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离职公共基础课“核心+拓展”的课程建设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x1978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教学实际出发,重新审视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基本性质,认为该门课程具备“应试”、“基础”、“就业”三者合一的特点,提出了“打基础、启兴趣、助求学、为就业”的课程定位,以此为理念,按照“立足一个核心,拓展一批项目”的模式进行课程建设。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
  
  一、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基本特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从计算机学科知识领域讲,其授课内容比较简单;但从其作为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角度看,从高职的培养目标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承担的任务并不简单。为此,有必要重新认识其定位。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应试”任务
  通过计算机(广西)一级联考,是对每一位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基本要求,也是最低要求。《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广西考区)一级考试大纲(2009年8月修订)》认为,通过一级联考意味着“该考生已掌握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备了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发布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继课程的基础和条件”。因此提高考生的联考通过率是衡量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成效的最基本的指标。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基础”特点
  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当成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一个目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重在“打基础”。这是—个隐性教学效果,不易被学生感受和发现,从而影响了学生求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挖掘基础课的显性教学效果,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就业”导向
  计算机应用基础除了“应试”和“基础”两个层面的任务之外,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核心目标,那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在高职求学、毕业求职和就业适应三个阶段所需要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目前的实际是,联考中较高的通过率并没有体现在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竞争力上。由于计算机基础课只开设在新生第一年,缺乏持续的学习与巩固机制,许多学生在毕业前就已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技能遗忘殆尽。毕业生本已具备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却未能体现在其就业竞争力上。因此延伸计算机课程的影响力,形成学习、持续学习、再提升的机制,巩固已有的教学成效,也应该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需要突破的关键问题。
  
  二、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设计
  
  (一)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定位
  对应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三个特点,可以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基本定位概括为:“打基础、启兴趣、助求学、为就业”。打基础,即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通过一级联考。启兴趣,即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为选修课做前期引导。助求学,即与专业对接,将计算机与专业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为就业,即与就业需求对接,将企业或行业中的真实案例与要求作为教学元素。
  根据这个定位,该课程的内容体系与实施方式,都必须进行改革。为了能够切实体现上述定位,我们设计了“立足一个核心,拓展一批项目”的课程建设模式。“立足一个核心”,是指进行课程内容改革,加强课堂这个主渠道的建设;“拓展一批项目”,是指在课程实施上,将课内课外的资源整合起来,有效达成上述课程目标。
  
  (二)“立足一个核心”——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开发
  1.课程的框架结构。
  在课程内容这个“核心”上,我们主要以计算机一级联考大纲为基础,以专业求学需要和求职就业需求为导向,重新构建、序化教学内容及编排方式,具体如图1:
  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形成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全案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模式。在课程内容的改革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案例的选取,即选取什么样的案例,以及每个案例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首先将考试大纲规定的八大考试内容整合为四个知识技能模块,即计算机操作基础、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基础、网络技术基础、办公自动化硬件应用基础。并根据这四个模块,我们明确了涉及计算机基础应用的五个层次,即选购计算机、管理与维护计算机、单机条件下使用计算机、网络条件下使用计算机和使用计算机关联设备。
  然后,我们根据四大知识技能模块和五个使用层次的两个标准,从学校求学和职场工作两个环境中选取若干个计算机操作的应用案例作为教学内容。
  最后再对具体知识与技能点的难度与强度在各案例中进行分解和设计。
  改革后,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编排充分体现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而课程定位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表现在:
  第一,“打基础”的标准是通过一级联考。教学案例中的知识与技能点全部从考试大纲而来,并全部覆盖,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操作内容是可以适应联考要求的。
  第二,“助求学”主要体现在一年级学习的计算机课程可以为学生在未来两年或更长时间内,在其它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提供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支持。而我们的教学选取了如成绩表制作、电子报刊制作、项目演示汇报等案例,可以帮助同学将Word、Excel、PowerPoint几个常用软件应用于专业求学过程中。
  第三,“启兴趣”主要体现在案例的典型性、基础性和拓展性上。案例的典型性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学习本课程的直接作用与价值;案例的基础性让学生感到难度适中,避免学习的畏难情绪,建立学习自信心;案例的拓展性主要是对超出考试大纲、但未来在求学和职场中应用比较普遍的内容进行一定的介绍,让学生感到仍有拓展空间,应该继续通过其它学习渠道去实现,如选修课,从而启发学习的兴趣。
  如对画图工作的操作与合作,由于画图工具仅能做最基本的图形编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感觉到功能不足,这样有助于引导学生未来选修如Photoshop这样的课程。如电子报刊制作案例中,涉及到插入图片、艺术字、页眉页脚、格式编排等多项操作,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较大,学生常常为了追求想要达到的呈现效果,而对功能的深度应用产生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促就业”主要体现在案例与实践结合的紧密度上,也是案例内容典型性和普遍性的体现。促进就业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可以帮助学生适应在求职过程和职场试用期间的工作。教学案例中安排了如求职简历制作、网络求职、会议组织等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去提前准备自己的应聘材料、通过网络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与联系等。教师既是在讲解计算机操作知识,也是在讲解基本的求职过程与方法。
  而在编排顺序上,考虑知识技能学习过程的规律和学生的学习感受。按照计算机使用的五个层次来编排实践案例模块的组织顺序,从自己动手采购、安装维护,到单机操作,再到基于网络条件下的操作等等,学习者感受到的是螺旋向上的、梯级成长式的学习过程。
  2.课程内容的设计体例。
  在具体的内容设计上,我们采用了“双线交缠、主辅结合、案 例补充”的立体呈现方式。首先,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做成了“主教材+辅教材”的“双线”交缠的形式,形成内容的主辅、明暗层次,如图2:
  主内容(主教材)针对一年级联考,安排的内容是“4+1”的联考模块内容,体现了“应试”的特点和“打基础”的定位。辅内容(辅教材)则针对的是二、三年级的学习,安排的内容是数据库、多媒体、计算机硬件设备等,还特意针对三年级学生的求职就业制作了实训练习,以体现“助求学”、“为就业”的设想。
  其次,我们以案例、任务为引领,带动课程内容依次展开。
  第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还增加了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基础课要为专业课服务的思想。
  各种案例组织结构如图3所示:
  
  (三)“拓展一批项目”——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延伸
  所谓“拓展项目”主要是指以培训学生综合信息处理能力和数字应用能力为目标,开设一系列选修课程和相关活动。拓展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延伸课程(即前面所言的“核心”)的影响力。
  1.计算机基础课程需要延伸课程的有效影响力。
  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影响力由1年延伸至3年,真正全程关注学生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特别是针对就业的应用。这需要根据学生3年高职求学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目标而设定。如图4所示。
  2.实现延伸计算机基础课程影响力的方法可以有两种,即组织技能比赛、开设选修课程。
  技能比赛是课程影响力另一种形式的延伸,以赛促学,而引入等级证书的评定则可以在提高学生参加比赛的积极性的同时,通过证书评定实实在在地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如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比赛,比赛附加了计算机操作员中级证书评审。还可以举办演示文稿制作比赛、网站制作比赛等。
  选修课是学生学习兴趣点得以实现的最直接且有效的渠道。而计算机应用方向的选修课的开设,需要改变过去修选课由教师个人决定为主的开课模式,将修选课的开设内容、任课教师与学生三年的计算机课程学习过程结合起来统筹。
  两年来,我院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直接在联考成绩、专业求学等各个环节中得以体现,成效明显。事实证明,“立足一个核心,拓展一批项目”的课程建设模式,极大提高了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突出。
  
  参考文献:
  [1]张新,杨敏,浅谈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硅谷,2010(5)
  [2]何婧,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0(2)
  [3]宁正元,钟一文,陈琼,林大辉,计算机基础课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7(22)
其他文献
【摘要】 高职高专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出现困境的原因既有内在课程因素,也有外在现实因素。对此,需要进行辩证的思考,在吸收借鉴本科院校教改成果时应有的放矢,正确处理好职业与素养、精简与扩充、诗性与理性、图像与文字、授话与对话等关系。  【关键词】 高职高专理论教学困境对策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C).2011.07.005    众所周知,基础理论
期刊
[摘要]针对我国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模式手段创新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推动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核心价值观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08.004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当前形势下,旗帜鲜明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
期刊
我区选手在全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再创佳绩    本刊讯在近日闭幕的2011年全國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我区选手再创佳绩。其中,中职组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44项,获奖率75%,高出全國平均获奖率15个百分点;高职组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在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中,学生作品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5项;在学生民族才艺展中,获金奖3项,银奖2项,铜奖3项;广西教
期刊
广西:紧缺家居装修设计人才    随着人们对家居装潢的热情越来越高及企业对公司广告形象越来越重视,主导家居装潢风格的室内设计师和广告设计人员越发成为紧缺人才,CAD绘图、平面设计师、设计师等人才都有很大缺口。  很多公司以月薪2600元+行政提成的高薪,仍然没招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时下正是装修的旺季,接到装修订单却找不到设计人员来工作。  来源:  《当代生活报》    南宁一东盟经济开发区人才需求
期刊
校企合作体现了职业教育与行业紧密联系的教育特色,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最实用高效的办法。职业院校的学生入厂顶岗实习,可以早一点熟悉工作环境,习得今后赖以生存的劳动技能,并获得一些报酬以“半工半读”。企业则可以在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物色中意的未来工人,并省去从社会招聘工人和岗前培训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因此,工学结合的制度设计对学生、企业、学校应该说都是利莫大焉。  然而,事情并不尽如人意。今年年初以来,
期刊
[摘要]高职英语教学实施形成性评价具有必要性,可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应用形成性评价。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高职英语教学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08.035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迅速,这对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高职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高职英语如何体现“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这一目标,
期刊
[摘要]教研室是高校教学科研机构的基本单位,教学型大学应选择“以教导研、以研促教”的发展模式,应以教研室建设推进课程建设,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整体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质量与特色的关系、批判与建构的关系。  [关键词]教研室建设 课程建设关系协调 科学发展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08.019    一、对教研室建设应有内容的思考
期刊
摘要:专业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分析专业建设思路的基础上,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实例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专业建设的具体方案,从而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提供范例。  关键词:专业建设;工作过程导向项目化集中教学    高职教育经历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蓬勃发展的态势,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为推动高职教育规范化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其率先推行的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历经论证、试点、总结、实践等阶段,已得到广
期刊
摘要:针对职业教育升学立交桥构建情况,对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师生抽样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升学立交桥    为了解广西职业教育升学立交桥构建情况,笔者对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65名教师和250名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
期刊
本刊讯日前,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自治区将于今年6月组织对各市职业教育攻坚工作进行评估验收。  通知指出,评估验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职业教育攻坚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继我区实现“两基”目标之后教育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评估验收工作是对各市、县政府3年攻坚工作的全面检验和总体评价。第二,对各市评估验收的结论是自治区评选表彰先进的主要依据和基础,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