思考同步的精讲是必要的。关于多讲与少讲,则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特点,但前提是不要喧宾夺主,替代学生的自主学习,因为教师明白了,并不代表学生也明白。如果某棠课的教学内容已经到了不需要教师讲的地步,那么,这些教学内容就完全可以放到课后让学生自学了。
  6 提高教师本人的语言艺术
  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的词语,往往能主宰全局,使学生的思路紧密地围绕教师转。地理老师的语言不仅要科学准确,还要自然生动,情感激越才能做到“春雨润物细无声”。如果教师上课一种腔调到底,学生也会疲倦。采用多种方法活跃课堂气氛使地理课堂焕发活力。
  7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容的重要部分,是促使教师个体乃至群体由教学者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催化剂。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反思过程可分为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有效的验证。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的地理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其中包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课堂教学群体行为的反思,对教学评估的反思等。显然,这种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教师应把教学反思这一过程努力把握好,真正为提高课堂高效而努力。
  课堂,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原野,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营造学生学习的乐园,让每个学生流淌生命的活力,这就构建了高效课堂。
其他文献
在我们的班级中,那些遵守纪律,对老师言听计从,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肯定招人喜爱。他们是老师的得意门生,是同学学习的榜样,是家长的掌上明珠,是大家公认的“优等生”。对此类学生,老师和家长通常采取的是放心态度。然而,他们真的让人如此放心吗?  我们班的甘雨君无疑是优秀生的典范,她知道自己的目标——凡事要争个第一:背书要最先完成,作业从不拖欠,卷面整洁美观,上课认真,举手发言积极,积极参加课外活
摘 要: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重要目标,高度重视诗歌教学,是语文新课程改革在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中追求教育本土化和民族化的战略选择,也是捍卫母语教育民族尊严,引导学生吸收本民族文化智慧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教学策略;学生  中国古典诗歌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都是
小学美术教育是对人的综合素养全面的提高,它的目的不是培养画家,而是开发儿童的智力,提高儿童兴趣和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今高科技、信息时代,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不再是简单的美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兴趣、特长和课外活动,它直接参与了“时代精神”的创造,然而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创意设计,是对教学中内容结构、方法、表现手法等,进行创造性的构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燃烧及燃烧的三个条件  (2)了解灭火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  (2)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破除迷信思想  (二)教学重点: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的探究  施教策略:通过猜想、实验探索、观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展现物理美感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在人类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从古自今,人类社会活动与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那么,科学技术的定义、产生的条件及其特点是什么呢?科学技术的作用如何?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此,本文将从以上这些问题入手,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并结合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科学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