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练习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学习的主要形式,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数学知识的探索与获取,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技能的形成与熟练,还是学生的数学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策略的体验与丰富,以及学生学习数学情感和态度的取向与体验,都是通过练习,通过对具体数学问题的解决来实现的。因此,不论是“新授课”“练习课”,还是“复习课”,没有一节课是只讲不练的。
练习的设计精当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笔者认为新课改背景下的练习设计应做到以下四方面:
一、注重趣味性
形式单调的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而有创意、形式新颖的练习, 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感受真知的乐趣。因此, 我们在设计练习时, 应注重趣味性。除了我们常用的填空、选择、判断等形式, 还可设计“数学门诊” “模拟购物” “找门牌号” “数学王国寻宝”等富有情趣的练习, 让学生陶醉其中, 参与其中, 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体现层次性
课堂练习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牢记新知识的模型, 还肩负着拓展学生思维的重任, 因此, 练习设计应具有层次性, 既要有同质同型的基本练习, 又要有同质异型的变式练习, 还要有综合提高的发展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新知, 从不同角度认识新知, 在积极思考中理解新知。
在教学《角的认识》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题:(1)说出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2)数学课本上的角和黑板上的角, 大小是否相等?(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 哪两个角相等?哪两个角不相等?
这一组练习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第一题是和新知识同质同型的基本练习, 让学生运用角概念的全部内涵直接从正面去理解、去分析,目的是巩固强化新知识。第二题是和新知识同质异型的变式练习, 非本质属性(边的长短) 发生了变化,本质属性( 两条边叉开的大小) 保持不变, 学生要正确判断课本上的角和黑板上的角大小是否相等, 就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 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 从而对本质属性的认识更逼真、更清晰。第三题是综合提高的发展性练习, 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用到角的知识, 还要用到其他方面的知识。这样的练习, 不仅使学生强化了所学知识, 还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具备开放性
以往的练习题过多地拘泥于形式,问题策略模式化,答案标准化,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我们练习的设计要具有开放的特点。所谓开放性的练习其实是相对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性的问题而言的。其特征是一般没有现成的算法与确定的答案,要求解题者去假设、猜想、验证,并要求解题者善于联想、敢于创新,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能使思维辐射到与问题相关的一些知识点上。因其特点,开放性练习情节更富有挑战意味,令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能激起儿童潜在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 学校打算建一个周长36米的长方形自行车棚, 请你帮助学校为这个车棚设计出理想的长和宽。学生的设计方案可以说是精彩纷呈, 有的组设计成长10米, 宽8米; 有的组设计成长12米, 宽6米; 还有的组设计成长15米, 宽3米。同学们一致认为最后一种设计方案最理想, 因为自行车的长度大约1.5米, 车棚内可以同时摆放两行自行车, 既美观整齐又出入方便。这样的开放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和创新个性的形成, 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拓宽学生的思路, 促进高层次思维的发展。
四、应突出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 又必须回归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旁。因此,在练习的设计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设计那些具有生活情境、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为特征的数学问题,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信息、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和作出决策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知识,从而让学生逐渐养成用数学方法去观察生活,认识世界的好习惯。
练习的设计精当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笔者认为新课改背景下的练习设计应做到以下四方面:
一、注重趣味性
形式单调的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而有创意、形式新颖的练习, 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感受真知的乐趣。因此, 我们在设计练习时, 应注重趣味性。除了我们常用的填空、选择、判断等形式, 还可设计“数学门诊” “模拟购物” “找门牌号” “数学王国寻宝”等富有情趣的练习, 让学生陶醉其中, 参与其中, 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体现层次性
课堂练习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牢记新知识的模型, 还肩负着拓展学生思维的重任, 因此, 练习设计应具有层次性, 既要有同质同型的基本练习, 又要有同质异型的变式练习, 还要有综合提高的发展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新知, 从不同角度认识新知, 在积极思考中理解新知。
在教学《角的认识》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题:(1)说出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2)数学课本上的角和黑板上的角, 大小是否相等?(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 哪两个角相等?哪两个角不相等?
这一组练习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第一题是和新知识同质同型的基本练习, 让学生运用角概念的全部内涵直接从正面去理解、去分析,目的是巩固强化新知识。第二题是和新知识同质异型的变式练习, 非本质属性(边的长短) 发生了变化,本质属性( 两条边叉开的大小) 保持不变, 学生要正确判断课本上的角和黑板上的角大小是否相等, 就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 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 从而对本质属性的认识更逼真、更清晰。第三题是综合提高的发展性练习, 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用到角的知识, 还要用到其他方面的知识。这样的练习, 不仅使学生强化了所学知识, 还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具备开放性
以往的练习题过多地拘泥于形式,问题策略模式化,答案标准化,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我们练习的设计要具有开放的特点。所谓开放性的练习其实是相对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性的问题而言的。其特征是一般没有现成的算法与确定的答案,要求解题者去假设、猜想、验证,并要求解题者善于联想、敢于创新,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能使思维辐射到与问题相关的一些知识点上。因其特点,开放性练习情节更富有挑战意味,令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能激起儿童潜在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 学校打算建一个周长36米的长方形自行车棚, 请你帮助学校为这个车棚设计出理想的长和宽。学生的设计方案可以说是精彩纷呈, 有的组设计成长10米, 宽8米; 有的组设计成长12米, 宽6米; 还有的组设计成长15米, 宽3米。同学们一致认为最后一种设计方案最理想, 因为自行车的长度大约1.5米, 车棚内可以同时摆放两行自行车, 既美观整齐又出入方便。这样的开放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和创新个性的形成, 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拓宽学生的思路, 促进高层次思维的发展。
四、应突出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 又必须回归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旁。因此,在练习的设计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设计那些具有生活情境、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为特征的数学问题,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信息、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和作出决策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知识,从而让学生逐渐养成用数学方法去观察生活,认识世界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