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义务教学课程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和语文、英语一起组成了小学教育的“铁三角”。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中,课堂教学一直比较低效,究其原因,主要是新课改的要求与当前教学实际之间的矛盾造成的。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通过各种方法来挖掘学生的潜质,将学生学习的最大潜能激发出来,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而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承受着来自家长、社会和学校的巨大压力,为了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提上去,很多教师都对学生强制灌输,给教学效率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设计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在课内就将作业完成,家庭作业只需做很少的一部分,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使教学质量得到持续的提高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经过尝试和验证,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明确教学要求
一堂课的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而展开,可是,怎样才能确定教学要求呢?这是每一个教师在课外都应该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很明确的问题。要想让每堂课的教学要求都能够明确制定,恰到好处地实施,教师就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去制定。
如进行“小数乘法”的学习时,在确定学生已经具备“积随着因数的扩大(或缩小)而扩大(或缩小)”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掌握“在乘法运算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会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这一数学原则。在此基础上,要通过设计教学案例,让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独立掌握,进行正确的计算。
二、做好新知识的教学工作
在进行新知识的讲授时,教师在备课时要准备充足,为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新知识做好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分清主次,安排好教学内容,让课堂的重点突出,教学环节详略得当。
1.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在对教学环节进行安排时,教师要时刻牢记以新知识为中心的原则,一切围绕新知识的学习而展开。如,课前安排5~10分钟的复习时间,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复习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然后再展开新知识的学习。每节课的结尾也安排5~10分钟的巩固时间,让学生做点教师设计的习题或是课后作业,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如何运用新知识。这样做既能复习旧知识,又能让学生当堂掌握新知识,巩固新知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2.突出新知识的重难点。在讲授新知识,教师总会有这样的感觉:复习、讲解加巩固,要讲的内容太多了,一节课的时间根本不够用。笔者认为,这只是教师的一种错觉,我们完全可以结合旧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讲的东西并不多,只要教师能够抓住知识的重点,进行重点讲解,剖析新知识的难点,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就能够让学生迅速掌握了。
如进行“和是11的加法”的学习时,我们应该先让学生复习一下与此有关的知识: 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 10以内的加法; 3个数连加;凑10法。在这些知识中,前三个是已经学过,并且学生已经掌握了的,新知识只有一个运算法则“凑十法”,结合“凑十法”的学习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将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这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对于学生来说也是较为难以掌握的部分。因此,教师要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怎样把这个加数分解成两个数,分解出来的第一个数和另一个加数凑成10”的教学中来。
三、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贝尔纳曾经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因此,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和创新,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
在课堂上,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经常会为学生提一个能够用到他们已有的知识却又无法回答出来的问题,让他们的认知上产生冲突,激发他们对于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笔者一般会找两三个学生来回答,如学生“商不变的性质”时,笔者先再黑板上列出除式,让学生口算得到答案,得到如下的四个等式:6÷3=2;60÷30=2;600÷300=2;6000÷3000=2。然后笔者继续提问:“大家看,这四个等式的除数和被除数是不同的,但是为什么能得到相同的商呢?”学生心里有一丝明悟,却不知道该如何用语言表述出来,此时他们的思维正处于一种极度积极的状态之中,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势必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讲述新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持续地为学生设置一些“冲突”,让他们的认知过程充满新鲜和挑战。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都很强,对于这些新奇有趣的“冲突”,他们有着相当大的兴趣。如教学“小数除以小数”出示例题后,引导学生与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比较,找出不同的地方(除数是小数),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怎样使除数转化为整数?去掉除数的小数点后,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怎样?在学生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法则的基础上,结合新的例题再讨论: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少时怎么办?整数除以整数,被除数又小于除数的除法怎么算?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探求新知,保持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
由于学生参加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对所学知识就理解得深,记得牢,会运用,甚至可以终生不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设计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在课内就将作业完成,家庭作业只需做很少的一部分,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使教学质量得到持续的提高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经过尝试和验证,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明确教学要求
一堂课的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而展开,可是,怎样才能确定教学要求呢?这是每一个教师在课外都应该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很明确的问题。要想让每堂课的教学要求都能够明确制定,恰到好处地实施,教师就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去制定。
如进行“小数乘法”的学习时,在确定学生已经具备“积随着因数的扩大(或缩小)而扩大(或缩小)”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掌握“在乘法运算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会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这一数学原则。在此基础上,要通过设计教学案例,让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独立掌握,进行正确的计算。
二、做好新知识的教学工作
在进行新知识的讲授时,教师在备课时要准备充足,为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新知识做好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分清主次,安排好教学内容,让课堂的重点突出,教学环节详略得当。
1.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在对教学环节进行安排时,教师要时刻牢记以新知识为中心的原则,一切围绕新知识的学习而展开。如,课前安排5~10分钟的复习时间,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复习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然后再展开新知识的学习。每节课的结尾也安排5~10分钟的巩固时间,让学生做点教师设计的习题或是课后作业,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如何运用新知识。这样做既能复习旧知识,又能让学生当堂掌握新知识,巩固新知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2.突出新知识的重难点。在讲授新知识,教师总会有这样的感觉:复习、讲解加巩固,要讲的内容太多了,一节课的时间根本不够用。笔者认为,这只是教师的一种错觉,我们完全可以结合旧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讲的东西并不多,只要教师能够抓住知识的重点,进行重点讲解,剖析新知识的难点,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就能够让学生迅速掌握了。
如进行“和是11的加法”的学习时,我们应该先让学生复习一下与此有关的知识: 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 10以内的加法; 3个数连加;凑10法。在这些知识中,前三个是已经学过,并且学生已经掌握了的,新知识只有一个运算法则“凑十法”,结合“凑十法”的学习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将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这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对于学生来说也是较为难以掌握的部分。因此,教师要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怎样把这个加数分解成两个数,分解出来的第一个数和另一个加数凑成10”的教学中来。
三、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贝尔纳曾经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因此,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和创新,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
在课堂上,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经常会为学生提一个能够用到他们已有的知识却又无法回答出来的问题,让他们的认知上产生冲突,激发他们对于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笔者一般会找两三个学生来回答,如学生“商不变的性质”时,笔者先再黑板上列出除式,让学生口算得到答案,得到如下的四个等式:6÷3=2;60÷30=2;600÷300=2;6000÷3000=2。然后笔者继续提问:“大家看,这四个等式的除数和被除数是不同的,但是为什么能得到相同的商呢?”学生心里有一丝明悟,却不知道该如何用语言表述出来,此时他们的思维正处于一种极度积极的状态之中,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势必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讲述新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持续地为学生设置一些“冲突”,让他们的认知过程充满新鲜和挑战。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都很强,对于这些新奇有趣的“冲突”,他们有着相当大的兴趣。如教学“小数除以小数”出示例题后,引导学生与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比较,找出不同的地方(除数是小数),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怎样使除数转化为整数?去掉除数的小数点后,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怎样?在学生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法则的基础上,结合新的例题再讨论: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少时怎么办?整数除以整数,被除数又小于除数的除法怎么算?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探求新知,保持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
由于学生参加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对所学知识就理解得深,记得牢,会运用,甚至可以终生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