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7日,审计署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下称“地方债务”)余额约为10.7万亿元,其中60%是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此消息·出,立即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热议。舆沦关注的足,此账是否属实?其风险有多大?老百姓则更天心,到底谁欠了谁的债?由准来还?
陈年混账发酵
从审计结果看,约10.7万亿元地方债务主要是因虑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而生:1998年和2009年,地方债务余额间比增速分别达到48.20%和61.92%;仅有51.15%是2008年及以前年度举借和用于续建之前开工项目的,即是说短短两年之间,地方债务已膨胀近1倍。
从多方统计数据来看,地方债务的主体是全国地力‘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审汁署发布的这一数据为4.97万亿元;荇考虑4.97万亿元中还包括融资平台发行的企业债,缺口约2万亿元。按照央行6月1日公布的数据称,其余额超过10万亿元,其上限为14.4万亿元左右。早前来自银监会称这一数据约为9.1万亿元。央行的这一数掘高于银监会,是因将交通、教育等也纳入平白口径,而铁道部的贷款规模就超过万亿元。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7月5日称,审计署关于银行对地方政府贷款规模的数据可能少报了3,5万亿元,并且不良贷款规模大于预期。中金公司、花旗银行等分析机构曾分析,截止到2010年年底,中国地方债务已经达到12万亿元以上。如果加上高悬的、没有进入统计数据的隐}生债务,真实的负水平已经占到中国GDP的70%-80%,即在23万亿-27万亿元之间。
原本应该清晰的债务账,为何却显得一片混乱?如果从数据混乱、统计口径有差异角度考虑也说明不了问题实质。新华社独家大观察日前援引香港《信报》的报道称,中国地方债务混账犹如国家黑洞。此语可谓击中要害。
业内评论人士称,对于地方政府官员而言,
“谁借得越多,谁在任期内的政绩就越大”,这种机制也让他们存在强烈的借债动力。财政部财科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认为,地方债务屡创新高,实际上跟他们无节制的挥霍和浪费大有关系。
香港《经济日报》6月30日社评称,有关地方债务黑洞问题,不只是债务规模有多大、有多少违规或资不抵债,而是背后的政治问题更严重,此包括中国对地方监督不足,地方又为求政绩搏官位,财务意识薄弱,一有机会便搞“大白象工程”,甚至在过程中以成立地方融资平台之名,上下其手贪污腐败。
风险问题愈显尖锐
从审计情况看,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即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为52.25%,若加上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后,则债务率高达70.45%,也低于100%的国际警戒线。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侯凯由此认为,风险尚未超出偿还能力。
审计结果显示,将有42%的地方债务在2011年2012年两年内到期偿还。由此推算,今明两年地方政府至少要卖4.28万亿元的土地,才能偿还这部分债务。但随着2010年开始地方政府土地收入的大幅减少,国家房地产政策的严格调控。从目前来看,如果靠过去卖地还款的途径很可能不足以解决地方债务危机。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指出,地方债务主要问题是,在缺乏透明度的情况下,这些债务的到期期限短和长期投资项目回收期之间的不匹配。“如果没有实际行动去重组这些债务的话,未来儿年银将面临债务违约的实际风险。”
穆迪7月5日发布称,预计中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规模占总贷款规模的比例可能会升至8%一12%之间。由于缺乏全局性的处理方案,银行的信用前景可能因此弱化。
需要警惕的是,目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已有所显现。新近曝光的案例,如今年4月间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近千亿元贷款的“违约”风波,再如6月底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融资平台变相拖欠债务引发的争议。实际上,这种风险问题在各地同样存在,涉及点多而广。
高华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马宁提醒,更需注意短期内的流动性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在最薄弱环节先暴露,也许会出现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或县级政府。据审计署报告显示,截至20lO年年底,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高于100%的县级政府达99个。
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地方债务风险主要是债务的期限结构配置和流动性。同时,地方政府还面临一轮接一轮的新债压力。倘若任由已有风险隐忧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继续借新还旧、拆东墙补西墙,有效的资金流如何进入实体经济。中小企业融资难如何解决?
勿再让百姓埋单
面对一本混账和尖锐的风险问题,人们不禁发问,如此巨额债务靠地方政府还得起吗?如何还?
财经评论人叶檀亦认为,地方国资可在证券市场上出售股权,收益可用于偿债。但处理地方债务不能照搬当年的做法,把坏账剥离到不良贷款管理公司身上——此举相当于把坏账转嫁给全体国民和投资者。
渣打银行分析师王志浩推测,至少有4万亿一6万亿元地方政府融资工具债务将最终无法偿还。“总有一天,中央政府不得不出手于预地方债务这一巨大窟窿。”对此,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曾坦言指出,对于地方政府债务,如果中央财政填补窟窿,必然要减少民生、公共事务等等方面的支出,最后等于是老百姓来替政府还账;如果银行将地方债务转变成坏账,仍然是老百姓的损失;如果通过多印钞票制造通货膨胀来稀释债务,受害的仍然是老百姓。
分析人士指出,未来解决由地方债务引发的银行金融风险,应该从流动性方面援助地方政府,而不应该以中央兜底的方式来救融资平台并间接救助银行。如果中央政府处理地方债务动用中央财政的话,就是在动用纳税人——老霸。姓的钱。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地方债务重组最好采用商业的办法进行,如采用公共民营合作制的方法引进民营资本,让地方债务与财政脱钩。“这样一来,政府财政就不会承担那么多责任了,这应该值得提倡。”
屈宏斌建议称,中国可开启地方政府自主发债闸门;
“短期内基本上可行的就是地方政府用更透明的方式举债,但长期来讲,还是要采取盘活资广:、进行税制改革等最终解决方案。”对此,分析人士认为,地方政府的举债不是缺乏积极性而足近乎冲动,举债一事当应警惕险上行险。
国务院常务会议于7月6日首提地方债务存在风险隐患,须妥善处理。审计署新闻发言人于7月11日透露,有关部门正在按国务院决定,研究下一步如何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相关地方正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已形成的债务进行清理。
虽然此次清理地方债务成效如何尚待观察,但令人担忧的是,老百姓或叉将成为埋单者。虽然欠债还饯,天经地义,地方债务中更有一部分则直接来自老百姓的融资,但现实如果反复无常地上演“官员举债,百姓埋单”的剧目,似乎要颠覆“债务人向债权人还钱”的常理。
陈年混账发酵
从审计结果看,约10.7万亿元地方债务主要是因虑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而生:1998年和2009年,地方债务余额间比增速分别达到48.20%和61.92%;仅有51.15%是2008年及以前年度举借和用于续建之前开工项目的,即是说短短两年之间,地方债务已膨胀近1倍。
从多方统计数据来看,地方债务的主体是全国地力‘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审汁署发布的这一数据为4.97万亿元;荇考虑4.97万亿元中还包括融资平台发行的企业债,缺口约2万亿元。按照央行6月1日公布的数据称,其余额超过10万亿元,其上限为14.4万亿元左右。早前来自银监会称这一数据约为9.1万亿元。央行的这一数掘高于银监会,是因将交通、教育等也纳入平白口径,而铁道部的贷款规模就超过万亿元。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7月5日称,审计署关于银行对地方政府贷款规模的数据可能少报了3,5万亿元,并且不良贷款规模大于预期。中金公司、花旗银行等分析机构曾分析,截止到2010年年底,中国地方债务已经达到12万亿元以上。如果加上高悬的、没有进入统计数据的隐}生债务,真实的负水平已经占到中国GDP的70%-80%,即在23万亿-27万亿元之间。
原本应该清晰的债务账,为何却显得一片混乱?如果从数据混乱、统计口径有差异角度考虑也说明不了问题实质。新华社独家大观察日前援引香港《信报》的报道称,中国地方债务混账犹如国家黑洞。此语可谓击中要害。
业内评论人士称,对于地方政府官员而言,
“谁借得越多,谁在任期内的政绩就越大”,这种机制也让他们存在强烈的借债动力。财政部财科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认为,地方债务屡创新高,实际上跟他们无节制的挥霍和浪费大有关系。
香港《经济日报》6月30日社评称,有关地方债务黑洞问题,不只是债务规模有多大、有多少违规或资不抵债,而是背后的政治问题更严重,此包括中国对地方监督不足,地方又为求政绩搏官位,财务意识薄弱,一有机会便搞“大白象工程”,甚至在过程中以成立地方融资平台之名,上下其手贪污腐败。
风险问题愈显尖锐
从审计情况看,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即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为52.25%,若加上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后,则债务率高达70.45%,也低于100%的国际警戒线。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侯凯由此认为,风险尚未超出偿还能力。
审计结果显示,将有42%的地方债务在2011年2012年两年内到期偿还。由此推算,今明两年地方政府至少要卖4.28万亿元的土地,才能偿还这部分债务。但随着2010年开始地方政府土地收入的大幅减少,国家房地产政策的严格调控。从目前来看,如果靠过去卖地还款的途径很可能不足以解决地方债务危机。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指出,地方债务主要问题是,在缺乏透明度的情况下,这些债务的到期期限短和长期投资项目回收期之间的不匹配。“如果没有实际行动去重组这些债务的话,未来儿年银将面临债务违约的实际风险。”
穆迪7月5日发布称,预计中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规模占总贷款规模的比例可能会升至8%一12%之间。由于缺乏全局性的处理方案,银行的信用前景可能因此弱化。
需要警惕的是,目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已有所显现。新近曝光的案例,如今年4月间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近千亿元贷款的“违约”风波,再如6月底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融资平台变相拖欠债务引发的争议。实际上,这种风险问题在各地同样存在,涉及点多而广。
高华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马宁提醒,更需注意短期内的流动性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在最薄弱环节先暴露,也许会出现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或县级政府。据审计署报告显示,截至20lO年年底,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高于100%的县级政府达99个。
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地方债务风险主要是债务的期限结构配置和流动性。同时,地方政府还面临一轮接一轮的新债压力。倘若任由已有风险隐忧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继续借新还旧、拆东墙补西墙,有效的资金流如何进入实体经济。中小企业融资难如何解决?
勿再让百姓埋单
面对一本混账和尖锐的风险问题,人们不禁发问,如此巨额债务靠地方政府还得起吗?如何还?
财经评论人叶檀亦认为,地方国资可在证券市场上出售股权,收益可用于偿债。但处理地方债务不能照搬当年的做法,把坏账剥离到不良贷款管理公司身上——此举相当于把坏账转嫁给全体国民和投资者。
渣打银行分析师王志浩推测,至少有4万亿一6万亿元地方政府融资工具债务将最终无法偿还。“总有一天,中央政府不得不出手于预地方债务这一巨大窟窿。”对此,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曾坦言指出,对于地方政府债务,如果中央财政填补窟窿,必然要减少民生、公共事务等等方面的支出,最后等于是老百姓来替政府还账;如果银行将地方债务转变成坏账,仍然是老百姓的损失;如果通过多印钞票制造通货膨胀来稀释债务,受害的仍然是老百姓。
分析人士指出,未来解决由地方债务引发的银行金融风险,应该从流动性方面援助地方政府,而不应该以中央兜底的方式来救融资平台并间接救助银行。如果中央政府处理地方债务动用中央财政的话,就是在动用纳税人——老霸。姓的钱。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地方债务重组最好采用商业的办法进行,如采用公共民营合作制的方法引进民营资本,让地方债务与财政脱钩。“这样一来,政府财政就不会承担那么多责任了,这应该值得提倡。”
屈宏斌建议称,中国可开启地方政府自主发债闸门;
“短期内基本上可行的就是地方政府用更透明的方式举债,但长期来讲,还是要采取盘活资广:、进行税制改革等最终解决方案。”对此,分析人士认为,地方政府的举债不是缺乏积极性而足近乎冲动,举债一事当应警惕险上行险。
国务院常务会议于7月6日首提地方债务存在风险隐患,须妥善处理。审计署新闻发言人于7月11日透露,有关部门正在按国务院决定,研究下一步如何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相关地方正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已形成的债务进行清理。
虽然此次清理地方债务成效如何尚待观察,但令人担忧的是,老百姓或叉将成为埋单者。虽然欠债还饯,天经地义,地方债务中更有一部分则直接来自老百姓的融资,但现实如果反复无常地上演“官员举债,百姓埋单”的剧目,似乎要颠覆“债务人向债权人还钱”的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