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妇产科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心理表现和心理护理。方法.对本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产妇手术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全程心理护理。结果 试验组患者通过心理护理消除了产妇恐惧紧张,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使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高。结论 采用心理护理可缓解产妇不良情绪,保障手术顺畅,促进术后恢复。
【关键词】 妇产科 围手术期 心理反应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240-02
心理护理是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和生理情况、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等指导其正确的心理应对,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进步,护理工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从患者入院、接受手术、麻醉苏醒及出院的全过程为围手术期。通过术前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调查问卷,术中观察,术后随访等方式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心理护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 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妇产科进行剖宫产产妇180例,年龄22~38岁.试验组90例.对照组90例.所有产妇均可主诉自身心理状态,两组一般资料如年龄、孕周、胎次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方法
术前进行问卷调查,术中观察询问,术后随访。本次研究病例其不良心理包括紧张:可诱发失眠或血压增高,影响手术.恐惧:患者惧怕疼痛、后遗症、疤痕影响美观、未来生活影响等。对照组产妇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全程心理护理。
2.1 术前护理
护理人员的言行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心理反应。通过美好的语言,端庄的举止,亲切的问候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心理支持,使患者感到真诚与温暖,具安全感和信任感,能对护理人员倾心相谈,说出心里话。故在术前访视中,要给患者精神上安慰。对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要给予降压及镇静药物,以解除其不必要的顾虑与恐惧。此外,让同病室手术后的患者讲解其亲身经历,谈手术过程中的感受,谈手术前后的比较等,亦可消除不良的心理反应。
2.2 术中护理
多数产妇在进入手术间时,她们的恐惧感会更为剧烈,表现为血压升高、精神高度紧张,对各种刺激均十分敏感。所以,对医护人员来说,一言一行都应特别慎重,对术中神志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要随时进行必要的安慰和劝导.积极配合医生手术,密切观察产妇胎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准确核实其一般资料.保障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详尽记录,配合器械护士核对,保证各种导管的通畅。分娩后及时告诉产妇婴儿的基本情况以使其安心。
2.3 术后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产妇的切口和生命体征,指导患者自我调节以缓解疼痛.术后2-3天嘱其下床活动以防止粘连。剖宫产手术无疑会对患者及其家属产生巨 的震撼和刺激,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创伤,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是完全正常的。问题在于患者心理状态的好坏对手术成功与否、手术后的健康恢复快慢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一定要重视和加强对手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要时刻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随时进行引导、安慰和劝导。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安全感和亲切感。同时,医护人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严格遵守各种医疗规章制度,采取各种方式尽力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这对剖宫产患者恢复健康将起到重要作用。
3 统计
试验组患者通过心理护理消除了产妇恐惧紧张,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恐惧、紧张比较。
试验组:恐惧、紧张比较.
护理前90例:恐惧68.55±5.66.紧张67.44±5.45.
护理后90例.恐惧51.32±7.71.紧张55.11±6.56.
对照组:产妇恐惧、紧张比较
护理前90例.恐惧:67.88±6.75.紧张:69.56±6.55.
护理后90例.恐惧:63.64.±5.52.紧张64.33±7.33.
两组数据对比.试验组患者在护理后其分娩阿氏评分>8分的患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结果
根据对90例试验组手术患者进行心理全程护理的评估记录分析,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有明显改善。患者均能以较为健康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接受、配合手术的治疗,基本在预期间康复出院,患者及家属都感到满意。
5 结论
舒适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使患者在心理、生理达到最佳状态,不愉快时间缩短、程度降低。其护理模式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有效的方法。护理应完整连续以保障产妇的信任,指导其缓解不良反应、减轻痛苦。本次研究中发现,妇产科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尤其是术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较为强烈。同时心理护理与技术护理相辅相成,具有同等价值。而心理护理在特定条件下,往往胜于技术护理的作用。近代心身医学研究发现,躯体疾病可导致情绪障碍,通过大脑皮质下中枢的反作用,可以加重疾病或使之长久不愈。如恐惧、焦虑、悲伤、痛苦、愤怒等。长期的心理刺激可引起机体内部的不良反应。良好的心理因素,积极配合治疗则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心理护理工作是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去改变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促进康复,从而体现出独特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于登瀛,关雪莹.心理护理应在实施上下功夫.中华护理杂志,1998,(9):531
[2]朱社宁,陈丽莲,王楚莹,等.临产妇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0,8(5):1228-1229.
[3]姚文英.心理干预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73-74.
[4]刘卫珍, 陈美芳.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围术期的护理对策[J].微创医学, 2010,1(4):121-122.
[5]宋媛媛.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护理配合与观察[J]. 吉林医学, 2010,1(24):162.
【关键词】 妇产科 围手术期 心理反应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240-02
心理护理是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和生理情况、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等指导其正确的心理应对,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进步,护理工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从患者入院、接受手术、麻醉苏醒及出院的全过程为围手术期。通过术前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调查问卷,术中观察,术后随访等方式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心理护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 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妇产科进行剖宫产产妇180例,年龄22~38岁.试验组90例.对照组90例.所有产妇均可主诉自身心理状态,两组一般资料如年龄、孕周、胎次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方法
术前进行问卷调查,术中观察询问,术后随访。本次研究病例其不良心理包括紧张:可诱发失眠或血压增高,影响手术.恐惧:患者惧怕疼痛、后遗症、疤痕影响美观、未来生活影响等。对照组产妇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全程心理护理。
2.1 术前护理
护理人员的言行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心理反应。通过美好的语言,端庄的举止,亲切的问候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心理支持,使患者感到真诚与温暖,具安全感和信任感,能对护理人员倾心相谈,说出心里话。故在术前访视中,要给患者精神上安慰。对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要给予降压及镇静药物,以解除其不必要的顾虑与恐惧。此外,让同病室手术后的患者讲解其亲身经历,谈手术过程中的感受,谈手术前后的比较等,亦可消除不良的心理反应。
2.2 术中护理
多数产妇在进入手术间时,她们的恐惧感会更为剧烈,表现为血压升高、精神高度紧张,对各种刺激均十分敏感。所以,对医护人员来说,一言一行都应特别慎重,对术中神志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要随时进行必要的安慰和劝导.积极配合医生手术,密切观察产妇胎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准确核实其一般资料.保障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详尽记录,配合器械护士核对,保证各种导管的通畅。分娩后及时告诉产妇婴儿的基本情况以使其安心。
2.3 术后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产妇的切口和生命体征,指导患者自我调节以缓解疼痛.术后2-3天嘱其下床活动以防止粘连。剖宫产手术无疑会对患者及其家属产生巨 的震撼和刺激,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创伤,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是完全正常的。问题在于患者心理状态的好坏对手术成功与否、手术后的健康恢复快慢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一定要重视和加强对手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要时刻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随时进行引导、安慰和劝导。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安全感和亲切感。同时,医护人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严格遵守各种医疗规章制度,采取各种方式尽力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这对剖宫产患者恢复健康将起到重要作用。
3 统计
试验组患者通过心理护理消除了产妇恐惧紧张,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恐惧、紧张比较。
试验组:恐惧、紧张比较.
护理前90例:恐惧68.55±5.66.紧张67.44±5.45.
护理后90例.恐惧51.32±7.71.紧张55.11±6.56.
对照组:产妇恐惧、紧张比较
护理前90例.恐惧:67.88±6.75.紧张:69.56±6.55.
护理后90例.恐惧:63.64.±5.52.紧张64.33±7.33.
两组数据对比.试验组患者在护理后其分娩阿氏评分>8分的患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结果
根据对90例试验组手术患者进行心理全程护理的评估记录分析,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有明显改善。患者均能以较为健康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接受、配合手术的治疗,基本在预期间康复出院,患者及家属都感到满意。
5 结论
舒适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使患者在心理、生理达到最佳状态,不愉快时间缩短、程度降低。其护理模式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有效的方法。护理应完整连续以保障产妇的信任,指导其缓解不良反应、减轻痛苦。本次研究中发现,妇产科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尤其是术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较为强烈。同时心理护理与技术护理相辅相成,具有同等价值。而心理护理在特定条件下,往往胜于技术护理的作用。近代心身医学研究发现,躯体疾病可导致情绪障碍,通过大脑皮质下中枢的反作用,可以加重疾病或使之长久不愈。如恐惧、焦虑、悲伤、痛苦、愤怒等。长期的心理刺激可引起机体内部的不良反应。良好的心理因素,积极配合治疗则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心理护理工作是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去改变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促进康复,从而体现出独特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于登瀛,关雪莹.心理护理应在实施上下功夫.中华护理杂志,1998,(9):531
[2]朱社宁,陈丽莲,王楚莹,等.临产妇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0,8(5):1228-1229.
[3]姚文英.心理干预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73-74.
[4]刘卫珍, 陈美芳.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围术期的护理对策[J].微创医学, 2010,1(4):121-122.
[5]宋媛媛.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护理配合与观察[J]. 吉林医学, 2010,1(2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