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教育领域的浪潮。聚焦核心素养,学生评价也应作出相应改革。本文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创新化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做出了尝试并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评价原则;多元化;评价方法。
引言:
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其中自主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就自主发展而言,如何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方法;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能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着眼于学生评价的改革和探索更有意义。
在科学课程中如何有效评价学生是必然面临的问题,以往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期末学业检测决定了一切。只注重死记硬背,形成了重知识轻能力的局面。“平时成绩”也只是流于形式且没有标准去检测。评价的内容以评价学生书本上的科学知识点为主,较少涉及到课外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考察。评价的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学生每个阶段的科学学业素养以及能力素养;从主体性来看,学生、家长的参与微乎其微,评价基本以教师为主,评价的主体没有多元化;从评价的方法来看,评价以书面考试为主,评价的方法单一,缺乏多样化的评价;对评价结果的运用来看,没有发挥评价结果对学生的激励以及引领作用。
一、科学评价原则[1]
中学科学学科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以此为基础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由此可见评价的目的并不是一味的分数,而要更加注重學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遵循几个原则:
1.激励性原则:让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要使学生喜欢科学喜欢评价。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抗挫折能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2.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要承认学生有多种差异,允许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误。在评价过程中,要尊重个体差异,使得学生经过评价之后能见证自己的努力,欣喜于取得的进步。
3.参与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评价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
4.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原则: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二、探索评价机制
针对学生情况如表1,学生类别仅按科学学习成效分类。
由统计可知传统的课堂模式和评价方法,只针对于少部分学生,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学困生课堂参与度低,作业情况差,没有主动学习的方法和意向。而大部分学生只注重学习成绩不注重学习方法,知识迁移能力薄弱,错题掌握较差。针对以上现象,探索合理的评价机制迫在眉睫。合理的评价机制应遵循评价原则,多角度分层次,师生共同参与完成。如何确立评价机制应思考这几个问题。
1.评价内容:一是知识考查。不同于期末考试终结性考查,运用“小步子”阶段性考查更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根据具体课时难易,用十几道小题目来检测。除了记忆性知识,更多的是考查知识运用与迁移。题目的设计分层明显,能面向全体学生。可以添加一至两道课外知识拓展题。学生学习了课本上有限的知识外还要用现实做载体,才能有效运用知识。除此之外科学学科常有探究类活动,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完成步骤,汇报结果,现场交流。
二是发展考查。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业知识的评价,更要关注与学生成长发展性的评价。即是否能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够根据自身实际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动力。
三是能力考查。除了知识运用与迁移能力外,还要培养鉴别,使用信息;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要做到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就能潜移默化的培养这些能力。
此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要求出题必须层次分明,有重难点。
2.评价主体:应将师生评价、生生互评结合起来,不宜唱评价的“独角戏”。如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班级采用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模式,选出小组长,结合平时上课以及阶段性考查评价出优秀小组,创意小组等。并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除此之外,家长与社会这个资源也要有效的利用起来,将学生在校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促进学生发展。
三、评价方法实践
1.课堂评价:“评价项目宁少勿多、宁精勿滥,每项评价内容都要落实评价主体,要考虑到评价主体的“投入”及完成评价任务的可能性。这样,才能把先进的评价理念、好的评价方案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的评价行为上。”[2]基于以上的思考,班级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五人一组。组与组间的综合成绩水平,能力水平都是相近的。个人的课堂表现由八位小组长背靠背负责记录,并汇总到值日班长做好汇总,利用每周五中午午休由值日班长当堂汇报和网络反馈给家长。每个月由班委评价出最优秀小组和进步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记录方式采用分数制,班级建立百分制。班级每位学生初始一百分。按照量化表如表2情况进行算分,以鼓励学生为主,每个月统计出小组平均分。
2.周测评价:期末终结性评价往往忽略检测学生过程中的学习效果。而设立每周一次小测试,能有助于学生对自己一周来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查漏补缺。
测试题目要层次分明,还要有针对性。不如交给学生自己去出测试卷,学生更加明确自己学习上的困难点和易错点。由小组每周轮流出一份试卷,针对上一周学习的内容。试题题数为15~18题,分值为50分,包括选择题10题,填空题3~5题,大题2~3题。由组长根据组员能力分配题目难易,每个人出3道题。按照学生自己的知识水平去找题目,特别是作业本上的易错题或者上网去找题目。要求题目不重复,试卷有难有易并加上一则前沿科学资讯。于每周三科学课堂内完成,由出卷小组进行批改统分和评价,秉持谁出题谁讲解的原则。统计出的成绩按小组平均分计入组内百分制。 出卷小组参与测试,结合出卷质量及讲解题目的能力,由教师按40、45、50分三档计入小组百分制。
3.终结评价:最终的平时成绩由班级百分制全权决定;期末成绩由期末检测决定;而总评成绩是由教师按60%期末成绩和40%平时成绩相结合来打等级。
四、评价实施结果
评价实施一个学期后结果如表3,学生类别仅按科学学习成效分类。
1.平时课堂以小组的模式开展,无论是课堂表现还是作业情况都是既有个人评价又有捆绑式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现状与目标的差距,促使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监控、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3]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状态,形成良性竞争。如在《大气压强1》的课堂中,以小组进行课堂教学和评价学生如图1、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和汇报结果,先由其他学生评价,再由教师做总结评价。无论是课堂氛围还是学生参与度都有明显提高。既培养学生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2.周测评价,以《浮力》为例,小组出了一张18题的微卷。学生先是列出考点:浮力性质;浮力大小判断;阿基米德实验和计算;物体沉浮条件;密度计等。再進行题目的分配。这样的角色互换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而出卷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觉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的能力。无形中培养了学生适应互联网社会。在选择合适题目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对自己作出正确的定位,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应的是不同层次的题目难度。不仅“学优生”吃得饱,而且“学困生”也顾及到。
有针对性的题目能激发起学生继续探索的思维。学困生不会因为自己能力有限而感到沮丧,周测中必定有几题是针对学困生设计的。有助于正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谁出题谁讲解的主张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要做到精确简洁的讲解需要高阶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少学生在出题的过程中咨询教师如何讲解知识点。如一位学生咨询一道浮力题目如何讲解。题目如图3:
先要求学生说一遍是如何判断出答案,再询问题目涉及到哪几个知识点。罗列出:物体沉浮条件;阿基米德原理。题目的切入点,从排开水的体积入手,得到浮力大小;由物体沉浮条件得到密度大小和重力大小,得到质量大小。
在找题目,做题目,解释题目的过程中,已不知不觉将知识运用熟练。测试结果良好,学生十分期待这张由同学出的微卷。最后由教师评价出题小组和学生测试结果。评价从多方面入手,既要定量评价也要定性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与进步,对学生在讲述知识过程中的思维变化进行评价。
3.设立新的评价机制,让分数不再决定一切。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总评成绩三者结合起来,让学生不再只关注分数,而忽视其他。平时成绩由班级百分制决定,使评价不流于形式,确实有据可依。而总评成绩结合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使评价面面俱到。让社会不再只看到分数,更应该注重品德,能力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五、反思
如果我们的教育是如同流水线一样,学生次第升级,通过流水线“输送”到教师面前。再由教师给学生添加了具体的知识,用“模具”贴上标签,打上等次,由考试将他们分批成“上成品”、“普通品”“劣质品”。由这些体现出他们的价值,扼杀了其他一切可能性与闪光点。那么我们的教育该是多么可悲。当下“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的立足点,合理的评价方式已成为发展道路上的助推器。
学生是学习和评价的主体,应多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有效评价学生促进主动学习,提高对学习的自信心。将评价与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环节,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评价与考试中注重学生差异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将个人与团体结合起来,弱化个人分数等级概念,强调进步和纵向比较。在学生中树立起考试是考查和检验,更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观念。通过学业质量的评价,帮助学生了解总结在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领,以改进教学和提高质量。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承担起探索合理评价与核心素养相融合的重任。充分利用多元化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一场革命,也是一场旅行。
参考文献
[1] 李敬茹.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探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5):28.
[2] 张雪元.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方案的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2):31.
[3] 吴丽钦.请多用一把尺子--小学科学学生学业评价之我见[J].新课程(教研版),2013,(2):49.
关键词:核心素养;评价原则;多元化;评价方法。
引言:
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其中自主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就自主发展而言,如何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方法;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能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着眼于学生评价的改革和探索更有意义。
在科学课程中如何有效评价学生是必然面临的问题,以往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期末学业检测决定了一切。只注重死记硬背,形成了重知识轻能力的局面。“平时成绩”也只是流于形式且没有标准去检测。评价的内容以评价学生书本上的科学知识点为主,较少涉及到课外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考察。评价的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学生每个阶段的科学学业素养以及能力素养;从主体性来看,学生、家长的参与微乎其微,评价基本以教师为主,评价的主体没有多元化;从评价的方法来看,评价以书面考试为主,评价的方法单一,缺乏多样化的评价;对评价结果的运用来看,没有发挥评价结果对学生的激励以及引领作用。
一、科学评价原则[1]
中学科学学科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以此为基础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由此可见评价的目的并不是一味的分数,而要更加注重學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遵循几个原则:
1.激励性原则:让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要使学生喜欢科学喜欢评价。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抗挫折能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2.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要承认学生有多种差异,允许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误。在评价过程中,要尊重个体差异,使得学生经过评价之后能见证自己的努力,欣喜于取得的进步。
3.参与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评价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
4.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原则: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二、探索评价机制
针对学生情况如表1,学生类别仅按科学学习成效分类。
由统计可知传统的课堂模式和评价方法,只针对于少部分学生,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学困生课堂参与度低,作业情况差,没有主动学习的方法和意向。而大部分学生只注重学习成绩不注重学习方法,知识迁移能力薄弱,错题掌握较差。针对以上现象,探索合理的评价机制迫在眉睫。合理的评价机制应遵循评价原则,多角度分层次,师生共同参与完成。如何确立评价机制应思考这几个问题。
1.评价内容:一是知识考查。不同于期末考试终结性考查,运用“小步子”阶段性考查更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根据具体课时难易,用十几道小题目来检测。除了记忆性知识,更多的是考查知识运用与迁移。题目的设计分层明显,能面向全体学生。可以添加一至两道课外知识拓展题。学生学习了课本上有限的知识外还要用现实做载体,才能有效运用知识。除此之外科学学科常有探究类活动,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完成步骤,汇报结果,现场交流。
二是发展考查。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业知识的评价,更要关注与学生成长发展性的评价。即是否能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够根据自身实际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动力。
三是能力考查。除了知识运用与迁移能力外,还要培养鉴别,使用信息;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要做到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就能潜移默化的培养这些能力。
此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要求出题必须层次分明,有重难点。
2.评价主体:应将师生评价、生生互评结合起来,不宜唱评价的“独角戏”。如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班级采用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模式,选出小组长,结合平时上课以及阶段性考查评价出优秀小组,创意小组等。并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除此之外,家长与社会这个资源也要有效的利用起来,将学生在校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促进学生发展。
三、评价方法实践
1.课堂评价:“评价项目宁少勿多、宁精勿滥,每项评价内容都要落实评价主体,要考虑到评价主体的“投入”及完成评价任务的可能性。这样,才能把先进的评价理念、好的评价方案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的评价行为上。”[2]基于以上的思考,班级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五人一组。组与组间的综合成绩水平,能力水平都是相近的。个人的课堂表现由八位小组长背靠背负责记录,并汇总到值日班长做好汇总,利用每周五中午午休由值日班长当堂汇报和网络反馈给家长。每个月由班委评价出最优秀小组和进步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记录方式采用分数制,班级建立百分制。班级每位学生初始一百分。按照量化表如表2情况进行算分,以鼓励学生为主,每个月统计出小组平均分。
2.周测评价:期末终结性评价往往忽略检测学生过程中的学习效果。而设立每周一次小测试,能有助于学生对自己一周来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查漏补缺。
测试题目要层次分明,还要有针对性。不如交给学生自己去出测试卷,学生更加明确自己学习上的困难点和易错点。由小组每周轮流出一份试卷,针对上一周学习的内容。试题题数为15~18题,分值为50分,包括选择题10题,填空题3~5题,大题2~3题。由组长根据组员能力分配题目难易,每个人出3道题。按照学生自己的知识水平去找题目,特别是作业本上的易错题或者上网去找题目。要求题目不重复,试卷有难有易并加上一则前沿科学资讯。于每周三科学课堂内完成,由出卷小组进行批改统分和评价,秉持谁出题谁讲解的原则。统计出的成绩按小组平均分计入组内百分制。 出卷小组参与测试,结合出卷质量及讲解题目的能力,由教师按40、45、50分三档计入小组百分制。
3.终结评价:最终的平时成绩由班级百分制全权决定;期末成绩由期末检测决定;而总评成绩是由教师按60%期末成绩和40%平时成绩相结合来打等级。
四、评价实施结果
评价实施一个学期后结果如表3,学生类别仅按科学学习成效分类。
1.平时课堂以小组的模式开展,无论是课堂表现还是作业情况都是既有个人评价又有捆绑式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现状与目标的差距,促使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监控、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3]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状态,形成良性竞争。如在《大气压强1》的课堂中,以小组进行课堂教学和评价学生如图1、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和汇报结果,先由其他学生评价,再由教师做总结评价。无论是课堂氛围还是学生参与度都有明显提高。既培养学生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2.周测评价,以《浮力》为例,小组出了一张18题的微卷。学生先是列出考点:浮力性质;浮力大小判断;阿基米德实验和计算;物体沉浮条件;密度计等。再進行题目的分配。这样的角色互换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而出卷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觉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的能力。无形中培养了学生适应互联网社会。在选择合适题目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对自己作出正确的定位,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应的是不同层次的题目难度。不仅“学优生”吃得饱,而且“学困生”也顾及到。
有针对性的题目能激发起学生继续探索的思维。学困生不会因为自己能力有限而感到沮丧,周测中必定有几题是针对学困生设计的。有助于正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谁出题谁讲解的主张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要做到精确简洁的讲解需要高阶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少学生在出题的过程中咨询教师如何讲解知识点。如一位学生咨询一道浮力题目如何讲解。题目如图3:
先要求学生说一遍是如何判断出答案,再询问题目涉及到哪几个知识点。罗列出:物体沉浮条件;阿基米德原理。题目的切入点,从排开水的体积入手,得到浮力大小;由物体沉浮条件得到密度大小和重力大小,得到质量大小。
在找题目,做题目,解释题目的过程中,已不知不觉将知识运用熟练。测试结果良好,学生十分期待这张由同学出的微卷。最后由教师评价出题小组和学生测试结果。评价从多方面入手,既要定量评价也要定性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与进步,对学生在讲述知识过程中的思维变化进行评价。
3.设立新的评价机制,让分数不再决定一切。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总评成绩三者结合起来,让学生不再只关注分数,而忽视其他。平时成绩由班级百分制决定,使评价不流于形式,确实有据可依。而总评成绩结合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使评价面面俱到。让社会不再只看到分数,更应该注重品德,能力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五、反思
如果我们的教育是如同流水线一样,学生次第升级,通过流水线“输送”到教师面前。再由教师给学生添加了具体的知识,用“模具”贴上标签,打上等次,由考试将他们分批成“上成品”、“普通品”“劣质品”。由这些体现出他们的价值,扼杀了其他一切可能性与闪光点。那么我们的教育该是多么可悲。当下“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的立足点,合理的评价方式已成为发展道路上的助推器。
学生是学习和评价的主体,应多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有效评价学生促进主动学习,提高对学习的自信心。将评价与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环节,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评价与考试中注重学生差异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将个人与团体结合起来,弱化个人分数等级概念,强调进步和纵向比较。在学生中树立起考试是考查和检验,更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观念。通过学业质量的评价,帮助学生了解总结在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领,以改进教学和提高质量。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承担起探索合理评价与核心素养相融合的重任。充分利用多元化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一场革命,也是一场旅行。
参考文献
[1] 李敬茹.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探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5):28.
[2] 张雪元.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方案的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2):31.
[3] 吴丽钦.请多用一把尺子--小学科学学生学业评价之我见[J].新课程(教研版),201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