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欢乐的泼水节》是国标本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课本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所以在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时,我紧扣题眼“欢乐”一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赏析,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感受欢乐、体验欢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盆 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刚才老师接到傣家孩子的邀请,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参加她们的泼水节,你们想去吗?那么现在就请小朋友赶紧准备好,跟着老师一起走进美丽的西双版纳。板书:欢乐的泼水节。
2、学生齐读课题。
(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多媒体相机出示迷人的西双版纳的图片。教师用语言描述美丽的西双版纳。)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借助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和画面,让学生感受异地风情,激发孩子潜在的好奇心,调动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品读词句,体验欢乐。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过渡: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也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傣族人民想了又想,盼了又盼,这一天终于来临了。
1、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期盼和喜悦之情。
过渡:盼望以久的泼水节终于来了,泼水前需要准备什么?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同学们快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教学第二自然段。
1、参加泼水节你都准备了些什么?
2、句中非常准确的用了四个动词,你找到了吗?(提、端、滴、撒)学生边说、边做,引导学生闻一闻、看一看、读一读。
3、孩子们齐读这两句话,注意突出动词,还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4、小朋友读的真棒,老师也想要读一读这两句话,仔细听老师读,听清老师读的时候突出的是哪两个词。(早早地,早已读得缓慢,让学生听清楚。)
5、这两个词语说明了大家的心情怎么样?你能像老师这样读这两句话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句子,通过读出重点词语来体会文章用词的精准,老师的范读教会学生朗读同一句话,突出表现句子中不同的词语,能读出不一样的味道,可以捕捉句子中更多的信息。)
师: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看,泼水开始了(看录像)师:刚才老师看到有的小朋友笑了,为什么笑呢?你都看到了些什么?人们怎么泼水的?细心的小朋友你们都听到了什么?
6、学生读句子。
7、理解“灌”和“泼”这两个动词吗?教师出示工具瓢和盆
请学生演示“灌”“泼”
师:老师采访一下,小朋友过泼水节有什么感受?
师:同学们,让我们也来感受这份欢乐,拿起你手中的工具,把你的书当盆去泼,当瓢去灌,泼向你身边的同学。板书:欢乐的
好,孩子们让我们把这份快乐传递给大家。把这份喜悦之情读在脸上。
(设计意图:播放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让学生如临其境,从感观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受快乐。指导学生朗读,把快乐读在脸上,读在心里。)
师:个个身上湿淋淋的,为什么人人脸上还笑开了花?
师:怪不得啊,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在身上的水里啊滴了香水,撒了花瓣,飘着幽香,更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怎么能不高兴呢!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肯定的意思。读得时候语调上扬,师范读。
师:送出祝福的同时,你也得到了许多的祝福!人们尽情地泼!开心地泼!孩子们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欢乐读在你的脸上,开心地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角色转换这一环节,适时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关爱身边的人,从中体验快乐。)
(三)教学第三自然段
1、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还举行了很多喜庆活动呢!、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泼水只是泼水节中的一项活动,泼水节这一天还有其他很多活动?(出示活动图片)
3、喜庆活动还在继续,欢乐也还在继续。人们深夜还不忍离去。让我们把这些美好的瞬间、把这欢乐的时光留在心中,捧起书本,读读第三自然段
4、泼水节这天,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尽情地泼,尽情的浇,尽情的唱,尽情地跳,他们互相庆贺,互相祝福,是多么快乐啊!同学们让我们满怀激情,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三、课后拓展。
1、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傣族有欢乐的泼水节,其他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民族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
(观看各少数民族的节日风情视频,听老师讲述)。
2、56个民族56支花,民族节日是多姿多彩的。课后我们可以再收集一些,我们再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学习空间,突破课堂、书本的狭窄范围,丰富课本知识。)
教学反思:
本课有效的利用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观看泼水录像、聆听民族音乐、欣赏图片,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课堂氛围。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读出文本内容,抒发自己的感情,把感受到地快乐表现在自己脸上,学会用小脸去读书。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9-26
《欢乐的泼水节》是国标本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课本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所以在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时,我紧扣题眼“欢乐”一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赏析,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感受欢乐、体验欢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盆 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刚才老师接到傣家孩子的邀请,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参加她们的泼水节,你们想去吗?那么现在就请小朋友赶紧准备好,跟着老师一起走进美丽的西双版纳。板书:欢乐的泼水节。
2、学生齐读课题。
(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多媒体相机出示迷人的西双版纳的图片。教师用语言描述美丽的西双版纳。)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借助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和画面,让学生感受异地风情,激发孩子潜在的好奇心,调动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品读词句,体验欢乐。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过渡: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也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傣族人民想了又想,盼了又盼,这一天终于来临了。
1、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期盼和喜悦之情。
过渡:盼望以久的泼水节终于来了,泼水前需要准备什么?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同学们快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教学第二自然段。
1、参加泼水节你都准备了些什么?
2、句中非常准确的用了四个动词,你找到了吗?(提、端、滴、撒)学生边说、边做,引导学生闻一闻、看一看、读一读。
3、孩子们齐读这两句话,注意突出动词,还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4、小朋友读的真棒,老师也想要读一读这两句话,仔细听老师读,听清老师读的时候突出的是哪两个词。(早早地,早已读得缓慢,让学生听清楚。)
5、这两个词语说明了大家的心情怎么样?你能像老师这样读这两句话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句子,通过读出重点词语来体会文章用词的精准,老师的范读教会学生朗读同一句话,突出表现句子中不同的词语,能读出不一样的味道,可以捕捉句子中更多的信息。)
师: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看,泼水开始了(看录像)师:刚才老师看到有的小朋友笑了,为什么笑呢?你都看到了些什么?人们怎么泼水的?细心的小朋友你们都听到了什么?
6、学生读句子。
7、理解“灌”和“泼”这两个动词吗?教师出示工具瓢和盆
请学生演示“灌”“泼”
师:老师采访一下,小朋友过泼水节有什么感受?
师:同学们,让我们也来感受这份欢乐,拿起你手中的工具,把你的书当盆去泼,当瓢去灌,泼向你身边的同学。板书:欢乐的
好,孩子们让我们把这份快乐传递给大家。把这份喜悦之情读在脸上。
(设计意图:播放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让学生如临其境,从感观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受快乐。指导学生朗读,把快乐读在脸上,读在心里。)
师:个个身上湿淋淋的,为什么人人脸上还笑开了花?
师:怪不得啊,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在身上的水里啊滴了香水,撒了花瓣,飘着幽香,更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怎么能不高兴呢!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肯定的意思。读得时候语调上扬,师范读。
师:送出祝福的同时,你也得到了许多的祝福!人们尽情地泼!开心地泼!孩子们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欢乐读在你的脸上,开心地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角色转换这一环节,适时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关爱身边的人,从中体验快乐。)
(三)教学第三自然段
1、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还举行了很多喜庆活动呢!、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泼水只是泼水节中的一项活动,泼水节这一天还有其他很多活动?(出示活动图片)
3、喜庆活动还在继续,欢乐也还在继续。人们深夜还不忍离去。让我们把这些美好的瞬间、把这欢乐的时光留在心中,捧起书本,读读第三自然段
4、泼水节这天,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尽情地泼,尽情的浇,尽情的唱,尽情地跳,他们互相庆贺,互相祝福,是多么快乐啊!同学们让我们满怀激情,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三、课后拓展。
1、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傣族有欢乐的泼水节,其他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民族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
(观看各少数民族的节日风情视频,听老师讲述)。
2、56个民族56支花,民族节日是多姿多彩的。课后我们可以再收集一些,我们再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学习空间,突破课堂、书本的狭窄范围,丰富课本知识。)
教学反思:
本课有效的利用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观看泼水录像、聆听民族音乐、欣赏图片,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课堂氛围。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读出文本内容,抒发自己的感情,把感受到地快乐表现在自己脸上,学会用小脸去读书。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