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你是谁,都会感受到美好

来源 :上海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la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瓦赫坦戈夫剧院《叶甫盖尼·奥涅金》观后
  在乌镇待了三天,我有两天晚上都贡献给了至今最爱的一部戏——瓦赫坦格夫剧院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感受得从第一天等待开场的那个下午说起。乌镇是个有意思的地方,水上的一个小镇子,又古朴又现代,戏剧节的日子里云集了众多做戏、爱戏之人。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情景:一张桌子本来坐着两个朋友喝咖啡聊聊天,然后有一个路过的朋友和其中一个相熟,就加了一把凳子,然后随便哪个人接了一个电话,接着就又来了一个伙伴,也许未曾见过也许几次错过,总之这一桌就越聚越多,聊一聊总有交集,这交集必然缘起于戏剧。那天亦是如此。大家各自聊着头一天晚上的观戏感受,溢美之词我们都输给了那个看了《叶甫盖尼·奥涅金》首演的姑娘,她简直被征服了,无论我们几次岔开话题她都无法停止对这出戏的赞誉,我甚至表达了自己的担心,会不会因为她的描述而期望过高最终失望,她温柔地摇摇头把手放在心口告诉我:这是一出任你是谁,都会看懂、都会感受到美好的戏。
  也许是出于对俄罗斯戏剧的偏爱,也许是对图米纳斯导演的期待,也许只是单纯的对剧场的崇拜,总之在场灯熄了、音乐响起、大幕在幽暗的面光里徐徐拉开的时候,我就被一种无形的力量震撼了,一股暖流由心底生发。舞台极其干净,灯光很冷峻,色调也是单纯的。作为歌队整体出现的女孩子们,在芭蕾舞的基本韵律中传达着时光的流逝,转而又变成拉林一家的邻居,和塔季扬娜一样的镇子上的小女孩们,青春、乖巧又羞涩。拉林先生的离世,导演只是举重若轻地让象征死亡的黑色舞娘来到他的身边,所有的亲朋好友如静止的画面一样默默哭泣,拉林先生从疑惑到慢慢接受,最后和亲友依依作别跟着黑色舞娘下场,没有哭天喊地、没有痛彻心扉。然而我忽然就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开始的和结束的其实终究是一段段关系。
  亲爱的塔季扬娜也是,她对贵族青年奥涅金一见钟情,那场拉着单人的铁床跑出来的戏,肯定唤起了在场所有女人对青涩爱情的记忆。那么冲动、兴奋、纠结,那个白色的软软的枕头,在她的怀里、在她的胸口、在她脸旁,让她辗转反侧。她说:“奶妈,我有点儿闷,你打开窗吧,我睡不着。”只有最纯洁、没有受过伤害、对爱情存有向往的姑娘才配受这样幸福的折磨,她躺在奶妈怀里,荷尔蒙甚至让她无法控制自己的肢体,显得那么僵直不顺从。她多想听听过来人对爱情的赞美,然而没有,过来人记忆里的爱情都已褪去了顏色,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生命的力量让她拖着铁床和床上的奶妈满场飞奔大喊着“奶妈,我恋爱啦”,这就是世间最美丽的宣言!
  实在是对导演的处理钦佩到了极致,也一度无法组织合适的语言表达对剧中女演员的喜爱之情。高寒地带的俄罗斯啊,是冰雪和伏特加赋予了你们这么具有渗透力的艺术才华吗?年轻的奥涅金因为不甘心小镇单调的生活,也不愿意因为一棵树木而放弃整片森林,他理由充分无懈可击地拒绝了美丽而善良的塔季扬娜。塔季扬娜命名日那天,所有的人都在小心翼翼地祝福她,为她歌唱、为她舞蹈,所有人都在与她一起等待着奥涅金……然而他们等来的却是青年奥涅金任性的恶作剧,他挑逗了妹妹奥尔加,在塔季扬娜和连斯基面前。于是那个曾经风流倜傥的连斯基——奥涅金的好朋友,和他一起站上了决斗台。连斯基赤裸着上身跪在决斗台上,在纷飞的大雪中耗尽了身体里最后一点点温度,木头爬犁在冰天雪地里拉走的不仅仅是年轻的连斯基,还有属于奥尼金和这个小镇的一切。
  坐上马车去到遥远的莫斯科,是告别青春和爱情唯一的办法,塔季扬娜一次次地奔跑到台前,她大声地和故乡作别,再见了高山、再见了小河、再见了我的青春、再见了我的自由!她接受了年长的丈夫,那一口一口的蜂蜜,那么认认真真地品味着。也许这才是真实的、生活的滋味。塔季扬娜终于披上了新娘的头纱。当天空降下来那些秋千时,我们多思念和它们有着同样花纹和质地的小铁床,再见了,塔季扬娜。奥涅金再次见到她时,甚至都不敢确定,这是那个曾经被他拒绝而痛苦不已的好姑娘吗?为什么她的眼神如此冷静和安宁。可是我明明看到,那些吊起秋千的绳索被拧成了麻花,它们徐徐升起,松开了……又拧起来……所以,当奥涅金再一次乞求塔季扬娜的原谅让他重新爱她时,塔季扬娜说“我宁愿你没有说过今天这些话,我宁愿你还是那个义正严辞拒绝我的男人,我也不愿我曾经爱过的男人因为我有了高贵的身份而拜倒在我的裙下”。那个象征死亡的黑色舞娘,也终于倒在了舞台的中央。舞台底幕的那个扭曲的镜面中,再一次映出了不真实的当下。
  当年轻的塔季扬娜拥抱着她梦中的那只熊再一次奔出舞台时,我们想起来,她曾那么努力地、全情地、毫无保留地爱过……
  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戏,如此的诗情画意又不满溢,那么充沛的情感但又克制地流淌。音乐从头到尾却不显多余,它是一个角色,和舞台上任何一个人一样无法取代。这是一出伟大的戏剧,我忽然回忆起那个姑娘所说的“任你是谁,都会看懂、都会感受到美好”!
其他文献
谷好好:戏曲艺术要实现创新发展,传承重要,传播更重要。今天的戏曲“走出去”,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唱念做打和服饰脸谱的表面化展示,更要把戏曲本体最核心的美学特质展现出来,输出的是中国文化,展示的是中国精神,彰显的是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觉。  王珮瑜:不管是我们敬重的艺术家、老师,我们的家人,还是(对京剧完全不了解的)白丁、需要培養的新观众,你要用你自己熟悉的方式让他们理解你,这是需要时间的,不要着急。  
期刊
导演通过中国人讲了一个人类的故事  孙孟晋(文艺评论家)  看完《酗酒者莫非》,非常喜欢,久违的沉痛感觉。回家路上我还很激动,被深深地触动了。尽管是史铁生的文本,但这完全是陆帕风格的一部戏,超越了孤独与绝望这种表层的表达,直击人性本身,更表达了人与人之间互相需要与互相害怕的关系。影像投放与实拍影像天衣无缝,结构上的变化也很好,演员、尤其王学兵的表演非常好。将近5小时的戏,其实一点也不冗长,或者说它
期刊
克里斯蒂安·陆帕,这位波兰的剧场巨擘终于来上海了。其实,从《假面·玛丽莲》、《伐木》到《英雄广场》,他已经数度来华,这一次上海戏剧学院将他2017全新创作的《酗酒者莫非》邀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正在紧张復排的陆帕,抽空来接受采访。只见他,满头银丝,神情严肃,不说话时,一副沉思状,然而一说到戏,他就眼里放光、滔滔不绝,仿佛是被戏剧点亮了,而他亦用戏剧点亮我们。  问:史铁生小说《关于一部以电影作
期刊
郭宝昌:受访那么多次,我每次都还要讲讲我的初心和目标,我就是想把年轻人弄进来,我就希望年轻人肯于掏兜、肯于买票、肯于进剧场。(如果)他看完了京剧《大宅门》觉得,哇,京劇很好看嘛,以后有这样的戏我还要看,那我的目的就达到了。如果我们人人有这样的初心和目标,年轻人一定会靠拢你的,京剧何愁不繁荣。
期刊
玛丽-海伦娜·艾斯蒂安:从《摩诃婆罗多》到《战场》,不是简单缩减,而是浓缩。彼得·布鲁克只是要與人分享那有意思的一刻,他希望大家看完戏后变成更好、更自由的人。彼得永远不指点你做什么,而是给予你指引。彼得在剧场里寻找什么?他希望人们可以聆听静默,这静默不是强加于人的,而是所有人可以分享的。当你的叙事足够强大,那么人们就可以做到静下心来去聆听静默。
期刊
访李默然之子李龙吟  翻看那一页页泛黄的笔记,如同一次对李默然先生的精神拜访。  翻阅这一本本小小的笔记,感佩老一辈艺术家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  李龙吟手捧父亲的笔记说道:“父亲每天排练完都要记,你看这都是以角色的身份记的日记,他生活在这个角色中。那一代的演员是这么排戏的。结果和陆帕排了《酗酒者莫非》,我发现人家就是这么排戏的。”  戏剧,要回到原点  “李默然戏剧生涯展”全国巡回展上海站10月1
期刊
舞台被一层浅海蓝色的厚冰层铺满。舞台右后是一幢小屋,仔细看的话,还能看到一个沙发和边上的烤肉架。小屋的外墙上画了棕榈树。左后方是一辆卡车。在小屋不远处,一个穿着桔红色防寒服的玩偶正坐着垂钓。这个可爱的仿佛玩具一样的场景,就是散文诗剧《好鱼》(Nice Fish)的第一幕,它像是一个序幕简约地概括了这个故事。幕暗。亮灯之后,我们看到与这个玩偶服装相同的男人正在钓鱼。  罗恩和艾利克是两个好久不见的老
期刊
卢昂:这个戏的编创是我生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机遇和缘分,因为它完完全全讲述的是戏曲人自己的故事。(易俗社在最初建社的)30多年的时间里自编、自导、自演了500多个优秀剧目,这在世界戏剧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一个奇迹。写人、说史、传神、铸魂。我希望这是一个全景式展现中华民族戏曲剧社、戏曲艺人、戏曲文化、戲曲品性的史诗性作品。
期刊
盘点文化广场年末三部音乐剧  上汽·上海文化广场的“年末大戏”一直是年末观剧的一大标杆。相较往年,今年的年末大戏将更与众不同、口味更丰富多样,由美国百老汇音乐剧《西区故事》、《律政俏佳人》和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三部音乐剧大戏组成了“一悲一喜一燃”的“年末大餐”。  《西区故事》:  载歌载舞的经典之作  《西区故事》是音乐剧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该剧对莎士比亚的经典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期刊
音乐剧《来自北方国家的女孩》伦敦首演观后  “作词家不是诗人。流行歌曲也不是诗。实际上,歌只是写得很差的诗而已。当你把音乐拿掉,你所看到的无非就是笨拙的音节,油腻的韵脚,不伦不类的隐喻和一大堆的陈词滥调。”英国现代诗人西蒙·阿米塔奇(Simon Armitage)十年前曾这么说过。十年后,鲍勃·迪伦(Bob Dylan)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一石激起千层浪。阿米塔奇的话被一而再地提起,甚至被维护文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