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了课改,就是选择了担当……
基础教育是奠基工程,它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虽然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量比美国多一倍,领先他们6年,但是却使孩子们丧失了一辈子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创造性、创新型思维都是21C的新型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
众所周知,现在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需要这些新型人才:这些人才从哪里来呢?——毫无疑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但请老师思考一下我们的教育能培养出这些新型人才吗?最近几十年的应试教育就像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那样每天都在大批量的生产学生,注意是生产而不是培养。
记得上小学时就曾看过这样一幅漫画,入学前的学生好比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但是经过学校教育之后统统变成了正方形,这便是对我们学校应试教育辛辣的讽刺。试问:这样的学生如何能担负起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样的教育究竟是在塑造人还是在毁灭人?
所以首先,我们要转变理念。正所谓“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所以思想上我们首先要有一定高度,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的主体是“人”而不是动物,所以我们的课堂不应该是“生产的标准间”、“阴森的驯兽场”而应该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教育还应该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所以结合政治学科我认为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观念:注重学生发展,关注个性需要;培养科学素养,体现人文精神;注重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注重科学探究,合作生成结论;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成功!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新课改课程下的教学特点,就是“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我们不要再把自己的知识强加给学生,不要一味的填鸭,更不能一味的代劳!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请放手让你的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放手让他们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已有的知识,积极的探究,从而生成结论。这就是所谓的“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和榜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要建立合理的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要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在高效课堂中老师应该是促进者、学习者、决定着、策划者,学生应该是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在课堂上老师搭建舞台,学生来激情表演。老师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让学生在完全属于自己的时空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尽情畅游。这样的话老师就可以不必再做悲情的蜡烛,成就别人牺牲自己。师生共同享受课堂,学生快乐成长。这是怎样一副其乐融融的画面,真的令我们神往!其次,“心动不如行动”。实行新课改以来,我力求让自己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更好:
一、认真编制导学案:高效课堂的目标是“解放老师、成就学生”。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抓住高效课堂的“神”。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拐杖,是路线图、方向盘,所以我们在课前集体备课环节必须要认真编制自主发展型的高质量学案。编制导学案时我们要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遵循学习规律,本着知识问题化、知识板块化、板块主题化、主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的原则编制。我们还把传统课堂的课前预习、课中上课、课后复习全部融合在一张导学案上,分别体现为“自研课导学、展示课导学、训练课导学”。
二、上好每一节课,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是新课改的主阵地,所以课堂上的45分钟犹为关键。在课堂上学生要做到“几多”。那就是“多引导”,多组织,多鼓励,多“无为”,多反思,多探究。总而言之,学生能说的老师一定不要代劳。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高效课堂的“三不讲”:“学生会的老师不讲;没有预习的老师不讲;没有讨论的老师也不讲”。如果课堂上老师们能做到“无为”,那么学生就会“有为”。反之,老师们如果太多“有为”,那学生一定是无为的。而学生如果真能做到这“几多”,那么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合作学习的能力都会在日积月累中得以提升。
三、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就在每个学生的身边,如热点新闻,医疗健康,个人生活,当地资源,环境保护等,都含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会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多面性。 四、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在高效课堂理念下,小组运行是“形”而管理评价是“魂”。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鼓励小组的合作与竞争,引入奖励加分机制。每节课评出优胜小组和展示点评之星并及时奖励。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老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及时引导、点拨、启发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
五、重视课堂环节的完整性。新课改下一个完整的“216”高效课堂环节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精彩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组展示---------点评质疑--------巩固提升。在课改的道路上我一直努力践行完整的高效课堂环节:精彩导入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自主学习让学生带着黑板上老师提出的基础问题自研自探(做到静、专、思);合作探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深入讨论重难点问题、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分组展示充分发动学生让各小组公平竞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点评质疑展现了学生的风采、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老师的精彩总结提升了本课内容、巩固日清过关三级达标检测真正起到了针对性练习当堂清的效果。
六、追求形式与效果的统一。新课改不仅是面对面的坐,小组的讨论形式,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我们应该倡导的是学生主动的参与,实质的参与,各层次的参与。让学生在真正的参与中真正动起来“动手”、“动脑”又“动口”,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了问题、领悟了知识、培养了技能、端正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七、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我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都要围绕文本,引领学生认真研读课本,才知道课本才是“宗”。引导学生能用已有的知识和课本的编写者进行心灵对话。老师也要认真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研究新课标,学会灵活的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删减、拓展,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地延伸。
“经济决定今天,政治决定明天,教育奠基未来”。而我们今天的课堂就是明天的未来,所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应该坚信“教育是一种信仰,课改更是一种信仰。”坚定课改的信心,推进“216”高效课堂的实践,坚守好我们的每一节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深怀教育的信仰,无悔课改的道路,为了我们的“教育梦”,为了我们的“中国梦”,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努力奋斗吧!
基础教育是奠基工程,它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虽然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量比美国多一倍,领先他们6年,但是却使孩子们丧失了一辈子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创造性、创新型思维都是21C的新型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
众所周知,现在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需要这些新型人才:这些人才从哪里来呢?——毫无疑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但请老师思考一下我们的教育能培养出这些新型人才吗?最近几十年的应试教育就像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那样每天都在大批量的生产学生,注意是生产而不是培养。
记得上小学时就曾看过这样一幅漫画,入学前的学生好比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但是经过学校教育之后统统变成了正方形,这便是对我们学校应试教育辛辣的讽刺。试问:这样的学生如何能担负起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样的教育究竟是在塑造人还是在毁灭人?
所以首先,我们要转变理念。正所谓“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所以思想上我们首先要有一定高度,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的主体是“人”而不是动物,所以我们的课堂不应该是“生产的标准间”、“阴森的驯兽场”而应该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教育还应该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所以结合政治学科我认为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观念:注重学生发展,关注个性需要;培养科学素养,体现人文精神;注重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注重科学探究,合作生成结论;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成功!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新课改课程下的教学特点,就是“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我们不要再把自己的知识强加给学生,不要一味的填鸭,更不能一味的代劳!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请放手让你的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放手让他们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已有的知识,积极的探究,从而生成结论。这就是所谓的“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和榜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要建立合理的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要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在高效课堂中老师应该是促进者、学习者、决定着、策划者,学生应该是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在课堂上老师搭建舞台,学生来激情表演。老师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让学生在完全属于自己的时空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尽情畅游。这样的话老师就可以不必再做悲情的蜡烛,成就别人牺牲自己。师生共同享受课堂,学生快乐成长。这是怎样一副其乐融融的画面,真的令我们神往!其次,“心动不如行动”。实行新课改以来,我力求让自己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更好:
一、认真编制导学案:高效课堂的目标是“解放老师、成就学生”。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抓住高效课堂的“神”。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拐杖,是路线图、方向盘,所以我们在课前集体备课环节必须要认真编制自主发展型的高质量学案。编制导学案时我们要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遵循学习规律,本着知识问题化、知识板块化、板块主题化、主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的原则编制。我们还把传统课堂的课前预习、课中上课、课后复习全部融合在一张导学案上,分别体现为“自研课导学、展示课导学、训练课导学”。
二、上好每一节课,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是新课改的主阵地,所以课堂上的45分钟犹为关键。在课堂上学生要做到“几多”。那就是“多引导”,多组织,多鼓励,多“无为”,多反思,多探究。总而言之,学生能说的老师一定不要代劳。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高效课堂的“三不讲”:“学生会的老师不讲;没有预习的老师不讲;没有讨论的老师也不讲”。如果课堂上老师们能做到“无为”,那么学生就会“有为”。反之,老师们如果太多“有为”,那学生一定是无为的。而学生如果真能做到这“几多”,那么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合作学习的能力都会在日积月累中得以提升。
三、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就在每个学生的身边,如热点新闻,医疗健康,个人生活,当地资源,环境保护等,都含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会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多面性。 四、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在高效课堂理念下,小组运行是“形”而管理评价是“魂”。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鼓励小组的合作与竞争,引入奖励加分机制。每节课评出优胜小组和展示点评之星并及时奖励。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老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及时引导、点拨、启发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
五、重视课堂环节的完整性。新课改下一个完整的“216”高效课堂环节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精彩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组展示---------点评质疑--------巩固提升。在课改的道路上我一直努力践行完整的高效课堂环节:精彩导入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自主学习让学生带着黑板上老师提出的基础问题自研自探(做到静、专、思);合作探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深入讨论重难点问题、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分组展示充分发动学生让各小组公平竞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点评质疑展现了学生的风采、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老师的精彩总结提升了本课内容、巩固日清过关三级达标检测真正起到了针对性练习当堂清的效果。
六、追求形式与效果的统一。新课改不仅是面对面的坐,小组的讨论形式,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我们应该倡导的是学生主动的参与,实质的参与,各层次的参与。让学生在真正的参与中真正动起来“动手”、“动脑”又“动口”,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了问题、领悟了知识、培养了技能、端正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七、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我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都要围绕文本,引领学生认真研读课本,才知道课本才是“宗”。引导学生能用已有的知识和课本的编写者进行心灵对话。老师也要认真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研究新课标,学会灵活的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删减、拓展,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地延伸。
“经济决定今天,政治决定明天,教育奠基未来”。而我们今天的课堂就是明天的未来,所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应该坚信“教育是一种信仰,课改更是一种信仰。”坚定课改的信心,推进“216”高效课堂的实践,坚守好我们的每一节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深怀教育的信仰,无悔课改的道路,为了我们的“教育梦”,为了我们的“中国梦”,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努力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