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字、词、句、篇和观察思维的综合训练。《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充实。教师要结合教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
一、走向自然,寻找素材
陈鹤琴先生曾说:“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对学生来说,大自然确实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回归自然中去感受气象万千、风景秀丽的山川百野,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种类繁多的野果,田野里的瓜果、庄稼,树林中伶俐可爱的鸟、兽、虫等有趣的景物,都给儿童以美的感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美,感受美,随时随地记录美,使身边曾熟视无睹的万物活跃在自己心里。常言说“见多识广”,激活了学生写作的动机和欲望,唤起了学生对美好境界的向往,这样,学生就会有物可写,有情可抒。
如作文训练《家乡的美景》,我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素材,登上了家乡的山峰,看吧,山上的苍松翠柏青翠如屏,树间野花野草色彩缤纷,草间还有可食的鲜蘑菇,这美丽的景色令学生心旷神怡,耳目一新,让学生陶醉其中。我立刻让学生把所见所感写下来,结果篇篇佳作。
二、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拓宽学生的作文思路,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撷取一朵朵浪花。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但对学生来说,“只缘身在此山中”,往往缺乏发现。于是要鼓励学生仔细观察校园内外、家庭社会、邻里之间的各种悲欢苦乐,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家务劳动。从中发现可供参考的写作素材,以这些生活的真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将写作素材加以积累酝酿于心,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激发了写作冲动,学生就会动笔写出好的文章。为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1.观察。学生身边的人、事、物都是观察对象。学生手持观察日记本,凡遇到新鲜有趣的事物和新鲜感受,就及时记在观察日记本上,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进行归类整理,使零碎的变为系统的,分散的变为集中的,陌生的变为熟悉的,让学生亲眼目睹有感触的素材,头脑中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结构,在写作过程中能及时提取运用。
2.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每一项活动都要做到有目的。活动后组织学生谈意义、讲经过、说体会,然后写下来,这样学生自然会见物而思,触景生情,写出真实具体的文章。
3.倾听。让学生多与自己的亲朋好友接触,从他们那里听取在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为写人记事的文章广集素材。定期开展“素材汇报交流会”,让学生相互倾听各自发言,起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之目的。交流汇报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生活素材再认识的过程,将这些素材在心中丰润起来,就会产生写作欲望,使被动变为主动。
三、扩大阅读,搜集素材
学生写作时往往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这跟知识储备有很大的关系。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也是如此。如果不靠平时广泛的阅读,丰富的积累,勤奋的练笔,也就很难写出好的文章来。因此扩大课外阅读,进行知识储备,也是写好文章的一个重要方面。
阅读是“养兵千日”,写作是“用在一时”,没有千日之养,也就没有一朝之用。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指出:“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重视启发学生广泛阅读,搜集素材,摘抄优美佳词佳句,为酿造蜜而做准备,并充分利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小学生作文指导》、《优秀作文选刊》、《童话故事》等读本,鼓励学生多读熟读,扩大他们的“信息”储备,每隔一阶段,就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课外阅读情况,每人推荐一篇最好的文章给大家共同欣赏,这样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营养,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提供最广阔的智力背景。
四、肯定鼓励,培养兴趣
赞科夫说过:“只有学生在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人人都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汇。”因此,我坚持做到:肯定学生的成绩,肯定学生的进步;学生成功时表扬,学生受挫时鼓励。在作文教学中坚持以表扬为主的原则,鼓励写作水平高的同学大胆向报纸刊物投稿,被录用后及时肯定成绩,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起到再接再厉的作用。同时还经常开展作文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取长补短,提高作文水平,在班内开辟写作园地,如手抄报、壁报专栏,让学生的作文有展示的地方,并随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这样学生在课外自觉地练笔,渐渐有了浓厚的兴趣。
一、走向自然,寻找素材
陈鹤琴先生曾说:“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对学生来说,大自然确实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回归自然中去感受气象万千、风景秀丽的山川百野,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种类繁多的野果,田野里的瓜果、庄稼,树林中伶俐可爱的鸟、兽、虫等有趣的景物,都给儿童以美的感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美,感受美,随时随地记录美,使身边曾熟视无睹的万物活跃在自己心里。常言说“见多识广”,激活了学生写作的动机和欲望,唤起了学生对美好境界的向往,这样,学生就会有物可写,有情可抒。
如作文训练《家乡的美景》,我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素材,登上了家乡的山峰,看吧,山上的苍松翠柏青翠如屏,树间野花野草色彩缤纷,草间还有可食的鲜蘑菇,这美丽的景色令学生心旷神怡,耳目一新,让学生陶醉其中。我立刻让学生把所见所感写下来,结果篇篇佳作。
二、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拓宽学生的作文思路,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撷取一朵朵浪花。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但对学生来说,“只缘身在此山中”,往往缺乏发现。于是要鼓励学生仔细观察校园内外、家庭社会、邻里之间的各种悲欢苦乐,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家务劳动。从中发现可供参考的写作素材,以这些生活的真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将写作素材加以积累酝酿于心,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激发了写作冲动,学生就会动笔写出好的文章。为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1.观察。学生身边的人、事、物都是观察对象。学生手持观察日记本,凡遇到新鲜有趣的事物和新鲜感受,就及时记在观察日记本上,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进行归类整理,使零碎的变为系统的,分散的变为集中的,陌生的变为熟悉的,让学生亲眼目睹有感触的素材,头脑中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结构,在写作过程中能及时提取运用。
2.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每一项活动都要做到有目的。活动后组织学生谈意义、讲经过、说体会,然后写下来,这样学生自然会见物而思,触景生情,写出真实具体的文章。
3.倾听。让学生多与自己的亲朋好友接触,从他们那里听取在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为写人记事的文章广集素材。定期开展“素材汇报交流会”,让学生相互倾听各自发言,起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之目的。交流汇报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生活素材再认识的过程,将这些素材在心中丰润起来,就会产生写作欲望,使被动变为主动。
三、扩大阅读,搜集素材
学生写作时往往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这跟知识储备有很大的关系。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也是如此。如果不靠平时广泛的阅读,丰富的积累,勤奋的练笔,也就很难写出好的文章来。因此扩大课外阅读,进行知识储备,也是写好文章的一个重要方面。
阅读是“养兵千日”,写作是“用在一时”,没有千日之养,也就没有一朝之用。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指出:“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重视启发学生广泛阅读,搜集素材,摘抄优美佳词佳句,为酿造蜜而做准备,并充分利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小学生作文指导》、《优秀作文选刊》、《童话故事》等读本,鼓励学生多读熟读,扩大他们的“信息”储备,每隔一阶段,就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课外阅读情况,每人推荐一篇最好的文章给大家共同欣赏,这样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营养,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提供最广阔的智力背景。
四、肯定鼓励,培养兴趣
赞科夫说过:“只有学生在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人人都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汇。”因此,我坚持做到:肯定学生的成绩,肯定学生的进步;学生成功时表扬,学生受挫时鼓励。在作文教学中坚持以表扬为主的原则,鼓励写作水平高的同学大胆向报纸刊物投稿,被录用后及时肯定成绩,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起到再接再厉的作用。同时还经常开展作文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取长补短,提高作文水平,在班内开辟写作园地,如手抄报、壁报专栏,让学生的作文有展示的地方,并随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这样学生在课外自觉地练笔,渐渐有了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