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但学生对枯燥的教学内容提不起兴趣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文通过探究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兴趣;方法探讨
一、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老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授课,学生往往会丧失学习的兴趣,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会让学生丧失新鲜感,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 设置疑问,让学生产生探索想法
在课堂上提问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在进行“圆的面积”的教学时,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上公园吗?来,让我们一起去公园走走,好吗?”此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公园喷水头正在给草地浇水的图片,老师提问:“到了公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回答:“我看到喷水头正在浇灌草地。”“那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公园里的喷水头在喷水时,喷水头旋转了一周,喷到水的地方形成了一个什么图形?还有喷水头浇灌了多大面积的草地?”这时学生会回答说喷水头旋转了一周形成了一个大圆,有的同学看到喷水头旋转一周形成了一个圆形,那么如果我们要求浇灌部分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指的是哪一部分?我们把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作圆的面积。请同学们继续看,你们还能发现什么?学生回答到,圆的面积越来越大。这又是为什么呢?有的学生会回答半径长了,面积也就大了,那么我们可以得出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是有关的,半径决定圆的面积。
在上课前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用矛盾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设置矛盾关系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分数通分这部分内容时,因为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在分子分母相同的情况下分数大小进行比较的方法。因此,在进行通分的学习时,老师们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写出两组分子分母不相同的分数来要求学生比较大小,比如1/3和2/7的大小,学生在看到这两个分数的时候一开始肯定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会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黑板上的这两个分数上,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开始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解决这一问题,讲解通分的原因,解决学生脑海里存在的纠结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 帮助学生增强参与体验,提升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学生好奇心强、好动的性格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做计算应用题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来扮演不同的角色,把枯燥生硬的文字表演出来,例如这道应用题:“小明要去买水果,橘子一公斤五块钱,苹果一个一元钱,他买了一公斤橘子和五个苹果,总共花了十块钱,回家之后妈妈说苹果买得太多了,让他去退掉两个,最后小明买了几个苹果,一共花了多少钱?”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请幾位同学分别扮演小明、妈妈以及水果摊主这几个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学生的参与体验,帮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加减法。
三、 小组合作讨论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小学数学老师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多种教学手段,除了情境教学法之外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大家小组讨论,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即可,比如在学习四则运算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考试的时候,有一道题6 5×2,班里有的同学得出的答案是16,有的同学得出的答案是22。”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正确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为什么有的同学会回答错?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正确答案是16,通过小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四则运算的顺序,即在四则运算中,没有括号的情况下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而不是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解题的思维模式,从而使学生能够形成一个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探究出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根本上帮助小学生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武志杰.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J].学周刊,2013(16):52.
[2]郭冬霞.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0(40):105-106.
[3]范海霞.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都市家教月刊,2013(12):34.
作者简介:包霖,贵州省遵义市,贵州省正安县小雅镇工农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兴趣;方法探讨
一、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老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授课,学生往往会丧失学习的兴趣,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会让学生丧失新鲜感,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 设置疑问,让学生产生探索想法
在课堂上提问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在进行“圆的面积”的教学时,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上公园吗?来,让我们一起去公园走走,好吗?”此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公园喷水头正在给草地浇水的图片,老师提问:“到了公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回答:“我看到喷水头正在浇灌草地。”“那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公园里的喷水头在喷水时,喷水头旋转了一周,喷到水的地方形成了一个什么图形?还有喷水头浇灌了多大面积的草地?”这时学生会回答说喷水头旋转了一周形成了一个大圆,有的同学看到喷水头旋转一周形成了一个圆形,那么如果我们要求浇灌部分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指的是哪一部分?我们把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作圆的面积。请同学们继续看,你们还能发现什么?学生回答到,圆的面积越来越大。这又是为什么呢?有的学生会回答半径长了,面积也就大了,那么我们可以得出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是有关的,半径决定圆的面积。
在上课前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用矛盾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设置矛盾关系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分数通分这部分内容时,因为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在分子分母相同的情况下分数大小进行比较的方法。因此,在进行通分的学习时,老师们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写出两组分子分母不相同的分数来要求学生比较大小,比如1/3和2/7的大小,学生在看到这两个分数的时候一开始肯定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会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黑板上的这两个分数上,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开始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解决这一问题,讲解通分的原因,解决学生脑海里存在的纠结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 帮助学生增强参与体验,提升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学生好奇心强、好动的性格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做计算应用题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来扮演不同的角色,把枯燥生硬的文字表演出来,例如这道应用题:“小明要去买水果,橘子一公斤五块钱,苹果一个一元钱,他买了一公斤橘子和五个苹果,总共花了十块钱,回家之后妈妈说苹果买得太多了,让他去退掉两个,最后小明买了几个苹果,一共花了多少钱?”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请幾位同学分别扮演小明、妈妈以及水果摊主这几个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学生的参与体验,帮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加减法。
三、 小组合作讨论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小学数学老师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多种教学手段,除了情境教学法之外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大家小组讨论,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即可,比如在学习四则运算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考试的时候,有一道题6 5×2,班里有的同学得出的答案是16,有的同学得出的答案是22。”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正确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为什么有的同学会回答错?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正确答案是16,通过小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四则运算的顺序,即在四则运算中,没有括号的情况下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而不是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解题的思维模式,从而使学生能够形成一个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探究出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根本上帮助小学生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武志杰.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J].学周刊,2013(16):52.
[2]郭冬霞.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0(40):105-106.
[3]范海霞.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都市家教月刊,2013(12):34.
作者简介:包霖,贵州省遵义市,贵州省正安县小雅镇工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