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普及,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中已开设了信息课。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对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学过程主要有理论课、上机课和课外实践三种形式,三者比例得当,有助于学生学好这门课。
一、理论课
1、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
2、课前用于知识记忆质量的检查提问应取消。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安排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思考题的设计要兼顾“温故”并导出本节所学,突出发现问题、培养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几个方面的功能,要允许学生查阅资料或讨论。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新变化。
4、要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
二、上机课
教育部已拟定,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教学时注意:
1、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配有多媒体教学网络或大屏幕投影机的现代化机房,能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对暂不具备以上条件的机房,也应常备一台投影仪,教师要精心设计制作投影片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效率教学的需要。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
3、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创造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4、应让学生适当参与程序设计。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选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一般只需学习十几个简单的语句,即可编出多种多样的程序。这个过程对学生而言就是创造,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规划能力的培养是其它课程不能替代的,是性能价格比非常好的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5、键盘指法的常规训练尽量与英语学习相结合,要常抓不懈。键盘指法作为一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基本技能,要求小学、初中阶段作为常规训练常抓不懈。
6、在虚拟网上完成“网上冲浪”。学校派教师定时将Internet网上部分需要学生浏览的信息下载,形成虚拟网,教学中让学生在虚拟网上冲浪,这样做既安全又省钱。学校还可用虚拟网对其它学科教师进行网络培训,为后期校园的利用打基础。
三、课外实践活动
1、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应分程序设计和应用技术两大类进行辅导。(1)程序设计小组。中小学各个阶段的程序设计课外实践应与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相结合。由于此类竞赛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只有心理素质好、文化课成绩优异、熟练掌握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的学生才有可能在较高级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因此此项培训应从小学抓起。在小学编程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好苗子升入中学后,应使其参加中学程序设计兴趣小组,继续学习程序设计,为国家计算机高级人才的早期培养尽基础教育的责任。(2)应用技术小组。在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中可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在整合各科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信息交流活动。这些活动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并巩固了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规划的能力,深受学生喜爱。由于指导这些活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所以这样做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2、课外实践的机时可由学校、家庭双方解决。学校在保证教学机时的前提下,可利用课外活动、寒暑假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机时。在目前计算机已进入不少工薪家庭的情况下,可适当安排学生在家里完成一部分课外实践,以缓解学校用机时的不足。
当今世界,“落后就要挨打”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力强盛依赖“科教兴国”,教育能否培养出有理想、有文化、爱国敬业的高素质人才是关键。因此,如何在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实现素质教育是历史赋予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一、理论课
1、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
2、课前用于知识记忆质量的检查提问应取消。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安排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思考题的设计要兼顾“温故”并导出本节所学,突出发现问题、培养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几个方面的功能,要允许学生查阅资料或讨论。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新变化。
4、要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
二、上机课
教育部已拟定,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教学时注意:
1、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配有多媒体教学网络或大屏幕投影机的现代化机房,能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对暂不具备以上条件的机房,也应常备一台投影仪,教师要精心设计制作投影片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效率教学的需要。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
3、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创造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4、应让学生适当参与程序设计。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选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一般只需学习十几个简单的语句,即可编出多种多样的程序。这个过程对学生而言就是创造,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规划能力的培养是其它课程不能替代的,是性能价格比非常好的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5、键盘指法的常规训练尽量与英语学习相结合,要常抓不懈。键盘指法作为一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基本技能,要求小学、初中阶段作为常规训练常抓不懈。
6、在虚拟网上完成“网上冲浪”。学校派教师定时将Internet网上部分需要学生浏览的信息下载,形成虚拟网,教学中让学生在虚拟网上冲浪,这样做既安全又省钱。学校还可用虚拟网对其它学科教师进行网络培训,为后期校园的利用打基础。
三、课外实践活动
1、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应分程序设计和应用技术两大类进行辅导。(1)程序设计小组。中小学各个阶段的程序设计课外实践应与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相结合。由于此类竞赛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只有心理素质好、文化课成绩优异、熟练掌握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的学生才有可能在较高级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因此此项培训应从小学抓起。在小学编程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好苗子升入中学后,应使其参加中学程序设计兴趣小组,继续学习程序设计,为国家计算机高级人才的早期培养尽基础教育的责任。(2)应用技术小组。在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中可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在整合各科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信息交流活动。这些活动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并巩固了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规划的能力,深受学生喜爱。由于指导这些活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所以这样做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2、课外实践的机时可由学校、家庭双方解决。学校在保证教学机时的前提下,可利用课外活动、寒暑假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机时。在目前计算机已进入不少工薪家庭的情况下,可适当安排学生在家里完成一部分课外实践,以缓解学校用机时的不足。
当今世界,“落后就要挨打”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力强盛依赖“科教兴国”,教育能否培养出有理想、有文化、爱国敬业的高素质人才是关键。因此,如何在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实现素质教育是历史赋予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