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生物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改变教学方式,启迪学生思维,倡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能学、想学、会学的有效方式,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发展意识,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扮演成主人公。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及未来社会对知识型人才的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成长。新课改也要求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这就需要靠学生自己去开掘,从生活中吸取,从实践中亲历获得。教师教学的过程应该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缩短教与学的距离,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本人在近十年的生物教学实践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生物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让学生学会科学观察
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学习方法。观察也是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观察不同一般的观察,它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来间接观察,观察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还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和及时记录。生物这门学科的直观性很强,教师除了提供挂图、模型、实物、标本、录像等丰富的感性材料外,还得指导学生多接触动植物和大自然,留心观察身边的生物。观察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
1、顺序观察: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是先低倍,后高倍。例如,对植物根尖的观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根据颜色和透明程度区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报尖的根毛,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认识根尖各区的细胞特点。从观察方位上来说,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例如对一朵花的观察,就要先从整体上观察花形、花色,然后从外到内依次观察花瓣、雄蕊、雌蕊。
2、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例如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时,相同点是都有种皮和胚,不同点是玉米有胚乳,菜豆没有;菜豆有二片子叶,玉米只有一片子叶;玉米种皮包裹紧不易分开,而菜豆比较易分离。
3、动态观察:对生物生活习性、生长过程、生殖发育的观察都属于动态观察。动态观察的关键是把握观察对象的发展变化。例如种子萌发的过程。
4、边思考边观察: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可促进观察的深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带着问题观察,边思考、边观察。例如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时,就要边观察、边思考下列问题:
①表皮细胞的颜色和排列状况是怎样的?
②上表皮和下表皮那面的保卫细胞多些?为什么?
二、让学生重视课前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准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预习能够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一个人的一生80%的时间需要自学,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主动的,自觉的学习习惯,就是在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实践证明在自学的过程中若学生主动发现了问题,他总能快乐地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预习习惯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学会了预习就等于学会了自学。可能很多老师也要求过学生预习,布置过预习作业,但真正回去认真预习的学生为数不多,久而久之预习也就不了了之。原因在于老师对预习的认识不到位,预习作业布置得过于简单,对学生预习缺乏细化地指导,预习督查跟不上。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精心设计课前预习提纲,注重提纲的引导性、提示性、趣味性、差异性、可行性。仔细钻研教材后,我把每一节的课前预习内容打印成了预习提纲发放给学生。
2、指导学生预习,鼓励学生质疑,让质疑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发现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预习时我非常注重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质疑。
3、检查到位,落实预习,让学生品尝到预习成功的喜悦。对预习提纲的检查,我主要采用交谈的方式进行预习检查。
有效的课前预习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锻炼了他们的自学能力,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对课堂有贡献的人;有效的课前预习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不再把学习当作苦差事,而是当作了乐事,这种快乐将会让他们受益一生。
三、让学生喜欢实验教学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加强生物科学的实验教学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来说,他们爱问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动手实验,既可以增加感性认识,又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这样一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喜欢实验,特别喜欢自己亲手做实验,实验的成功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对于贯彻新的教学改革精神中提出的重视能力培养,特别是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在具体的实践中往往需要科学合理的指导:
1、实验前先阐明实验目的,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2、在实验过程中,让每位同学都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实验的能动性。
3、做好实验小结和课后总结提高,促使积极思考,加深印象,帮助理解记忆。
4、做好各组实验情况记录,当堂评比,增强竞争意识,促使认真完成实验。
四、多设问,让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程序时,应认真构思好学生观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细致,尽可能多设置几个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思维。例如观察草履虫内部结构的实验时,设计了如下问题:
1、纤毛:是否等长?如何摆动?有什么功能?
2、口沟:其位置在哪?
3、食物泡:重点观察食物泡的数量和运动情况,食物泡是如何形成的? 食物泡大小是否一样,为什么?
4、伸缩泡和收集管:位置及相互涨缩情况。学生在生物实验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再现、理解、创造和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课程改革,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学生充分开发其潜能创造宽松的环境。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探索中发展,才能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全面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构想。让每一位教师获得成功,更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徐仁静 《中学生物创新教法》。
[2]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3]沈维影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辽宁师范大学 2004
[4]范国军 《中学生物课的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能学、想学、会学的有效方式,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发展意识,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扮演成主人公。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及未来社会对知识型人才的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成长。新课改也要求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这就需要靠学生自己去开掘,从生活中吸取,从实践中亲历获得。教师教学的过程应该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缩短教与学的距离,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本人在近十年的生物教学实践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生物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让学生学会科学观察
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学习方法。观察也是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观察不同一般的观察,它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来间接观察,观察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还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和及时记录。生物这门学科的直观性很强,教师除了提供挂图、模型、实物、标本、录像等丰富的感性材料外,还得指导学生多接触动植物和大自然,留心观察身边的生物。观察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
1、顺序观察: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是先低倍,后高倍。例如,对植物根尖的观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根据颜色和透明程度区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报尖的根毛,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认识根尖各区的细胞特点。从观察方位上来说,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例如对一朵花的观察,就要先从整体上观察花形、花色,然后从外到内依次观察花瓣、雄蕊、雌蕊。
2、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例如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时,相同点是都有种皮和胚,不同点是玉米有胚乳,菜豆没有;菜豆有二片子叶,玉米只有一片子叶;玉米种皮包裹紧不易分开,而菜豆比较易分离。
3、动态观察:对生物生活习性、生长过程、生殖发育的观察都属于动态观察。动态观察的关键是把握观察对象的发展变化。例如种子萌发的过程。
4、边思考边观察: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可促进观察的深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带着问题观察,边思考、边观察。例如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时,就要边观察、边思考下列问题:
①表皮细胞的颜色和排列状况是怎样的?
②上表皮和下表皮那面的保卫细胞多些?为什么?
二、让学生重视课前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准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预习能够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一个人的一生80%的时间需要自学,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主动的,自觉的学习习惯,就是在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实践证明在自学的过程中若学生主动发现了问题,他总能快乐地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预习习惯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学会了预习就等于学会了自学。可能很多老师也要求过学生预习,布置过预习作业,但真正回去认真预习的学生为数不多,久而久之预习也就不了了之。原因在于老师对预习的认识不到位,预习作业布置得过于简单,对学生预习缺乏细化地指导,预习督查跟不上。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精心设计课前预习提纲,注重提纲的引导性、提示性、趣味性、差异性、可行性。仔细钻研教材后,我把每一节的课前预习内容打印成了预习提纲发放给学生。
2、指导学生预习,鼓励学生质疑,让质疑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发现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预习时我非常注重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质疑。
3、检查到位,落实预习,让学生品尝到预习成功的喜悦。对预习提纲的检查,我主要采用交谈的方式进行预习检查。
有效的课前预习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锻炼了他们的自学能力,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对课堂有贡献的人;有效的课前预习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不再把学习当作苦差事,而是当作了乐事,这种快乐将会让他们受益一生。
三、让学生喜欢实验教学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加强生物科学的实验教学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来说,他们爱问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动手实验,既可以增加感性认识,又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这样一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喜欢实验,特别喜欢自己亲手做实验,实验的成功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对于贯彻新的教学改革精神中提出的重视能力培养,特别是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在具体的实践中往往需要科学合理的指导:
1、实验前先阐明实验目的,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2、在实验过程中,让每位同学都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实验的能动性。
3、做好实验小结和课后总结提高,促使积极思考,加深印象,帮助理解记忆。
4、做好各组实验情况记录,当堂评比,增强竞争意识,促使认真完成实验。
四、多设问,让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程序时,应认真构思好学生观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细致,尽可能多设置几个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思维。例如观察草履虫内部结构的实验时,设计了如下问题:
1、纤毛:是否等长?如何摆动?有什么功能?
2、口沟:其位置在哪?
3、食物泡:重点观察食物泡的数量和运动情况,食物泡是如何形成的? 食物泡大小是否一样,为什么?
4、伸缩泡和收集管:位置及相互涨缩情况。学生在生物实验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再现、理解、创造和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课程改革,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学生充分开发其潜能创造宽松的环境。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探索中发展,才能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全面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构想。让每一位教师获得成功,更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徐仁静 《中学生物创新教法》。
[2]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3]沈维影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辽宁师范大学 2004
[4]范国军 《中学生物课的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