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它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老师最关註的话题。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着效果差,效率低的困境。本文旨在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形式,希望能给作文教学註入新的理念:让学生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完成培养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兴趣;初中作文;创新思维;评价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构成部分,作文训练是语文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写作水平如何是学生语文能力高低的根本标志。中考语文卷中,作文值通常占百分之四十左右,因此。对语文成绩的测试,作文居首要地位,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而考生的实际作文水平又较低,缺乏必备的写作基本功,这无疑对升学和将来的工作不利,所以能力的训练途径是有必要的。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在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著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的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①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②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的欲望;③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我们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返向成功的基点。
二、“听、说、读、写”融于一体
过去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及今秋实施的《课程标准》均明确规定,中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听,可以锻炼思维,提高辨析能力,揣摩意图,获取“写”的第一手材料;读,是一切能力的基础。“读书百变,其义自见”,读得多了,获取的知识就多,读的流畅,语感就强。说与写,更是密不可分,“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叶老语)”,会说便会写——作文就是用笔说话。 多读多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渠道,不要将学生仅囿于课内,还要给他们打造创设“第二课堂”,以扩大阅读面,增大阅读量,还要“读”好身边的人与事,以开拓视野,增大信息含量,作文源于知识,源于生活,要写好日记随笔,尝遍人生百味,为写作积累丰富资料。
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以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为宗旨:培养好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辨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筛选能力、情感投入能力,让学生写出与时俱进、语言洒脱、多姿多彩的好文章。否则,倘若只重“写”,不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作文难免辞不达意,文辞苦涩。
三、增加写作文数量
我国传统的作文训练量为间周一次,一学年总量不足20篇,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习作训练少,写作水平自然不会高,言重制约了写作能力的提升,于是我们搞了“大容量”作文的课改实验,由原来的两周一篇增至一周两篇(一篇大作文,一篇小作文)。学生通过大容量练习,揣摩、领悟到了作文的奥秘,提高作文水平,量变与质变实现了高度统一。
我认为作文教学创新就是打破传统作文模式。写作文时应该强调创造性、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在表达内心感受时要打破旧观念、旧规模的束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思辨力和创造力,在写作上不受题材、体裁的限制,让学生们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不说空话、套话、假话。反对千人一面,众人一词。让学生用真情实感来表现生活中的美与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四、大胆求索激发创新
首先要有创新能力、创新素质的教师。要想让学生写出有思想、有创新的文章,教师首先就要善于思想,并且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没思想”到“有思想”。有了思想文章才有它的价值。在刚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时,由于学生习惯了教师给题目自己钻圈子式的作文,在这种旧作文模式的培养下学生已经不会用自己的眼睛看问题,也不会用自己的头脑想问题。一下子让学生自由发挥,他们可能手足无措,在这种情况下,作文教学要想创新,首先要让学生通过读书充实大脑,读书的内容不要限制,中外时事、名篇佳作、热门话题、凡人琐事皆可入选,但选择上力求文质兼美、短小精悍,对写作要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所谓读书,只不过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达到一种目的,督促学生自觉的去关心国家、社会,关心亲人和他身边的每一个人,日积月累,法治、环保、社会公德、战争和和平,拓宽了他们的思路。同时让学生随时把看到的精词妙语到读书笔记上,从而提高学生的境界、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兴趣,既写好了作文,有提高了语文成绩。
五、情感评价 让学生其乐融融
情感评价指老师在学生写完一篇文章后批改时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内在的情感因素。一般情况,老师在学生写完文章后仅仅从结构、立意、选材等方面做些抽象的评价,这样做尽管没有错,但学生是不会按评价去完善文章,仅仅当作一次习作的终结。相反,如果老师能激发学生再次研究的热情,就能促使学生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活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教师的情感评价方式主要有二种:
1、评语中融情。 评语的设计要巧妙,给学生留些想象的空间,无论从写作的什么角度评价,这评语中要让学生看到老师对他们的肯定,以及让学生感到自己如果避免某些不足之处,自己的这篇文章一定是目前所写的最好的一篇,让他们相信下次弥补了不足,一定能写出自己前所未有的文章。这样,学生就会有高昂的热情去精心准备自己的每次作文。
2、修改中含情。 我所提倡的修改并不是用红笔将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圈划出来和修改简单的病句等,老师的修改要能让学生思想上有所触动,情感上对自己的作文增加信心,真正体现修改的价值。将学生的文章在尊重原稿的基础上认真修改后全文打印出来;针对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在作文本上修改,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广阔的领域。语文教师可以放开思路,大胆实践。只有积极探索,勤于实践,才能找到更有效的路子,使作文教学变得充满活力和情趣,使新课程改革收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兴趣;初中作文;创新思维;评价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构成部分,作文训练是语文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写作水平如何是学生语文能力高低的根本标志。中考语文卷中,作文值通常占百分之四十左右,因此。对语文成绩的测试,作文居首要地位,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而考生的实际作文水平又较低,缺乏必备的写作基本功,这无疑对升学和将来的工作不利,所以能力的训练途径是有必要的。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在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著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的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①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②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的欲望;③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我们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返向成功的基点。
二、“听、说、读、写”融于一体
过去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及今秋实施的《课程标准》均明确规定,中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听,可以锻炼思维,提高辨析能力,揣摩意图,获取“写”的第一手材料;读,是一切能力的基础。“读书百变,其义自见”,读得多了,获取的知识就多,读的流畅,语感就强。说与写,更是密不可分,“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叶老语)”,会说便会写——作文就是用笔说话。 多读多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渠道,不要将学生仅囿于课内,还要给他们打造创设“第二课堂”,以扩大阅读面,增大阅读量,还要“读”好身边的人与事,以开拓视野,增大信息含量,作文源于知识,源于生活,要写好日记随笔,尝遍人生百味,为写作积累丰富资料。
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以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为宗旨:培养好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辨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筛选能力、情感投入能力,让学生写出与时俱进、语言洒脱、多姿多彩的好文章。否则,倘若只重“写”,不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作文难免辞不达意,文辞苦涩。
三、增加写作文数量
我国传统的作文训练量为间周一次,一学年总量不足20篇,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习作训练少,写作水平自然不会高,言重制约了写作能力的提升,于是我们搞了“大容量”作文的课改实验,由原来的两周一篇增至一周两篇(一篇大作文,一篇小作文)。学生通过大容量练习,揣摩、领悟到了作文的奥秘,提高作文水平,量变与质变实现了高度统一。
我认为作文教学创新就是打破传统作文模式。写作文时应该强调创造性、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在表达内心感受时要打破旧观念、旧规模的束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思辨力和创造力,在写作上不受题材、体裁的限制,让学生们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不说空话、套话、假话。反对千人一面,众人一词。让学生用真情实感来表现生活中的美与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四、大胆求索激发创新
首先要有创新能力、创新素质的教师。要想让学生写出有思想、有创新的文章,教师首先就要善于思想,并且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没思想”到“有思想”。有了思想文章才有它的价值。在刚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时,由于学生习惯了教师给题目自己钻圈子式的作文,在这种旧作文模式的培养下学生已经不会用自己的眼睛看问题,也不会用自己的头脑想问题。一下子让学生自由发挥,他们可能手足无措,在这种情况下,作文教学要想创新,首先要让学生通过读书充实大脑,读书的内容不要限制,中外时事、名篇佳作、热门话题、凡人琐事皆可入选,但选择上力求文质兼美、短小精悍,对写作要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所谓读书,只不过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达到一种目的,督促学生自觉的去关心国家、社会,关心亲人和他身边的每一个人,日积月累,法治、环保、社会公德、战争和和平,拓宽了他们的思路。同时让学生随时把看到的精词妙语到读书笔记上,从而提高学生的境界、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兴趣,既写好了作文,有提高了语文成绩。
五、情感评价 让学生其乐融融
情感评价指老师在学生写完一篇文章后批改时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内在的情感因素。一般情况,老师在学生写完文章后仅仅从结构、立意、选材等方面做些抽象的评价,这样做尽管没有错,但学生是不会按评价去完善文章,仅仅当作一次习作的终结。相反,如果老师能激发学生再次研究的热情,就能促使学生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活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教师的情感评价方式主要有二种:
1、评语中融情。 评语的设计要巧妙,给学生留些想象的空间,无论从写作的什么角度评价,这评语中要让学生看到老师对他们的肯定,以及让学生感到自己如果避免某些不足之处,自己的这篇文章一定是目前所写的最好的一篇,让他们相信下次弥补了不足,一定能写出自己前所未有的文章。这样,学生就会有高昂的热情去精心准备自己的每次作文。
2、修改中含情。 我所提倡的修改并不是用红笔将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圈划出来和修改简单的病句等,老师的修改要能让学生思想上有所触动,情感上对自己的作文增加信心,真正体现修改的价值。将学生的文章在尊重原稿的基础上认真修改后全文打印出来;针对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在作文本上修改,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广阔的领域。语文教师可以放开思路,大胆实践。只有积极探索,勤于实践,才能找到更有效的路子,使作文教学变得充满活力和情趣,使新课程改革收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