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追赶背景下的中外技术学习及竞争博弈

来源 :预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_mot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后发国家技术追赶历程可以描述为追赶企业、领先企业及后发国家政府之间多主体、多阶段的博弈。具体过程包括“结对学习”与“结对竞争”、二次“深度学习”与“多重竞争”的两个承接阶段。本文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及我国大型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案例分析,揭示了追赶企业、领先企业如何依据二者技术势差、追赶企业的学习速度、市场机遇进行行动策略选择;也揭示了后发国家政府根据领先企业的转移意愿、领先企业之间达成技术保守联盟的情况,如何适时调整产业政策。
  关键词:技术追赶;技术学习;博弈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1)04-0001-07
  
  Research on Sino-foreign Technology Learning and Competition Game in
  Catch-up Stage: Case Study of Large-scale Wind Power
  Equipment Manufacture Industry in China
  XU Yu-sen
  (School of Management,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3, China)
  Abstract:The progress of developing country industry’s technological catch-up is multi-stage game among
  catch-up enterprises, leading enterprises and the government of developing country. The process of game is divided into two consecutive phases of “learning in a group” and “completing in a group”, as well as “deep learning” and “multiple completing”. Through constructing game models and analyzing evolution progress of large-scale wind power equipment manufacture industry in China, it reveal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government’s industrial policy about leading enterprises and catch-up enterprises how to select each action tactics based on the technical gap, the learning speed of catch-up enterprises, market opportunities. Meanwhile, it also shows the government’s action tactics about how to adjust industrial policy timely according to the transfer will of leading companies and the technologic alliance between the leading enterprises.
  Key words:technologic catching-up; technologic learning; game analysis
  
  1 引言
  
  我国企业同发达国家的世界级企业相比,技术水平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大部分企业尚处于技术追赶阶段。引进、消化吸收领先企业的技术,切实开展技术学习和积累,渐进实现赶超是追赶企业的现实选择。许多学者的理论研究及产业发展现实表明,后发国家技术追赶历程实质是追赶企业、领先企业及后发国家政府之间的多阶段博弈。在博弈过程中,各自行动策略选择的基本规律已经成为值得考察的理论及现实问题。
  
  2 文献综述
  
  技术追赶所涉及的主要角色包括追赶企业、领先企业、后发国家(东道国)政府。领先企业往往居于强势地位,后发国家政府作为产业政策的制定者往往居于先动者的角色,有关领先企业行为的研究,国外学者相对关注较多。早在七、八十年代,Teece、Mansfiel和Romeo、Ramachandran研究了国际技术转移成本对技术转移行为的影响[1~3]。进一步地,Wang与Blomstrom建立起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研究了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子公司的技术转移取决于技术转移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比较[4]。Kokko研究了技术溢出问题,指出技术溢出是影响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不可忽视的因素[5]。Glass和Saggi认为,发达国家厂商与东道国厂商之间的技术差距使得跨国公司必须承担更高的转移先进技术成本[6]。国内学者也切合中国技术追赶的现实,展开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周勤、陈柳沿着 “Wang与Blomstrom”所构建的模型,解释了近10年跨国公司在中国技术转移战略变化的原因[7]。江小涓研究指出,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激烈,能够迫使跨国公司转移更高层级的技术[8]。
  有关政府行为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都比较关注后发国家(东道国)政府的产业及技术政策。杨全发的研究强调了东道国政策对跨国公司投资规模的影响[9]。Mattooa、Olarreagaa与Saggic建立了一个古诺竞争模型研究了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市场不同的投资方式对技术转移的影响[10]。鲁文龙、陈宏民建立了在存在政府政策保护的情况下,两个国家间的三阶段博弈模型[11。张小蒂、李风华论述了政府对技术创新领域施加干预的理论依据,从三种角度对选择性干预政策进行了划分[12]。
  有关追赶企业的行为策略、路径,近年来成为国内研究领域和实践领域的热点。高旭东提出本土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两阶段理论,并指出自主技术从初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的主要难点[13]。徐雨森、洪勇、苏敬勤总结了追赶阶段装配品类企业技术链构建和技术能力提高的客观规律,指出需要通过构建自主的产业平台拉动技术吸收和追赶[14]。朱方伟、蒋兵、张国梁构建了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追赶需经历由低端产品架构技术向高端主导设计(技术标准)发展的技术链[15]。谢建国研究了东道国市场竞争及国内企业的模仿与吸收行为对跨国公司一次性技术转移的影响[16]。
  上述研究得出诸多有价值的结论。但是许多文献侧重某一、两个行为主体或者偏重追赶活动的某一阶段。观察我国许多产业发展的现实,不难发现,技术追赶的历程,实际是涉及多个行为主体、多个阶段的博弈活动。因此切合技术追赶活动多主体、多阶段的特性,揭示其演进的阶段性并考察各个主体的行为策略,对指导我国产业技术追赶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 追赶企业、领先企业及后发国家政府的多阶段博弈
  
  在技术追赶过程中,所涉及的行为主体包括:一是处于技术追赶阶段的追赶企业(多家),用A表示,A={A1,A2,…,Ai,…,An};二是拥有先进技术的领先公司(亦多家),用B表示,B={B1,B2,…,Bi,…,Bn};三是后发国家政府,用N表示,后发国家政府是产业规则的制定者,其行为会对其他行为主体产生重要影响。
  3.1 “结对学习”与“结对竞争”阶段
  在产业的起步阶段,由于追赶企业与领先企业的技术差距较大,追赶企业很难与领先企业竞争时,为了发展该产业,后发国家政府将采取“先动”措施,制定市场准入限制、本土采购等政策,即提供本土市场保护。追赶企业和领先企业作为“从动”主体,在这一阶段,追赶企业为了提高技术水平会向一家或多家领先企业发出邀请寻求合作,目标是能够引进技术、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其行动指引是“技术学习”;而领先企业此时的目标是要在保持技术优势的同时换取更大的市场效益,其行动指引是“最大效益”。领先企业要实现其目标有以下三种路径:独资、控股合资、合资但不控股。要实现效益最大化,显然独资和控股合资是领先企业的最优方案,但由于受到已设定产业准入限制等政策约束,这两种方案的可行性较小。同时,追赶企业受到本国产业政策保护,已熟悉本土市场的需求,鉴于双方企业能够在目标上实现互补,因此,领先企业会选择不控股合资的方案,形成“结对学习”。
  在此阶段,选取任一追赶企业A1和领先企业B1合作,构建合作模型,分析双方企业的博弈策略行为,做以下假设:
  (1)构成这一博弈的所有参数对双方企业来说都是完全了解的;
  (2)企业A1与企业B1是风险中性的;
  (3)企业A1是博弈的先行者;
  (4)企业B1在合作中向企业A1提供先进的技术tf(企业A1自身技术为td),且需要支付转移技术tf的转移成本Mf(包括显在和隐性两部分:投入的技术管理及人员培训等费用和市场损失),假定技术转移成本函数为:Mf(λ)=μλ3, Mf(λ)函数表示企业B1向企业A1提供的技术愈先进,需要承担的成本越高(Glass和Saggi在1998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本国公司与跨国公司之间的技术差距使得跨国公司必须承担转移先进技术成本),Mf(λ)满足:Mf′(λ)>0,Mf″(λ)>0;其中λ表示企业A1与企业B1的技术势差,令λ=tftd,λ≥0,μ为正的常数;企业A1在合作中提供用于生产的场地、装备、人员及服务等;
  (5)合资企业产品D的需求为Q,总利润为π,单位生产成本为c,企业A1的技术吸收消化能力为θ,0<θ<1;企业A1与企业B1所得利润分别为πd,πf;
  (6)领先企业获得合资企业利润的比例为α(0<α<1)。
  此时合资企业面临的市场逆需求函数为
  p(Q)=β-γQ(1)
  其中p表示合作时产品D价格,Q(p)表示原需求函数,β和γ为市场参数。
  合资企业的利润函数为
  π=[p(Q)-c]Q(2)
  满足合资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πQ=0,可以得到合资企业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和利润分别为
  Q=β-c2γ,π=(β-c)24γ,则企业A1与企业B1的利润为
  πf=απ-Mf=α(β-c)24γ-μλ3
  πd=(1-α)π=(1-α)(β-c)24γ(3)
  由于企业B1选择合作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获得最大利润,因此对企业B1利润πf1中的变量求λ偏导,分析它对领先企业利润的影响。对πf1求λ一阶导数
  dπf1dλ=-3πλ2<0(4)
  推论1 (4)式表明企业A1自身的技术水平越低,引进企业B1的技术越先进,即技术势差越大时,使企业B1获得由转移技术所带来的利润越小,因而愈会降低企业B1向其输出技术的水平。技术势差同被转移技术的先进程度负相关。
  虽然领先企业转移的技术tf领先于追赶企业技术,但通常并不是高水平的,因为领先企业进行合作的行动指引是“最大效益”,为了保持自身技术优势及最大市场效益,因而开始会向追赶企业转移低端的技术。
  令td′表示企业A1经过对技术tf消化吸收后所达到的技术水平,有td′=θtf,且λ=
  tftd,则td′=θλtd,即λ=td′θtd。对λ求θ一阶导数,有
  λθ=-td′θ2td<0(5)
  推论2 由(5)式和推论1可以得出追赶企业A1的消化、吸收、创新能力越差,将会愈加减缓企业B1对企业A1的输入高端技术的速度。
  推论3 本土市场的领先企业越少,竞争越小,领先企业越能主导输入技术的水平、速度,尽量延长现有技术的使用周期,渐次向追赶企业转移技术。市场上必然存在着多组追赶企业及领先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领先企业越多,竞争压力越大,进入的数量越少,竞争压力越小,领先企业转移先进技术的意愿也必然趋弱。
  因此,国家会有计划地扶持多家本土企业发展(为避免形成垄断),不会让少数领先企业垄断国内市场,引导追赶企业Ai分别与不同的领先企业Bi一一对应合作,即(A1B1,A2B2,…,AiBi),形成多组“结对学习”,“结对学习”也可称“师傅带徒弟”学习模式,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目的是扩大技术来源和技术学习渠道。当两个结对企业A1B1,A2B2之中的“徒弟”A1同A2之间竞争时,“师傅”B1同B2会通过持续转移部分先进技术,来帮助各自的“徒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即 “师傅”之间也表现为“结对竞争”。因此,在产业起步阶段的后期,追赶企业Ai的技术进步同时受到企业Bi、及其他结对企业(A-iB-i)的影响,一般来说,企业Bi的技术输出意愿同其他“结对企业”的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那么,“结对竞争”的最终趋向如何呢?“结对企业”之间的竞争会促使各个“师傅”不断输出先进技术和产品,追赶企业经过充分学习后,技术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双方的技术势差大幅度缩小。这时,如果Ai同Aj主动或是在产业协会的引导下展开技术合作,经过技术合作后,两企业联合的技术能力TAi×TAj可能优于与之结对的领先企业TBi或TBj的技术,这一结果是领先企业的隐忧。因此,领先企业策略为防止更为高端的,尤其是核心技术的技术输出,会结成技术联盟,例如随着我国企业在视听产品、家用电器、数码产品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产业领域的技术积累,当技术差距同领先的跨国公司不断缩小时,跨国公司间公开或非公开的技术联盟便出现了,共同提高向追赶企业技术转让的限定条件,甚至不再转让更为高端的技术。例如,日立(HITACHI),松下(Panasonic),东芝(Toshiba),JVC,三菱电机(MITSUBISHI ELECTRIC),时代华纳(Timewarner)6大技术开发商结成6C专利保护联盟,一定程度上,该联盟实质就是面向追赶企业的“专利封锁”联盟。
  3.2 二次“深度学习”与“多重竞争”阶段
  为了打破领先企业的“技术控制”,政府会采取必要的“先动”措施,其行动的策略是向领先企业提供更宽松的市场机遇。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本土市场保护趋向减弱,国内市场会呈现多种竞争的格局,形成追赶企业同领先企业之间、追赶企业之间、领先企业之间的“多重竞争”。
  此阶段,领先企业的行动指引依旧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其行动策略有以下几种选择:建立独资企业;坚持领先企业(间)的技术联盟;同本土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转让更深层次技术。其中,建立独资企业的方式,对领先企业来说理论上是获得最大利润的最优策略,但由于追赶企业经过学习积累在市场渠道、品牌客户关系等方面已形成占先的优势,显然会使领先企业面临市场拓展的不确定性,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因此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此种策略不会是领先企业的首选。那么政府的再次介入会使领先企业继续坚持领先企业(间)的技术联盟还是会同本土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我们通过构建下面博弈模型进行分析。
  我国风力发电机产业基于“结对学习”及“多重竞争”的技术追赶历程可总结如表 2。
  5 结束语
  后发国家技术追赶历程实质是追赶企业、领先企业及后发国家政府之间多阶段的博弈。博弈过程可分为“结对学习”与“结对竞争”、二次“深度学习”与“多重竞争”的两个承接阶段。
  当追赶企业技术匮乏时,其策略必然为积极引进领先企业的技术,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初步建立起自主的产业平台,利用产业的发展拉动技术的进步;当本土市场内的领先企业较少,竞争压力较小时,领先企业策略为渐次向追赶企业转移技术,并延长转移周期,控制输入技术的水平及速度。
  随着追赶企业同领先企业技术势差的缩小,领先企业的策略趋于形成技术保守联盟,保护高端技术。政府为打破领先企业的技术封锁,在产业政策设计上,在进一步开放市场的同时积极引导国内企业、领先企业、追赶企业之间的多重竞争。从效果上看,一方面,激发了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意愿,另一方面,松动了领先企业之间的技术保守联盟,通过市场机遇诱导领先企业的二次技术输出,激发领先企业的深度技术转移意愿。
  在构建博弈分析模型过程中,对技术转移成本、技术势差及领先企业技术保守联盟的收入等一系列参数进行了界定,并提出相应假设,简化了产业发展的现实。但是总体上,并不影响研究结论的客观性。在三个博弈主体间的关系中,本文着重分析了领先企业及政府的行动策略。事实上,追赶企业同领先企业、政府之间亦存在博弈关系,有待于后续研究过程加以考察。
  
  参 考 文 献:
  [1]Teece D J. Technology transfer by multinational firms: the resource cost of transferring technological know-how[J]. Economic Journal, 1977, 87: 242-261.
  [2]Mansfield E, Romelo A. Technology transfer to overseas subsidiaries by US-base firm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0, 95: 737-750.
  [3]Ramachandran V. Contractual arrangement for the transfer of technology: evidence from india in the 1970s[J]. 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 1994, 12(3): 301-317.
  [4]Wang Y, Blomstrom M. Foreign investment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a simple model[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s, 1992, 36: 137-155.
  [5]Kokko A, Blomstrom M. Policiesto encourage inflows of technology through foreign multinationals[J]. World Development, 1995, 23(3): 459-468.
  [6]Glass A, Saggi K.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technology gap[J]. Development Economic, 1998, 55: 369-398.
  [7]周勤,陈柳.技术差距和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4,(5):61-67.
  [8]江小涓.跨国投资、市场结构与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行为[J].经济研究,2002,(9):31-38.
  [9]杨全发,韩樱.知识产权保护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策略[J].经济研究,2006,(4):28-34.
  [10]Mattooa A, Olarreagaa M, Saggic K. Mode of foreign entry,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FDI policy[J].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4, 75: 99-111.
  [11]鲁文龙,陈宏民.技术合作博弈中的政府补贴政策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3,18(5):426-430.
  [12]张小蒂,李风华.技术创新、政府干预与竞争优势[J].世界经济,2001,(7):44-49.
  [13]高旭东.自主技术创新从初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的理论与政策[J].技术经济,2009,28(6):1-4.
  [14]徐雨森,洪勇,苏敬勤.后发企业技术能力生成与演进分析——以中国华录•松下公司DVD视盘机产业发展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5):9-13.
  [15]朱方伟,蒋兵,张国梁.基于产品技术链的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追赶研究[J].管理科学,2008,21(2):79-86.
  [16]谢建国.市场竞争、东道国引资政策与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J].经济研究,2007,(6):87-9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就管理者—员工纵向信任行为的问题,在一般化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同时考虑了员工的物质效用和互惠心理效用的序贯互惠“囚徒困境”博弈模型,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管理者首先实施不信任行为时,若员工具有完全理性或互惠动机不够大时,员工倾向于选择实施不信任行为;而当管理者首先实施信任行为时,如果员工互惠动机足够大,则员工会选择实施信任行为,如果员工的互惠动机处于两者之间时,则会以一定概
期刊
摘 要:盈余重述归因于公司的内部错误还是公司有目的的盈余操纵?针对国内外学者对重述原因的争议,本文研究了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财务年报发生错报的动机,从应计和现金流两个方面验证重述公司被重述年度是否存在盈余操纵行为。研究发现,与非重述公司相比,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在财务报告发生错误的年度操控性应计水平较高,而异常经营现金流较低,说明重述公司确实存在利用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本文依据长尾理论,论证了中国医药商业的核心问题不在于结构上的多、散、小,而同质化的经营模式,创新集体失语是根本问题。依据长尾理论,论证了中国医药商业企业建立长尾结构的必要性与实施方法,并于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医药商业企业同质化资本并购、集成化供应链构造以及差异化知识并购的三阶段发展模式。  关键词:长尾理论;长尾结构;医药商业;创新;集成化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F72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汇率作为价格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国内物价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汇率对不同价格指标的影响效果和影响渠道是不同的。本文采用动态CGE模型—MCHUGE分析人民币升值对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能够有效地平抑物价,减轻通胀压力并防止通胀进一步扩散;在短期内,一次性大幅升值会造成投资的迅速增长,这种增长将刺激资产价格暴涨,提高投资成本,使得热钱涌入难以为继,长期来看
期刊
摘 要:本文按照上证综合指数的走势将2005年6月6日至2008年10月28日的整个样本区间划分为牛市和熊市两个样本子区间,采用样本子区间内的上证综合指数和中债总指数的对数收益率日数据,通过VAR(p)-BVGJR-GARCH(1,1)-BEKK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市态下中国股市和债市间溢出效应的异化现象。结果显示,在牛熊市中,我国股市债市间不存在均值溢出效应,但两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存在着显著差异
期刊
摘 要:学术界对“小银行优势”假说的研究结论不同。本文选取我国154家中小板上市公司,利用其2006~2009年的贷款数据,通过分析不同规模的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特征,实证检验“小银行优势”假说在我国是否成立。研究结果发现,经营风险低,资产规模、生产规模和人员规模大的企业,更有可能成为大银行的贷款对象;而从小银行贷款的企业,主要依靠与银行的稳定关系,其贷款来源的银行数目较少。因此支持了“小银行优势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关系交易理论,从交易关系双方的角度探讨了交易机制与关系机制对营销渠道企业间合作的影响作用,并比较了两类机制的作用效果差异。结果显示,交易机制与关系机制均能有效地促进合作,并且关系机制较交易机制的作用更大。本文丰富了现有的企业间关系治理文献,为参与交易的管理者们选择合适的机制治理交易关系以促进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交易机制;关系机制;合作  中图分类号:F27
期刊
摘 要:为了揭示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相关关系,本文首先运用微分方程理论描述了人口年龄结构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影响的作用机理;然后在离散状态下,构建了人口年龄结构预测模型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预测模型,并结合陕西省生育政策及相关数据资料,在低出生率方案和高出生率方案下,对2007~2050年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及缺口进行了数值模拟与比较研究。研究发现,高出生率方案下测算的
期刊
摘 要:在公司治理的分析框架中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国内外实证研究很多,但实证结果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本文以我国201家上市公司2000~2007年的1608个面板数据为样本,应用新近发展的Panel-Data 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检验,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公司绩效之间互为因果。  关键词:大股东持股比例;公司绩效;格兰杰因果检验;
期刊
摘 要:本文深入研究我国基金家族打造明星基金及暂停申购明星基金的行为与动机。将2005年一季度至2009年二季度共18期所有开放式股票型及偏股型基金的前期业绩进行相对及绝对排序,分别构建所有基金与大家族基金组合并持有,对比研究发现,大家族内部相对排序前期业绩好的基金具有业绩持续性,且内部业绩差距要大于外部。这说明大基金家族通过基金业绩持续性打造明星基金。采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进一步实证发现暂停申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