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我国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模式手段创新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推动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核心价值观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08.004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当前形势下,旗帜鲜明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倡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促进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校园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对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战略思维
相对于职业教育较发达的国家,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直接升格而成,绝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或多或少带有中专时的烙印。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仅教育方式和方法落后,而且不重视相关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安排,对核心价值观教育明显缺乏紧迫感。随着新形势对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维,构建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大意义必须有一个全面的更高的认识。纵观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工作中片面强调高职的职业技能培养特色,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清,缺乏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片面强调技能培养,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对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针对性不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出台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这种进步是不平衡的,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得到更多的重视,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这些工作在针对性方面明显欠缺。主要表现为:对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不够,对学生发展特点的研究还存在相当多的空白,对他们的思想实际缺乏细致了解,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生思想实际脱节;教师教学习惯于老形式,沿袭过去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不能根据高职发展的新特点和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及时扩充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种种不足都大大制约了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教育方式方法不灵活,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互补不畅
我们的教育者往往重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明确无误,但往往忽视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即通过间接、隐蔽的方式,通过教育者自身人格魅力的感召、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信息传媒的导示等方法,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间获得某种思想和经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目标和过程的隐蔽性、教育手段的非强制性、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教育者接受的无意识性等特点,更大程度上消除了受教育者的心理障碍,弥补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然而,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对显性教育过于依赖而缺乏创新精神,习惯于传统的套路,教师在课堂上的灌输和课后的说教还是主要途径。不能把思想、观念、道德等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形式融入有形载体之中,這是当前我们的教育者面临的共同挑战。
(四)重理论知识的书面考核,轻德行评定
在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效果的评估上,我们一般只采取与其他专业课程考核一样的方法,即采用书面答卷的方法。这种方法只注重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情况的检查,而难以评价学生的品行。高职学生工作部门对学生进行的综合测评体系中包含有德育的内容,但实际操作中却往往把学生在课余活动中比赛获奖的情况作为衡量其德育水平的主要指标,难以真正把握学生实际的道德水平。在对教师的评价上,重学术成果,轻育人成效。权威部门对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评价,也与对其他学科专业教师的评价一样毫无二致,即仅仅把教师上课的课时数和学术成果的数量、质量作为其评聘职称的主要依据,而对教师的育人能力、育人劳动和育人成效则忽略不计。
二、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国广泛而深刻的改革正在进行中,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在中国经久不衰,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伟业能否实现,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环境,也面临严峻挑战。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各大院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是高职教育得以存在和高职院校得以发展的关键。高职院校办学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有力支撑,离开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向,高职教育就会迷失方向。我们一定要努力构建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兼容并包,形成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信念和道德规范,才能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高职院校未来更好的发展。
(二)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首先是高职院校党委必须加强领导,真正体现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组织、督促、检查的职能和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并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真正发挥以人为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结合各自院校具体情况将其列入议事日程专门部署,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教各部门齐抓共管。其次是发挥好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授和教育中,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职责,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内容,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三进”工作中真正抓出实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据学生思想的制高点。同时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体现到各课程领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所强调的“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充分发挥实际工作中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使核心价值观能够贯穿到各教育环节,使其深入人心,真正为大学生所领会认同,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在一如既往地挖掘、巩固、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还要发挥出 党、团、协会组织的作用。党、团、协会的教育工作和学习活动要坚持连贯性,教育内容要与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结合,遵循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日常教育培养工作中要细致入微,多引导多督促,对学生身心状况要深入了解,注重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协会在组织集体学习活动时重在人格塑造,重在素质培育,重在心智启发。
(三)创新传统价值观教育工作的模式和手段
我国高校的价值观教育历来偏重于课堂上的理论灌输,这当然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在多元文化盛行的当今社会,这种单一单向的模式已经远不能满足学生需要了,它难以调动起大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高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要传授价值体系理论本身,更要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和价值评价能力。而学生价值判断能力和价值评价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单凭灌输就能够达到的,它必须融合到校内外的各种相关活动之中,落实到学生的行为选择上。
综合长期以来的成功教育理论和经验,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模式。第一,情境教育模式。根据教育内容和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典型场景,使学生在典范的激励下,在感同身受中接受教育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第二,案例教育模式。利用能够体现一定的价值冲突的案例组织课堂教学,通过大学生自我甄别,从而使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内化。第三,双向互动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研讨,达到教学相长,实现教育目标。第四,比较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具体价值观教育问题,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此外,现代传播工具与手段也是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不可或缺的。通过网站、论坛、博客、QQ、E-mail、手机短信平台等多种形式,扩大正面信息的覆盖面,逐步完善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系统,实现引导与服务、监督与管理、网上与网下的互动互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时效性。
(四)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体系
把核心价值观教育列为评估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对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之后引起的思想和行为变化的动态评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正蓬勃发展的今天,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有不少人仍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虚的、泛的、次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工作相脱节的现象屡屡出现,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评估,忽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专项教育教学评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法論,只有建立并完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体系,并严格按照程序开展有效的评估,才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步入正轨,也才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进”工作提供坚实的环境保障,使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政治教育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实可鉴的常规工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赢得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责编 黄鸿业
[关键词]高职核心价值观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08.004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当前形势下,旗帜鲜明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倡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促进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校园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对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战略思维
相对于职业教育较发达的国家,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直接升格而成,绝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或多或少带有中专时的烙印。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仅教育方式和方法落后,而且不重视相关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安排,对核心价值观教育明显缺乏紧迫感。随着新形势对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维,构建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大意义必须有一个全面的更高的认识。纵观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工作中片面强调高职的职业技能培养特色,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清,缺乏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片面强调技能培养,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对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针对性不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出台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这种进步是不平衡的,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得到更多的重视,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这些工作在针对性方面明显欠缺。主要表现为:对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不够,对学生发展特点的研究还存在相当多的空白,对他们的思想实际缺乏细致了解,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生思想实际脱节;教师教学习惯于老形式,沿袭过去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不能根据高职发展的新特点和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及时扩充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种种不足都大大制约了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教育方式方法不灵活,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互补不畅
我们的教育者往往重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明确无误,但往往忽视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即通过间接、隐蔽的方式,通过教育者自身人格魅力的感召、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信息传媒的导示等方法,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间获得某种思想和经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目标和过程的隐蔽性、教育手段的非强制性、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教育者接受的无意识性等特点,更大程度上消除了受教育者的心理障碍,弥补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然而,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对显性教育过于依赖而缺乏创新精神,习惯于传统的套路,教师在课堂上的灌输和课后的说教还是主要途径。不能把思想、观念、道德等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形式融入有形载体之中,這是当前我们的教育者面临的共同挑战。
(四)重理论知识的书面考核,轻德行评定
在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效果的评估上,我们一般只采取与其他专业课程考核一样的方法,即采用书面答卷的方法。这种方法只注重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情况的检查,而难以评价学生的品行。高职学生工作部门对学生进行的综合测评体系中包含有德育的内容,但实际操作中却往往把学生在课余活动中比赛获奖的情况作为衡量其德育水平的主要指标,难以真正把握学生实际的道德水平。在对教师的评价上,重学术成果,轻育人成效。权威部门对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评价,也与对其他学科专业教师的评价一样毫无二致,即仅仅把教师上课的课时数和学术成果的数量、质量作为其评聘职称的主要依据,而对教师的育人能力、育人劳动和育人成效则忽略不计。
二、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国广泛而深刻的改革正在进行中,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在中国经久不衰,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伟业能否实现,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环境,也面临严峻挑战。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各大院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是高职教育得以存在和高职院校得以发展的关键。高职院校办学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有力支撑,离开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向,高职教育就会迷失方向。我们一定要努力构建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兼容并包,形成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信念和道德规范,才能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高职院校未来更好的发展。
(二)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首先是高职院校党委必须加强领导,真正体现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组织、督促、检查的职能和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并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真正发挥以人为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结合各自院校具体情况将其列入议事日程专门部署,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教各部门齐抓共管。其次是发挥好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授和教育中,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职责,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内容,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三进”工作中真正抓出实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据学生思想的制高点。同时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体现到各课程领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所强调的“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充分发挥实际工作中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使核心价值观能够贯穿到各教育环节,使其深入人心,真正为大学生所领会认同,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在一如既往地挖掘、巩固、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还要发挥出 党、团、协会组织的作用。党、团、协会的教育工作和学习活动要坚持连贯性,教育内容要与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结合,遵循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日常教育培养工作中要细致入微,多引导多督促,对学生身心状况要深入了解,注重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协会在组织集体学习活动时重在人格塑造,重在素质培育,重在心智启发。
(三)创新传统价值观教育工作的模式和手段
我国高校的价值观教育历来偏重于课堂上的理论灌输,这当然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在多元文化盛行的当今社会,这种单一单向的模式已经远不能满足学生需要了,它难以调动起大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高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要传授价值体系理论本身,更要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和价值评价能力。而学生价值判断能力和价值评价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单凭灌输就能够达到的,它必须融合到校内外的各种相关活动之中,落实到学生的行为选择上。
综合长期以来的成功教育理论和经验,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模式。第一,情境教育模式。根据教育内容和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典型场景,使学生在典范的激励下,在感同身受中接受教育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第二,案例教育模式。利用能够体现一定的价值冲突的案例组织课堂教学,通过大学生自我甄别,从而使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内化。第三,双向互动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研讨,达到教学相长,实现教育目标。第四,比较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具体价值观教育问题,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此外,现代传播工具与手段也是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不可或缺的。通过网站、论坛、博客、QQ、E-mail、手机短信平台等多种形式,扩大正面信息的覆盖面,逐步完善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系统,实现引导与服务、监督与管理、网上与网下的互动互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时效性。
(四)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体系
把核心价值观教育列为评估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对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之后引起的思想和行为变化的动态评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正蓬勃发展的今天,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有不少人仍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虚的、泛的、次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工作相脱节的现象屡屡出现,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评估,忽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专项教育教学评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法論,只有建立并完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体系,并严格按照程序开展有效的评估,才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步入正轨,也才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进”工作提供坚实的环境保障,使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政治教育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实可鉴的常规工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赢得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责编 黄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