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角三角形》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本文就如何对直角三角形性质进行探究展开教学实践与思考。
1教材分析
1.1教学目标分析
1.1.1进一步认识直角三角形,会用符号和字母表示直角三角形;
1.1.2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1.3会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图形的论证、计算等问题。
1.2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究。
教学难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性质的推导过程。
2教学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由回顾思考、探求新知、例题选讲、课堂练习、自主小结5个环节构成.在这5个环节内融合了4个教学策略有序进行。
2.1回顾思考
运用教学策略1:从特殊与一般的相互转化中展现学习主题。
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大家对等腰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从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出发,研究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对另一类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进行研究,类比于等腰三角形,我们也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设计意图:这一章的内容我们已经学了大半部分,及时回顾所学内容,类比出直角三角形的研究方向,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师:什么是直角三角形?给直角三角形下个定义。
生: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师:这是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定义是图形的第一种判定方法。直角是用Rt△,直角三角形ABC怎么表示呢?
生:Rt△ABC
2.2探究新知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接下来我们要研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了,性质一般从哪些要素入手?
生:角、边、特殊线段
2.2.1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1
问题1: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有什么数量关系?
生: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师:为什么呢?能不能证明一下?
例1:已知,在Rt△ABC,∠C=90°,求证:∠A ∠B=90°.
证明:在△ABC中,∠A ∠B ∠C=180°(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C=90°(已知)
∴∠A ∠B=180°-∠C=90°
则∠A ∠B=90°
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几何语言表示为:∵∠C=90°,
∴∠A ∠B=90°(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练一练:如图,Rt△ABC中,AC⊥BC,CD⊥AB交AB于点D,请找出全部互余的角。
2.2.2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2
通过课堂实践及课后反思,经历探究,笔者终于发现有更好的引入方式——从分割三角形得到性质,运用教学策略2:从图形的动态变化中概括图形的不变性。教学策略3:展示图形的分割,用图形语言揭示联系、转化。
人类是从感性到理性、特殊到一般来认识世界的。在课堂,我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方式,通过回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抛出问题“一般的直角三角形能不能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并给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空间,运用同一法去尝试证明结论的正确性.通过灵巧地安排“合作学习”任务,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发现过程,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2.3应用新知
运用教学策略3:精选、精讲、精析,发挥例题的多重功能.例3主要是性质定理2的简单运用,同时给出了证明的规范步骤。
例2:一名滑雪运动员沿着倾斜角为30°的斜坡,从斜坡顶A滑至斜坡底B.已知AB=200m,问这名滑雪运動员的高度下降了米。
例3:直角三角形ADB和直角三角形ACB在AB同侧,已知AD⊥BD,AC⊥BC,E为AB的中点.试判断DE与CE是否相等,并给出证明.
2.4课堂练习
变式是定理2的拓展,把定理2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结合在一起。
变式:在例3的条件下,F是DC的中点,求证EF⊥CD。
2.5自主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一、定义
二、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数学思想方法:从一般到特殊,转化思想,分类讨论。
3教学反思
①本节课的主线在于整堂课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去探索开放式的问题,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学会用已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中,通过互相补充,不断完善。②本节课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发展,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教会了学生学数学的新方法和技能。③不足之处在于时间上有点紧张,教师在引导时候该收的时候要收。
1教材分析
1.1教学目标分析
1.1.1进一步认识直角三角形,会用符号和字母表示直角三角形;
1.1.2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1.3会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图形的论证、计算等问题。
1.2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究。
教学难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性质的推导过程。
2教学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由回顾思考、探求新知、例题选讲、课堂练习、自主小结5个环节构成.在这5个环节内融合了4个教学策略有序进行。
2.1回顾思考
运用教学策略1:从特殊与一般的相互转化中展现学习主题。
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大家对等腰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从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出发,研究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对另一类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进行研究,类比于等腰三角形,我们也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设计意图:这一章的内容我们已经学了大半部分,及时回顾所学内容,类比出直角三角形的研究方向,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师:什么是直角三角形?给直角三角形下个定义。
生: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师:这是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定义是图形的第一种判定方法。直角是用Rt△,直角三角形ABC怎么表示呢?
生:Rt△ABC
2.2探究新知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接下来我们要研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了,性质一般从哪些要素入手?
生:角、边、特殊线段
2.2.1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1
问题1: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有什么数量关系?
生: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师:为什么呢?能不能证明一下?
例1:已知,在Rt△ABC,∠C=90°,求证:∠A ∠B=90°.
证明:在△ABC中,∠A ∠B ∠C=180°(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C=90°(已知)
∴∠A ∠B=180°-∠C=90°
则∠A ∠B=90°
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几何语言表示为:∵∠C=90°,
∴∠A ∠B=90°(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练一练:如图,Rt△ABC中,AC⊥BC,CD⊥AB交AB于点D,请找出全部互余的角。
2.2.2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2
通过课堂实践及课后反思,经历探究,笔者终于发现有更好的引入方式——从分割三角形得到性质,运用教学策略2:从图形的动态变化中概括图形的不变性。教学策略3:展示图形的分割,用图形语言揭示联系、转化。
人类是从感性到理性、特殊到一般来认识世界的。在课堂,我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方式,通过回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抛出问题“一般的直角三角形能不能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并给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空间,运用同一法去尝试证明结论的正确性.通过灵巧地安排“合作学习”任务,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发现过程,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2.3应用新知
运用教学策略3:精选、精讲、精析,发挥例题的多重功能.例3主要是性质定理2的简单运用,同时给出了证明的规范步骤。
例2:一名滑雪运动员沿着倾斜角为30°的斜坡,从斜坡顶A滑至斜坡底B.已知AB=200m,问这名滑雪运動员的高度下降了米。
例3:直角三角形ADB和直角三角形ACB在AB同侧,已知AD⊥BD,AC⊥BC,E为AB的中点.试判断DE与CE是否相等,并给出证明.
2.4课堂练习
变式是定理2的拓展,把定理2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结合在一起。
变式:在例3的条件下,F是DC的中点,求证EF⊥CD。
2.5自主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一、定义
二、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数学思想方法:从一般到特殊,转化思想,分类讨论。
3教学反思
①本节课的主线在于整堂课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去探索开放式的问题,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学会用已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中,通过互相补充,不断完善。②本节课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发展,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教会了学生学数学的新方法和技能。③不足之处在于时间上有点紧张,教师在引导时候该收的时候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