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双语”教学是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关键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双语”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早期“双语”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中,教师时而用汉语,时而用藏语,或者藏汉双语交叉使用。用汉语授课,碰到重点难点时,用藏语解释,或者用藏语书,中间写夹杂汉语。这是早期“双语”教学的模式。
   现在的“双语”教学的模式又有了新发展,把“双语”教学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模式是非语言学科课用藏文授课,语言课(藏语、汉语、英语)按语言课要求上课。第二类模式是非语言学科用汉语授课,语言课(藏语、汉语、英语)按语言课要求上课。这两类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用一种语言或文字授课,并且是学生最擅长的第一语言来授课。这是“双语”教学长期探索的成果,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例如,一个刚入学的藏族小学生,在数学课上, 教师讲“1+1=2”,使用的是藏文课本,课堂用语是藏语,这时教师只要给他讲清这些数学符号以后,他很快就能理解这个数学式子的运算含义。因为在这个课堂上,实现了三个统一:既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的统一;教师语言和学生语言的统一;教材语言和学生语言的统一,尤其是学生自身语言和思维的统一,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获取了来自教师和教材的各种信息,并且用自己的语言来思考和处理各种信息。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信息渠道实现了畅通。所以,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符号后,认知能力足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用汉语给他讲时,首先他要将汉语翻译成自己熟悉的藏语,然后再用藏语去理解这些数学符号和运算规则,这样他的语言和思维就不能同步,教师的语言和学生的语言是不同步的,教材的语言和学生的不是同步的。在学生的心理认知过程中,多了一个翻译、转换、整理的环节(注意,这是大学阶段应学习的内容)。这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在两种语言或文字的转换、对照、翻译等语言能力的学习上,语言学习居于第一位,而通过语言或文字传授的学科知识,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处在第二位。如果用汉语授课,实际上,这个学生要承担两个负担:一是语言转换负担,二是数学知识负担,这两个负担从小学“背”到大学毕业,而且越“背”越重,直到“背”不动了,学生就放弃了。不仅“背”数学,还要“背”物理、化学、地理、政治、历史等。再加上藏文、汉语、英语等三种语言的学习,民族学生的负担就很重了。这就是民族中小学教学效率低下,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教育教学质量提不高的主要原因。
   2. “双语”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用两种语言或文字,学生用两种语言或文字转换接受,是一种错误的教学行为,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在两种语言或文字的转换、对照、翻译等语言能力的学习上,语言学习居于第一位,而通过语言或文字传授的学科知识,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处在第二位。所以,教师用两种语言或文字授课的“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质是语言或文字的翻译课,在中小的课堂教学中,这种模式是不可取的。
   所以,搞“双语”教学,首先要明确语言问题,教师用两种语言授课是一种不科学的。那么,教师用哪种语言作为授课用语呢?首先,必须明确教师只能用一种语言作为课堂用语,而且教学用语必须是学生熟悉的语言,既选择学生的强势语言,也就是第一语言,作为授课用语。学生的藏语能力强,就用藏语。这种模式就叫第一语言授课。学生的汉语基础好,就用汉语授课。这种模式就叫第二类模式。不论是第一类模式,还是第二类模式,最大的特点是用学生的第一语言授课。这是符合教学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种“双语”教学模式有一个显著特征特点:“双语”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用语,而且是学生的第一语言。懂得了这层含义,就不会把“双语”教学理解为翻译课。
   然后,明确“双语”教学不是语言课,很多人认为“双语”教学要么就是教汉语,要么就是教藏语。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把“双语”教学的含义理解错了,我们通常说的“双语”教学是指教师讲解自然学科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学课类政治、历史、音乐、美术等学科,选择学生的强势语言,也就是第一语言,作为授课用语,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这些学科的知识,而不是把这些课程当作语言课,让学生学习语言。学校教育也有语言类内容,如藏语、汉语课。这些学科按照语言课规律上课。所以,要明确“双语”教学不是语言课。明确了这个概念,就不会出现搞“双语”教学就是教藏文或藏语的片面认识。
   其次,“双语”教学是手段,不是目的,“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学生熟悉的语言,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自然学科类知识和社会学课类知识,“双语”是传授知识的载体。而不是学习藏语或汉语。从这个意义上看,“双语”教学是一个让学生懂得更多知识的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理解了这层意思,就不会出现第一类模式和第二类模式孰优孰劣的争论。第一类模式和第二类模式的区别在于是否选择了学生的第一语言,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只要选择了学生的第一语言,两者皆是最佳模式。
   这样,可以给“双语”教学下一个接近本质的定义:选择学生的第一语言作为教学用语,传授学科知识的教学模式就是“双语”教学。
   3. “双语”教学模式是提高农牧区教育质量的关键 以数学高考为例,在青海地区民族中学的数学高考平均分数都在二十几分徘徊。数学满分为150分,这就是说民族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不足20%,而全国的数学平均分都在七八十分左右。差距之大,令人震惊,这是为什么?很多人进行过研究和分析(包括教育专家、政府官员和学者),寻找其中的原因,例举了很多中肯的理由和各种问题。归结起来,就是民族中学的师资力量弱,学生基础不扎实,教学方法落后,办学理念滞后,办学条件差等等。这些是大家公认的一些因素,实际上也的确是制约民族中学发展的外部客观因素。但是仔细分析,就发现其实不尽然。以数学为例,拿县或州一级的民族中学和乡或县一级的普通中学,从师资、学制、教材、教学方法、办学条件和学生智力水平做一个简单比较:先比数学师资。例如,海南州民族中学、贵德民族中学、共和民族中学的数学教师,基本上是本科学历,而且大部分是普通大学学历。而海南州地区乡一级的普通中学数学师资学历和专业结构,和民族中学数学师资差不多,甚至不如民族中学。所以说民族中学师资力量弱是一种不全面的看法。从学制比较,民族中学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用12年的时间学习数学,普通中学的学生也是12年时间学习数学,学习时间是一样的。从教材比较,民族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学生使用的都是国家统一数学教材。从教学方法比较,由于师资力量的对等,数学教法在民族中学和普通中学也是大同小异。从办学条件比较,州县一级的民族中学和乡县一级普通中学没有明显的差距,而且就数学教学来说,办学条件和数学教学的关系不大。以上五个方面基本上涵盖了教育教学的的方方面面,教学质量的好坏应该找出一些原因。但是从师资、学制、教材、教学方法、办学条件等五个方面比较,不能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来解释民族中学的学生数学只考二十分左右的现状。那么是不是民族学生的智力水平有问题呢?中国社科院的调查表明,中国所有儿童的智力水平相当,所以,这也不是原因。那么,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教学模式问题了,这是一个长期以来被忽略的问题。
   “双语”教学分为第一类模式和第二类模式,这是“双语”教学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现在的问题是哪个模式最适合本地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分歧较大,大部分教育界人士认为:民族地区适合第一类模式,小学部分的数学、思想品德自然和中学部分的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地理、历史、生物等学科,用藏语或藏文授课,另外加授藏文、汉文和英语。大部分民族地区的学生熟悉藏语和藏文,这是他们的第一语言,用第一语言授课,符合他们的心理认知规律,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就会缩短,学生在第一时间第一反应内接受知识,所以符合教育规律。这种看法是有理论依据的,很多心里学家和科学家研究成果证明,一切创造发明和创造性思维皆有赖于母语,母语是思维的基础,也是思维的载体,思维结构的质量依赖母语。而第二语言很难有创新能力。所以,要培养优秀人才,培养具有发展潜能的人才,必须是第一语言教学。以数学为例,从民族小学开始,具有较好的藏语基础的农牧区学生,给他们用藏语或藏文字授课,完成小学到高中课程。那么,在师资、学制、教材、教学方法、办学条件同等条件下,民族学生数学高考成绩,不会有巨大差距。
   4. 对“双语”教学模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是广大的农牧区群众认为第一类模式是学藏语,第二类模式是学汉语。这是一个认识错误,这是对学校教育不了解。不管是第一类模式还是第二类模式,藏语、汉语、英语都是主课,严格按语言规律上课,都会得到加强。例如,第一类模式授课,小学阶段的数学、自然、思想品德等科目,用藏语或藏文授课。学生语言和思维同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就会学得好。同时加授汉语、藏语、英语等语言课。只要学校认真落实,开足课时,三个语言课就会得到加强。所以,强调“双语”教学不是语言课,其目的就是纠正这个认识偏差。当然,其他学科用藏语授课有助与藏文的提高,或用汉语授课有助于汉语的提高,两者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误区之二,广大的农牧区群众,甚至很多城镇家长认为第二类模式好,可以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这是一个认识错误。学校教育中,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和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可以分为:自然学科类、社会学科类和语言类三个大类。自然学科的有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社会学科有历史、政治、音乐、美术。语言类有英语、汉语、藏语等。这样分类,很容易知道了,学校教育不是简单的语言教育,语言教育只是其中之一。不管是第一类模式还是第二模式,语言类教育严格按语言教育规律教育,不是用藏语学还是用汉语的问题。所以,不论选择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藏语和汉语都会得到加强的。问题在自然类学科和科学类学科,用藏语好还是汉语好?对广大农牧区群众地区来说,毫无疑问用藏语来授课是科学的。为了提高汉语水平,应该加强民族中小学的汉语课,改进课堂教学效率,按照第二语言的特点,科学实施教学方法。但是为了学好汉语,就把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课程,也用农牧区子弟不熟练的汉语来授课,结果是牺牲两大学科类的代价,来提高汉语水平,这是不科学的。这是民族中学数学高考只有二十分左右的主要原因。也是民族学生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基础知识不扎实,成绩不高的主要原因。
   误区之三,也有人认为搞“双语”教学考不上大学。这里的“双语”教学指的是第一模式模式,产生这种误区的原因是对高考或高考趋势的不了解。首先,高考必考科目是藏文、汉语、英语,这三门语言课不管是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都是必修课,也是高考必考课,所以,对高考成绩的影响不大。再者,高考必考课数学和理综或数学和文综,都有藏文卷和汉文卷,学生可以用自己熟练的文字回答,只要这些科目学得好,基础知识扎实,同样可以拿到高分,而且用第一语言上课的学生更有优势。所以,“双语”教学对高考利大于弊。其次,高考制度的改进有利于民族考生,现在民族考生有三个分数段:第一种是藏文考生分数,是藏文+汉文+数学+理综或文综分数,这个分数可以报考民族院校的藏文考生专业。第二种分数是藏文50%+汉文50%+数学+英语+照顾分+理综或文综分数,这个分数可以报考民族院校的非藏文专业。第三种分数是藏文50%+汉文50%+数学+英语+理综或文综分数,这个分数可以报考普通大学。
   高考制度在改变,特别是国家开始实施汉语文水平等级考试后,民族考生有了进入全国普通大学的机会。汉语文水平等级考试中,通过了三级水平考试就具备了在任何一个中国境内大学学习各类学科知识的汉语文基础。这就清楚说明了民族考生只要通过汉语文三级水平考试,就已经具备了进入普通大学的第一步,接下来就要看学科知识学得怎么样,学得好就可以进入普通大学。很多人担心用第一语言授课考不上大学,或考上大学以后跟不上的想法是没有道理的。
   5. 实施“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所以是科学的教育观。
   (2)教育是一项周期很长的项目,要有长效的发展规划,不能随意更换教学模式。
   (3)教育有教育的发展规律,是一门科学,有符合规律的发展模式,不能凭借领导的好恶随意确定模式,也不能凭借领导的主观意志确定模式。
   (4)依据学生的语言环境,选择学生的强势语言,来进行教学,而不是依据教师的语言能力,选择教学语言。
   (5)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模式,不能强制实施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
   (6)教学模式的选择,不能是个人行为,也不能是学校行为,应该是政府行为。
   (7)建设好“双语”教学模式的配套设施:体制建设、师资建设、教辅材料、评价体系等。
其他文献
【摘要】招生、教学、就业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三项重要工作,三者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事实证明,学校就业工作决定学校的发展和专业设置,也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参照标准,在三项工作当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招生;教学;就业   招生、教学和就业是中职学校工作的三个重要环节,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使学校工作受到重大影响。大量工作实践表明,重视和研究就业问题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期刊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选好抓手,通过“人”来完成。本文从五个方面讨论科学提高教学质量之法:(1)优化教师队伍,用培养机制激励人;(2)强化教研氛围,用浓厚教研风气熏陶人;(3)改变工资结构,用经济杠杆调节人;(4)搞好后勤服务,用温暖行动感染人;(5)做好学生工作,用成功教育培养人。   【关键词】激励;熏陶;调节;感染;培养      Choose good grasp a h
期刊
【摘要】根据新课程要求,借鉴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在课堂上做到:(1)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新创设氛围;(2)创设想象情境,为学生创新提供空间;(3)给学生提供质疑空间和时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学生为主体;创设创新氛围;创设想象情境;提供质疑空间     Tao of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
期刊
【摘要】本文就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这一重要理念,结合英语教学,探讨了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具体做法,强调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并最终为学生长远的良好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教学理念;学生为中心;和谐课堂      Take student as center, establish harmony classroom atmosph
期刊
【摘要】《不动产估价》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课程,很多高校在教学中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论文主要是在分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应创立 “一线贯穿、二元结合”教学理念;提倡以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对理论知识点进行优化整合;并应大胆探索教学深入实践的模式等等方面的改进,将会对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只有通过各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揭示事物的矛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才能激发学习动机,积极探究,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本文介绍了问题情境的概念、分类、作用,并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形式。   【关键词】情境;分类;作用;原则;形式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
期刊
【摘要】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上好初中生物的第一课谈谈个人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生物;做法      The good starting point is a half the battle——shallow talk the junior high school living creature Lesson 1 teaching       Xie Feng-
期刊
【摘要】爱岗敬业、读者第一、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图书馆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中国图书馆职业道德准则是从我国图书馆行业学会的角度提出的,这些都是作为我国任何的一个图书馆或一个馆员都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和一般准则。职业道德一方面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即运用道德规范约束职业内部人员的行为,促进职业内部人员的团结与合作;另一方面职业道德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关系。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基本任务的课程;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总目标的课程;是'为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课程”。   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关心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
期刊
【摘要】学生生存能力的缺失,根源是生存教育的缺失。日常教学中应加强生存教育,生存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具备自主学习,独立生活等生存能力,为将来的独立生存作好准备的教育。   【关键词】生存能力;根源;教育      The modern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living the thinking of ability imperfectio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