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场感”原指新闻给受众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受众在获悉新闻时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不回避时事热点,体现时代精神。在这样的命题背景下,增强高考作文的“现场感”,可以增强作文的个性美、生动性和感染力。
一、有独特思考
考生要想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同时又打动别人,关键要看作文中有没有体现出独特的思想,以及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深刻,对思想认知的表达是否有自己的个性。“言之有物,载之有道,读之有畅,诵之有势。”这是好作文的标准。如2019年全国卷Ⅰ优秀作文片段:
尊重劳动的人,对于劳动有着一份敬畏。他们尊重路边的清洁工,能够停下车,静静等待他们扫过眼前的路,而不是摁喇叭催促;他们尊重餐厅中的服务员,能够耐住性子,等待菜端过来,而不是吆三喝四,指指点点;他们能够对默默无闻的劳动者说一声“谢谢”,而不是漠然走过。
考生将“小我”的思考融入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之“大我”的语境中,尊重劳动就是要尊重清洁工、服务员等一切默默无闻的劳动者,这样的认知闪耀着新时代青年热爱劳动的思想之光。
再如,优秀作文《体育锻炼谱写美好青春》中的片段:
体育锻炼并不是将时间肆意挥洒,更不是对自己恣意放纵,而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正如毛泽东所言“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
作文没有表达“体育锻炼浪费时间”的老旧观念,恰恰相反,说这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这种独特而深刻的认知,无疑增强了作文的“现场感”。
二、有身份意识
这里所说的“身份”,是指读者身份和作者身份。
1.读者身份
高考作文的读者,是阅卷老师,这个“读者”和常态下的读者身份是大不一样的。阅卷老师在阅卷过程中,时间紧迫,容易产生审美疲劳。面对这样的“读者”,考场作文须快速入题。有的考生撇开题目材料或任务要求,另起炉灶,似是而非,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有的考生在作文中没有引述材料,或引述材料太晚,甚至把材料当成作文的一个论据。这样就失去了高考作文的“现场感”。
2.作者身份
作文是一种对自我的自由表达,尽管这种表达与一般的自由创作不同,但都是在传递信息,表达情感。“放空枪”“打乱炮”的作文给人以“瞎蒙乱撞”之感;无病呻吟、“强说新词”的作文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考生的身份是一名即将毕业的青年学生,考场作文要见事见物,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唯有如此,作文的思想境界和格调情怀,才能与众不同,才具有“现场感”。如优秀作文《高中生的爱国之道》中的片段:
怎样将自己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建设国家的一份力量呢?我们需要结合实际,艰苦奋斗,为将来的事业奠基。我们也许不似英雄们那样轰轰烈烈,但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工匠般的倾心竭力、精雕细琢。我们唯有趁青春年华努力蓄势,才能在祖国需要之时,召之能来,来之能战。试问,在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如果没有那么多专业的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科学决策、积极治疗,国家没有那么多可用之材,怎么可能打赢这场艰苦的疫情阻击战?作为学生,我们应不惧困难,刻苦磨砺自己,不断增长自己的学识,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兼备的合格人才。只有积攒了足够实力,才能为将来投身国家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段文字晓之以理——“我们也许不似英雄们那样轰轰烈烈,但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工匠般的倾心竭力、精雕细琢。”“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我们怎么可能打赢这场艰苦的疫情阻击战?”动之以情——“我们唯有趁青春年华努力蓄势,才能在将来祖国需要之时,召之能来,来之能战。”爱国主题的作文,考生容易误入夸夸其谈的误区,以上这段文字抒真情、发实感,真挚感人,“现场感”十分强烈。
三、巧用修辞
高考作文的写作过程其实是考生依托语言载体向阅卷老师展示自己写作才华的过程。语言是否有亮点,作文是否有出彩之处,直接影响到作文的得分。考生在平时要有意识地锤炼语言,妙用修辞,使作文语言富有文采。如:
天空投影在水的碧波中,于是有了梭罗坐在瓦尔登湖畔,垂钓水中一望无际的夜空繁星;天空投影在诗人的明眸中,于是有了楚国的屈原仰望天空,吟诵奇丽诡谲的《天问》。天空孕育了哲人的灵魂,他们因此有了天空般辽阔的情思与胸襟。
此段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以丰富的联想,将哲人的情思与天空融为一体。又如:
同学们,和平安宁的校园生活来之不易,请大家珍惜现在,珍惜这一切,珍惜为此所付出的所有。同学们,让我们奋发向上,勇于拼搏,让我们做担当有为的青春少年!
此段运用反复、呼告的修辭手法,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以慷慨激昂、扣人心弦的语言,激起读者感情的波涛,产生蓬勃向上的力量。再如:
青年之担当,你我之责任。梁启超先生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锦,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此段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句中又含对偶句,铿锵有力,增强了作文的感召力。
四、应用文格式规范
近年来高考作文频繁考查书信、演讲稿、观后感等应用文体,这些应用文的写作除了具有一般议论文的基本特征外,还要有固定的格式。譬如,书信、演讲稿、倡议书等文体开头要有称呼语、问候语,文末要有落款,书信的结尾一般还要有祝颂语,等等。考场作文符合格式是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其中的某些格式对作文“现场感”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就热点话题“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写作,具体要求为“作为中方发言人的你,想发表什么样的观点?请写一篇发言稿”。其中以“青山一道,同担风雨”为主题的一篇发言稿,开头和结尾是这样写的:
尊敬的各国代表:
大家好!时值金秋,来宾满座,我谨代表中方,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联络日益紧密,彼此连结成大陆,地球村的观念深入人心。
…………
世界是一个整体,我们相依相存,一起走在谋求发展的路上,纵使荆棘密布,险阻重重,只要我们守望相助,携手共赢,就可以扫除重重障碍,迎来国家发展的美好未来。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感谢各位!
发言稿的称呼语“尊敬的各国代表”中加上“尊敬的”几个字,既礼貌又亲切;问候语“大家好”和“我谨代表中方,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容易拉近与听众的距离;结束语“我的发言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既是演讲稿结尾的格式用语,也是礼貌用语。这些格式是实用类文体的客观需要,考生不可误用,更不可缺失。
【王朋宾/供稿】
一、有独特思考
考生要想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同时又打动别人,关键要看作文中有没有体现出独特的思想,以及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深刻,对思想认知的表达是否有自己的个性。“言之有物,载之有道,读之有畅,诵之有势。”这是好作文的标准。如2019年全国卷Ⅰ优秀作文片段:
尊重劳动的人,对于劳动有着一份敬畏。他们尊重路边的清洁工,能够停下车,静静等待他们扫过眼前的路,而不是摁喇叭催促;他们尊重餐厅中的服务员,能够耐住性子,等待菜端过来,而不是吆三喝四,指指点点;他们能够对默默无闻的劳动者说一声“谢谢”,而不是漠然走过。
考生将“小我”的思考融入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之“大我”的语境中,尊重劳动就是要尊重清洁工、服务员等一切默默无闻的劳动者,这样的认知闪耀着新时代青年热爱劳动的思想之光。
再如,优秀作文《体育锻炼谱写美好青春》中的片段:
体育锻炼并不是将时间肆意挥洒,更不是对自己恣意放纵,而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正如毛泽东所言“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
作文没有表达“体育锻炼浪费时间”的老旧观念,恰恰相反,说这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这种独特而深刻的认知,无疑增强了作文的“现场感”。
二、有身份意识
这里所说的“身份”,是指读者身份和作者身份。
1.读者身份
高考作文的读者,是阅卷老师,这个“读者”和常态下的读者身份是大不一样的。阅卷老师在阅卷过程中,时间紧迫,容易产生审美疲劳。面对这样的“读者”,考场作文须快速入题。有的考生撇开题目材料或任务要求,另起炉灶,似是而非,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有的考生在作文中没有引述材料,或引述材料太晚,甚至把材料当成作文的一个论据。这样就失去了高考作文的“现场感”。
2.作者身份
作文是一种对自我的自由表达,尽管这种表达与一般的自由创作不同,但都是在传递信息,表达情感。“放空枪”“打乱炮”的作文给人以“瞎蒙乱撞”之感;无病呻吟、“强说新词”的作文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考生的身份是一名即将毕业的青年学生,考场作文要见事见物,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唯有如此,作文的思想境界和格调情怀,才能与众不同,才具有“现场感”。如优秀作文《高中生的爱国之道》中的片段:
怎样将自己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建设国家的一份力量呢?我们需要结合实际,艰苦奋斗,为将来的事业奠基。我们也许不似英雄们那样轰轰烈烈,但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工匠般的倾心竭力、精雕细琢。我们唯有趁青春年华努力蓄势,才能在祖国需要之时,召之能来,来之能战。试问,在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如果没有那么多专业的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科学决策、积极治疗,国家没有那么多可用之材,怎么可能打赢这场艰苦的疫情阻击战?作为学生,我们应不惧困难,刻苦磨砺自己,不断增长自己的学识,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兼备的合格人才。只有积攒了足够实力,才能为将来投身国家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段文字晓之以理——“我们也许不似英雄们那样轰轰烈烈,但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工匠般的倾心竭力、精雕细琢。”“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我们怎么可能打赢这场艰苦的疫情阻击战?”动之以情——“我们唯有趁青春年华努力蓄势,才能在将来祖国需要之时,召之能来,来之能战。”爱国主题的作文,考生容易误入夸夸其谈的误区,以上这段文字抒真情、发实感,真挚感人,“现场感”十分强烈。
三、巧用修辞
高考作文的写作过程其实是考生依托语言载体向阅卷老师展示自己写作才华的过程。语言是否有亮点,作文是否有出彩之处,直接影响到作文的得分。考生在平时要有意识地锤炼语言,妙用修辞,使作文语言富有文采。如:
天空投影在水的碧波中,于是有了梭罗坐在瓦尔登湖畔,垂钓水中一望无际的夜空繁星;天空投影在诗人的明眸中,于是有了楚国的屈原仰望天空,吟诵奇丽诡谲的《天问》。天空孕育了哲人的灵魂,他们因此有了天空般辽阔的情思与胸襟。
此段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以丰富的联想,将哲人的情思与天空融为一体。又如:
同学们,和平安宁的校园生活来之不易,请大家珍惜现在,珍惜这一切,珍惜为此所付出的所有。同学们,让我们奋发向上,勇于拼搏,让我们做担当有为的青春少年!
此段运用反复、呼告的修辭手法,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以慷慨激昂、扣人心弦的语言,激起读者感情的波涛,产生蓬勃向上的力量。再如:
青年之担当,你我之责任。梁启超先生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锦,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此段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句中又含对偶句,铿锵有力,增强了作文的感召力。
四、应用文格式规范
近年来高考作文频繁考查书信、演讲稿、观后感等应用文体,这些应用文的写作除了具有一般议论文的基本特征外,还要有固定的格式。譬如,书信、演讲稿、倡议书等文体开头要有称呼语、问候语,文末要有落款,书信的结尾一般还要有祝颂语,等等。考场作文符合格式是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其中的某些格式对作文“现场感”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就热点话题“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写作,具体要求为“作为中方发言人的你,想发表什么样的观点?请写一篇发言稿”。其中以“青山一道,同担风雨”为主题的一篇发言稿,开头和结尾是这样写的:
尊敬的各国代表:
大家好!时值金秋,来宾满座,我谨代表中方,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联络日益紧密,彼此连结成大陆,地球村的观念深入人心。
…………
世界是一个整体,我们相依相存,一起走在谋求发展的路上,纵使荆棘密布,险阻重重,只要我们守望相助,携手共赢,就可以扫除重重障碍,迎来国家发展的美好未来。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感谢各位!
发言稿的称呼语“尊敬的各国代表”中加上“尊敬的”几个字,既礼貌又亲切;问候语“大家好”和“我谨代表中方,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容易拉近与听众的距离;结束语“我的发言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既是演讲稿结尾的格式用语,也是礼貌用语。这些格式是实用类文体的客观需要,考生不可误用,更不可缺失。
【王朋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