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闻心理学在新闻采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闻心理学视野下,新闻采访策略包括了解采访对象的群体心理、分析采访对象的气质类型、把握采访对象的心理情绪、调控采访对象的消极反应、理解采访对象的形态语言等。针对“非合作型”采访对象三种不同类型,采取适当的方法和途径把握采访对象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及时地控制和调节采访对象的心理,确保采访顺利进行。
关键词:新闻心理学;非合作;采访对象;策略
1 工作较忙的采访对象
采访对象一时太忙,对于记者的采访要求难免不耐烦,表示没有时间接受访问。对于客观存在的原因,记者要表示理解。一般新闻采访遭到拒绝时,可以延缓时间,如果执意采访可能会引起反感,使其更不愿意接受访问。这时,可以通过与采访对象进行协调,安排合适的采访时间,等待下一次的采访机会。如果是比较重要的新闻,记者就一定要有耐心,锲而不舍,想方设法获得采访机会。
中外新闻史上有很多这样的范例。著名记者范长江当年在对西北上层人物的采访中常常遭拒,如青海的军阀马步芳就明确拒绝过他的采访。范长江的对策是“你不接见我,我可要想法子见你”。马步芳因外出打猎,范长江也提着猎枪跟了去,一只猎物在飞跑,范长江“啪”的一声打中,引起马步芳对他的好感。途中休息饮酒,范长江开怀畅饮,赢得马步芳的青睐。范长江于是海阔天空地同他聊,把他所要采访的问题,拐弯抹角地套出来。由此,他对马步芳做了成功的采访。
双方除了在时间上可以做出相互的协调之外,在请求采访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从对方的角 度考虑,抓住采访对象当时的心理,以此打动采访对象接受访问。
2 有心理障碍的采访对象
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可以将有心理障碍的采访对象分为害怕批评和怕遭非议两种类型。害怕批评的采访对象,因为不明确记者的采访意图,不知道采访是要报先进事迹,还是进行负面批评,会直接拒绝记者的采访要求。在记者试图劝说其答应接受采访时,十分留心观察记者的神情和动作,以期了解采访的目的,对记者抱有不信任的态度。这类采访对象一般曾经遭受过批评或害怕批评,对于新闻报道很敏感,害怕在媒体面前曝光或说错话。因此面对采访他们会有消极的抵触心理,不愿意接受访问。
对于害怕批评型采访对象,记者可运用“强化”的心理调适手段。“新闻采访中的强化,是指记者借助社会赞同或社会反对,增强或者抑制、消除访问对象某种行为倾向的一种心理控制手段”。人们的一些信仰、态度和行为,常常受其所生活的环境所决定;同时周围人的行为规范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面对类似的采访对象,记者不要强迫对方接受访问,否则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更加不愿意配合。在采访前记者要如实地告诉对方采访的用意, 讲清赞扬和批评的关系、意义,让对方放下心理“包袱”。
怕遭非议这种类型,主要是出于“人怕出名猪怕壮”的心理。比如一些单位经公开报道后,“乱收费、乱伸手”的人多了,弄得采访对象害怕被报道;有些娱乐界的明星,为了增加曝光率,利用绯闻炒作自己,以此提高知名度,这种宣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他们的名气,但大部分的名人不愿意用这种宣传手段。一些学者或者名人接受媒体采访时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顾忌媒体公开报道后,会遭到世人的不理解,甚至被误解为想借此炒作。
针对这种采访对象,记者在访前要充分准备。对于他们的个人荣誉或遭受非议的经历要有所了解,这样在采访时才能避免触及对方的痛处或者尴尬。另外,在采访之前,也应做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让采访对象明白采访的性质和意义,缓解对方的心理压力, 并充分调动他们的情绪,有目的地引导他们。
3 对媒体有偏见的采访对象
这类采访对象对媒体曾经有过的不公正报道耿耿于怀,或是自己曾经遭受过媒体的不公正对待,认为媒体只是为政府说话,不为大众服务;还有的不把媒体当回事,对媒体抱有鄙视的态度,排斥、拒绝记者的采访。对于这种采访对象,记者要以一种理智的心态去面对,要善于同他们交流, 以真诚的态度化解他们对媒体的偏见。另外可以适当运用“情绪激励”的心理调适手段。“新闻采访中的情绪激励是指记者通过对访问对象情绪的刺激,让对方产生某种行为的一种心理控制手段”。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就是擅长运用情绪激励的高手。一次,她去采访美國政界要人基辛格。访问之初,基辛格视若无人,让她等了半个多小时后,才开始用盘问一个中学生的口气同她说话。显然这种态度预示着访问的艰难性。于是,法拉奇一开口便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提出有关越南和平的问题。这大出基辛格的意料,让他一时招架不住,终于不得不认真对待法拉奇的提问。在对基辛格的采访中,法拉奇运用了情绪激励的采访方式,从而达到了成功访问的目的。
面对不同类型的“非合作型”采访对象,采访要前对采访的事件、采访对象有详细的了解,做足访前的准备工作;采访过程中保持一种不卑不亢的心态,以一种平视的视角对待采访对象。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记者要善于运用新闻采访中的心理调适手段,只有对采访对象的心理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把握,才能掌握采访的主动权,确保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叶子,赵淑萍. 电视采访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韩运荣,喻国明. 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田珂(1986-),男,山东省济南蓝天货物运输有限公司,会计师。
关键词:新闻心理学;非合作;采访对象;策略
1 工作较忙的采访对象
采访对象一时太忙,对于记者的采访要求难免不耐烦,表示没有时间接受访问。对于客观存在的原因,记者要表示理解。一般新闻采访遭到拒绝时,可以延缓时间,如果执意采访可能会引起反感,使其更不愿意接受访问。这时,可以通过与采访对象进行协调,安排合适的采访时间,等待下一次的采访机会。如果是比较重要的新闻,记者就一定要有耐心,锲而不舍,想方设法获得采访机会。
中外新闻史上有很多这样的范例。著名记者范长江当年在对西北上层人物的采访中常常遭拒,如青海的军阀马步芳就明确拒绝过他的采访。范长江的对策是“你不接见我,我可要想法子见你”。马步芳因外出打猎,范长江也提着猎枪跟了去,一只猎物在飞跑,范长江“啪”的一声打中,引起马步芳对他的好感。途中休息饮酒,范长江开怀畅饮,赢得马步芳的青睐。范长江于是海阔天空地同他聊,把他所要采访的问题,拐弯抹角地套出来。由此,他对马步芳做了成功的采访。
双方除了在时间上可以做出相互的协调之外,在请求采访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从对方的角 度考虑,抓住采访对象当时的心理,以此打动采访对象接受访问。
2 有心理障碍的采访对象
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可以将有心理障碍的采访对象分为害怕批评和怕遭非议两种类型。害怕批评的采访对象,因为不明确记者的采访意图,不知道采访是要报先进事迹,还是进行负面批评,会直接拒绝记者的采访要求。在记者试图劝说其答应接受采访时,十分留心观察记者的神情和动作,以期了解采访的目的,对记者抱有不信任的态度。这类采访对象一般曾经遭受过批评或害怕批评,对于新闻报道很敏感,害怕在媒体面前曝光或说错话。因此面对采访他们会有消极的抵触心理,不愿意接受访问。
对于害怕批评型采访对象,记者可运用“强化”的心理调适手段。“新闻采访中的强化,是指记者借助社会赞同或社会反对,增强或者抑制、消除访问对象某种行为倾向的一种心理控制手段”。人们的一些信仰、态度和行为,常常受其所生活的环境所决定;同时周围人的行为规范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面对类似的采访对象,记者不要强迫对方接受访问,否则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更加不愿意配合。在采访前记者要如实地告诉对方采访的用意, 讲清赞扬和批评的关系、意义,让对方放下心理“包袱”。
怕遭非议这种类型,主要是出于“人怕出名猪怕壮”的心理。比如一些单位经公开报道后,“乱收费、乱伸手”的人多了,弄得采访对象害怕被报道;有些娱乐界的明星,为了增加曝光率,利用绯闻炒作自己,以此提高知名度,这种宣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他们的名气,但大部分的名人不愿意用这种宣传手段。一些学者或者名人接受媒体采访时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顾忌媒体公开报道后,会遭到世人的不理解,甚至被误解为想借此炒作。
针对这种采访对象,记者在访前要充分准备。对于他们的个人荣誉或遭受非议的经历要有所了解,这样在采访时才能避免触及对方的痛处或者尴尬。另外,在采访之前,也应做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让采访对象明白采访的性质和意义,缓解对方的心理压力, 并充分调动他们的情绪,有目的地引导他们。
3 对媒体有偏见的采访对象
这类采访对象对媒体曾经有过的不公正报道耿耿于怀,或是自己曾经遭受过媒体的不公正对待,认为媒体只是为政府说话,不为大众服务;还有的不把媒体当回事,对媒体抱有鄙视的态度,排斥、拒绝记者的采访。对于这种采访对象,记者要以一种理智的心态去面对,要善于同他们交流, 以真诚的态度化解他们对媒体的偏见。另外可以适当运用“情绪激励”的心理调适手段。“新闻采访中的情绪激励是指记者通过对访问对象情绪的刺激,让对方产生某种行为的一种心理控制手段”。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就是擅长运用情绪激励的高手。一次,她去采访美國政界要人基辛格。访问之初,基辛格视若无人,让她等了半个多小时后,才开始用盘问一个中学生的口气同她说话。显然这种态度预示着访问的艰难性。于是,法拉奇一开口便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提出有关越南和平的问题。这大出基辛格的意料,让他一时招架不住,终于不得不认真对待法拉奇的提问。在对基辛格的采访中,法拉奇运用了情绪激励的采访方式,从而达到了成功访问的目的。
面对不同类型的“非合作型”采访对象,采访要前对采访的事件、采访对象有详细的了解,做足访前的准备工作;采访过程中保持一种不卑不亢的心态,以一种平视的视角对待采访对象。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记者要善于运用新闻采访中的心理调适手段,只有对采访对象的心理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把握,才能掌握采访的主动权,确保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叶子,赵淑萍. 电视采访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韩运荣,喻国明. 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田珂(1986-),男,山东省济南蓝天货物运输有限公司,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