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一直都是以考试来选拔人才的,从古至今,基本上都是“一考定终生”。近年来,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可是由于大的环境没有改变,高考制度没有改革,又加上家长、社会等因素使得青少年在学习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青少年为了逃避考试,自杀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初中、高中和大学阶段,可以说每个学校都曾有过自杀或自杀未遂现象。由此可见,青少年考试焦虑问题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一般来说,考试焦虑是指:在一定的考试情境激发下,个体受认知、人格倾向和其他身心因素的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主要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对于青少年考试焦虑问题,教育学、医学、心理学等一些学科都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教育学主要是注重以说教的形式解决该问题;医学则较为注重药物治疗手段;心理学方面,目前主要是心理咨询师在做相关工作,他们和患者是上下级关系。虽然这些对该问题的解决起了一定作用,但都存在一些局限。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的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个别化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它体现了传统的社会工作价值,把每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
个案概况及原因分析
1、案例
雅君从小学习成绩非常好,直到初中每次考试基本上都是全班第一,可自从进入省级示范高中以后,虽然很刻苦,成绩却一直平平。无论大考小考都非常紧张,睡不着觉,很焦虑。她意识到这一问题,可不知怎样去解决,所以每次都不能把正常水平发挥出来,越考不好心里越急,越急越考不好,造成恶性循环,虽然爱好广泛,可总觉得自己成绩不好,什么活动都不愿参加,最终导致高考没有考上。
2、原因分析
(1)从自身来看,从小学到初中,她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所有的老师都很喜欢她,她对自己的期望也很高,这也形成了她争强好胜的性格。一旦遇到很多高手,在很努力的情况下仍达不到目标时,难以调节好自己,因为她害怕别人对她的负面评价。
(2)从其家庭来看,家庭对青少年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健康的家庭使青少年产生健康的人格,反之,则会产生不良后果。雅君家庭贫困,姊妹三人,她是老小,,最后只能让成绩最好的她继续上学,父母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她的自尊心也较强,这就给她造成了强大的心理压力。
(3)从学校来看,她上的是省级示范高中,那里聚集着全县的尖子生,所以竞争非常激烈,而从初中到高中地位的转变,角色的冲突让其很难适应。
(4)从社会因素来看,社会公众价值取向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是唯一出路,大众传媒也把报道高考信息作为其收入的增长点,所有这些都无形的给青少年造成了压力。
介入方法和途径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社会工作介入的理论步骤,针对该案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介入过程和方法:
1、收集资料阶段
尽可能多地了解案主的相关信息,如性格、爱好、人际交往等,可以向其父母、老师询问,尽量不要让案主发现,以免让其觉得自己是有问题的人,从而不利于工作者开展工作。
2、实施阶段
①建立专业关系
a、工作者与其父母取得联系。雅君在时到她家拜访其父母,但不和她搭话,几次后工作者在一次拜访中有意让其父母离开,只留雅君一人在家,工作者就找到了与案主交流的机会,随意向案主询问一些情况,如“现在压力挺大的吧?”等等。另外,工作者可与案主一起分享他当年上高中时的经历,考试前也非常焦虑,存在着与案主类似的情况,拉近与案主的关系,让案主觉得她的问题具有普遍性,直至建立专业关系。
b、运用认知重构法。在专业关系建立后,先让案主写出几种令其感到考试焦虑的具体事物。案主写出的事物如下:①怕遇到好多不会做的题目,担心考试过程中有意外发生,如不想做卷子,考试睡着了;②怕分数低,老师、同学看不起;③考不好对不起父母,辜负了父母。
工作者将其按由弱到强的顺序依次为①②③,工作者可采用认知重构法解决以上问题。工作者:“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是很正常的,那些成绩最好的学生,如果每题都会做,也就没必要再学习了。考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如果你遇到的题目大部分都不会做的话,只能说明你对这一部分的相关问题还没弄清,应及时补缺补差,通过一次考试检验出学习的不足之处岂不更好。作为一个有素质的老师也不会因为学生的一次没考好而对学生有偏见。当然,也有极少数的老师并不如此,但这只能说明他们自己有问题,要知道‘笑到最后才会笑的最美’,不妨阿Q一点,认为‘我还有机会犯错,嘲笑的人连机会都没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每位家长都有,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作为子女不要把这当成了包袱,只要自己尽力,无悔就行了。”
c、在改变案主错误认知后,工作者应协助案主掌握一些考试技巧。案主平时学习很努力,对知识的掌握也还好,可是考试老发挥不出来,在考试前用放松训练法对案主进行考前减压。具体做法:让案主在考试前不要老想考试问题,尽可能的想些美好景象和愉悦经历,也可做深呼吸来分散注意力。考试时运用自我暗示法,例如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告诉自己:“我不会做的别人也未必会做”之类的语句。
d、案主虽然爱好广泛,可她觉得自己成绩不好,所以什么活动都不参加,针对这一错误认知,工作者也应协助其改变。适量的运动不仅不会影响她的学习,还会起到缓解学习压力、增加睡眠、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工作者可让案主早晨慢跑半小时,傍晚打半小时羽毛球,晚上早点上床,看看杂志,听些轻音乐等,直至自然入睡。
②介入案主家庭
目前在我国,社会工作尚处在初级阶段,所以家庭介入是个案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针对该案例,社会工作者应积极争取其家庭方面的支持。首先,要改变雅君父母的一些错误认知,上大学固然重要,可人是有差异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只要雅君尽力,不要给太多压力和过度关心,正常关怀就可以了,以免让她产生负罪感。其次,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合理搭配,尽量少吃油腻食品,多吃含蛋白质较高的豆类食品、奶制品、鱼和蔬菜等。再次,家人给予雅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一定程度上监督她学习,不要疲劳,该休息时就休息,尽量不要打扰她。另外,家长还可以陪她打羽毛球等让其身心得到放松。
③其他介入方法
工作者与案主学校取得联系,让学校多举办一些课外活动,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呼吁改革高考制度;呼吁新闻媒体,在对一场考试大肆宣传的同时考虑到给学生造成的压力。
3、评估与结案
跟踪服务。跟踪服务是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区别于心理学的重要标志之一。案主考试焦虑症得到缓解,不等于完全消失,即使是消失了也还有复发的可能性。所以,在结案之后,有必要对案主进行一系列的跟踪服务,防止案主又恢复到原来的状况。如果案主仍有严重焦虑的话,可对案主采取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介入与一定程度的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
考试焦虑问题的确已成为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在这一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程度很高,可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近两年来许多高校也培养了不少专业社会工作毕业生,可真正从事社工职业的却很少,因为国家对此投入很少,不是说不需要,而是不受重视。看来社会工作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校社工则有更长的路要走。
一般来说,考试焦虑是指:在一定的考试情境激发下,个体受认知、人格倾向和其他身心因素的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主要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对于青少年考试焦虑问题,教育学、医学、心理学等一些学科都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教育学主要是注重以说教的形式解决该问题;医学则较为注重药物治疗手段;心理学方面,目前主要是心理咨询师在做相关工作,他们和患者是上下级关系。虽然这些对该问题的解决起了一定作用,但都存在一些局限。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的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个别化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它体现了传统的社会工作价值,把每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
个案概况及原因分析
1、案例
雅君从小学习成绩非常好,直到初中每次考试基本上都是全班第一,可自从进入省级示范高中以后,虽然很刻苦,成绩却一直平平。无论大考小考都非常紧张,睡不着觉,很焦虑。她意识到这一问题,可不知怎样去解决,所以每次都不能把正常水平发挥出来,越考不好心里越急,越急越考不好,造成恶性循环,虽然爱好广泛,可总觉得自己成绩不好,什么活动都不愿参加,最终导致高考没有考上。
2、原因分析
(1)从自身来看,从小学到初中,她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所有的老师都很喜欢她,她对自己的期望也很高,这也形成了她争强好胜的性格。一旦遇到很多高手,在很努力的情况下仍达不到目标时,难以调节好自己,因为她害怕别人对她的负面评价。
(2)从其家庭来看,家庭对青少年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健康的家庭使青少年产生健康的人格,反之,则会产生不良后果。雅君家庭贫困,姊妹三人,她是老小,,最后只能让成绩最好的她继续上学,父母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她的自尊心也较强,这就给她造成了强大的心理压力。
(3)从学校来看,她上的是省级示范高中,那里聚集着全县的尖子生,所以竞争非常激烈,而从初中到高中地位的转变,角色的冲突让其很难适应。
(4)从社会因素来看,社会公众价值取向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是唯一出路,大众传媒也把报道高考信息作为其收入的增长点,所有这些都无形的给青少年造成了压力。
介入方法和途径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社会工作介入的理论步骤,针对该案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介入过程和方法:
1、收集资料阶段
尽可能多地了解案主的相关信息,如性格、爱好、人际交往等,可以向其父母、老师询问,尽量不要让案主发现,以免让其觉得自己是有问题的人,从而不利于工作者开展工作。
2、实施阶段
①建立专业关系
a、工作者与其父母取得联系。雅君在时到她家拜访其父母,但不和她搭话,几次后工作者在一次拜访中有意让其父母离开,只留雅君一人在家,工作者就找到了与案主交流的机会,随意向案主询问一些情况,如“现在压力挺大的吧?”等等。另外,工作者可与案主一起分享他当年上高中时的经历,考试前也非常焦虑,存在着与案主类似的情况,拉近与案主的关系,让案主觉得她的问题具有普遍性,直至建立专业关系。
b、运用认知重构法。在专业关系建立后,先让案主写出几种令其感到考试焦虑的具体事物。案主写出的事物如下:①怕遇到好多不会做的题目,担心考试过程中有意外发生,如不想做卷子,考试睡着了;②怕分数低,老师、同学看不起;③考不好对不起父母,辜负了父母。
工作者将其按由弱到强的顺序依次为①②③,工作者可采用认知重构法解决以上问题。工作者:“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是很正常的,那些成绩最好的学生,如果每题都会做,也就没必要再学习了。考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如果你遇到的题目大部分都不会做的话,只能说明你对这一部分的相关问题还没弄清,应及时补缺补差,通过一次考试检验出学习的不足之处岂不更好。作为一个有素质的老师也不会因为学生的一次没考好而对学生有偏见。当然,也有极少数的老师并不如此,但这只能说明他们自己有问题,要知道‘笑到最后才会笑的最美’,不妨阿Q一点,认为‘我还有机会犯错,嘲笑的人连机会都没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每位家长都有,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作为子女不要把这当成了包袱,只要自己尽力,无悔就行了。”
c、在改变案主错误认知后,工作者应协助案主掌握一些考试技巧。案主平时学习很努力,对知识的掌握也还好,可是考试老发挥不出来,在考试前用放松训练法对案主进行考前减压。具体做法:让案主在考试前不要老想考试问题,尽可能的想些美好景象和愉悦经历,也可做深呼吸来分散注意力。考试时运用自我暗示法,例如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告诉自己:“我不会做的别人也未必会做”之类的语句。
d、案主虽然爱好广泛,可她觉得自己成绩不好,所以什么活动都不参加,针对这一错误认知,工作者也应协助其改变。适量的运动不仅不会影响她的学习,还会起到缓解学习压力、增加睡眠、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工作者可让案主早晨慢跑半小时,傍晚打半小时羽毛球,晚上早点上床,看看杂志,听些轻音乐等,直至自然入睡。
②介入案主家庭
目前在我国,社会工作尚处在初级阶段,所以家庭介入是个案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针对该案例,社会工作者应积极争取其家庭方面的支持。首先,要改变雅君父母的一些错误认知,上大学固然重要,可人是有差异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只要雅君尽力,不要给太多压力和过度关心,正常关怀就可以了,以免让她产生负罪感。其次,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合理搭配,尽量少吃油腻食品,多吃含蛋白质较高的豆类食品、奶制品、鱼和蔬菜等。再次,家人给予雅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一定程度上监督她学习,不要疲劳,该休息时就休息,尽量不要打扰她。另外,家长还可以陪她打羽毛球等让其身心得到放松。
③其他介入方法
工作者与案主学校取得联系,让学校多举办一些课外活动,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呼吁改革高考制度;呼吁新闻媒体,在对一场考试大肆宣传的同时考虑到给学生造成的压力。
3、评估与结案
跟踪服务。跟踪服务是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区别于心理学的重要标志之一。案主考试焦虑症得到缓解,不等于完全消失,即使是消失了也还有复发的可能性。所以,在结案之后,有必要对案主进行一系列的跟踪服务,防止案主又恢复到原来的状况。如果案主仍有严重焦虑的话,可对案主采取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介入与一定程度的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
考试焦虑问题的确已成为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在这一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程度很高,可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近两年来许多高校也培养了不少专业社会工作毕业生,可真正从事社工职业的却很少,因为国家对此投入很少,不是说不需要,而是不受重视。看来社会工作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校社工则有更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