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而终,有时候被用作贬义词,但用在解读阳明心学的“一以贯之”上,却是一个非常吻合贴切的褒义词。
阳明先生说:“一”如树之根本,“贯”如树之枝叶。未种根,何枝叶之可得?阳明心学是一个从一而终、贯彻始终的系统集成。
“一以贯之”包含三个系统要素。
一个原点,即是天理良知。这是阳明心学的基点,也是“一以贯之”的根本。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之后惊呼:天理良知,吾性俱足,不加外求。这个天理良知就是孟子所说的四心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又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四心四端与良能良知,一起形成了每个人先天潜在的自性,也就是天理良知。稻盛先生说,作为人,何为正确?也正是抓住了天理良知这个原点,一切从良知原点出发,恪守良知,笃守良知。根也在立志,志切即是一心一意在天理上。
找寻良知,有个“剥离、放下”之法:假设一个成年人,无论男女,先放下长相外貌,再放下才能技能,再放下学历出身,再放下身份地位,再放下金钱财富……一切外在外物能“剥离、放下”的都尽可能去掉之后,那么剩下的就是一个人当下的“良知”。在物欲浮躁的社会,我们也偶尔能遇到那种无才无权无钱但仍然令人尊敬的“德高望重”之人,可惜少矣!
在商业社会,一个令消费者和社会认可和尊敬的企业,一定是恪守基本的天理良知、上升为本组织的的价值观准则和价值观追求的企业。
一个过程,即是知行合一。这是阳明心学的中坚,也是“一以贯之“的主杆。
王阳明说,“知之真实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一者,天理,主一是一心在天理上。”“一者,即良知也。”“合一,人也,良知之人。” 既然天理良知与生俱来、人皆有之,就要应用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上。坐而论道,道行不一,就违背了天理良知,违背了人之德性本体。
阳明先生举例说,一个在舞台上扮演孝子的演员,无论演技如何高超、形态、言辞如何恳切谦恭,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见得是一个真正的孝子。一个真正的孝子,坚守亲亲为大的孝道,会发自真心依据个人家庭情况,体贴入微以合情合理的方式表达出对父母长辈的孝道之情来。今日商业社会的职业性微笑,如果不是发自真情,即使都做到了“微笑露出八颗牙齿”,也不过是职业性的假笑,因为并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一个落地,即是致良知。这是阳明心学的实学,也是“一以贯之”的枝叶。天理良知虽然人先天皆有之,却易被遮蔽和诱惑。良知要通过事事物物致良知来实现。儒家思想是入世之学,一直具有担当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承担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但是在阳明先生看来,这种担当和志向,并不仅仅是人生目标,而是磨砺自己心性的修身功课。事上磨炼,在具体的事事物物上恪守良知,践行良知,立功立德立言,就是修身的过程。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是割裂有先后的,而是一体,具体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修身的过程。
当下社会是一个功利性、结果导向的浮躁社会,很多人以为修行是静修,是无为,而阳明心学却告诉我们,修身也是动修,在具体战胜艰难险阻的事物上修行,每逢遇到艰难困苦,此时正是修行时;修身也是无所不为,家庭是个道场,企业也是个道场,一个幸福的家庭和企业,是全员通过艰苦努力共同提升做人境界的群修道场。
阳明心学经历从一而终的原点、过程、落地之后,会升华到万物一体的人生境界。万物皆具有一体之仁,人皆有同理之心,程度各有不同。天下之忧即是我之忧,天下之乐即是我之乐,达到了万物一体之仁的人,就是“大人”,《大学》,也就是“大人之学”。
一以贯之,从一而终,贯彻始终,阳明心学破解了“大人之学”内在逻辑与实现通道,发扬光大了“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修心之法,找到了实现圣人之学的方法路径,让人皆平等、人皆圣贤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可能,让每一个人都能进入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编辑/徐展
阳明先生说:“一”如树之根本,“贯”如树之枝叶。未种根,何枝叶之可得?阳明心学是一个从一而终、贯彻始终的系统集成。
“一以贯之”包含三个系统要素。
一个原点,即是天理良知。这是阳明心学的基点,也是“一以贯之”的根本。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之后惊呼:天理良知,吾性俱足,不加外求。这个天理良知就是孟子所说的四心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又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四心四端与良能良知,一起形成了每个人先天潜在的自性,也就是天理良知。稻盛先生说,作为人,何为正确?也正是抓住了天理良知这个原点,一切从良知原点出发,恪守良知,笃守良知。根也在立志,志切即是一心一意在天理上。
找寻良知,有个“剥离、放下”之法:假设一个成年人,无论男女,先放下长相外貌,再放下才能技能,再放下学历出身,再放下身份地位,再放下金钱财富……一切外在外物能“剥离、放下”的都尽可能去掉之后,那么剩下的就是一个人当下的“良知”。在物欲浮躁的社会,我们也偶尔能遇到那种无才无权无钱但仍然令人尊敬的“德高望重”之人,可惜少矣!
在商业社会,一个令消费者和社会认可和尊敬的企业,一定是恪守基本的天理良知、上升为本组织的的价值观准则和价值观追求的企业。
一个过程,即是知行合一。这是阳明心学的中坚,也是“一以贯之“的主杆。
王阳明说,“知之真实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一者,天理,主一是一心在天理上。”“一者,即良知也。”“合一,人也,良知之人。” 既然天理良知与生俱来、人皆有之,就要应用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上。坐而论道,道行不一,就违背了天理良知,违背了人之德性本体。
阳明先生举例说,一个在舞台上扮演孝子的演员,无论演技如何高超、形态、言辞如何恳切谦恭,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见得是一个真正的孝子。一个真正的孝子,坚守亲亲为大的孝道,会发自真心依据个人家庭情况,体贴入微以合情合理的方式表达出对父母长辈的孝道之情来。今日商业社会的职业性微笑,如果不是发自真情,即使都做到了“微笑露出八颗牙齿”,也不过是职业性的假笑,因为并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一个落地,即是致良知。这是阳明心学的实学,也是“一以贯之”的枝叶。天理良知虽然人先天皆有之,却易被遮蔽和诱惑。良知要通过事事物物致良知来实现。儒家思想是入世之学,一直具有担当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承担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但是在阳明先生看来,这种担当和志向,并不仅仅是人生目标,而是磨砺自己心性的修身功课。事上磨炼,在具体的事事物物上恪守良知,践行良知,立功立德立言,就是修身的过程。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是割裂有先后的,而是一体,具体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修身的过程。
当下社会是一个功利性、结果导向的浮躁社会,很多人以为修行是静修,是无为,而阳明心学却告诉我们,修身也是动修,在具体战胜艰难险阻的事物上修行,每逢遇到艰难困苦,此时正是修行时;修身也是无所不为,家庭是个道场,企业也是个道场,一个幸福的家庭和企业,是全员通过艰苦努力共同提升做人境界的群修道场。
阳明心学经历从一而终的原点、过程、落地之后,会升华到万物一体的人生境界。万物皆具有一体之仁,人皆有同理之心,程度各有不同。天下之忧即是我之忧,天下之乐即是我之乐,达到了万物一体之仁的人,就是“大人”,《大学》,也就是“大人之学”。
一以贯之,从一而终,贯彻始终,阳明心学破解了“大人之学”内在逻辑与实现通道,发扬光大了“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修心之法,找到了实现圣人之学的方法路径,让人皆平等、人皆圣贤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可能,让每一个人都能进入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编辑/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