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中最常用,最能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验过程的演示和参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对科学概念的认识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直观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注意力及科学探索精神。加强对学生生物实验基本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并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实验仪器。从而让学生由间接学习变为直接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更提高了生物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实验;生物教学;影响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大都比较抽象,几乎每节课都穿插实验,实验比例约占全部内容的百分之四十。目的就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
美国有位学者希尔伯曼曾这样说过:“我们所能学到的东西是所读的10%,所听的20%,所看的30%,视听结合能理解50%;与人探讨有70%的效果;亲身体验有80%的收获,给别人讲授后90%的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学习态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只有参与过才能体验实验的乐趣,享受胜利的果实,也才会对学习生物产生兴趣。
2、使学生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背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
3、使学生获得分享与合作的能力
生物实验课程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耐心指导。实验的具体实施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以有效促进学生对生物理论的消化与吸收。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古代人们就懂得团结协作的道理,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团结协作显得尤为重要,而实验教学有利于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有利于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任何一个实验都不是靠一个人来完成的,它需要好几个人乃至整个团队共同协作来完成的,这就需要各小组成员之间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4、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可见其重要性。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加强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生物规律的能力,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此,我们在进行实验时,可将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尽量再现实验设计过程。多让学生思考“实验为何如此设计?换种方法行不行?”以此来启发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运用
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为了能够增强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能力,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好实验准备工作。通过准备工作,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多。形成了和谐的师生关系,确保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并且,学生在开展实验准备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实验当中,提升自主思考能力。
2、重视操作步骤,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在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模仿能够更深入地掌握生物知识,对知识进行全面、深刻理解。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每一步操作,要确保每一步操作的准确性。
3、重视时效性的体验。初中阶段,学生的智力和动手能力正处于优势阶段,加上对新知的好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需要很好地利用初中阶段的优势。同样,初中学生具有超群的模仿能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指导相应的实验,并对相关到的生物学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就会很快接受并消化吸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预习实验内容,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进而熟悉实验步骤,使学生不仅会重复老师的步骤,而且通过举一反三,提高理解和实践能力。
4、重视学生的求实精神。科学活动要求人们从事各种物质创造活动时应该尊重科学原理,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运动。早在春秋时期,我国的大教育局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就已经告诉我们在知识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有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在实验中这一点尤为重要,这就需要生物教师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求实意识,这是最基本科学素养。
5、重视教师自身的实验素养。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的将教师的操作当作典型来模仿。因此教师在实验中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学生的榜样,所以教师除了在课本实验中加强实验技能之外,应该多做一些比较典型的、与自己科研有关的实验或参加各种培训班,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
6、重视学生的实验技能。随着我国新课标课改,提倡素质教育,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实验技能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包括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等。这是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所需的实用型人才所具备的素质。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实验项目进行仔细观察,并记录好实验数据,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分析思考实验现象、结果,重视最终的实验总结。
三、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由于对生物实验教学的认识不够充分,近几年,初中生物教材中虽然增加了许多的实验内容,但是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教师为了应对考试而教学,因此并未真正认识到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因此我认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等量性原则。等量性原则就是在实验中,通常会设置一个或多个变化的条件,其他条件相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观察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最后可以根据对照实验、重复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2、操作性原则。实验是在学生的基础知识上进行的,初中生物实验比较简单,实验材料比较常见,用时短已及现象明显。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具有可操作性,容易观察实验现象。如果课程设计的实验比较复杂、困难,学生无法理解以及操作,将不利于学生学习,实验也不具有实用性。
3、探索性原则。根据课改的要求,现在的初中生物教材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在生物课程中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教师在传授学生课本上的实验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更多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生物学科进行拓展性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積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探究能力。
4、科学性原则。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操作手法一定要规范,实验现象要非常明显,有利于学生学习。教师在做实验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熟练掌握各个实验环节,使实验具有科学性。
总体而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的实验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实验教学的优点在于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输注知识的方法转化为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实验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在教授初中生物时,为提高教学质量,将实验教学法引入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崔亚萍.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6.23.142.
[2]蔡红英.例析应用生物学开展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16(11):64-67.
关键词:实验;生物教学;影响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大都比较抽象,几乎每节课都穿插实验,实验比例约占全部内容的百分之四十。目的就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
美国有位学者希尔伯曼曾这样说过:“我们所能学到的东西是所读的10%,所听的20%,所看的30%,视听结合能理解50%;与人探讨有70%的效果;亲身体验有80%的收获,给别人讲授后90%的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学习态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只有参与过才能体验实验的乐趣,享受胜利的果实,也才会对学习生物产生兴趣。
2、使学生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背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
3、使学生获得分享与合作的能力
生物实验课程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耐心指导。实验的具体实施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以有效促进学生对生物理论的消化与吸收。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古代人们就懂得团结协作的道理,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团结协作显得尤为重要,而实验教学有利于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有利于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任何一个实验都不是靠一个人来完成的,它需要好几个人乃至整个团队共同协作来完成的,这就需要各小组成员之间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4、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可见其重要性。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加强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生物规律的能力,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此,我们在进行实验时,可将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尽量再现实验设计过程。多让学生思考“实验为何如此设计?换种方法行不行?”以此来启发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运用
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为了能够增强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能力,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好实验准备工作。通过准备工作,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多。形成了和谐的师生关系,确保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并且,学生在开展实验准备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实验当中,提升自主思考能力。
2、重视操作步骤,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在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模仿能够更深入地掌握生物知识,对知识进行全面、深刻理解。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每一步操作,要确保每一步操作的准确性。
3、重视时效性的体验。初中阶段,学生的智力和动手能力正处于优势阶段,加上对新知的好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需要很好地利用初中阶段的优势。同样,初中学生具有超群的模仿能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指导相应的实验,并对相关到的生物学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就会很快接受并消化吸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预习实验内容,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进而熟悉实验步骤,使学生不仅会重复老师的步骤,而且通过举一反三,提高理解和实践能力。
4、重视学生的求实精神。科学活动要求人们从事各种物质创造活动时应该尊重科学原理,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运动。早在春秋时期,我国的大教育局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就已经告诉我们在知识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有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在实验中这一点尤为重要,这就需要生物教师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求实意识,这是最基本科学素养。
5、重视教师自身的实验素养。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的将教师的操作当作典型来模仿。因此教师在实验中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学生的榜样,所以教师除了在课本实验中加强实验技能之外,应该多做一些比较典型的、与自己科研有关的实验或参加各种培训班,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
6、重视学生的实验技能。随着我国新课标课改,提倡素质教育,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实验技能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包括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等。这是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所需的实用型人才所具备的素质。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实验项目进行仔细观察,并记录好实验数据,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分析思考实验现象、结果,重视最终的实验总结。
三、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由于对生物实验教学的认识不够充分,近几年,初中生物教材中虽然增加了许多的实验内容,但是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教师为了应对考试而教学,因此并未真正认识到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因此我认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等量性原则。等量性原则就是在实验中,通常会设置一个或多个变化的条件,其他条件相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观察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最后可以根据对照实验、重复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2、操作性原则。实验是在学生的基础知识上进行的,初中生物实验比较简单,实验材料比较常见,用时短已及现象明显。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具有可操作性,容易观察实验现象。如果课程设计的实验比较复杂、困难,学生无法理解以及操作,将不利于学生学习,实验也不具有实用性。
3、探索性原则。根据课改的要求,现在的初中生物教材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在生物课程中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教师在传授学生课本上的实验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更多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生物学科进行拓展性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積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探究能力。
4、科学性原则。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操作手法一定要规范,实验现象要非常明显,有利于学生学习。教师在做实验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熟练掌握各个实验环节,使实验具有科学性。
总体而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的实验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实验教学的优点在于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输注知识的方法转化为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实验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在教授初中生物时,为提高教学质量,将实验教学法引入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崔亚萍.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6.23.142.
[2]蔡红英.例析应用生物学开展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16(11):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