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中在“引入”、“阅读”、“精讲”、“练习”四个方面,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三个维度. 引导学生会学习、会主动学习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素质教育的精髓. 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堂教学是实施以上目标的“主渠道”,因此,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应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下面就课堂教学中在“引入”、“阅读”、“精讲”、“练习”四个方面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新课“引入”要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新课的引入是关系到学生是否能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关键.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教学引入新课的形式很多,如,开门见山、创设情境、游戏、操作、尝试、设疑等形式是教师经常用到的方法.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关键要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数学境界,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我在三年级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是用西游记故事引入新课的:唐僧带着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有一天悟空摘来一个大西瓜要让师傅解渴,贪吃的猪八戒看到了就急着想去抱西瓜吃,悟空大喝一声:“八戒,你是想吃这个西瓜的五分之一还是四分之一呢?”八戒连忙说:“我吃这个西瓜的五分之一.”悟空就切了这个西瓜的五分之一给八戒. 八戒吃完西瓜再看看悟空他们吃的西瓜,疑惑不解. 同学们认为是五分之一多还是四分之一多呢?通过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学生就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例如:我在四年级教学“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时,要求学生准备好几个三角形,然后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 上课时,我要求学生说出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我很快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 学生感到疑惑,迫切需求知道为什么,我及时引入新课,学生热情高涨.
二、“阅读”要有利于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
很多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忽视了“阅读”这一环节,认为“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环节.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在数学教学中同样也要重视“阅读”,并且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初读、细读、精读),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 初读时先让学生初步了解要学什么知识;细读时讨论问题,理解知识;精读时让学生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体现,因此在“阅读”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主动探索,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分组讨论共同解决. 有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解决,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
例如,我在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时,指导学生初读时先了解要学什么知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细读时讨论思考我提出的问题:举例说明什么是倍数和因数,在什么情况下才有倍数和因数的关系?约数和倍数能单独存在吗?学生在细读时就理解和掌握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精读时留有一段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问题:0怎么办?为什么不能等于0?相互是什么意思?倍数和几倍相同吗?这时,老师不要急于表态,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就有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机会,使“一言堂”变成“群言堂”,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精讲”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发展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不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老师什么都不讲,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 精讲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讲解时要抓住时机,抓住关键,在学生的疑惑处,教材的精华处,教材的深奥处等地方老师进行精解. 讲授的内容要准确、生动、简练、严密,讲授方法要得当,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学生在“阅读”阶段提出:倍数和几倍相同吗?大部分同学认为不同,我接着问:二者有什么区别呢?学生疑惑了,我就抓住时机巧设问题:它们各表示什么?它们所研究的数的范围一样吗?分组讨论以后,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地把它们区分开来,这时学生的求知欲特别强烈,迫切希望我快点告诉他们,我就抓住这个时机把倍数和几倍数的区别准确简练地告诉学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练习”要有利于深化学生主动学习的成果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练习具有反馈功能,因此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 练习要有梯度,层次清楚,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所得. 练习情境要富有变化,如: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游戏、儿歌等激发兴趣,使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这样他们就能主动地学好数学,深化主动学习的成果.
例如,我在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时,设计了以下三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学习的成果:
1. 根据算式“11 × 4 = 44”说出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倍数,说出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因数. 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2. 找出24的因数有哪些,24的倍数有哪些.
3. 一个数既是40的因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几?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第1题学生很容易完成. 讨论第2题时,我提出了两个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通过找因数和倍数你有什么发现?第3题要鼓励学生找出所有的数. 通过学生的练习,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要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始终,教师要注意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爱学数学、会学数学、学好数学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三个维度. 引导学生会学习、会主动学习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素质教育的精髓. 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堂教学是实施以上目标的“主渠道”,因此,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应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下面就课堂教学中在“引入”、“阅读”、“精讲”、“练习”四个方面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新课“引入”要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新课的引入是关系到学生是否能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关键.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教学引入新课的形式很多,如,开门见山、创设情境、游戏、操作、尝试、设疑等形式是教师经常用到的方法.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关键要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数学境界,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我在三年级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是用西游记故事引入新课的:唐僧带着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有一天悟空摘来一个大西瓜要让师傅解渴,贪吃的猪八戒看到了就急着想去抱西瓜吃,悟空大喝一声:“八戒,你是想吃这个西瓜的五分之一还是四分之一呢?”八戒连忙说:“我吃这个西瓜的五分之一.”悟空就切了这个西瓜的五分之一给八戒. 八戒吃完西瓜再看看悟空他们吃的西瓜,疑惑不解. 同学们认为是五分之一多还是四分之一多呢?通过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学生就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例如:我在四年级教学“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时,要求学生准备好几个三角形,然后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 上课时,我要求学生说出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我很快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 学生感到疑惑,迫切需求知道为什么,我及时引入新课,学生热情高涨.
二、“阅读”要有利于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
很多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忽视了“阅读”这一环节,认为“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环节.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在数学教学中同样也要重视“阅读”,并且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初读、细读、精读),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 初读时先让学生初步了解要学什么知识;细读时讨论问题,理解知识;精读时让学生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体现,因此在“阅读”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主动探索,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分组讨论共同解决. 有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解决,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
例如,我在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时,指导学生初读时先了解要学什么知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细读时讨论思考我提出的问题:举例说明什么是倍数和因数,在什么情况下才有倍数和因数的关系?约数和倍数能单独存在吗?学生在细读时就理解和掌握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精读时留有一段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问题:0怎么办?为什么不能等于0?相互是什么意思?倍数和几倍相同吗?这时,老师不要急于表态,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就有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机会,使“一言堂”变成“群言堂”,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精讲”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发展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不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老师什么都不讲,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 精讲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讲解时要抓住时机,抓住关键,在学生的疑惑处,教材的精华处,教材的深奥处等地方老师进行精解. 讲授的内容要准确、生动、简练、严密,讲授方法要得当,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学生在“阅读”阶段提出:倍数和几倍相同吗?大部分同学认为不同,我接着问:二者有什么区别呢?学生疑惑了,我就抓住时机巧设问题:它们各表示什么?它们所研究的数的范围一样吗?分组讨论以后,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地把它们区分开来,这时学生的求知欲特别强烈,迫切希望我快点告诉他们,我就抓住这个时机把倍数和几倍数的区别准确简练地告诉学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练习”要有利于深化学生主动学习的成果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练习具有反馈功能,因此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 练习要有梯度,层次清楚,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所得. 练习情境要富有变化,如: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游戏、儿歌等激发兴趣,使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这样他们就能主动地学好数学,深化主动学习的成果.
例如,我在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时,设计了以下三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学习的成果:
1. 根据算式“11 × 4 = 44”说出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倍数,说出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因数. 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2. 找出24的因数有哪些,24的倍数有哪些.
3. 一个数既是40的因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几?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第1题学生很容易完成. 讨论第2题时,我提出了两个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通过找因数和倍数你有什么发现?第3题要鼓励学生找出所有的数. 通过学生的练习,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要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始终,教师要注意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爱学数学、会学数学、学好数学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