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诗意的古诗教学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m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古诗词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所占的比重不小。如何让学生借古诗学习真正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何让学生在感受文化的过程中获得真知进而自觉地传承文化呢?笔者认为,古诗教学就需要立足于古诗自身的特点,用诗一般的节奏贯穿教学的始终。
  一、吟咏诵读,初步感知含义
  谈到古文诵读,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各有其独特的见解。比如清代曾国藩谈到自己诵读体会的时候,深有感触地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意思就是诵读要声音洪亮,在抑扬顿挫间全身心投入其中。说到底,诵读就是如古人般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贵在读,贵在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去体悟古诗的内蕴。综观现在不少的古诗教学,教师仅停留于传统的先释义再朗读,古诗感悟变成了机械的古诗解释,学生学得很直接,很难体会到内在的含义。其实,很多情况下,古诗的字义经过时代的演变,已经完全改变了内涵,对教师而言,只有真正让理解的主动权交还到学生自己身上,这样的教学才算是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算是吟咏出了古诗应有的韵味。
  比如,在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首诗时,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师:同学们,大声读一读这首诗,能告诉我你读出了什么吗?
  (生读后回答)
  生1:我读到了美丽的景色,烟花三月。
  生2:我读出了滚滚的长江水。
  生3:我读到了与友人分别。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从题目中我们便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那送别应该是怎样的情感呢?
  生:应该是满怀深情,依依不舍。
  师:对,那你们就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读看。
  (生读)
  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似乎很难从诗歌里体会到这样的感情。那是不是作者什么感情都没写,只写了景色呢?
  生:好像是的。
  师:不用急,我来说一句,你们来说一句。
  老朋友要走了,我的心里有些——
  生:舍不得。
  师:好,大家齐读第一句。
  (生读)
  师:这是一个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可我们却要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分别,我的心里更加——
  生:难受。
  师:好,我们接着一起来读第二句。
  (生读)
  师:你看那孤零零的一叶帆船飘向远方,越来越远,越来越远,直到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只能看到长江水滚滚向东流去。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更加——
  生:伤悲。
  师:是的,带着这样的情感,大家深情地读一读。
  古诗文教学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反复诵读,在学生一遍一遍读的过程中,重复的是文字,带来的却是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二、情景交融,理解诗句内涵
  没有理解诗句的内涵也就没有真正懂得诗歌。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有目的地围绕一些重点字词句作一些分析,以期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需要注意的是,翻译词句,教师不能仅仅是为了翻译而翻译,有时甚至让学生根据课外补充资料来读背。经典的古诗大多是诗画结合体,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从诗歌里的物象出发,在分析中理解古诗的意思。当然,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生僻词句,教师也可以适当点拨。
  例如,我在教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课时,采取了如下教学法:
  师:请大家拿起笔,一起来圈一圈,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
  (师慢读,生圈词)
  师:说说看,你圈了哪些词?
  生:黑云,墨,山,白雨,珠,船,风,楼,水,天。
  师:谁能说说看,这些词语里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想象的?
  生:想象的就是墨、珠、天。
  师:很好,这些是作者联想出的,那还有些没划的是什么词呢?
  生:是一些动词。
  生:是一些联系上下文的词语。
  师:如果把这些词语去掉会怎样?
  生:没那么生动了。
  师:对啊,那请大家从这些景物的词语出发,在翻译的时候说得越生动越好。
  从景出发,以静衬动,学生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无疑更加深刻,而且这样的讲法,也为后面分析写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觅得诗眼,探析写作思路
  什么是诗眼?宋代大词人苏轼在《次韵吴传正枯木歌》中曾经说:“君虽不作丹青手,诗眼亦自工识拔。”诗眼是作品中的点睛之笔,是诗句中的一字之工。如同人的眼睛一样,寻找到诗眼,就理解了诗的灵魂;分析诗眼,就能寻找到一条理解古诗的捷径。
  如在《石灰吟》一课的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师:大家细致地读一读,这首诗中哪个词是作者要表达的要领?
  生:清白。
  师:那前面几句和清白有什么关系呢?
  生:我觉得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说的是它追求清白的过程。
  生:我觉得粉骨碎身说的是他追求清白过程中的坚定意志,即使粉骨碎身也不怕。
  师:那作者就是为了要表达石灰的品质吗?
  生:当然不是,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志向。
  师:什么志向?
  生:就是要像石灰一样有着坚韧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
  透过诗眼领会诗句的意思,理解作者的品质,往往可以起到触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所以,用此点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举一反三,拓展诗歌广度
  古诗学习,绝不能仅仅停留于对一首诗的理解上。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喜欢将古诗进行适当分类,如边塞诗、田园诗,这其实是切合了中国古诗歌各种流派的划分,值得借鉴。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由此及彼,适当穿插一些关于古诗的拓展训练,由一首导向多首。
  古诗有古诗的教学方法,只有把握住古诗本来的面目,让学生在朗读、理解、品味、赏析、拓展延伸中体味古诗,古诗的教学效果才能真正提高。?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数学教学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其核心思想是从“以传授知识为本”转变为“以人的发展为本”。教材中的练习题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模仿练习题的数量大量减少。教师们普遍有这样的感受:许多课后练习题与例题类型不相符,将练习题当例题讲。这样一来,造成课时严重不足,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因此,让学生掌握解题策略,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是数学教学之根本。  一、知识、问题与策略之间的
说起预习,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什么是预习?就一般意义来说,预习即预先学习,指学生在课前或课堂教学初始时自主学习相关内容。预习,数学老师中通常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预习就是学生提前看看书,了解一下第二天的学习内容;还有一种是老师总是心存顾虑,觉得学生预习没有必要,有些知识不能让学生预习,预习后没法教了,等等。因此,对于预习到底应该怎样定义,学生应该怎样预习,预习后老师该如何去教……这些问题无疑值得我
文章在EPR约束下探究动力电池供应链承担延伸责任的主体,以及考虑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和梯度利用的回收策略问题。构建了由单一电池商、汽车品牌商、梯度利用企业以及消费者组成
中俄核能合作由来已久,田湾核电站是中俄核能合作的结晶和标志性工程,随着中国核电事业的重启以及国际形势的推进,两国还将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在此背景下,提高俄语翻译的翻译
证券行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证券行业1996和1999年的两轮扩张,其行业内同业经纪业务市场竞争亦越趋激烈.证券行业的营销管理理念随市场变化也发生着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