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分层测试卡 使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61-02
由于有些实验教师对“小学数学能力提升项目”的实验目的和任务理解不透,在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的过程中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形:一是很多实验教师都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再单纯地让学生完成《数学分层测试卡》里的相关练习;有的干脆把几课时的练习集中到一节课来完成;个别教师还找出各种借口不用。这说明老师们只是把《数学分层测试卡》当作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普通练习了。二是作业批改方式单一,大部分教师使用“全批全改”的方式,评价也只是一些简单的等次,诸如“A”、“B”、“c”及分数之类,偶尔有几位老师在某几页写了评语,但评语没有感染力,缺乏人情味。学生对这样的评价司空见惯,久而久之,也就麻木不仁了。这样一来,根本就无法体现《数学分层测试卡》的应有价值了。其实,《数学分层测试卡》仅是一个载体,最终的目的是让我们利用这个载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乐学、善学,最终获得成长与发展。那么,如何才能用好《数学分层测试卡》呢?我的主要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教学过程灵活渗透激励理念。抓住用卡时机。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灵活渗透激励理念。现以本人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为例。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触动学生的听觉神经:“同学们,童年是多姿多彩、充满幻想的,童年是天真无瑕、充满欢乐的!眼前的这幅画面,勾起了我对童年的无限回忆。往事历历在目,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数青蛙。好吗?”同时,用课件出示《数青蛙》童谣,让静态的数学鲜活地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充满了生命力。然后请学生一起大声地数,让学生的眼、耳、口、思同时运作,此时教师再趁机利用《数学分层测试卡》基本练习第2题进行前馈性测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有的学生能填出:m只青蛙(m)张嘴,(mx2)只眼睛,(mx4)条腿,但不知道其中的规律。此时我便激励学生:“没关系,这个确实挺难。你的表现已经很出色了,老师特别欣赏你!”在例1和例2的教学中,我同样使用了具有有针对性的激励语言。如,在学生回答出Xx3表示摆x个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的时候,我立刻表扬:“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当我小结完例1时,我说:“我们班的孩子很聪明,有一个成语叫‘以一当十’,我们班的孩子却能‘以一当百、以一当千、以一当万……’真是了不起。相信下面的表现会更加精彩!”当学生弄清用axb这个式子不能代表上面所有的算式时,我说:“你真会思考,真像一个小小数学家。”经过这种激励,原来一上数学课就会紧锁眉头、满脸的不高兴或者磨磨蹭蹭,东张西望等着吃“现成饭”的那些学生表现得特别活跃。他们喜爱上了数学!
(二)选择不同时机,随学随测。在完成了例1和例2的教学后,我利用《数学分层测试卡》综合练习第l题进行了检测。
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
(1)五年级有x人,六年级比五年级多15人,六年级有( )人?
(2)大货车每次运货n吨,6次共运货( )吨?
(3)图书馆有45本新书,借出m本,又买回来你n本,现在有新书( )本。
教学完例3,学生学会了简写的规则后,我又利用《数学分层测试卡》基本练习第1题进行了检测。
请你省略乘号,改写下面的句子
18xm= tx3= 1xa=
xxy= exc= (a+b)x4=
这节课依据教学环节的不同和进程分3次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体现了在不同的阶段出示不同的内容对知识进行巩固。学生也很喜欢这种做题方式,他们觉得像玩游戏一样,每次练习只用1-2分钟的时间,一点都不因练习太多花时太长而产生困倦感,也没有做题压力。由于注意力能集中,做题正确率也提高了。
(三)课后检测。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大部分的“拓展练习”需要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充足的思考时间慢慢分析、理解,甚至用作图、举例等不同策略才能解决。而这节课我把综合练习的第2题和第3题及拓展练习题当课后作业,是因为题量太多,课堂上没有时间完成了。
二、巧批作业,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改变作业批改的方式。教师当堂巡回批改。学生在课上做作业时。教师要巡视了解作业大体情况,早做完的早批改,对前5-10名的学生,老师亲自批改,然后由他们当小老师代改其他同学的。(实践证明,学生都喜欢得到老师的亲自批改,所以都争取早完成。)这种批改形式不仅可以减轻课后批改的负担,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作业的真实情况,而H,T确率的提高可以培养学生作业的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当堂互相批改。以往的作业的“全批全改”不仅让教师很辛苦,而且使学生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根本无暇顾及对错。时间长了,枯燥乏味,甚至影响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当堂互批则可使全体学生都介入到作业批改过程中。通过互批,学生既可了解自己作业中的问题,又能从其他同学的作业中学习到新颖的思路和方法,锻炼提高其改错和辨析能力。教师可把答案公布出来,让同桌或前后左右的学生组成批改学习小组,交换作业互相批改。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群体效应。
(二)改进评价作业的方式。多数教师习惯于对全对的作业,用“100”或“☆”、“笑脸”等予以鼓励。这对优生来说,固然高兴,但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就未必了。本人认为批改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类型的作业有目的地写批语:有赞扬型的,如“你的作业和你的长相一样令人羡慕!”有警示型的,如“宝贝,这是你吗?”有鼓励型的,如“你今日赛过昨天!”有指令型的,如“请你更正。”使用这种简洁的评价方式,就是想让这种无声的交流,发挥有声的效应,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优势得到顺利的迁移。
(三)改革批改作业的符号。教师批改作业一般来说,错的打“×”,对的打“√”。我觉得那个红色的“×”是学生永远都无法订正的“错”。学生每天做作业,面对以前那个“错”,会挫伤其积极性。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做错的题,我采取的是“——”这个符号或干脆不批改,用口头提示不打“√”的地方肯定有错,请及时找出错的原因并改正。订正时,学生可以擦除错处,不留痕迹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再让我批改一个“√”,并给他打上一百分。这样可以极大地保护潜能生的自尊心,同时,也可以帮助他树立信心:失败了可以重新再来,生活每天都是新的!这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总之,我们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数学分层测试卡》的作用!
(责编罗永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61-02
由于有些实验教师对“小学数学能力提升项目”的实验目的和任务理解不透,在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的过程中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形:一是很多实验教师都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再单纯地让学生完成《数学分层测试卡》里的相关练习;有的干脆把几课时的练习集中到一节课来完成;个别教师还找出各种借口不用。这说明老师们只是把《数学分层测试卡》当作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普通练习了。二是作业批改方式单一,大部分教师使用“全批全改”的方式,评价也只是一些简单的等次,诸如“A”、“B”、“c”及分数之类,偶尔有几位老师在某几页写了评语,但评语没有感染力,缺乏人情味。学生对这样的评价司空见惯,久而久之,也就麻木不仁了。这样一来,根本就无法体现《数学分层测试卡》的应有价值了。其实,《数学分层测试卡》仅是一个载体,最终的目的是让我们利用这个载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乐学、善学,最终获得成长与发展。那么,如何才能用好《数学分层测试卡》呢?我的主要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教学过程灵活渗透激励理念。抓住用卡时机。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灵活渗透激励理念。现以本人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为例。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触动学生的听觉神经:“同学们,童年是多姿多彩、充满幻想的,童年是天真无瑕、充满欢乐的!眼前的这幅画面,勾起了我对童年的无限回忆。往事历历在目,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数青蛙。好吗?”同时,用课件出示《数青蛙》童谣,让静态的数学鲜活地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充满了生命力。然后请学生一起大声地数,让学生的眼、耳、口、思同时运作,此时教师再趁机利用《数学分层测试卡》基本练习第2题进行前馈性测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有的学生能填出:m只青蛙(m)张嘴,(mx2)只眼睛,(mx4)条腿,但不知道其中的规律。此时我便激励学生:“没关系,这个确实挺难。你的表现已经很出色了,老师特别欣赏你!”在例1和例2的教学中,我同样使用了具有有针对性的激励语言。如,在学生回答出Xx3表示摆x个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的时候,我立刻表扬:“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当我小结完例1时,我说:“我们班的孩子很聪明,有一个成语叫‘以一当十’,我们班的孩子却能‘以一当百、以一当千、以一当万……’真是了不起。相信下面的表现会更加精彩!”当学生弄清用axb这个式子不能代表上面所有的算式时,我说:“你真会思考,真像一个小小数学家。”经过这种激励,原来一上数学课就会紧锁眉头、满脸的不高兴或者磨磨蹭蹭,东张西望等着吃“现成饭”的那些学生表现得特别活跃。他们喜爱上了数学!
(二)选择不同时机,随学随测。在完成了例1和例2的教学后,我利用《数学分层测试卡》综合练习第l题进行了检测。
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
(1)五年级有x人,六年级比五年级多15人,六年级有( )人?
(2)大货车每次运货n吨,6次共运货( )吨?
(3)图书馆有45本新书,借出m本,又买回来你n本,现在有新书( )本。
教学完例3,学生学会了简写的规则后,我又利用《数学分层测试卡》基本练习第1题进行了检测。
请你省略乘号,改写下面的句子
18xm= tx3= 1xa=
xxy= exc= (a+b)x4=
这节课依据教学环节的不同和进程分3次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体现了在不同的阶段出示不同的内容对知识进行巩固。学生也很喜欢这种做题方式,他们觉得像玩游戏一样,每次练习只用1-2分钟的时间,一点都不因练习太多花时太长而产生困倦感,也没有做题压力。由于注意力能集中,做题正确率也提高了。
(三)课后检测。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大部分的“拓展练习”需要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充足的思考时间慢慢分析、理解,甚至用作图、举例等不同策略才能解决。而这节课我把综合练习的第2题和第3题及拓展练习题当课后作业,是因为题量太多,课堂上没有时间完成了。
二、巧批作业,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改变作业批改的方式。教师当堂巡回批改。学生在课上做作业时。教师要巡视了解作业大体情况,早做完的早批改,对前5-10名的学生,老师亲自批改,然后由他们当小老师代改其他同学的。(实践证明,学生都喜欢得到老师的亲自批改,所以都争取早完成。)这种批改形式不仅可以减轻课后批改的负担,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作业的真实情况,而H,T确率的提高可以培养学生作业的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当堂互相批改。以往的作业的“全批全改”不仅让教师很辛苦,而且使学生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根本无暇顾及对错。时间长了,枯燥乏味,甚至影响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当堂互批则可使全体学生都介入到作业批改过程中。通过互批,学生既可了解自己作业中的问题,又能从其他同学的作业中学习到新颖的思路和方法,锻炼提高其改错和辨析能力。教师可把答案公布出来,让同桌或前后左右的学生组成批改学习小组,交换作业互相批改。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群体效应。
(二)改进评价作业的方式。多数教师习惯于对全对的作业,用“100”或“☆”、“笑脸”等予以鼓励。这对优生来说,固然高兴,但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就未必了。本人认为批改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类型的作业有目的地写批语:有赞扬型的,如“你的作业和你的长相一样令人羡慕!”有警示型的,如“宝贝,这是你吗?”有鼓励型的,如“你今日赛过昨天!”有指令型的,如“请你更正。”使用这种简洁的评价方式,就是想让这种无声的交流,发挥有声的效应,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优势得到顺利的迁移。
(三)改革批改作业的符号。教师批改作业一般来说,错的打“×”,对的打“√”。我觉得那个红色的“×”是学生永远都无法订正的“错”。学生每天做作业,面对以前那个“错”,会挫伤其积极性。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做错的题,我采取的是“——”这个符号或干脆不批改,用口头提示不打“√”的地方肯定有错,请及时找出错的原因并改正。订正时,学生可以擦除错处,不留痕迹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再让我批改一个“√”,并给他打上一百分。这样可以极大地保护潜能生的自尊心,同时,也可以帮助他树立信心:失败了可以重新再来,生活每天都是新的!这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总之,我们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数学分层测试卡》的作用!
(责编罗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