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但是现实是学生的写作能力逐年下降,作文中素材匮乏、陈旧的现象极普遍。为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尝试在教学中通过深挖课文素材、整理素材、联想想象并用、诗意素描等方法,帮助学生有效积累作文素材,写出“中考作文阅卷”中要求的“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优秀作文。
关键词: 分析经典 拓展补充 多层联想 诗意素描 排比构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由此可见,新课标要求孩子们多角度地观察,并创意表达。
现实生活是,学生惧怕作文,一写作文则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冥思苦想,没有积累,没有素材。学生的写作能力逐年下降,作文中素材匮乏、陈旧的现象极普遍。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尝试在教学中深挖课文素材,教会学生灵活运用教材,把教材作为语文各项能力的基础,举一反三,让他们立足课本、拓展补充、联想想象、诗意素描等,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积累作文素材,写出“中考作文阅卷细则”里要求的“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优秀作文。
一、横看成岭侧成峰,立足课内经典
在初中教材中,有很多名人经典事例,如《孔乙己》、《唐雎不辱使命》等。这些文章,传达出先贤们无穷的人格魅力。如果多角度、深入解读他们的事例,就可以为作文做好素材储备。下面我以初中课文《孔乙己》为例看看具体如何做好这方面工作。
在《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是《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描写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孔乙己,他丧失了做人的尊严,成为小酒店里人们嘲笑的对象,从而暴露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孔乙己善良儒雅,但善良得迂腐,儒雅得可怜。
初中语文课本选编了大量经典课文,它们经历了岁月长河的洗涤而弥足珍贵。我们对课文课本中的素材进行了再次利用,既是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又是很好的素材积累方法。
二、腹有诗书气自华,拓展补充课外
除了多角度解读教材中的名人事例外,对于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还可以以教材为蓝本,适当拓展、补充,使之素材进一步丰富化,也使得他们对很多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入,写作更有深度。
例如当我在上《散步》时,该文是一篇具有双重主题的哲理散文,它的显主题是歌颂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而它的隐主题却是表现并歌颂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幅中华民族的脊梁图。在理解“尊老爱幼”或者说“孝心”这一主题时,我适时补充了《诗经》中的《蓼莪》一文,学生在齐读的那一瞬间,父母的辛劳之苦,对本文中散步开始时作者的为难,继而选择走大路,以及最后那句“仿佛她背上的,和我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刹那间仿佛身同感受,引起强烈的共鸣。
又如讲授李清照的《武陵春》时,我带着学生一起观看百家讲坛康震先生的《自是花中第一流:康震重读李清照》的部分视频,学生走进了李清照各个不同的人生阶段,从待字闺中的少女,到夫妻恩爱的少妇,李清照曾拥有美满的前半生。但是随着金人南下的铁蹄,李清照淹没在国破家亡的历史中,丈夫的早逝、文物的丧失……对她的诗词和人生结合在一起解读,学生对李清照的“愁”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样李清照就不仅是一个爱国女词人的形象,对人物的了解使得学生写作素材更丰富,解读也更深入。
拓展补充这些课外材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
三、问渠哪得清如许,抒情议论
在多角度、深入地对课本素材进行解读后,我们要还原到一个根本问题上,即学以致用。好的素材对于一篇作文来说固然重要,但是如何将素材精当、优美地呈现出来,更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我告诉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后,可以针对这些课内素材或展开想象,或议论抒情,做好相关练笔。
如对于苏东坡可以进行抒情议论:你与妻子伉俪情深,便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你忧国忧民,便有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你有着刘永的婉约,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的颓废,你纵情山水,庐山之中刻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关爱弟弟,即使醉酒,仍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乐观的你,早已看透一切,“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对于课文中代表人物的抒情议论是学生积累的提升,是素养的提高,是思维的火花。
四、映日荷花别样红,诗意素描
作文的一个翅膀就是想象,而想象在平时是能够训练的,如在学习《长歌行》后,学生H想象:晨曦微露,夜色仿佛浓重的墨,沉浸在这黑暗里,还没有散尽。天际边拂过一抹白光,我看像园中那还透着些许青绿的葵菜,清晨的露水仍附着在上面,折射出透亮的光,仿佛在期盼着那一轮红日的到来。
时间如白驹过隙,我看见那高挂的太阳将和煦的阳光洒满大地,每一个角落都透出生机勃勃的韵味。园中的青葵泛着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光阴中,透着喜人的色彩。时间从不等人,他只是一步步不停地往前去罢。凝视着这浓荫,我又开始感叹着秋天就快到来。
初中的课内外古诗词有几十首,每阶段上完古诗词后,我都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诗意素描。适当引导,学生的作文更有可能美文铺地。
五、胸有千壑自文章,构筑排比
当素材积累到了一定的阶段,可以引导学生构筑排比:我喜欢旅行,喜欢在别人的思想里旅行。我想与陶渊明一起重访桃花源,想与范仲淹携手登临岳阳楼,想与苏东波相约夜游承天寺。
如:司马迁受宫刑而写成史记;郑和出身卑贱却成就大事;曹雪芹病困潦倒写成红楼梦;张海迪大半身瘫痪救助世人;贝多芬耳聋写成不朽作品;霍金被病魔困扰却铸就辉煌……
语文是一幅画,让人流连忘返;语文是一首歌,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一座资源丰富的宝藏,让人沉醉其中。当我们引领学生,立足课本,传承经典,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课内这些经典名篇不就是一颗颗珠宝,不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关键词: 分析经典 拓展补充 多层联想 诗意素描 排比构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由此可见,新课标要求孩子们多角度地观察,并创意表达。
现实生活是,学生惧怕作文,一写作文则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冥思苦想,没有积累,没有素材。学生的写作能力逐年下降,作文中素材匮乏、陈旧的现象极普遍。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尝试在教学中深挖课文素材,教会学生灵活运用教材,把教材作为语文各项能力的基础,举一反三,让他们立足课本、拓展补充、联想想象、诗意素描等,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积累作文素材,写出“中考作文阅卷细则”里要求的“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优秀作文。
一、横看成岭侧成峰,立足课内经典
在初中教材中,有很多名人经典事例,如《孔乙己》、《唐雎不辱使命》等。这些文章,传达出先贤们无穷的人格魅力。如果多角度、深入解读他们的事例,就可以为作文做好素材储备。下面我以初中课文《孔乙己》为例看看具体如何做好这方面工作。
在《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是《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描写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孔乙己,他丧失了做人的尊严,成为小酒店里人们嘲笑的对象,从而暴露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孔乙己善良儒雅,但善良得迂腐,儒雅得可怜。
初中语文课本选编了大量经典课文,它们经历了岁月长河的洗涤而弥足珍贵。我们对课文课本中的素材进行了再次利用,既是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又是很好的素材积累方法。
二、腹有诗书气自华,拓展补充课外
除了多角度解读教材中的名人事例外,对于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还可以以教材为蓝本,适当拓展、补充,使之素材进一步丰富化,也使得他们对很多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入,写作更有深度。
例如当我在上《散步》时,该文是一篇具有双重主题的哲理散文,它的显主题是歌颂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而它的隐主题却是表现并歌颂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幅中华民族的脊梁图。在理解“尊老爱幼”或者说“孝心”这一主题时,我适时补充了《诗经》中的《蓼莪》一文,学生在齐读的那一瞬间,父母的辛劳之苦,对本文中散步开始时作者的为难,继而选择走大路,以及最后那句“仿佛她背上的,和我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刹那间仿佛身同感受,引起强烈的共鸣。
又如讲授李清照的《武陵春》时,我带着学生一起观看百家讲坛康震先生的《自是花中第一流:康震重读李清照》的部分视频,学生走进了李清照各个不同的人生阶段,从待字闺中的少女,到夫妻恩爱的少妇,李清照曾拥有美满的前半生。但是随着金人南下的铁蹄,李清照淹没在国破家亡的历史中,丈夫的早逝、文物的丧失……对她的诗词和人生结合在一起解读,学生对李清照的“愁”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样李清照就不仅是一个爱国女词人的形象,对人物的了解使得学生写作素材更丰富,解读也更深入。
拓展补充这些课外材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
三、问渠哪得清如许,抒情议论
在多角度、深入地对课本素材进行解读后,我们要还原到一个根本问题上,即学以致用。好的素材对于一篇作文来说固然重要,但是如何将素材精当、优美地呈现出来,更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我告诉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后,可以针对这些课内素材或展开想象,或议论抒情,做好相关练笔。
如对于苏东坡可以进行抒情议论:你与妻子伉俪情深,便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你忧国忧民,便有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你有着刘永的婉约,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的颓废,你纵情山水,庐山之中刻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关爱弟弟,即使醉酒,仍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乐观的你,早已看透一切,“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对于课文中代表人物的抒情议论是学生积累的提升,是素养的提高,是思维的火花。
四、映日荷花别样红,诗意素描
作文的一个翅膀就是想象,而想象在平时是能够训练的,如在学习《长歌行》后,学生H想象:晨曦微露,夜色仿佛浓重的墨,沉浸在这黑暗里,还没有散尽。天际边拂过一抹白光,我看像园中那还透着些许青绿的葵菜,清晨的露水仍附着在上面,折射出透亮的光,仿佛在期盼着那一轮红日的到来。
时间如白驹过隙,我看见那高挂的太阳将和煦的阳光洒满大地,每一个角落都透出生机勃勃的韵味。园中的青葵泛着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光阴中,透着喜人的色彩。时间从不等人,他只是一步步不停地往前去罢。凝视着这浓荫,我又开始感叹着秋天就快到来。
初中的课内外古诗词有几十首,每阶段上完古诗词后,我都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诗意素描。适当引导,学生的作文更有可能美文铺地。
五、胸有千壑自文章,构筑排比
当素材积累到了一定的阶段,可以引导学生构筑排比:我喜欢旅行,喜欢在别人的思想里旅行。我想与陶渊明一起重访桃花源,想与范仲淹携手登临岳阳楼,想与苏东波相约夜游承天寺。
如:司马迁受宫刑而写成史记;郑和出身卑贱却成就大事;曹雪芹病困潦倒写成红楼梦;张海迪大半身瘫痪救助世人;贝多芬耳聋写成不朽作品;霍金被病魔困扰却铸就辉煌……
语文是一幅画,让人流连忘返;语文是一首歌,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一座资源丰富的宝藏,让人沉醉其中。当我们引领学生,立足课本,传承经典,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课内这些经典名篇不就是一颗颗珠宝,不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