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论文主要基于笔者在支教期间对支教地英语困难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定量和定性分析了支教地高中英语困难生的成因。
【关键词】支教地英语困难生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105-01
1 引言
在重庆市巴南区的支教中学中,英语学习困难生是普遍存在的。在笔者支教期闻,每次考试仅有几个学生及格。面对学生的无助,授课教师的无奈,笔者对所教授的两个班的英语困难生(共100人)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帮助学生们发现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做到对症下药,让家长和社会能够重视英语的基础教育,最终达到提高英语学习成绩的目的。研究主要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问卷一共100分,有效收回96份,问卷问题及选项的设置也是受到与学生交谈、以及与其他教师交流的启发。
钟启泉教授在《差生心理与教育》一书中提到:差生的成因,有智力程度一类的素质因素;有兴趣、动机、习惯一类的人格因素;有学校、家庭、社会一类的因素;有视力、听力、疾病一类的身体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导致差生的总体因素?。
受到钟启泉教授的启发,又考虑到英语学习有困难并不能说明智力低下这一变量,所以笔者将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归纳为四类: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
2 高中英语困难生的成因分析
(1)自身的原因
据统计,支教地的英语困难生突出的特征是学习态度和习惯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困难生分为两类:一是想学但缺乏毅力的困难生;二是干脆不学自我放弃的困难生。首先,第一类困难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其次,这类困难生往往性格浮躁,面对学习中的困难缺乏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毅力与耐心,所以他们逐渐由学到学点儿,最后就干脆认为学也学不会,就不学了。因此,第二类英语学习困难生就出现了。
第二类困难生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他们混淆了“不会”和“不学”的概念。促使这类困难生放弃对英语的学习的原因不单单是学不会的问题,还有就是他们缺乏内在动力,最终导致放弃英语学习。学习的动力一方面来自自己,一方面来自家庭。学习困难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目标,或者对未来设定的目标过低,自然也就没有全力以赴的动力。而至于家庭的原因,我们后文会提到。
总之,不论是哪一种英语困难生,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英语基础差造成的。基础不仅仅包括知识点、单词以及语法的积累,还包括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和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最重要的还是端正的学习态度。
(2)学校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学校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班级学习气氛不浓郁。支教地的学校教室较小,班额较大,学生座位安排很密集,加上部分学生性格浮躁,很难长时闻集中精力,所以难免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况且青少年的自制力比较弱,很容易受环境影响,这样相互的负面影响,肯定是要影响班级整体的学习气氛的。
另外,由于班额较大,老师上课很难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再加上新课改之后,教材内容较多,知识也较深,虽然新课改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再加上教学进度的限定,使得老师很难对每个学生都做到因材施教,只能选择平衡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而更多关注中等及以上的学生。结果就使那些本来在英语学习中有困难的同学越学越没信心,越落越多,最后造成对英语学习有了阴影,认为英语是很难逾越的一道高墙。
除了班额较大和教材偏难的问题,支教学校的数学设施不完备是难免的。支教学校属于城镇高中,当地经济相对落后,政府对教育投资也是很有限的。
(3)家庭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因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类: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态度和家庭经济困难这两大因素。
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态度一种是对孩子期望过高,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这一类家长并没有考虑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而是一味的指责孩子成绩不理想。这很容易使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严重的甚至厌学;同时也会使得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灰心,从而影响孩子对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另外一种就是缺乏让孩子受教育的意识。支教地学生的家长受教育程度都不高,让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意识相对淡薄,对孩子的学习不太关心,久而久之造成一部分学生自我放弃。另外家长本身就不懂英语,所以也不能对孩子的英语学习进行正确的辅导。
另一个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因素是家庭经济困难因素。家庭经济困难,一方面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I另一方面影响着困难生继续读书的动力。访谈得知,这类困难生几乎都是农民工子女,他们继续读高中的目的就是想拿到高中毕业证,之后像父母那样去主城区打工挣钱。其中一部分困难生认为,父母没怎么读过书,却也能在大城市打拼挣钱满足生活需求。还有一小部分比较早熟的学生,他们一般都不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想早点儿出去打工,帮助父母分担家里的经济开支,不想看到父母那么辛苦。
总之,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因素对英语学习困难生,甚至是学习困难生的影响都是很值得思考的。
(4)社会因素
调查显示,支教地的人民对受教育的意识淡薄,对英语教育的意识相对更加淡薄,尤其体现在所在地区政府不重视英语基础教育。访谈得知,支教地的学生都是从初一才开始接触英语的。而几乎90%的英语困难生都是留守儿童,跟着老人生活,而老人对受教育以及正确教育孩子的意识非常淡薄。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必然从小就会忽视教育的重要性。
另外,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教育的基础,而这些都是应该从小开始培养的。对于这些基础薄弱的英语困难生而言,到了高中,英语学习容量非常大,知识较深,难免使得支教地的高中英语困难生现象非常普遍。而这一切都源于支教地的人民没能意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总之,对于重庆市巴南区支教高中英语困难生普遍存在这一问题,应该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学生本身,家长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争取能有效提高当地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
【关键词】支教地英语困难生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105-01
1 引言
在重庆市巴南区的支教中学中,英语学习困难生是普遍存在的。在笔者支教期闻,每次考试仅有几个学生及格。面对学生的无助,授课教师的无奈,笔者对所教授的两个班的英语困难生(共100人)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帮助学生们发现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做到对症下药,让家长和社会能够重视英语的基础教育,最终达到提高英语学习成绩的目的。研究主要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问卷一共100分,有效收回96份,问卷问题及选项的设置也是受到与学生交谈、以及与其他教师交流的启发。
钟启泉教授在《差生心理与教育》一书中提到:差生的成因,有智力程度一类的素质因素;有兴趣、动机、习惯一类的人格因素;有学校、家庭、社会一类的因素;有视力、听力、疾病一类的身体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导致差生的总体因素?。
受到钟启泉教授的启发,又考虑到英语学习有困难并不能说明智力低下这一变量,所以笔者将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归纳为四类: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
2 高中英语困难生的成因分析
(1)自身的原因
据统计,支教地的英语困难生突出的特征是学习态度和习惯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困难生分为两类:一是想学但缺乏毅力的困难生;二是干脆不学自我放弃的困难生。首先,第一类困难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其次,这类困难生往往性格浮躁,面对学习中的困难缺乏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毅力与耐心,所以他们逐渐由学到学点儿,最后就干脆认为学也学不会,就不学了。因此,第二类英语学习困难生就出现了。
第二类困难生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他们混淆了“不会”和“不学”的概念。促使这类困难生放弃对英语的学习的原因不单单是学不会的问题,还有就是他们缺乏内在动力,最终导致放弃英语学习。学习的动力一方面来自自己,一方面来自家庭。学习困难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目标,或者对未来设定的目标过低,自然也就没有全力以赴的动力。而至于家庭的原因,我们后文会提到。
总之,不论是哪一种英语困难生,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英语基础差造成的。基础不仅仅包括知识点、单词以及语法的积累,还包括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和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最重要的还是端正的学习态度。
(2)学校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学校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班级学习气氛不浓郁。支教地的学校教室较小,班额较大,学生座位安排很密集,加上部分学生性格浮躁,很难长时闻集中精力,所以难免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况且青少年的自制力比较弱,很容易受环境影响,这样相互的负面影响,肯定是要影响班级整体的学习气氛的。
另外,由于班额较大,老师上课很难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再加上新课改之后,教材内容较多,知识也较深,虽然新课改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再加上教学进度的限定,使得老师很难对每个学生都做到因材施教,只能选择平衡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而更多关注中等及以上的学生。结果就使那些本来在英语学习中有困难的同学越学越没信心,越落越多,最后造成对英语学习有了阴影,认为英语是很难逾越的一道高墙。
除了班额较大和教材偏难的问题,支教学校的数学设施不完备是难免的。支教学校属于城镇高中,当地经济相对落后,政府对教育投资也是很有限的。
(3)家庭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因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类: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态度和家庭经济困难这两大因素。
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态度一种是对孩子期望过高,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这一类家长并没有考虑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而是一味的指责孩子成绩不理想。这很容易使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严重的甚至厌学;同时也会使得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灰心,从而影响孩子对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另外一种就是缺乏让孩子受教育的意识。支教地学生的家长受教育程度都不高,让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意识相对淡薄,对孩子的学习不太关心,久而久之造成一部分学生自我放弃。另外家长本身就不懂英语,所以也不能对孩子的英语学习进行正确的辅导。
另一个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因素是家庭经济困难因素。家庭经济困难,一方面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I另一方面影响着困难生继续读书的动力。访谈得知,这类困难生几乎都是农民工子女,他们继续读高中的目的就是想拿到高中毕业证,之后像父母那样去主城区打工挣钱。其中一部分困难生认为,父母没怎么读过书,却也能在大城市打拼挣钱满足生活需求。还有一小部分比较早熟的学生,他们一般都不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想早点儿出去打工,帮助父母分担家里的经济开支,不想看到父母那么辛苦。
总之,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因素对英语学习困难生,甚至是学习困难生的影响都是很值得思考的。
(4)社会因素
调查显示,支教地的人民对受教育的意识淡薄,对英语教育的意识相对更加淡薄,尤其体现在所在地区政府不重视英语基础教育。访谈得知,支教地的学生都是从初一才开始接触英语的。而几乎90%的英语困难生都是留守儿童,跟着老人生活,而老人对受教育以及正确教育孩子的意识非常淡薄。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必然从小就会忽视教育的重要性。
另外,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教育的基础,而这些都是应该从小开始培养的。对于这些基础薄弱的英语困难生而言,到了高中,英语学习容量非常大,知识较深,难免使得支教地的高中英语困难生现象非常普遍。而这一切都源于支教地的人民没能意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总之,对于重庆市巴南区支教高中英语困难生普遍存在这一问题,应该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学生本身,家长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争取能有效提高当地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