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fqx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不仅是一门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能力的课程,更是陶冶情操、培养学生人格素质的载体。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化的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经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构建人文化教学,我认为要在“体验”上多下功夫。
  每个人都有自我意识,但这种意识并不是先天赋予,而是后天生成的。一个人的意识逐渐变得不同于他人,这一过程就是所谓的个性化。而不同于他人的意识,便成了个性。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更要尊重他的个性,鼓励发展个人意识,强调个人的选择自由以及对自己选择的责任,帮助他们养成一种学会对自己负责的生活态度。我们说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在万事万物中的主体地位。这是我国教育人本论的核心思想,其具体的表现就是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学生。其中,尊重学生又是最基本的。唯其如此,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教育才能真正叩开启迪学生心智的大门。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渐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堂中,师生的情感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就像一首歌的旋律。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可以想象,一堂没有情感的语文课会是什么样。情感是作者作文的灵魂,是教者教文的灵魂,是学者学文的灵魂。所以,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追求文本、作者、教者、学者之间的多向的情感交流。要实现这情感的交流,语文老师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颗童心或年轻的心,去感受,去思考,去寻找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寻找走进孩子心灵的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老师就像一个乐手,他拨动孩子的心弦,弹奏出课堂美妙的音符,给师生双方以身心的愉悦。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学会关注心灵,关注体验,就学会了把握人物,也学会了把握自我。
  体验式阅读教学实施的关键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变单向式、强迫式的教育为主动参与式教育。这就要求处理好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关系。
  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生积极体验的情绪。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不仅能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与愿望,更能为主体带来自觉体验,为此,教师要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禁锢,平时有意识地多和他们一起游戏、交谈,关心他们的兴趣爱好、身心状况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圄,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唤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及行为和审美体验的情绪。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为学生体验文本牵线搭桥。体验是阅读最基本的前提活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以想象再造情境,从而达到“入境始与亲”的境界。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鲜活的群体,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取,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言为心声,作文是心灵的窗口。学生的所见所感所悟,一般都可以通过作文表达出来。中国古代长期“以文取士”,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其道理的。
  写作能给学生以心灵自由。文章应该是思想感情的自然体现,写文章应该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只要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学生的文章应该是掠过晴空的云彩,它美丽多姿而又呈现出个性的色彩。
  作文可让学生体验思考。语言是思想的外壳,写作是思考的载体。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值得学生思考、能引起学生思考,因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渠道、一个可以敞开心扉的殿堂特别重要。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中情感得到抒发、升华,学会观察事物,探索事理。作文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大胆创造的好方法。
  21世纪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这要求教师瞄准“人文教育”,从人文的高度关照其生命发展。我们倡导人文化的语文教学,把人放在首位,以人为本,对学生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发展,活力和探究精神得到培养,让学生拥有广阔的学习时空,尽情享受学习过程,在自由自在而又奋发进取的“体验”中展现生命的活力,绽放心灵的诗意,体认语文之美!
其他文献
在作文教学中,写好评语是很重要的环节。它要求教师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心灵最细微的活动,以巧妙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明确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要写好一条评语必须狠下功夫,诸如“中心不突出”、“写景缺乏层次”、“论证不够有力”等千篇一律的套话,以及“基本功太差,不可救药”、“一窍不通”、“一塌糊涂”等严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评语,不仅对学生写好作文毫无益处,而且会大大挫
期刊
中职语文作为一门公共的文化基础课,其学科特点为工具性与人文性。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纲明确提出,中职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就业和创业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
期刊
通过扩散致相转化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膜,讨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添加剂对PVDF膜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VPk90含量的增加,膜表层结构逐渐致密,膜孔
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迫切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我们的教育为未来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所以,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力,它才有发展,才有存在的必要。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首先,在改进教学方法中渗透创新教育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然而在现今的语文课堂上仍存在着陈旧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教学手段,恰当把握时机,引导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师生实现真正互动,从而让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师生互动 互动 教师 学生
在近年来学生所写的一些文章当中,有两种风潮特别值得我们深思:一是自从有了个韩寒后,便感觉学生当中多了许多“愤青”,作文中的“叫骂声”不绝于耳;二是随着网络文学对学生阅读领域的大举渗透,特别是一些“忧伤寂寞”作品的流行,一些绚丽的“祖国花朵们”似乎一夜之间又开始自哀自怜起来,作文中无不欲表现其稚嫩的忧伤,“为赋新辞强说愁”,极尽模仿“安妮宝贝”直接宣泄或“雨夜蝴蝶”曲折隐晦之能事,好像不写点这些就与
期刊
【摘 要】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作文教学中一千个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一千个生活呢?原因是教师走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应试之作。为此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引导倾诉、引导学生修改这三步进行教学,努力让学生写出真实的生活,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分别在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和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两个专题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一个是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首次在教材中以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得到完整的呈现,综合性学习首次正式地全面进入语文教学的视野,成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