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分层评价 数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54-02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每一个教师都必须用行动做出回答。站在什么样的高度?拥有什么样的胸怀?不同的教师会做出效率有快慢、质量有高低、过程有苦乐的不同回答。在“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改革实验”项目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以育人为本、提高质量为目的,转变评价方式,让学生收获成功。主要的方法策略如——
一、载体与目标协调发展。让学生收获成功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作为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乐学、善学、会学的境界。但是,进入高年级以后,随着知识的加深以及原有学习基础的影响,部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对数学学习感到越来越困难,甚至有个别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数学分层测试卡》实验研究的开展,使我们惊喜地发现,“分层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为落实新课程知识技能目标,激发兴趣,增强自信,提高能力,促进习惯的养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课”与“人”协调发展。让学困生重拾学习自信心
《数学分层测试卡》将每一个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抓基础,促综合,强拓展”,有效地促进了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基础练习是指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应知应会;综合练习是知识综合与能力综合,认真能会;拓展练习主要是思维拓展与能力拓展,努力能会。正如《数学分层测试卡》的主编梁威教授所讲的“这样三个层次的训练能够面向每一个学生,既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可发展的平台。特别是为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搭建了一个个台阶,使他们能够顺利地掌握每一节数学课上的基础知识,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能力”。作为教师,我们都明白: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但不是同一个优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优势。每个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发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方式。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因材施教,扬长发展,应当成为每个教师必须贯彻的教育理念。每个班级中都有一部分思维能力弱、基础差的学生,也正因为这些学生接受知识比其他同学慢,一直以来都是让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个群体。虽然如此,但效果总不尽如人意。然而,一旦这些学生能够重新找到学习的信心,重新迸出学习的兴趣,他们进步的空间又是最大的。《数学分层测试卡》的基础练习就给这些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重拾信心的机会。
如,卢家琪同学的基础比较薄弱,内容理解也比别的学生慢,到了高年级,他对数学学习越来越没信心,经常不完成作业。刚开始做《数学分层测试卡》,他连完成基本练习都很困难。针对这个情况,老师在上课前先让他打开测试卡看一看,并耐心地告诉他说,分层测试卡的基本练习都是课堂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只要你能够认真听课,就很容易做对。讲完课就考这些,全对了就是100分。此外,教师还对他的作业给出了“优惠政策”——不要求全做,会做的题做对就可以得100分。100分对于学生来说就像是“强心剂”,可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提起来。当他第一次拿到100分时,内向的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渐渐地,卢家琪同学会做的题越来越多,由原来只做基础练习的一两题到每次基础练习都能做对,到综合练习里的题目也能做对不少。为了激励他的不断进步,教师又提出了新的评价方式——不按题目数量平均给分,如果全对仍然是100分,错1题是98分,错2题是95分,错3题是90分。如果书写整齐美观,或者有独特思考的,或者连续全对的,还可以获得额外加分或其他等级奖励,A+,A++等。这样平时听课还不够细心的他,也会睁大眼睛仔细听讲,由于认真倾听,养成了关注细节的良好学习习惯。他在数学日记里写道:“以前我很怕写数学作业,现在可喜欢写了,特别是做《数学分层测试卡》,分数总是不低于90分,还有很多次得到100分呢。我相信我会把数学学得很好!”
在这里,“课”与“人”协调发展得到了切实地执行。每次上课,老师都及时利用卡里的练习开展教学活动,并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励学生,一个个100分、一面面小红旗,一颗颗五角星,都能让学生兴奋许久。在分层评价面前,学生不断体会到了“我能行一我真行一我真的很行”,不断地积“小成”为“大成”,强化了成功心理,强化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分层评价激励着他们向着更高“难度”的目标发展着。
三、能力与习惯协同发展。让中等生向更高目标迈进
中等生像一杯温开水,不烫不冷,保持恒温。所以这一群学生往往最容易被老师忽视,缺少积极地诱导和激发。如果能调动起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全班学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数学分层测试卡》的出现,为这部分学生提供了一个从具有知识到能力形成、从能力形成到能力自觉应用形成的发展空间。
如,文静的朱倩同学,成绩比较稳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她的思维不够灵活,学习虽然勤奋,但一直没有较大突破。在她心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这些题只有班上的少数尖子生能全部做出来。所以,自己在面对稍难的题目时就会望而却步。有一次,在数学课上,她像往常一样,完成基本练习和部分综合题后就不再写了。教师鼓励她说:“像你这样爱动脑筋的学生,大多数人都能顺利完成。其实这几道题真难不倒你。试做看看,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出来。”并在她困难之处小声地给予了提示。当她终于完成了余下的综合练习时,她兴奋得拍起手来,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自信者,行自远!”成了她的座右铭。后来,她在班队会上做经验介绍时说到:“有些综合练习的题目是需要经过一定思考的,这对我们的学习就是一种挑战。以前做到综合练习时,总觉得一定很难,不相信自己,也不愿多思考。但当我迈出了第一步,我才发现自己原来真的可以。今后我要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解题过程中培养自学习惯和思考习惯。说得多好呀,全班报予了热烈的掌声。
老师的赏识引发学生的创造,老师的尊重唤起学生的自尊。雪中送炭见真情,中等生需要的是那么一点点的“扶危济困”。在一次做综合练习时,她又犯难了,过了好几分钟都没有一点进展,于是老师和她一起分析解题的步骤,总结解题方法,她终于能融会贯通了。之后,她每次做题都注意总结方法,举一反三,现在她的思维越来越活跃,经常拿着题与同学激烈地讨论,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毕业检测中她的成绩名列班级前茅,由一名中等生成功转化成学优生。在毕业同学录上, 她写下了这样话语:“测试卡是我成功的阶梯,总结习惯是进步的桥梁。成功,往往在风雨后,成功只是比别人多一份坚持。”
四、个体与团队双赢发展。让学优生学习更有成就感
学优生基础扎实、有着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他们对于数学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前,为了让学优生在课堂上“吃饱”,老师总是要花较多精力在综合与拓展习题的设计上。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后,教师关注学优生更得心应手了,“拓展练习”成了他们大显身手、展示才华的舞台。
杨金圣同学用一种独特的方法完成拓展练习后,老师在卡上批注:“你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黄凤嫒同学在做完题后在旁边写下了一行小字:这题的方法与第3题的方法一样。数学方法真的是太好了。老师向全班展示了他的作业并提问大家:“他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经过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并由老师在卡上批注:“你非常善于发现和总结,这习惯真棒!”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不仅使这个学生受益,而且使全班学生受益,从而真正理解到数学的本质。通过对一名学生的充分肯定,往往可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点燃更多学生要求上进的火花。杨金圣、黄凤嫒和杨丽华三位同学是班上的三名学优生,他们经常凑在一块讨论数学问题,他们每次讨论问题时的那股专注劲儿,看起来就像三个小学者。常常听到他们为了拓展练习中的问题争论不休,也常看到他们成功解答问题之后脸上洋溢着的满足。作为教师,我们为她们放学后还打电话相互交流问题而感动,为她们善于向邻居家的姐姐(读初二)请教问题而欣慰。杨丽华同学在她的数学日记中写到:数学分层测试卡的题目很好,我发觉数学越来越有趣了,我们数学学习小组很棒,每攻克一道难题,我都觉得我们“飞翔小组”飞得更高更远了,变得更聪明懂事了!谢谢老师,也谢谢我的同伴。她不仅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还学会了感恩,而且是一个团队的成长。也正因为这发自内心的感谢和佩服,师生关系变得更和谐了。
项目研究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既要关注个体,更要关注群体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一个数学定理或定义对一个学生来说也许一生都用不了一次,但自尊、自信、自强是每一个学生每天都需要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通过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学生的进步,从一名到一个班级学生的进步,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仅如此,在这一年的实验里,我校数学学科的进步和发展也显而易见,各项指标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责编罗永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54-02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每一个教师都必须用行动做出回答。站在什么样的高度?拥有什么样的胸怀?不同的教师会做出效率有快慢、质量有高低、过程有苦乐的不同回答。在“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改革实验”项目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以育人为本、提高质量为目的,转变评价方式,让学生收获成功。主要的方法策略如——
一、载体与目标协调发展。让学生收获成功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作为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乐学、善学、会学的境界。但是,进入高年级以后,随着知识的加深以及原有学习基础的影响,部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对数学学习感到越来越困难,甚至有个别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数学分层测试卡》实验研究的开展,使我们惊喜地发现,“分层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为落实新课程知识技能目标,激发兴趣,增强自信,提高能力,促进习惯的养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课”与“人”协调发展。让学困生重拾学习自信心
《数学分层测试卡》将每一个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抓基础,促综合,强拓展”,有效地促进了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基础练习是指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应知应会;综合练习是知识综合与能力综合,认真能会;拓展练习主要是思维拓展与能力拓展,努力能会。正如《数学分层测试卡》的主编梁威教授所讲的“这样三个层次的训练能够面向每一个学生,既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可发展的平台。特别是为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搭建了一个个台阶,使他们能够顺利地掌握每一节数学课上的基础知识,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能力”。作为教师,我们都明白: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但不是同一个优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优势。每个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发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方式。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因材施教,扬长发展,应当成为每个教师必须贯彻的教育理念。每个班级中都有一部分思维能力弱、基础差的学生,也正因为这些学生接受知识比其他同学慢,一直以来都是让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个群体。虽然如此,但效果总不尽如人意。然而,一旦这些学生能够重新找到学习的信心,重新迸出学习的兴趣,他们进步的空间又是最大的。《数学分层测试卡》的基础练习就给这些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重拾信心的机会。
如,卢家琪同学的基础比较薄弱,内容理解也比别的学生慢,到了高年级,他对数学学习越来越没信心,经常不完成作业。刚开始做《数学分层测试卡》,他连完成基本练习都很困难。针对这个情况,老师在上课前先让他打开测试卡看一看,并耐心地告诉他说,分层测试卡的基本练习都是课堂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只要你能够认真听课,就很容易做对。讲完课就考这些,全对了就是100分。此外,教师还对他的作业给出了“优惠政策”——不要求全做,会做的题做对就可以得100分。100分对于学生来说就像是“强心剂”,可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提起来。当他第一次拿到100分时,内向的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渐渐地,卢家琪同学会做的题越来越多,由原来只做基础练习的一两题到每次基础练习都能做对,到综合练习里的题目也能做对不少。为了激励他的不断进步,教师又提出了新的评价方式——不按题目数量平均给分,如果全对仍然是100分,错1题是98分,错2题是95分,错3题是90分。如果书写整齐美观,或者有独特思考的,或者连续全对的,还可以获得额外加分或其他等级奖励,A+,A++等。这样平时听课还不够细心的他,也会睁大眼睛仔细听讲,由于认真倾听,养成了关注细节的良好学习习惯。他在数学日记里写道:“以前我很怕写数学作业,现在可喜欢写了,特别是做《数学分层测试卡》,分数总是不低于90分,还有很多次得到100分呢。我相信我会把数学学得很好!”
在这里,“课”与“人”协调发展得到了切实地执行。每次上课,老师都及时利用卡里的练习开展教学活动,并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励学生,一个个100分、一面面小红旗,一颗颗五角星,都能让学生兴奋许久。在分层评价面前,学生不断体会到了“我能行一我真行一我真的很行”,不断地积“小成”为“大成”,强化了成功心理,强化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分层评价激励着他们向着更高“难度”的目标发展着。
三、能力与习惯协同发展。让中等生向更高目标迈进
中等生像一杯温开水,不烫不冷,保持恒温。所以这一群学生往往最容易被老师忽视,缺少积极地诱导和激发。如果能调动起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全班学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数学分层测试卡》的出现,为这部分学生提供了一个从具有知识到能力形成、从能力形成到能力自觉应用形成的发展空间。
如,文静的朱倩同学,成绩比较稳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她的思维不够灵活,学习虽然勤奋,但一直没有较大突破。在她心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这些题只有班上的少数尖子生能全部做出来。所以,自己在面对稍难的题目时就会望而却步。有一次,在数学课上,她像往常一样,完成基本练习和部分综合题后就不再写了。教师鼓励她说:“像你这样爱动脑筋的学生,大多数人都能顺利完成。其实这几道题真难不倒你。试做看看,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出来。”并在她困难之处小声地给予了提示。当她终于完成了余下的综合练习时,她兴奋得拍起手来,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自信者,行自远!”成了她的座右铭。后来,她在班队会上做经验介绍时说到:“有些综合练习的题目是需要经过一定思考的,这对我们的学习就是一种挑战。以前做到综合练习时,总觉得一定很难,不相信自己,也不愿多思考。但当我迈出了第一步,我才发现自己原来真的可以。今后我要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解题过程中培养自学习惯和思考习惯。说得多好呀,全班报予了热烈的掌声。
老师的赏识引发学生的创造,老师的尊重唤起学生的自尊。雪中送炭见真情,中等生需要的是那么一点点的“扶危济困”。在一次做综合练习时,她又犯难了,过了好几分钟都没有一点进展,于是老师和她一起分析解题的步骤,总结解题方法,她终于能融会贯通了。之后,她每次做题都注意总结方法,举一反三,现在她的思维越来越活跃,经常拿着题与同学激烈地讨论,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毕业检测中她的成绩名列班级前茅,由一名中等生成功转化成学优生。在毕业同学录上, 她写下了这样话语:“测试卡是我成功的阶梯,总结习惯是进步的桥梁。成功,往往在风雨后,成功只是比别人多一份坚持。”
四、个体与团队双赢发展。让学优生学习更有成就感
学优生基础扎实、有着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他们对于数学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前,为了让学优生在课堂上“吃饱”,老师总是要花较多精力在综合与拓展习题的设计上。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后,教师关注学优生更得心应手了,“拓展练习”成了他们大显身手、展示才华的舞台。
杨金圣同学用一种独特的方法完成拓展练习后,老师在卡上批注:“你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黄凤嫒同学在做完题后在旁边写下了一行小字:这题的方法与第3题的方法一样。数学方法真的是太好了。老师向全班展示了他的作业并提问大家:“他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经过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并由老师在卡上批注:“你非常善于发现和总结,这习惯真棒!”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不仅使这个学生受益,而且使全班学生受益,从而真正理解到数学的本质。通过对一名学生的充分肯定,往往可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点燃更多学生要求上进的火花。杨金圣、黄凤嫒和杨丽华三位同学是班上的三名学优生,他们经常凑在一块讨论数学问题,他们每次讨论问题时的那股专注劲儿,看起来就像三个小学者。常常听到他们为了拓展练习中的问题争论不休,也常看到他们成功解答问题之后脸上洋溢着的满足。作为教师,我们为她们放学后还打电话相互交流问题而感动,为她们善于向邻居家的姐姐(读初二)请教问题而欣慰。杨丽华同学在她的数学日记中写到:数学分层测试卡的题目很好,我发觉数学越来越有趣了,我们数学学习小组很棒,每攻克一道难题,我都觉得我们“飞翔小组”飞得更高更远了,变得更聪明懂事了!谢谢老师,也谢谢我的同伴。她不仅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还学会了感恩,而且是一个团队的成长。也正因为这发自内心的感谢和佩服,师生关系变得更和谐了。
项目研究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既要关注个体,更要关注群体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一个数学定理或定义对一个学生来说也许一生都用不了一次,但自尊、自信、自强是每一个学生每天都需要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通过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学生的进步,从一名到一个班级学生的进步,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仅如此,在这一年的实验里,我校数学学科的进步和发展也显而易见,各项指标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责编罗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