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集情感交流、生活体验、思维创造于一体。语文教学要想全面有序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就要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创造潜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开放语文课堂,找到引发学生兴趣的切入点,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课堂中,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
首先,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真正在语文课堂中动起来。
设计课堂结构,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地进入到学习中,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体验,一种创新。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跃起来,学习气氛才会轻松快乐,学生才能在乐中求学,学中求乐。同时还要做到变“同步”教学为“异步”教学,形成梯状的结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既有东西可学,又较轻松,这样所有学生的兴趣就都调起来了,就会积极参与进来。但这份凝聚力来自教师,来自教师每一节课的精心准备和适时调控。
我们设计每一堂课的时候,都要做到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妙趣横生。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体验课堂内容,观察学生的探究动向,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七年级新教材中有一篇《黄河颂》,在流行音乐风靡全球的今天,在对历史无法深入理解的学生看来,这是一篇多么“无聊”的歌词啊,然而,当我备课中多次沉浸在这首雄壮豪迈的乐曲中,我的心血似乎都要沸腾了。这份激动让我下决心要让我的这一堂《黄河颂》也让我的学生们怦然心动。为了让孩子们能在课堂中成为主人,成为有激情的人,我将整堂课设计为两个环节——朗诵与歌唱。从一句一节到一篇,从小声、大声到齐声,有的从读中感受了黄河的汹涌澎湃,有的从唱中体验了黄河的伟大坚强,朗朗书声雄浑歌声,在临近课堂结束的时候,一个学生说:“老师,这首歌唱起来真让我们觉得为黄河为祖国感到骄傲”,这样的感慨,使我意识到学生们爱上这样的课文,爱听这样的语文课。
大胆放手让学生体验的同时,强化互动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练,多讨论。学生的创新意识往往都是在这种亲身体验中产生的,让学生有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我们必须让学生放开手来,大胆地“动”起来,真正的“活”起来,敢于标新立异。
让学生体验课堂内容,观察学生的探究动向,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由于童话类文章学生喜欢,刚发下新书时学生都已阅读,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文中人物形象学生理解比较透彻,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让语文课堂趣味盎然,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并在语文活动课上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惟妙惟肖的演出赢得了阵阵掌声。同时让学生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以《游型大典结束后》为题进行作文训练,先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再动手设计作文情节,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语文课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其次,教材只是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载体,而不是教学活动所要掌握的目标,在语文课堂上,不能只围绕教材转,要理解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打破定式开放语文课堂,让学生眼睛亮起来。
1.深入挖掘、充分体验文本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文字的教学,无论是美文的感悟,主题的理解,问题的探究都离不开对文本的体验。为了让学生更深更真的进入文本,教师在备课时就需要付出多倍的功夫。
2.利用好现有课程资源,充分发掘课程资源
教材只是一个样本,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的,必须拓宽学习空间,如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当小记者,采访有关人员了解校园新闻,利用校刊板报,开展“让错别字无处藏身”的活动,办手抄报,开演讲会,辩论会等,让校园成为语文学习的丰富课堂。还要努力开发地区资源,访问当地的名人,调查当地的风俗习惯由来,了解当地历史等,既开阔了学生视野,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的感情。
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一定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打破以前沉闷僵硬的教学方式。在学习中要加强实践和综合学习,如《夏之绝句》这篇美文时,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每个小组针对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自拟一道题目并探究出最完美的答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任务完成得非常好,学生的主体性也体现得很好。在课堂上,让学生当主人,就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学生会抓住一切机会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发现想拥有的一切。
4.要创设新的练习平台
阅读练习要少一些简单问答式的练习,而多一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文学素养的练习机会。如学完《出师表》,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片断文,学完小说单元,进行人物特征描写,这样的练习效率是多方面的。此外,还要多一些积累的练习,如学《沁园春.雪》前,学生搜集描写“雪”的诗词、美文,这是提高文学素养的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提高文学素养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欣赏、品味。阅读练习也要打破定式,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总是带着好奇的心态来参与。
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语文教学更不能用一种模式,一种框架来定格,唯一不变的宗旨是“学生是主人”,而关键又在于我们要敢于将手中的线放开,让学生像小鸟一样在广阔的蓝天自由飞翔。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三中学)
首先,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真正在语文课堂中动起来。
设计课堂结构,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地进入到学习中,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体验,一种创新。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跃起来,学习气氛才会轻松快乐,学生才能在乐中求学,学中求乐。同时还要做到变“同步”教学为“异步”教学,形成梯状的结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既有东西可学,又较轻松,这样所有学生的兴趣就都调起来了,就会积极参与进来。但这份凝聚力来自教师,来自教师每一节课的精心准备和适时调控。
我们设计每一堂课的时候,都要做到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妙趣横生。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体验课堂内容,观察学生的探究动向,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七年级新教材中有一篇《黄河颂》,在流行音乐风靡全球的今天,在对历史无法深入理解的学生看来,这是一篇多么“无聊”的歌词啊,然而,当我备课中多次沉浸在这首雄壮豪迈的乐曲中,我的心血似乎都要沸腾了。这份激动让我下决心要让我的这一堂《黄河颂》也让我的学生们怦然心动。为了让孩子们能在课堂中成为主人,成为有激情的人,我将整堂课设计为两个环节——朗诵与歌唱。从一句一节到一篇,从小声、大声到齐声,有的从读中感受了黄河的汹涌澎湃,有的从唱中体验了黄河的伟大坚强,朗朗书声雄浑歌声,在临近课堂结束的时候,一个学生说:“老师,这首歌唱起来真让我们觉得为黄河为祖国感到骄傲”,这样的感慨,使我意识到学生们爱上这样的课文,爱听这样的语文课。
大胆放手让学生体验的同时,强化互动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练,多讨论。学生的创新意识往往都是在这种亲身体验中产生的,让学生有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我们必须让学生放开手来,大胆地“动”起来,真正的“活”起来,敢于标新立异。
让学生体验课堂内容,观察学生的探究动向,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由于童话类文章学生喜欢,刚发下新书时学生都已阅读,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文中人物形象学生理解比较透彻,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让语文课堂趣味盎然,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并在语文活动课上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惟妙惟肖的演出赢得了阵阵掌声。同时让学生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以《游型大典结束后》为题进行作文训练,先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再动手设计作文情节,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语文课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其次,教材只是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载体,而不是教学活动所要掌握的目标,在语文课堂上,不能只围绕教材转,要理解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打破定式开放语文课堂,让学生眼睛亮起来。
1.深入挖掘、充分体验文本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文字的教学,无论是美文的感悟,主题的理解,问题的探究都离不开对文本的体验。为了让学生更深更真的进入文本,教师在备课时就需要付出多倍的功夫。
2.利用好现有课程资源,充分发掘课程资源
教材只是一个样本,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的,必须拓宽学习空间,如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当小记者,采访有关人员了解校园新闻,利用校刊板报,开展“让错别字无处藏身”的活动,办手抄报,开演讲会,辩论会等,让校园成为语文学习的丰富课堂。还要努力开发地区资源,访问当地的名人,调查当地的风俗习惯由来,了解当地历史等,既开阔了学生视野,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的感情。
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一定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打破以前沉闷僵硬的教学方式。在学习中要加强实践和综合学习,如《夏之绝句》这篇美文时,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每个小组针对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自拟一道题目并探究出最完美的答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任务完成得非常好,学生的主体性也体现得很好。在课堂上,让学生当主人,就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学生会抓住一切机会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发现想拥有的一切。
4.要创设新的练习平台
阅读练习要少一些简单问答式的练习,而多一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文学素养的练习机会。如学完《出师表》,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片断文,学完小说单元,进行人物特征描写,这样的练习效率是多方面的。此外,还要多一些积累的练习,如学《沁园春.雪》前,学生搜集描写“雪”的诗词、美文,这是提高文学素养的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提高文学素养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欣赏、品味。阅读练习也要打破定式,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总是带着好奇的心态来参与。
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语文教学更不能用一种模式,一种框架来定格,唯一不变的宗旨是“学生是主人”,而关键又在于我们要敢于将手中的线放开,让学生像小鸟一样在广阔的蓝天自由飞翔。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