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助于缩小班级成绩差异,提高班级总体成绩,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本文就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浅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是当代高中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为了提高高中生计算机操作水平,教师大胆创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何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小组的划分要科学合理
要想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首先要科学的進行学习小组的划分。分组应该首先考虑本班学生数量,一般来说,一个班分为10组,每组3-5人,小组成员应该包括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同时要控制好男女比例。组员确定以后,推选出一名能力较强的组长,负责小组内部、小组与教师、小组间的协调与沟通。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成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各负其责,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1]。例如,在进行资料查询时,计算机操,逻辑性强的学生可以负责资料的分类,最后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协商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确定,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二、合作学习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和竞赛中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达到对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例如,在学习“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为小组设置两个问题:1、搜索当地城市的发展历史;2、搜索故乡历史名人的成长小故事。然后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课堂学习,叫每个小组分别按照自己的搜索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哪个小组先收集完资料就举手示意,搜索到有用信息的小组加10分,搜索到的信息有误的小组减10分,以20分钟为限,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和竞赛方式,能够激发小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分工协作,互相帮助,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达到熟练操作计算机的目的[2]。
三、合作学习要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既要发挥每个学生的专长,又要弥补他们的不足,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获得均衡的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合作学习还要能够实现班级内总体成绩的提高,使优等生能够在自身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使后进生经过不断的转化,实现学习成绩的提高。例如,在学习“文件的下载”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通过下载图片、流行歌曲和网络小说来开展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乐意去学习。为了实现小组间均衡发展,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是由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组成的。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的任务布置,首先让后进生负责下载简单的图片,并使用目标另存为的方式进行保存;接着,可以让中等生和优等生负责歌曲和小说等的下载,并在下载过程中尝试不同的下载方式和保存方式,还可以尝试下载一些大的文件。当优等生和中等生基本掌握了下载的技巧之后,就可以通过演示的方式,帮助后进生练习,最终使小组成员都能够熟练掌握文件下载的方法。
四、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
合作学习的开展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小组具体情况进行课程的设置。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新课程内容转化为导学问题,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还要在合作学习中密切注视学生的动态,一旦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困难,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探索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幻灯片制作”这一知识点时,教师首先要明确幻灯片制作的主体方向,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进入主题,避免将太多的时间浪费在选题上[3]。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场景供小组选择,例如,可以制作与圣诞节有关的幻灯片。圣诞节是西方传统节日,节日的庆祝内容丰富多彩,小组成员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幻灯片的制作。教师可以将一些关于圣诞节的资料、图片等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制作。在幻灯片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展开文本、图形的下载以及插入,并对幻灯片的表现形式进行讨论。教师要在学生进行幻灯片制作的过程中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和错误,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五、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
很多教师在课堂活动结束之后都只是通过小组合作的结果来判断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没有对学生小组学习的过程、方法和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导致很多学生在进行完小组学习以后,不知道自己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教师这种做法让学生在错误的学习方法上越走越远,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在进行完小组学习和讨论以后,教师要及时都对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让学习意识到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尝试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错误的,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合作方式,发挥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新课改推行后教学的有效尝试,应当在教学中进行推广和研究。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均衡发展,促使他们去对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合作和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徐丽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J]. 文理导航(中旬), 2017(2):93-93.
[2]郑长乐.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分析[J]. 考试周刊, 2017(81):145-145.
[3]魏婷婷. 高中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思考[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17(6):1-1.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是当代高中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为了提高高中生计算机操作水平,教师大胆创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何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小组的划分要科学合理
要想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首先要科学的進行学习小组的划分。分组应该首先考虑本班学生数量,一般来说,一个班分为10组,每组3-5人,小组成员应该包括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同时要控制好男女比例。组员确定以后,推选出一名能力较强的组长,负责小组内部、小组与教师、小组间的协调与沟通。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成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各负其责,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1]。例如,在进行资料查询时,计算机操,逻辑性强的学生可以负责资料的分类,最后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协商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确定,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二、合作学习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和竞赛中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达到对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例如,在学习“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为小组设置两个问题:1、搜索当地城市的发展历史;2、搜索故乡历史名人的成长小故事。然后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课堂学习,叫每个小组分别按照自己的搜索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哪个小组先收集完资料就举手示意,搜索到有用信息的小组加10分,搜索到的信息有误的小组减10分,以20分钟为限,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和竞赛方式,能够激发小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分工协作,互相帮助,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达到熟练操作计算机的目的[2]。
三、合作学习要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既要发挥每个学生的专长,又要弥补他们的不足,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获得均衡的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合作学习还要能够实现班级内总体成绩的提高,使优等生能够在自身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使后进生经过不断的转化,实现学习成绩的提高。例如,在学习“文件的下载”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通过下载图片、流行歌曲和网络小说来开展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乐意去学习。为了实现小组间均衡发展,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是由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组成的。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的任务布置,首先让后进生负责下载简单的图片,并使用目标另存为的方式进行保存;接着,可以让中等生和优等生负责歌曲和小说等的下载,并在下载过程中尝试不同的下载方式和保存方式,还可以尝试下载一些大的文件。当优等生和中等生基本掌握了下载的技巧之后,就可以通过演示的方式,帮助后进生练习,最终使小组成员都能够熟练掌握文件下载的方法。
四、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
合作学习的开展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小组具体情况进行课程的设置。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新课程内容转化为导学问题,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还要在合作学习中密切注视学生的动态,一旦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困难,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探索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幻灯片制作”这一知识点时,教师首先要明确幻灯片制作的主体方向,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进入主题,避免将太多的时间浪费在选题上[3]。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场景供小组选择,例如,可以制作与圣诞节有关的幻灯片。圣诞节是西方传统节日,节日的庆祝内容丰富多彩,小组成员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幻灯片的制作。教师可以将一些关于圣诞节的资料、图片等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制作。在幻灯片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展开文本、图形的下载以及插入,并对幻灯片的表现形式进行讨论。教师要在学生进行幻灯片制作的过程中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和错误,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五、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
很多教师在课堂活动结束之后都只是通过小组合作的结果来判断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没有对学生小组学习的过程、方法和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导致很多学生在进行完小组学习以后,不知道自己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教师这种做法让学生在错误的学习方法上越走越远,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在进行完小组学习和讨论以后,教师要及时都对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让学习意识到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尝试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错误的,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合作方式,发挥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新课改推行后教学的有效尝试,应当在教学中进行推广和研究。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均衡发展,促使他们去对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合作和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徐丽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J]. 文理导航(中旬), 2017(2):93-93.
[2]郑长乐.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分析[J]. 考试周刊, 2017(81):145-145.
[3]魏婷婷. 高中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思考[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17(6):1-1.