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萌芽期,科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对于其日后的成长发展来说既是重要的基础期也是关键时期。这阶段学生的心理尚处于懵懂阶段,对于情绪的把控和行为的掌握尚不夠成熟,所以这时期的心理教育是他们人格塑造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这时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做到保质保量,尤其是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将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相结合,为学生创造健康积极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小学语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 (2020)24-0031-02
一、为学生打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强烈的自主意识,极易受到环境影响,因此相比于教师的言语管教,在这时期给学生创建一个和谐积极的班级环境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口头管教只会对学生有一时的短暂作用,无法带来习惯性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自身作为班主任的身份,通过管理将班级打造成和谐的班集体。在创建班级环境的过程中教师首先作为班主任在班规的制定上有决定权,在制定班规时要注意不要过于武断和专制,避免出现过于严苛的班级环境,教师单独制定的班规虽然更便于教师管理,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更有束缚感和枷锁感,造成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压抑了学生的天性。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小学阶段的学生只是个小孩子,在管理时要注意灵活性和变通性,和学生进行商讨和引导共同制定班规,更能让学生在班级内形成主人翁意识而不是只能服从命令的小孩子,这种做法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同时对于自身参与制定的班规也更有自觉遵守的意识,和监督规范同学的意识,这样也为教师的管理减轻了负担。另外作为语文教师,也要给学生灌输人文意识和对情感的自我认知,勇敢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情绪,使学生的精神面貌也得到提高。
二、多组织心理健康方面的教学活动或游戏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天性活泼好动,且精力旺盛,对于教师的理论教学不能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因此在文化课之余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如果还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觉得心理健康知识乏味无趣,并且没有相关考试的束缚,学生的专注力更无法得到提高,就会导致教师在心理健康教学方面的教学效率始终得不到保障。因此小学语文班主任要利用好自身语文教师的身份,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环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学。
三,为学生树立行为榜样
教育心理学指出小学阶段的学生有明显的模仿和崇拜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在学生之间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竞争心理,促使学生奋发向上,还可以通过将教师树立为学生的榜样,通过以身作则对学生产生行为习惯上的影响,既促使教师严于律己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又能激励学生从教师身上学习优良品德,因此小学语文班主任既作为学生的学科教师又作为班级管理者,是树立榜样的最佳人选。例如,在日常教学时教师有礼貌地遵守秩序等的日常行为都是对学生的熏陶,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也会逐渐养成这种习惯,或者在学习课文时,教师通过对自身生活经历的讲解给学生做好示范。还有在参加学校活动比如运动会时,对于规则的遵守和对于对手的尊敬都是教师树立良好形象的根源,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又会在日积月累中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于在面临失败时心态的调整和情绪的调节时的教学,在遭受失败后不要自暴自弃,也不要怨天尤人,要积极乐观地看待所有结果,更不能因为一次成功就趾高气昂地看不起别人,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才会使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始终都处在阳光中。
四、重视家校两方面的沟通合作
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方面的作用固然巨大,但是家庭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经过调查,80%的青年罪犯所处的家庭环境都并非和谐积极的,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之大。因此,小学语文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班主任身份,加强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定期进行家访或举办家长会,首先教师要向家长灌输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家长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孩子未来成长的影响之大,在心理教育方面和学校加强配合,通过家长会之间的交流积极学习其他家长对待孩子的正确方式。同时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和教师加强沟通,共同寻找问题的根源,配合教师进行问题的解决,也将学生在家的表现及时反馈给教师,让教师了解到教育模式的效率高低,以促进教师对自身工作的不断改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班主任要认识到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积极开展各种教学活动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完善教学工作,给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玉红.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甘肃教育,2019(04).
(责编侯芳)
【关键词】小学语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 (2020)24-0031-02
一、为学生打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强烈的自主意识,极易受到环境影响,因此相比于教师的言语管教,在这时期给学生创建一个和谐积极的班级环境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口头管教只会对学生有一时的短暂作用,无法带来习惯性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自身作为班主任的身份,通过管理将班级打造成和谐的班集体。在创建班级环境的过程中教师首先作为班主任在班规的制定上有决定权,在制定班规时要注意不要过于武断和专制,避免出现过于严苛的班级环境,教师单独制定的班规虽然更便于教师管理,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更有束缚感和枷锁感,造成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压抑了学生的天性。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小学阶段的学生只是个小孩子,在管理时要注意灵活性和变通性,和学生进行商讨和引导共同制定班规,更能让学生在班级内形成主人翁意识而不是只能服从命令的小孩子,这种做法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同时对于自身参与制定的班规也更有自觉遵守的意识,和监督规范同学的意识,这样也为教师的管理减轻了负担。另外作为语文教师,也要给学生灌输人文意识和对情感的自我认知,勇敢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情绪,使学生的精神面貌也得到提高。
二、多组织心理健康方面的教学活动或游戏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天性活泼好动,且精力旺盛,对于教师的理论教学不能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因此在文化课之余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如果还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觉得心理健康知识乏味无趣,并且没有相关考试的束缚,学生的专注力更无法得到提高,就会导致教师在心理健康教学方面的教学效率始终得不到保障。因此小学语文班主任要利用好自身语文教师的身份,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环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学。
三,为学生树立行为榜样
教育心理学指出小学阶段的学生有明显的模仿和崇拜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在学生之间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竞争心理,促使学生奋发向上,还可以通过将教师树立为学生的榜样,通过以身作则对学生产生行为习惯上的影响,既促使教师严于律己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又能激励学生从教师身上学习优良品德,因此小学语文班主任既作为学生的学科教师又作为班级管理者,是树立榜样的最佳人选。例如,在日常教学时教师有礼貌地遵守秩序等的日常行为都是对学生的熏陶,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也会逐渐养成这种习惯,或者在学习课文时,教师通过对自身生活经历的讲解给学生做好示范。还有在参加学校活动比如运动会时,对于规则的遵守和对于对手的尊敬都是教师树立良好形象的根源,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又会在日积月累中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于在面临失败时心态的调整和情绪的调节时的教学,在遭受失败后不要自暴自弃,也不要怨天尤人,要积极乐观地看待所有结果,更不能因为一次成功就趾高气昂地看不起别人,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才会使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始终都处在阳光中。
四、重视家校两方面的沟通合作
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方面的作用固然巨大,但是家庭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经过调查,80%的青年罪犯所处的家庭环境都并非和谐积极的,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之大。因此,小学语文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班主任身份,加强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定期进行家访或举办家长会,首先教师要向家长灌输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家长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孩子未来成长的影响之大,在心理教育方面和学校加强配合,通过家长会之间的交流积极学习其他家长对待孩子的正确方式。同时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和教师加强沟通,共同寻找问题的根源,配合教师进行问题的解决,也将学生在家的表现及时反馈给教师,让教师了解到教育模式的效率高低,以促进教师对自身工作的不断改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班主任要认识到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积极开展各种教学活动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完善教学工作,给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玉红.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甘肃教育,2019(04).
(责编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