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一般流程,一次完整的习作练习包括:习作指导—学生习作—习作评改—习作讲评四部分。如果把习作练习的过程比作编筐,那么习作讲评可以说是编筐时的“收口”。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要使一次习作练习能真正的起到训练的效果,习作讲评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讲评是训练学生从尝试转入提高的一个过程。但事与愿违,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讲评课往往收效甚微,甚至大多数教师会说:“作文都已经批阅完了,习作讲评可有可无,与其浪费时间讲评,还不如让学生多读几遍批改后的习作。”久而久之,作文讲评也就形同虚设,只在教案中反映,而没有具体实施。
仔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首先,作文周期太长,等到教师将全班学生的习作评阅完毕,此时距离当初起笔写作之日已相隔甚远,学生对习作的印象淡漠了,少了一份刚写完时急切期待得到评价的愿望。于是讲评对他们而言就成了一种摆设,一种为了完成过程而进行的仪式。其次,此时讲评,习作的成绩大局已定,用俗话说:“陆个牙的公鸡扎就个了。”学生认为讲评对提高本次习作作用不大,有“马后炮”之意。再次,下次作文距离讲评课相距时间长,教师往往会认为,今天虽然讲评了,但下次作文学生会将今天讲评课的感想和感受都忘了。
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重视写作指导和作文批改,对作文讲评不够重视,以至于教师费了不少工夫,学生的作文能力仍然提高不快。其实,一次有针对性、切实解决作文实际问题的讲评,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犹如“一盏指路的明灯”,它能清楚地告诉学生什么样的习作是好文章,怎样表达才真实可信、生动具体,从而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而后者对提高学生的习作尤为重要,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中年级段学生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高年级段学生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益。“玉越琢越精,文越改越好”,众多优秀文学作品的诞生就能充分说明学会修改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编出更多更美的“筐”,我们怎样“收口”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要把写好作文就是为了应试、为了得高分的思想转变为写作是为了促进学生提高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习作讲评变成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
第二,破除传统的讲评标准。传统的讲评标准过分强调“班级成员参照”,往往以尖子学生的作文作为参照物,这就严重地挫伤了绝大多数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为了达到习作讲评是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目的,教师在讲评时要做到因人而异,分后讲评,即用不同的标准进行打分、评改。例如,对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可要求得严格一点,强调“班级参照”,让他们永不满足;对那些作文水平低,怕写作文的学生要求松一点,强调“自我参照”,让他们不感到自卑,具有成功感。这种讲评具有个体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它能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增强信心,发挥其创造潜能。
第三,抓好讲评时机。传统的习作讲评是对本次习作的总结,是一次习作过程的终结,时间单一、目标单一。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不妨把习作讲评看成是整个习作训练过程中的一个“监控手段”,将一次总结性的讲评分解成若干个阶段性的阶段评估。比如,在进行习作教学时,教师从学生起草初稿时,就要将讲评穿插于内。学生拟稿,教师不断巡视,敏锐的目光始终关注于学生的文字,将起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分析、归纳,一旦发现共性问题,就及时提醒学生,给予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帮助一部分学生少走弯路、错路。这是随机式讲评。
草稿写好后,教师并非只是浏览完事,而要细细批阅,边读边改,边作记录,边读边思考,发现共性问题,找出典型的段落、语句进行比较性讲评。例如,在进行《课间活动》的习作练习时,教师就在学生的习作草稿中发现学生对如何将动作写具体、写生动掌握得不够好。于是教师经过分析、归纳,得出了三个讲评重点:一是如何将人物游戏时的动作写具体;二是怎样做到游戏过程的重点部分突出;三是怎样渲染出活动时的气氛。针对每个重点,又分别从学生习作中和课外读物中找到典型的语段。在学生初拟草稿后的第二天安排一节习作讲评课,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评。由于时间间隔短,针对性强,又是以学生的习作为范文,有亲切感,从课后学生修改的情况来看,效果非常明显。这是形成性讲评。
第四,重视讲评的主体开放。
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是不均衡、有差异的。以往讲评课的主角常常是优等生,中下等生往往难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而每一名学生又都有进步的愿望,都有被人欣赏、被人肯定的希望,都有主动发展的潜能。因此,作文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应使自我教育的愿望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精神需要。作文讲评不再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做出评价,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成为讲评的主体,让每一位学生在参与讲评中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完成对自我的激励与超越。
在讲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并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人人参与讲评、学会讲评。一方面,要让学生自评,指出自己作文中的闪光点,并找出文中还有疑惑的地方。另一方面,教师要制定不同层次的评改目标,比如,让中等生和后进生找出优等生作文中的错别字和优美词句,而优等生则从选材和立意方面对中等生和后进生的作文进行讲评。这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在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全体同学互相关爱、帮助和鼓励,增强了写好作文的信心。教师还应该常常把选文印发给学生,把作文中的问题用红笔标明。讲评时,究竟如何改好,让学生各抒己见,甚至通过争论来解决。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导向、扶助作用,又让学生在争论中发展思维,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
总之,习作讲评在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把讲评真正变成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仔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首先,作文周期太长,等到教师将全班学生的习作评阅完毕,此时距离当初起笔写作之日已相隔甚远,学生对习作的印象淡漠了,少了一份刚写完时急切期待得到评价的愿望。于是讲评对他们而言就成了一种摆设,一种为了完成过程而进行的仪式。其次,此时讲评,习作的成绩大局已定,用俗话说:“陆个牙的公鸡扎就个了。”学生认为讲评对提高本次习作作用不大,有“马后炮”之意。再次,下次作文距离讲评课相距时间长,教师往往会认为,今天虽然讲评了,但下次作文学生会将今天讲评课的感想和感受都忘了。
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重视写作指导和作文批改,对作文讲评不够重视,以至于教师费了不少工夫,学生的作文能力仍然提高不快。其实,一次有针对性、切实解决作文实际问题的讲评,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犹如“一盏指路的明灯”,它能清楚地告诉学生什么样的习作是好文章,怎样表达才真实可信、生动具体,从而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而后者对提高学生的习作尤为重要,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中年级段学生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高年级段学生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益。“玉越琢越精,文越改越好”,众多优秀文学作品的诞生就能充分说明学会修改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编出更多更美的“筐”,我们怎样“收口”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要把写好作文就是为了应试、为了得高分的思想转变为写作是为了促进学生提高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习作讲评变成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
第二,破除传统的讲评标准。传统的讲评标准过分强调“班级成员参照”,往往以尖子学生的作文作为参照物,这就严重地挫伤了绝大多数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为了达到习作讲评是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目的,教师在讲评时要做到因人而异,分后讲评,即用不同的标准进行打分、评改。例如,对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可要求得严格一点,强调“班级参照”,让他们永不满足;对那些作文水平低,怕写作文的学生要求松一点,强调“自我参照”,让他们不感到自卑,具有成功感。这种讲评具有个体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它能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增强信心,发挥其创造潜能。
第三,抓好讲评时机。传统的习作讲评是对本次习作的总结,是一次习作过程的终结,时间单一、目标单一。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不妨把习作讲评看成是整个习作训练过程中的一个“监控手段”,将一次总结性的讲评分解成若干个阶段性的阶段评估。比如,在进行习作教学时,教师从学生起草初稿时,就要将讲评穿插于内。学生拟稿,教师不断巡视,敏锐的目光始终关注于学生的文字,将起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分析、归纳,一旦发现共性问题,就及时提醒学生,给予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帮助一部分学生少走弯路、错路。这是随机式讲评。
草稿写好后,教师并非只是浏览完事,而要细细批阅,边读边改,边作记录,边读边思考,发现共性问题,找出典型的段落、语句进行比较性讲评。例如,在进行《课间活动》的习作练习时,教师就在学生的习作草稿中发现学生对如何将动作写具体、写生动掌握得不够好。于是教师经过分析、归纳,得出了三个讲评重点:一是如何将人物游戏时的动作写具体;二是怎样做到游戏过程的重点部分突出;三是怎样渲染出活动时的气氛。针对每个重点,又分别从学生习作中和课外读物中找到典型的语段。在学生初拟草稿后的第二天安排一节习作讲评课,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评。由于时间间隔短,针对性强,又是以学生的习作为范文,有亲切感,从课后学生修改的情况来看,效果非常明显。这是形成性讲评。
第四,重视讲评的主体开放。
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是不均衡、有差异的。以往讲评课的主角常常是优等生,中下等生往往难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而每一名学生又都有进步的愿望,都有被人欣赏、被人肯定的希望,都有主动发展的潜能。因此,作文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应使自我教育的愿望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精神需要。作文讲评不再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做出评价,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成为讲评的主体,让每一位学生在参与讲评中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完成对自我的激励与超越。
在讲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并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人人参与讲评、学会讲评。一方面,要让学生自评,指出自己作文中的闪光点,并找出文中还有疑惑的地方。另一方面,教师要制定不同层次的评改目标,比如,让中等生和后进生找出优等生作文中的错别字和优美词句,而优等生则从选材和立意方面对中等生和后进生的作文进行讲评。这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在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全体同学互相关爱、帮助和鼓励,增强了写好作文的信心。教师还应该常常把选文印发给学生,把作文中的问题用红笔标明。讲评时,究竟如何改好,让学生各抒己见,甚至通过争论来解决。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导向、扶助作用,又让学生在争论中发展思维,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
总之,习作讲评在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把讲评真正变成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